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護理延伸服務的意義模板(10篇)

時間:2023-11-24 10:58:2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護理延伸服務的意義,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護理延伸服務的意義

篇1

護理延伸服務是除常規的醫院內的護理服務外,在出院后通過多種方式給予患者多項延伸式的服務,是醫院走向社會積極有效的服務方式。同時是醫院臨床整體護理在時間和空間上延伸,貫穿于出院后患者的跟蹤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最主要的方法是通過健康教育,幫助病人培養健康行為,指導病人進行自我管理[1]。在本研究中,應用護理延伸服務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提高。具體做法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98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52.8歲,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O.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均采取自愿原則,排除嚴重的臟器疾病、精神疾病和有認知功能障礙者,均能配合本研究工作。

1.2方法 對照組在住院期間對患者提供常規護理。 觀察組在住院期間提供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出院后實施護理延伸服務,每位患者采取護理延伸服務半年。主要內容包括:

服務人員選擇 選擇具有臨床經驗豐富和溝通能力較強的責任護士或主管護士承擔護理延伸服務任務。

延伸服務方法 ①預先告訴患者出院后護士會進行電話隨訪。建立回訪登記本,記錄患者的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出院診斷、手術時間、手術方式、出院時間、拔管時間、主管醫生、聯系電話等資料。②電話隨訪,出院后第1個月每周1次, 以后每月1次。③上門隨訪, 出院后前3個月每月1次,以后每季度1次。④每半年集中授課1次,并建立隨訪檔案。

延伸服務內容 ①電話隨訪主動了解患者對于疾病監測方面是否堅持,是否按要求合理安排活動和休息。②是否按時服藥等;糾正不良飲食習慣。③心理指導。心理狀態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影響因素[2]。④ 舉辦病友會。⑤集中授課。講授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診治新進展、危害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及重要性等。⑥家庭支持。⑦評估自我維護和自我管理能力。

評價方法與標準 對兩組患者均在出院6個月后進行上門隨訪。根據我院制訂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調查。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方差檢驗,以P

2 結果 護理延伸服務組的滿意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模式護理組,p均

3 討論

3.1 護理延伸服務的意義 患者出院期間大部分時間在家里,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遵醫行為、自我護理能力高低直接影響疾病的康復;通過實施護理延伸服務,強化服務意識,開發服務技巧,提升服務功能,從而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強了護患溝通效果[3]。

3.2 護理延伸服務對患者的影響 出院后,隨著環境的改變,自我活動能力增強,自我護理能力和約束力明顯減弱,雖然住院期間接受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導,但出院后某些知識的運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導致出院后不能有良好的遵醫行為。通過電話和家訪對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指導,對自我護理情況進行指導。

3.3護理延伸服務的選擇應有針對性 根據不同病人對于疾病知識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方案。

3.4 護理延伸服務選擇的形式應多樣化 根據不同層次病人的需求,可以使用便捷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對其進行隨訪,如電話,信息,E-mail等。

3.5 護理延伸服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病人出院前護士為其建立個人電子病歷檔案,并根據病人病情擬定出院后延伸服務的時間、次數。如在隨訪過程中發現病人的遵醫行為明顯下降,應加強隨訪的頻率,堅持耐心地為病人服務。

3.6開展護理延伸服務對護士的要求 護士必須提高綜合醫學、護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和公共關系學等多方面知識,了解不同層次、不同文化背景患者及家屬的心理狀態及生活習慣[4]。以便護士能夠及時盡早地更好解決患者的需求。

4 小結

隨著醫學的進步與發展,患者及家屬對治療護理的需求也不斷提高。要成為一名優秀護士,不僅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水平,而且要有優質的服務態度。護士定期隨訪患者自我管理和病情的控制情況,及時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咨詢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滿足患者對疾病知識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使患者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明顯提高其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同時由于得到優質的服務,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護理延伸服務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碧萍,劉雪琴.高血壓病人自我效能的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07,14(4):15-17.

篇2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中的資料均選自我院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CCMD-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且排除以下病例: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嚴重的肝、腎、心疾病,合并他重大內、外科合并癥以及合并惡性腫瘤等其它嚴重疾病者;③排除有腦部腫瘤、無意識障礙者。其中男48例,女性32例;年齡15-78歲,平均(46±5.1)歲;病程1-12年;平均(7±1.5)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2例,初中24例,高中16例,大學及以上文化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把80例患者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性較強。

1.2護理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優質護理服務,以下為具體措施:

1.2.1學習階段讓護理人員在試點病房深入學習優質護理服務的相關內容,以使她們轉變服務理念,明確護理目標,并學會使用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來為患者提供持續、全程而全面的護理服務。

1.2.2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結合各病區的特點,使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在病區門口設置相應的告示欄,以使患者家屬前來探望時能夠對相關的注意事項有一定了解,此外,還在醒目位置公示主治醫生及護理人員的照片、姓名等資料,以使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有更多的了解,并便于聯系,從而使護理人員和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良好的關系,進而有效促進護患之間的溝通。

1.2.3落實責任制,開展優質護理護理人員分成兩個組,每個組設2名責任組長(由高年資護士擔任),責任組長每天需負責6-8名患者護理工作的管理,并需對本組的護理質量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則及時進行有效整改。每名責任護士需負責護理4-7名患者,主要內容包括患者在入院、住院及出院中的各個環節,并使用專業技術知識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情況及康復程度等進行相關護理與觀察。

1.2.4安全管理精神疾病患者通常都存在較多的安全隱患,為了保證患者的人身安全,護理人員每天早上及晚上都對患者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并做好相應記錄,如在節假日、夜間及患者服藥、用餐時,適當增加護理人員,并結合患者的特點安排進餐,對于年老體弱具有噎食風險的患者則由專人看護,以使飲食治療更加有效,并保證患者的安全性。此外,對于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以及有噎食和跌傷風險的患者,還為他們制定詳細的護理安全標識,以使患者及護理人員都能對護理要點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

