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7 10:09:38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礦山地質學的概念,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礦山地質是安全工程學院采礦、安全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內容龐雜,涉及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水文地質學、礦井災害防治、工程物探技術、煤田地質與勘探及地質圖件的閱讀與使用等專業知識。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與煤礦生產相關的地學分支學科知識,建立地質學的時空觀,能閱讀及編制相關礦山地質圖件,掌握基本的地質工作方法,能夠運用地質知識指導和保障煤礦山的安全生產。由于礦山地質學的研究對象復雜多變,且難以在實驗室中重現,導致了該課程較抽象。同時因其涉及學科種類較多,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對該課程學習與理解的困難。另外,該課程與煤礦開采實際結合緊密,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采煤概論與礦山生產實習還沒有完成,致使學生難理解,不能明確課堂教學內容與工作現場實際到底該如何對應。
針對這種情況,承擔本課程教學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一方面,強化基礎概念與理論的教學,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輔以多媒體教學和實物地質模型教學,使抽象的內容盡可能地形象化,注重培養學生基礎地質工作能力。
根據教師對采礦、安全三屆學生的授課經驗,認為除了要進一步實施上述的教學手段,更應多角度多層次開展相應實踐環節教學。具體包括:(1)強化野外地質認識實習;(2)結合學院科研項目豐富的特點,在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與煤礦山相關的研究實例,講授一些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的地質學內容,以及在礦井災害防治過程中正確認識地質條件并解決實際問題的實例;(3)吸收高年級優秀本科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這些措施將有助于學生正確地理解礦山地質學的有關原理和方法,激發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與工作中充分地運用相關知識。
一、強化礦山地質認識實習提升學生對地質現象的感性認識
礦山地質學課程面向采礦、安全等非地質專業大學二年級學生。他們地質實踐機會不多,對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地質構造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而煤礦開采中影響安全的主要因素都有構造有關。所以認識各種復雜的構造現象是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重點。為此,在礦山地質學教學的過程意安排了野外認識實習教學內容。
經過認真篩選,礦山地質認識實習的野外教學基地選在北京西山東部下葦店村,位于近東西向的燕山山脈和北北東向的太行山脈的接合部位。該實習區內地層、巖石、地質構造在華北地區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且地質構造形態直觀明顯,易于學生現場學習,提高他們對礦山地質學的學習興趣。
在實習中,沿實習路線從老地層到新地層前進,要求學生在每一個觀察點認真聽教師講解,仔細觀察各類地層、構造等地質現象,并做必要的記錄,對特征地質構造作素描圖。并且通過產狀測量,學生很好地復習和掌握了羅盤的野外使用方法,同時鼓勵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認真觀察不同地層單位的分界標志、地層中出現的斷裂構造和層間小褶皺,尤其是斷裂構造附近的牽引構造等,訓練他們運用地質學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野外教學實習取得較好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對野外實習中所見到的地質現象印象深刻,部分學生嘗試通過自己的理解對相關地質現象進行分析。
二、引入科研工作實例促進學生深刻理解礦山地質的實際意義
礦山地質課程內容在基礎研究和生產實踐中都是經常涉及的內容,教師把相關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地質構造引入教學實踐,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把抽象的地質構造形象化,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學習礦山地質的實際意義,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學院在礦井水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礦山地質課程對這方面設置了專門的章節。在講述過程中,遵循礦井充水條件分析――礦井水文觀測――礦井水害防治的流程,引入相應的科研實例,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授課過程中,結合礦井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和實際采掘活動,對探測結果進行了詳細解釋,充分說明井田構造格局、頂板砂巖含水層水文地質條件、小構造對頂板富水區的影響。在采動條件下,后期的人為改造與先天地質條件的疊加,破壞了頂板含水層地下水天然徑流條件,如果沒有遵循礦井水害防治“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則,很容易發生水害事故。強調在礦井水害防治中應落實“防、堵、疏、排、截”的綜合治理措施。通過實例分析講解,同學們深刻領會地質構造與水文地質條件對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意義,對前面幾章基礎地質知識有了系統深入的認識。
三、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工作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抽調優秀本科學生參加學院教師科研項目是我院多年來一直堅持的傳統習慣。每年都有高年級學生進入教師科研隊伍,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去現場系統收集、整理資料。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鍛煉了與現場技術人員的交流能力,而且能在繁雜的資料中收集到課題研究需要的內容,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隨著參與項目數量增多,一方面學生能系統全面了解各大礦區各種的生產系統與地質條件;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應對井下工作條件的能力;最后,經過2年左右的鍛煉,在畢業時,這些同學都有不俗的表現,有獲院級優秀畢業生的,由以優異成績考研獲錄取的,參加工作的同學也由于有前期的積累,工作能很快上手,在用人單位都有不錯的發展。
這項工作,從03級開始已經堅持了7屆,今后還會堅持下去,相信對我院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結語
礦山地質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主要面向采礦、安全專業學生開設。由于沒有地學基礎,授課教師如何能把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是必須考慮的問題。通過對03級本科生實踐教學活動分析,總結出具有安全工程學院特色的幾種實踐教學方法:
(1)強化礦山地質野外地質認識實習,消化書本知識,認識實際地質現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