1.2.5人性化服務在宣傳欄中將優質護理服務的內涵、理念、服務項目等情況進行公示,并把本病區的情況、疾病的相關知識、醫護人員的個人信息、意見欄等向患者作大概介紹,為患者提供撲克牌、麻將、象棋、報刊雜志等,每周為患者剃須、理發、剪指甲,每天組織患者做廣播體操、拍打操、手指操等,患者出院后,提醒患者所需注意的事項,并讓患者認識到定期檢查的重要性,以使患者感覺到溫暖,并從護理人員的服務中感到愉悅。

1.3評價指標①康復效果:使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NOSIE)對患者的社會興趣、社會能力、激惹、抑郁和精神病等進行考察,各條目均以0-4分的5級評分法評分;②滿意度: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包括住院環境、技術水平、工作主動性、關愛患者、服務態度等)情況進行評價,評分標準分為不滿意、尚可、滿意、很滿意四個等級。

1.4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0.0軟件對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P

2結果

篇3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1]。目前糖尿病在全球呈流行趨勢,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2]。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由于糖尿病治療時間長,藥物種類繁多,用藥方式較為復雜,老年患者存在對自身疾病認識不足,智力減退,記憶力下降等因素,導致很多患者病情反復,治療效果差。如何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是當前醫學界面臨的重大難題[3]。糖尿病患者住院周期短,周轉快,僅僅靠院內的護理和照顧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護理得以延續,我院對出院后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了護理延伸服務,將護士的健康指導從醫院延伸到家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12月我科出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齡(65.5±3.17)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33例,初中49例,高中及以上38例。納入標準:①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DM診斷參照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符合WHO規定的發展中國家老年人≥60歲;②病程超過3個月;③出院后繼續服用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④本地區常住人口,近1年內無搬遷;⑤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腎病變的患者;②有精神異常的患者;③有認知障礙者;④正在參加其他研究課題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血糖等方面進行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住院期間按護理常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注射的方法,出院時為其建立個案管理手冊,內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況,伴發病及并發癥,相關檢查,治療(藥物)及自我管理情況,詳細記錄在手冊之中,交待患者隨訪時間,隨訪負責人及聯系電話。

1.2.2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護理延伸服務6個月,具體如下。

1.2.2.1人員選擇 選擇4名有豐富臨床工作經驗的人員承擔延伸服務工作,1名江蘇省糖尿病專科護士,2名技術骨干,均經過3個月的培訓并考核合格,1位護理部主任,負責技術指導。

1.2.2.2護理延伸服務方法 針對患者不同的基礎條件,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回訪方式并指派專門的護士進行回訪。①電話回訪:第1個月1次/w,第2個月開始1次/2w,回訪內容:出院后服藥情況、有無漏服、錯服,胰島素注射情況,針頭多長時間更換、皮下有無硬結、胰島素如何儲存、血糖監測頻次、有無低血糖等;②面訪:預約患者到內分泌科病房,專門負責面訪的護士根據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值決定面訪頻次,以7%為界限,HbA1c7%,每月面訪1次,面訪時患者需攜帶口服藥及外包裝、胰島素注射筆、血糖儀、血糖監測記錄本等,患者先自行操作,護士觀看,檢驗患者服用口服藥、注射胰島素及血糖監測的方法是否正確并給予指導,查看患者的血糖記錄本,觀察藥物療效,必要時邀請醫生協助調整治療方案,酌情增加面訪次數,隨時保持電話聯系,以便及時了解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情況;③因各種原因不能參加面訪的患者直接進入家庭訪視環節,頻次同面訪。

1.2.2.3集體授課 研究開始時對患者用藥知識進行系統的評估,了解患者存在的問題。針對患者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每季度1次大課堂教育,包括認識糖尿病、降糖藥物及常見誤區解析等,結束之后給予15~20 min分享與討論。

1.2.2.4心理護理 糖尿病病程長,老年人易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等,訪視時要與患者多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讓患者感受到被關注,減少一些不良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

1.2.2.5評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會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及注射胰島素方法,根據患者的用藥種類和血糖值指導其血糖監測的頻次及時間,指導患者藥物常見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與患者共同制定用藥計劃。

篇4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22-0136-01

產褥期是指從產婦分娩到全身器官恢復正常的一段時間,一般需要6~8周。該階段也為新生兒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應給以產婦相應的護理措施,改善產婦預后。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產婦康復具有關鍵作用,擴展孕期保健和住院分娩護理措施,為產后護理的發展趨勢,能幫助產婦恢復健康[1]。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12月在我院分娩的60例產褥期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均無妊娠合并癥、精神疾病、嚴重心肺功能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且產婦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年齡為21~30歲,平均年齡(25.6±4.4)歲;妊娠36~41周,平均(38.9±2.1)周;產后住院時間3~8d,平均(5.5±0.3)d;其中18例剖宮產,12例經陰道分娩。對照組年齡為22~31歲,平均(26.1±4.0)歲;妊娠37~40周,平均(39.1±0.8)周;產后住院時間4~8d,平均(6.1±0.8)d;其中17例剖宮產,13例經陰道分娩。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娩方式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內容包括:患者入院后給以其對癥、飲食、生活、環境等護理措施,產后沒有實施任何康復措施。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實施延伸康復治療措施。產婦分娩24h后,通過康復綜合治療儀對產婦實施子宮恢復和催乳等康復治療,每日治療2次,每次治療時間為20min,持續治療3d。產婦出院7~10d,對其實施回訪或是電話預約,攜帶便攜式康復治療儀上門對產婦實施護理服務,同時,用手法按摩方法對產婦實施內分泌調節、子宮恢復、乳腺疏通和腹部形體恢復等治療,每日治療1次,每項治療時間為20~30min,間隔15d進行第二次治療。并對產婦泌乳量進行詳細記錄。

1.3 判定標準[2] 泌乳量多:不僅能滿足新生兒需要,還剩余乳汁;泌乳量適中:正好能滿足新生兒需要;泌乳量少:不能滿足新生兒需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產后泌乳量相比 觀察組產婦產后泌乳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婦,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基于分娩時耗費體力和會陰口疼痛等原因,產婦極易出現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生理功能不協調,出現泌乳量不足和子宮恢復不良等現象,影響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產后護理措施在產婦康復護理中占據重要地位,可促使產婦盡快恢復形體,同時,可有效改善產婦盆底血液循環,對局部水腫具有良好消除作用,提高泌乳量。因醫院和家庭的脫節,導致一些產婦出院后出現身心健康問題,此時,產后護理延伸服務措施具有一定的意義,將醫院功能、職責和服務理念普及到家庭中,為產婦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產婦在家也能獲得良好的護理服務,促使其早日康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通過產后康復綜合治療儀低頻脈沖刺激內部,其能模擬嬰兒吮吸,但刺激強度為新生嬰兒的10倍,便于產婦結締組織運動,調節神經放射機能,反射性的促使泌乳,改善微循環和乳汁瘀積狀況,提高母乳喂養成功率[3]。研究中,通過實施產后護理延伸服務措施,觀察組產婦泌乳量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產后護理延伸服務措施可有效提高產婦泌乳量,促使其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汪忠意.產后護理延伸服務對產褥期產婦的影響[J].健康研究,2015,35(1):91-92.

篇5

[中圖分類號] R749.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8(c)-0146-03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或中風,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機體腦循環障礙所致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綜合征或急性腦血管性臨件[1]。它具有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和復發率高的流行病學特點[2]。腦卒中患者往往會出現后遺偏癱、失語、認知障礙等神經功能及肢體功能障礙,導致患者無法自理,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由于目前醫療資源的限制,患者住院期間接受的治療和護理的時間有限,因此,為出院后腦卒中患者提供系統、規范的延伸性護理服務對提高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出院后腦卒中患者提供延伸康復護理服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湖州市中心醫院治療的腦卒中患者共126例。按照住院號尾數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3例。觀察組中男41例,女22例;年齡38~70歲,平均(54.2±6.4)歲;腦卒中類型:出血性腦卒中33例,缺血性腦卒中30例;文化程度:文盲7例,小學24例,初中及高中23例,大專以上9例。對照組男43例,女20例;年齡39~73歲,平均(57.15±5.2)歲;腦卒中類型:出血性腦卒中36例,缺血性腦卒中27例;文化程度:文盲8例,小學24例,初中及高中19例,大專以上1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疾病類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所有入選患者均依據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診斷標準[3]。②均經過頭顱CT或磁共振(MR)檢查確診為腦出血或腦梗死。③所有患者均意識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無智力障礙,能夠配合治療及康復訓練,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均為首次發病,首次進行康復治療。⑤無心、肺及腎等重要功能障礙及惡性腫瘤病史。

1.3 排除標準

①病情處于急性期或昏迷狀態,生命體征不穩定,不能耐受康復治療者。②大面積腦梗死和腦干梗死,反復出現新的腦梗死或出血灶,以及重要臟器功能減退或衰竭者。③患有認知障礙、情感及精神障礙,無法配合康復治療者。④外地隨訪者。

1.4 護理方法

1.4.1 住院健康宣教及出院護理指導

兩組患者除接受常規藥物治療及護理外,所接受的健康宣教內容包括入院宣教、疾病相關知識、并發癥的預防、服藥及飲食指導以及功能康復訓練知識等基本一致。組織專科醫生和護理人員編寫《腦卒中患者康復手冊》,內容包括腦卒中的預防及治療指導、功能康復訓練基本護理要點、專科醫生介紹及坐診時間、病區聯系電話等等。出院前由責任護士負責發放并詳細講解手冊的內容。

1.4.2 出院后護理服務

對照組63例患者出院后半個月內由責任護士電話回訪1次,由專科醫生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決定門診隨訪及復診時間,有疑問可以通過病區聯系電話向護士和醫生進行咨詢。針對觀察組腦卒中患開展系統的延伸性護理服務,內容包括建立護理檔案、電話回訪、家庭訪視及患者聯誼會等,并對每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1.4.2.1 組建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建立患者健康檔案 從神經內科及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中篩選一些臨床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護師及主管護師等人員組建成專科護理服務小組,醫院邀請一些康復專家對小組成員進行系統的規范化專業指導和培訓。同時,對每位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聯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出院時所存在的功能障礙評估情況以及出院后各時間階段獨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評估情況,以上內容信息搜集時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并每份健康檔案由專人記錄和保管。

1.4.2.2 延伸護理服務計劃的制訂 在每位患者出院時均由延伸護理小組成員對其目前自我護理能力及功能障礙情況進行詳細評估,由小組集體討論后與患者、家屬和主要照顧者共同制訂全面、動態、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護理計劃[4],主要包括臥床功能鍛煉、坐姿及平衡訓練、站立及站立平衡訓練、語言功能訓練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等,要遵循早期、規范、系統的護理原則。

1.4.2.3 電話回訪及家庭訪視 電話回訪作為一種便捷、及時、經濟并且容易被患者接受的隨訪形式得到患者及家屬的歡迎。我們遵循由密到疏的原則,在患者出院后第1個月內每周都進行1次回訪,以后根據患者自護能力情況酌情增減回訪次數,一般每半個月回訪1次,持續6個月;回訪人員主要由具有豐富臨床護理經驗和較強語言溝通能力的高年資醫護人員擔任。主要了解患者健康狀況、藥物服用、飲食起居及康復訓練等情況,指導患者自我監測和護理技巧,及時發現患者心理問題并予以疏導。回訪護士盡量使用簡潔、柔和、有親和力、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者感到放松,有信任感[5]。將回訪情況及時記錄在案,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應及時予以答復和解決。家庭訪視是延伸性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出院后半年內每個月組織1次上門護理指導,跟患者面對面交流,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日常自我護理和功能鍛煉情況,及時解決電話回訪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并對患者的自我護理技巧進行再培訓及強化;根據對前階段康復情況的評估結論,有針對性地制訂和調整下階段康復訓練及護理指導計劃,以便患者得到更加及時、合理的治療和護理。

1.4.2.4 心理干預 腦卒中患者由于肢體活動障礙以及語言能力的障礙,嚴重影響其自理及社交能力,患者易出現焦慮、抑郁、自卑、易怒、興趣喪失、主動性缺乏等各種心理問題,并且出院后缺乏醫護人員的指導和關懷,容易導致出院后各項康復訓練不能順利有效進行[6]。張小燕等[7]研究表明86.27%腦卒中患者需要心理護理,82.35%腦卒中患者認為家屬應當學習心理護理。讓患者了解腦卒中的病因、并發癥的預防、疾病的預后等知識,并讓他們認識到腦卒中導致的運動及語言障礙是暫時的,只要積極配合,通過系統康復訓練一定能夠得到改善或恢復,使患者正確面對現實,樹立治療和生活的信心,從而促進患者功能早日康復。同時,積極調動家屬、社區、醫院及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給予患者關心、體貼和照顧,給患者提供強有力的心理支持。

1.5 參考指標與評價方法

1.5.1 巴氏指數

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8]對患者獨立生活能力進行評定,內容包括進食、沐浴、大小便、修飾、穿衣、移動、行走、上下樓梯及洗澡等10項,評定總分為100分,評分標準:≤20分為完全殘疾,生活需要完全依賴他人;21~49分為重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明顯依賴他人;50~74分為中度功能障礙,生活需要他人協助;75~94分為輕度功能障礙,生活上能基本自理;≥95分為生活能夠完全自理。分別在患者出院時、出院后3、6個月進行測評。

1.5.2 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

該問卷主要對兩組患者出院時、出院后3、6個月從軀體功能狀態、生理功能狀態、社會功能狀態等方面進行測評,其中包括50個問題,共有4個因子,3個維度,評分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該功能狀態越好,生存質量越高[9]。

1.5.3 評價方法

針對腦卒中患者獨立生活能力評價以及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分別選擇患者出院時、出院后3、6個月這3個時間點進行測試,測試地點可選擇患者門診復診,對于不方便患者可選擇家庭訪視時測試。在問卷調查前組織所有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應使用統一指導語言向患者進行解釋調查目的和要求,問卷由患者本人填寫,文化程度低或文盲的患者可口頭敘述,由測試者填寫,問卷當場收回、歸檔。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6.0對數據進行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出院時、出院后3、6個月的Barthel指數評分間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且觀察組在出院后3、6個月的Barthel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數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數在出院時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出院3、6個月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指數均有所增高,且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2。

3 討論

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腦卒中的發病率為217/10萬,發病患者數逾150萬,在存活的腦血管病患者中,約3/4存在不同程度的喪失勞動能力,其中重度致殘者約占40%。由于腦卒中造成患者神經及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患者出院后導致無法繼續接受醫護人員專業的護理指導而出現“護理斷層”。據有關研究顯示,大約98%的腦卒中患者及家屬希望在出院后能夠得到醫務人員的指導與照顧[10]。因此,為腦卒中患者出院后提供早期、規范、系統的延伸護理服務對樹立患者信心、加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延伸護理服務是基于人文關懷理論和整體護理理論之上,為滿足出院患者的持續性護理需求而延伸出來的,它使優質護理服務不再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間,而是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治療和康復中[11]。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進行延伸康復護理能夠加快正常腦細胞或未受損腦組織功能代償和重建,加強大腦側支循環的建立。有研究表明[12-15],腦卒中發病后3個月內是進行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機,功能恢復最顯著,6個月功能恢復程度逐步減緩,并且患者出院后1個月內是患者及家屬康復護理指導的關鍵時期。因此,康復護理程序介入越早越好,早期、連續開展康復護理訓練能夠持續、盡早調動功能潛能,促進神經功能康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本研究對63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出院時進行健康宣教并發放《腦卒中患者康復手冊》,以便于患者及家屬出院后對康復知識自學和鞏固。挑選臨床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醫護人員組建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在出院后1周內即通過電話進行回訪,了解患者治療和自護情況,并且配合家庭訪視等多種個性化延伸護理服務模式進行上門康復護理指導。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后最常見和有重要負面影響的心理障礙,因此,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也是延伸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三個不同時間節點即出院時、出院后3、6個月利用改良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和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分別對患者的獨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進行評測后發現其Barthel指數評分及生存質量指數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 < 0.01),從而證明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開展延伸護理服務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獨立生活能力及生存質量,促進患者早日步入社會。

[參考文獻]

[1] 楊佼佼,張喜銳.腦卒中偏癱患者運動功能康復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12,19(2B):15-17.

[2] 黃慧嫦,藍艷杏.腦卒中的護理進展[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2):291-292.

[3] 中華神經科學會與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4] 黃天雯,張小燕,成守珍,等.試論適合城市社區發展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出院后照護模式的構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9,25(10):51-53.

[5] 高建洪.對8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電話回訪[J].中國現代醫生,2011, 49(6):125-126.

[6] 王玉中,王秀霞.認知功能訓練對腦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康復療效的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5):957-960.

[7] 張小燕,許繼晗,蘇永靜,等.初發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2,9(7):294-296.

[8] Leung SO,Chan CC,Shah S. Development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J]. Clin Rehabil,2007, 21(10):912-922.

[9] 趙艷霞,彭麗彬,陳勁.健康俱樂部護理干預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13):1528-1530.

[10] Bixby M,Naylor M. The 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hospital discharge screening criteria for high risk older adults [J]. Medsurg Nurs,2010,19(1):62-63.

[11] 李善玲,劉清華,黃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的親情化延續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3):74-76.

[12] 徐燕,吳麗娥,閆春華.心理康復聯合路優泰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2012,7(2):151-153.

[13] 鄭霄虎.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觀察[J].醫藥雜志,2012,24(12):10-11.

篇6

關鍵詞: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延伸護理

一、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齡45~75歲,平均(59.16±1.12)歲。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礎上,采用最小隨機化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與觀察組(給予延伸護理干預),每組43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情況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護理方法:對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保持病房的安靜整潔,為患者提供溫馨舒適的治療環境。增加患者對疾病及用藥注意事項的了解,并在患者服藥后觀察有無不良反應的發生,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釋放其內心的壓力,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延伸護理,主要包括:①成立延伸護理服務小組,并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加強組員的專科技術及知識,定期為患者安排健康知識的講座,免費發放知識手冊,對患者進行強化訓練,鼓勵患者彼此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并對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全面的解答。②加強患者的健康指導:護士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使患者及技術能夠全面了解疾病的發生機制、原因、治療方法、用藥方法等,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和擔憂,提高其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③運動指導:患者出院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制定個性化的訓練程序,如刷牙洗臉、慢走、上下樓等,逐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并告知其出院后按計劃進行鍛煉,告知患者醫院聯系電話,方便出現不適時及時咨詢或求助。④定期隨訪:患者出院后,采用電話或者家庭訪視的方式對患者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及時發現患者的問題,并指導其糾正,針對執行力度不夠的患者,應加強監督作用。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以便為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健康指導。護理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遵醫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其中遵醫依從性的評價根據科室自制量表,包括自測脈搏、自測血壓、自測體重、正確服藥、合理飲食、規范運動、避免危險因素及定期復查8個方面,均采用1~4分制,得分越高表示依從性越好。采用WHO提供的住院精神衛生服務滿意程度量表(患者版本和家屬版本)[1],本量表共21個條目,采用1~5分制法進行評價,得分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80分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不滿意。統計學方法: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兩組患者遵醫依從性的比較:觀察組遵醫依從性各方面評分均遠遠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觀察組的滿意度93.02%,對照組86.05%,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討論

延伸護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給予患者延續性、持續性的護理服務,是患者出院后依然獲得健康指導及醫療護理服務,幫助患者及時了解疾病的最新動態,掌握疾病治療和預防的基本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的復發率[2]。對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進行延伸護理干預,能夠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情況,并方便醫護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病情的改善程度,有利于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指導。陳志花等人的研究發現,在給予50例觀察組患者常規出院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增加延續護理,進行1年的隨訪發現,該組患者在服藥、飲食、復診等方面的遵醫依從性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該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續護理實現了對慢性心衰患者的持續性和延續性干預,有助于患者得到持續的專業指導,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遵醫依從性及生存質量。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延伸護理,隨訪3個月,發現觀察組的遵醫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均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延伸護理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綜上所述,延伸護理應用于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有助于患者遵醫依從性和滿意度的提高,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篇7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value of nursing extended service in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for lithangiuria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90 lithangiuria patients receiving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nursing extended service on nursing service for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quality of life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dischar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2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 research group had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ment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substance function respectively as (87.86±8.57), (78.86±6.34), (91.32±7.03) and (84.44±6.58) points,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80.47±6.33), (69.79±5.18), (85.85±4.68) and (72.26±5.71)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ithangiuria;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 Nursing extended service; Application value

近年恚 我國衛計委在全國啟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1, 2], 大大促進了臨床優質護理服務的改革。而護理延伸服務作為常規護理服務的拓展與補充[3], 對患者的預后康復十分重要, 尤其是尿路結石患者。鑒于此, 本研究就護理延伸服務在尿路結石患者體外沖擊波碎石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分析, 以探討護理延伸服務在尿路結石患者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同時也為優質護理服務提供科學的借鑒價值。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本院接受體外沖擊波碎石的90例尿路結石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 每組45例。對照組:男28例(62.22%), 女17例(37.78%);年齡18~75歲, 平均年齡(46.23±10.22)歲;輸尿管結石24例(53.33%), 腎結石17例(37.78%), 膀胱結石4例(8.89%)。研究組:男25例(55.56%), 女20例(44.44%);年齡20~72歲, 平均年齡(45.87±10.05)歲;輸尿管結石26例(57.78%), 腎結石14例(31.11%), 膀胱結石5例(11.11%)。兩M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選及排除標準 入選標準:①均為成年患者, 且經臨床證實為尿路結石[4];②均接受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 且術后B超、X線檢查確認已將結石排凈;③臨床依從性較高, 謹遵醫囑, 積極配合;④后期容易隨訪, 不易失訪的患者;⑤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復發性結石者;②復雜性結石者;③感染性結石者;④并發心血管疾病者;⑤并發消化系統疾病者;⑥惡性腫瘤者;⑦精神異常者;⑧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 3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予以相同的常規護理服務, 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輔導、飲食干預、運動指導、康復鍛煉等[5, 6]。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 在出院后再給予院外護理延伸服務, 具體內容為:①由醫院牽頭、科室協助、社區支持, 成立一個專門的護理延伸服務小組, 并根據尿路結石院外護理的需求開展專業性技能培訓, 以確保小組成員擁有過硬的職業技能;②依托這個護理小組為出院后的尿路結石患者提供專業咨詢、健康指導、知識宣傳等院外護理延伸服務, 同時, 還可及時跟進患者的預后情況, 以便及時調整及糾正患者的錯誤行為;③仔細閱覽患者的病歷檔案, 確定患者結石的類型、大小及形態, 分析尿路結石形成的可能誘因, 并有針對性地了解患者對于結石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 如結石復發的預防知識、并發癥的處理方法、生活質量的預后影響因素等;④充分了解患者的治療方案、預期目標及碎石效果等, 并詳細記錄患者的個人情況, 如姓名、年齡、性別、聯系方式、家庭住址、出院時間、預留復診、隨訪方式等信息, 建立個體化服務檔案;⑤根據患者的訴求及反饋信息, 歸納匯總, 護理小組開會討論, 綜合評定分析, 完善服務計劃, 以便及時改進, 力求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延伸服務。

1. 4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 4. 1 生活質量 出院后2個月, 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BI)[7]對兩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評價內容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4個方面, 每項均采用百分制進行評分, 評分越高, 表明其生活質量恢復得越好。

1. 4. 2 并發癥情況 觀察兩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內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出院后2個月, 研究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功能評分分別為(87.86±8.57)、(78.86±6.34)、(91.32±7.03)、(84.44±6.58)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47±6.33)、(69.79±5.18)、(85.85±4.68)、(72.26±5.71)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出院后2個月內, 研究組患者腎功能不全、輸尿管穿孔、膀胱黏膜損傷、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尿失禁、血尿發生率分別為4.44%、4.44%、0、6.67%、0、2.22%、2.22%,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17.78%、13.33%、22.22%、15.56%、17.78%、20.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尿路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據統計[8], 尿路結石的患病率可占泌尿外科疾病總數的三成以上, 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有年輕化的傾向。目前, 臨床上多采用“體外沖擊波碎石”的方式對尿路結石進行治療, 其原理是利用體外碎石機瞬間釋放高壓電流而產生沖擊波, 經多次沖擊波的瞬間動力將患者尿路結石擊碎, 在后期排尿過程中, 自行將碎石排出體外, 從而達到治療目的。但是, 也有部分研究指出[9, 10]:雖說體外沖擊波碎石在尿路結石中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臨床療效, 但是出院后其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并發癥情況并不十分理想。因此, 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預后康復, 才是臨床上研究的重點。

一直以來, 常規護理服務多局限于院內, 往往忽視了院外[11, 12], 而針對接受體外沖擊波治療的尿路結石患者而言, 其實大部分康復過程都是在院外完成的, 故對這部分特殊患者提供科學的院外護理服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 本研究對其患者在常規院內護理服務的基礎上, 再加用院外指導、健康宣教、隨訪督促、康復跟進等一系列院外護理延伸服務。此外, 護理延伸服務還能有效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質量,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13-15], 從而為其患者的預后康復提供保障。這與本文數據具有一致性:研究組患者出院后2個月, 其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護理延伸服務具有安全性高、投入少、回報高、操作簡便、效果顯著等特點, 將其應用于尿路結石患者體外沖擊波碎石中, 可謂恰如其分, 對患者出院后生活質量的提高及并發癥發生率的減少, 均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凝芳, 陳石葦.術前飲食指Ф蘊逋獬寤韃ㄋ槭術療效的影響.中外醫療, 2013, 32(12):177, 190.

[2] 金愛玉, 朱勤.綜合護理干預對尿路結石保守治療的影響.中國現代醫生, 2013, 51(29):103-105.

[3] 曲憲東, 何文強, 彭林, 等.尿路結石成分分析及個體化預防指導.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21):36-38.

[4] 嵇雪芹, 李詠梅, 程志新, 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尿路結石診斷中的應用.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1, 15(13):137, 141.

[5] 焦銀華.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尿路結石598例并發癥原因分析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32):73-74.

[6] 嵇桃瑛.護理延伸服務對尿路結石患者體外沖擊波碎石療效的影響.護理雜志, 2015, 32(1):62-65.

[7] 李小峰, 陳敏.改良 Barthel 指數評定量表的設計與應用.護理研究, 2015, 29(5):1657-1658.

[8] 劉成山, 周簽, 夏慧, 等.下尿路結石患者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后并發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護理學報, 2012, 19(12): 35-36.

[9] 劉霞.體外沖擊波碎石術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z2):89.

[10] 陳惠娟.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小兒尿路結石的護理.護理與康復, 2011, 10(2):119-120.

[11] 鄭琴琴, 王勤.尿路結石患者體外震波碎石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 2012, 3(11):284-285.

[12] 洪金鳳, 李艷穎.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尿路結石1364例的護理.醫學信息(上旬刊), 2011, 24(11):431-432.

篇8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xtended nursing service of case management in juvenile patients with pseudomyopia.Methods:From Octo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0, 150 juvenile patients with pseudomyopia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n=75) and study group(n=75)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filing.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case management extended nursing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liance behaviors,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care scores and 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 and Caregiver Burden Inventory(CBI) scores before and 1 month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4.67%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2.67%(P<0.05). After 1 month of intervention, the ESCA scor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BI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reliability, empathy,tangibility, responsiveness and assurance scores of family member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nursing service of case management to juvenile patients with pseudomyopia can improve their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self-care ability, reduce the pressure of family care, and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family care.

青少年眼球尚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長期看電腦、電視等,眼睛處于緊張狀態,可引起一時性視力減退,即青少年假性近視。青少年假性近視患者于院外缺乏有效科學指導、護理,對于假性近視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有效防治近視為現階段醫院眼科醫務工作者所面臨的重點問題。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服務為新型護理模式,是由醫院至家庭的延續,可針對性給予患者長期優質護理服務[1,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150例青少年假性近視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服務對其遵醫行為、自護能力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間青少年假性近視患者150例,根據建檔順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75例。對照組女39例,男36例,年齡7~14歲,平均年齡(10.26±1.38)歲;患眼位置:左眼29例、右眼31例、雙眼15例;近視度:59例<-1.00Ds,16例-1.0~-1.5Ds。研究組女37例,男38例,年齡8~14歲,平均年齡(10.47±1.18)歲;患眼位置:左眼31例、右眼30例、雙眼14例;近視度:57例<-1.00Ds,18例-1.0~-1.5Ds。兩組性別、年齡、患眼位置、近視度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年齡7~14歲;經云霧法、睫狀肌麻痹法、動態檢影法診斷為假性近視;眼壓正常;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眼部器質性病變;家屬不愿配合本研究者;伴有精神系統疾病;伴有眼部炎癥;藥物刺激形成假性近視;免疫力低下;參加過類似研究方案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予以常規護理,就診期間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宣教,并保持進行有效溝通,了解其日常用眼習慣,并對用眼不當行為習慣進行指出、糾正。同時發放《青少年假性近視健康指導手冊》,并對內容進行口頭講解,囑患者保持用眼衛生;通過門診隨訪形式了解患者遵醫行為、近視現狀等,每2周隨訪1次。

1.3.2 研究組:

在上述基礎上予以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服務。(1)成立干預小組,由6名具有假性近視護理經驗護士、1名護士長組成,由護士長擔任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在2周內完成延伸護理服務相關內容培訓;建立個人管理檔案,借助電話、微信等輔助軟件及工具開展個案管理的延伸護理服務。(2)以微信為平臺開展延伸護理,于患者就診時邀請患者或家屬通過掃碼形式,進入我院“青少年假性近視延伸護理服務”平臺,患者登陸后可獲得個人管理信息,向患者及家屬演示微信平臺各個功能,確保患者或家屬可根據患者自身護理需求熟練查閱相關內容。(3)個案管理內容,利用微信平臺推送個案管理具體措施,如(1)用藥管理:眼壓正常患者,遵醫囑于睡前滴托吡卡胺2次,每次間隔5~10 min,具體方法(采用動漫視頻演示),由家屬輕拉患者下眼瞼,將藥液滴入患者眼內,并輕壓淚囊3~5 min,完成后打卡記錄。(2)耳穴護理:具體方法(由2名護理人員配合,進行情景演示,1名護理人員負責錄制視頻,添加字幕、獨白),患者取坐位,選取耳穴中眼穴敏感點,75%酒精棉球消毒選穴位置,選擇1塊0.7 cm×0.7 cm的膠布,將王不留行籽貼于中間,再將王不留行籽緊貼眼穴,患者采用食指、拇指輕按耳穴數次,以感酸麻脹痛為宜,2次/周,完成后打卡記錄。(3)用眼健康管理:于每天19:00推送健康管理宣教內容,如看書學習時需確保光線充足,坐姿恰當,身體同課桌保持10 cm,眼睛同書本保持30~35 cm,間隔50 min休息1次,眺望遠方綠樹青草,盡量少看電視、電腦等。(4)飲食健康管理:注意營養攝取均衡,過度攝入糖、蛋白質,或鐵、鋅、鉻等微量元素缺乏,均不利患者視力健康,日常生活中可多食用動物內臟、蔬菜、魚等食物(患者或家屬也可點擊文章右下角喇叭圖形,播放健康管理內容)。兩組均持續干預1個月。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遵醫行為。遵醫行為評定內容包括合理飲食、堅持用藥、保持用眼健康、堅持耳穴護理4項。1個月內堅持4項者即完全遵醫;堅持2~3項者即部分遵醫;≤1項即不遵醫。完全與部分遵醫相加之和占總例數比為總遵醫率。(2)比較兩組干預前、干預1個月后自我護理能力(ESCA)、照顧者壓力量表(CBI)評分。其中評估患者ESCA由自我護理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知識及自我概念4個方面組成,共43個條目,總分范圍0~172分,得分越低,說明自我護理能力越差[3]。采用CBI進行照顧者總壓力負荷評價,總分0~96分,得分越高,說明壓力越大[4]。(3)比較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采用服務質量量表(SERVQUAL)評估,包括可靠性、移情性、有形性、反應性、保證性,每個條目分值0~5分,得分越高,代表護理滿意度越好[5]。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遵醫行為

研究組總遵醫率94.67%較對照組82.67%高(P<0.05),見表1。

2.2 ESCA、CBI評分

干預前兩組ESCA、C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研究組ESCA評分較對照組高,CBI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2.3 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

研究組家屬對SERVQUAL量表各維度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3。

3 討論

篇9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0.038

子宮內膜癌是婦科常見腫瘤,主要治療手段為根治性子宮全切除術,治療目的不但是要延長生命,更重要的是要保證患者生活質量[1]。本文筆者對本院行根治性子宮全切除術的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給予了延伸性護理,觀察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8月診治并行全子宮切除的子宮內膜癌患者85例,術后經病理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患者年齡45~80歲,手術切除治療后患者已出院并自愿參與本研究,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平均年齡(64.87±7.88)歲,病理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40例,腺鱗癌7例,透明細胞癌3例;對照組35例,平均年齡(65.11±6.37)歲,病理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25例,腺鱗癌7例,透明細胞癌3例。所有患者排除合并有精神性疾病,無理解障礙,預計術后生存時間大于1年,無遠程臟器轉移。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理分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僅給予常規的癌癥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和術后注意事項的交待。觀察組給予延伸性護理:根據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相關護理措施,并建立檔案資料由專人跟蹤隨訪,隨訪時間1~3年,隨訪內容包括常規體格檢查、詳細的問診及必要的影像學檢查,隨訪過程中注意消除患者的抵觸情緒,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消除患者術后的對癌癥及術后并發癥的恐懼情緒,對疼痛患者指導其合理使用鎮痛藥物,并鼓勵患者多參加社會活動,融入家庭生活中,指導患者合理飲食、注意休息,加強運動。聆聽患者的咨詢,并給予專業耐心的解答。對于合并尿潴留患者,指導其進行正確的腹部盆底肌肉的收縮與舒張訓練,減少尿潴留的發生率,提高排尿成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 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術后護理干預后排尿功能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率和殘余尿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兩組術后排尿功能的比較

組別 排尿困難例(%) 殘余尿量(ml) 尿潴留例(%)

觀察組(n=50) 4(8.00) 120±22* 3(6.00)

對照組(n=35) 9(25.71) 350±41 6(17.14)

*與對照組比較,P

2.2兩組術后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的比較觀察組出院6個月軀體、情緒、社會、角色及認知功能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延伸性護理是在患者出院后繼續給予專業的指導和督促,促進繼續治療和復查,預防病情的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涉及方面較廣,去是指個人或群體感受到的心理或精神、社會和軀體各方面的總體主觀感覺狀態良好,是一個主觀的、動態的和多維的概念[2-3]。延伸性護理是針對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及出院后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并建立個人檔案,由專人負責和隨訪,并定期給予相關專業知識的宣傳教育,使臨床護理工作延伸到院外,拓展護理服務的領域,并與患者建立長期咨詢、溝通和指導的關系,護理人員依據自身專業知識,從患者日常生活、飲食、運動等方面展開護理,給予合適的心理護理干預、運動干預及后續的治療計劃等,在增強護患關系的同時,促進了患者病情的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5]。

子宮內膜癌根治性全子宮切除及廣泛盆腔淋巴結清除術患者,常常傷及支配膀胱和尿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出現不同程度的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礙,導致尿潴留和排尿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6-7]。因此,對于此類患者,護理人員在患者術后要給予合適的護理干預,根據患者自身排尿習慣和心理狀態,制定合適的排尿訓練計劃,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護理人員防治尿潴留。本研究結果表明,給予患者有效的術后及出院后的延伸性護理,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率和殘余尿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常常需輔助化療或放療,由化療產生的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疼痛或放療引起的腹瀉、嘔吐陰道狹窄及燒灼感等也嚴重的日常生活[8]。對于年輕患者,性生活功能障礙及由此引發的不良情緒等也是影響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9]。因此,對于癌癥患者,在行手術切除病灶的同時要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術后延伸性護理有現實必要時,在患者術后及出院后繼續給予專業的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并給予合適的護理干預和督促,從患者飲食、運動及社會活動等方向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有效提高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0]。本研究結果表明,給予延伸性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出院6個月軀體、情緒、社會、角色及認知功能等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總之,對于子宮內膜癌子宮全切除患者,術后制定并實施有計劃的延伸性護理,可顯著降低尿潴留發生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開江,劉青,李培全,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的近期療效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0,16(8):803-806.

[2]蔣小安,劉瑛.我國護理人員對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研究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08,22(7A):1773-1774.

[3]王志芹,杜占軍,卜玉華.心理干預對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23(1B):130-132.

[4]毛惠娜.對出院患者實施跟蹤護理服務的成效[J].中國護理管理,2007,7(6):58-59.

[5] Erelson E A,Sung V W,DiSilvestro P A,et al.Urinary symptoms and impact on quality of life in woman after treatment for endometrial cancer[J].L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9,20(2):159-163.

[6]紀妹,單家治,武惠敏,等.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防治臨床觀察[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230-231.

[7]劉廣麗,董文霞.護理干預對減少廣泛子宮切除術后發生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2009,15(24):33-34.

[8] Aalders J G,Thomas G.Endometrial cancer: revisiting the importance of pelvic and paraaortic lymph nodes[J].Gynecol Oncol,2007,104(1):222-231.

篇10

隨著社會的進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模式逐漸轉變為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會現代醫療模式。傳統的護理服務已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醫療保健及醫療維權意識,為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護理延伸服務這一新的護理模式應運而生【1】。我院作為一家老年慢性病專科醫院,患者多需終身或長期治療。為普及患者相關疾病的健康知識,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或家屬監督防護能力,減少不良后果發生,2011年1月起,我院開展對住院患者“電話回訪”服務,效果滿意,不但增加了醫患雙方的互動性,縮短了護患之間的距離,還提高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就9個月獲取的電話反饋信息進行歸類、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是一家老年慢性病專科醫院,收治的病員特殊,專職收治生活不能自理或癱瘓患者,患者所伴基礎疾病主要為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綜合癥、老年癡呆及腦卒中后遺癥等。本院共有4個病區,每個病區配有從事電話回訪的專職護士。自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共對520名病情好轉的出院老年患者進行電話回訪。其中4個病區的專職護士分別為6、7、13和16名;男性患者281例,女性患者239例;年齡65-93歲,平均(76.73±8.34)歲;所伴基礎疾病分別為高血壓161例,糖尿病87例,帕金森綜合癥93例,老年癡呆89例,腦卒中后遺癥63例,多種合并癥27例。將此520例老年患者設為觀察組,同時收集2010年4月-2010年12月未進行電話回訪的相關病例資料520例,并設為對照組。對照組520例患者來自4個病區,其中,男性患者276例,女性患者244例;年齡63-94歲,平均(76.41±6.96)歲;所伴基礎疾病分別為高血壓167例,糖尿病83例,帕金森綜合癥91例,老年癡呆91例,腦卒中后遺癥66例,多種合并癥22例。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分布、所伴基礎疾病及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處理方法 在同一治療模式下,對照組僅進行院內常規護理,不予電話回訪;觀察組在進行院內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通過“電話回訪”的方式實施院外延伸護理服務。

1.2.1 建立電話回訪系統 ,由護理部監管,專職護士實施。每個病區按患者人數比例配備一定數量的電話回訪專職護士,每名專職護士專職負責本病區的13名患者的相關信息。

1.2.2 回訪護士的要求 由高年資的護士擔任回訪,要求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待人接物熱情得體,理論知識扎實,邊緣學科知識及臨床經驗豐富,能按照隨訪要求恰如其分的提問,交談中語速勻速緩慢、語氣和藹、言語清楚,能真實反映患者需要,使患者及家屬對其有信賴感。

1.2.3 回訪方式 主管護士每月電話回訪1-2次,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具體、合理、有效的指導。回訪完畢將信息及時詳細記錄于檔案。回訪期內,監管護理部對回訪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

1.2.4 回訪內容 回訪前設計好回訪內容,明確回訪目的,并根據患者病情,作出專業指導。(1)回訪護士自我介紹,說明回訪目的及意義,取得信任。(2)告訴家屬患者目前病情:病情有無反復,有無其他不良反應、情緒是否平穩等。(3)患者治療情況:病情有無進一步好轉或平穩,有無其他并發癥發生等。

2 結果

觀察、對照兩組所有患者均完成“滿意度評價表”填寫(詳見表1,總滿意率=很滿意%+滿意%+比較滿意%),兩組相比觀察組滿意度明顯提高(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9個月內觀察組共計電話回訪次數為40×13×4.5×9=21060次;護理監督部門電話抽查36次,每次抽查5名患者或家屬,9個月內共訪問了180名患者或家屬,其中28名很滿意(占15.56%),138名滿意(占76.67%),14名比較滿意(占7.78%);觀察組9個月內被表揚次數為9844次,獲得錦旗11面,拒收紅包16次,而對照組9個月內被表揚次數為5714次,獲得錦旗4面,拒收紅包3次,兩組相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滿意評價表比較 例(%)

3 小結

對住院老年患者進行電話回訪是我院為適應現代醫療模式的又一自我發展,是對住院患者全程優質服務的延伸,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電話回訪是醫院主動與患者建立聯系,將醫療服務從院內延伸到院外,從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為患者提供連續性醫療服務,解決現實問題,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廣泛擁護,促使其能積極地配合回訪和治療。 回訪護士在回訪過程中,不僅要求具備高度責任心,還應具備社會學、營養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知識,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從而提高了其業務水平。

綜上所述,電話回訪增加了護患溝通,拉近了護患距離,提高患者及家屬對醫院的滿意度,是預防和減少醫療糾紛發生的一項有效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叙永县| 同德县| 沁阳市| 娄底市| 慈利县| 年辖:市辖区| 乌苏市| 平顶山市| 尚义县| 资溪县| 固阳县| 余干县| 黎平县| 博客| 斗六市| 万盛区| 彩票| 汪清县| 双流县| 孟州市| 武定县| 昌都县| 兰溪市| 卫辉市| 宣恩县| 朝阳县| 洪江市| 盐城市| 贡觉县| 怀安县| 隆化县| 彰化县| 浏阳市| 苏尼特右旗| 沐川县| 临漳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海县| 拉萨市|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