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歐姆定律內接法模板(10篇)

時間:2024-01-02 14:50:0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歐姆定律內接法,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篇1

引言

高中階段,學生接觸測電阻最多也最熟悉的莫過于伏安法測電阻了。原因在于伏安法測電阻的理論基礎是歐姆定律。而歐姆定律是高中電路部分的重點。但是,局限于高中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對電路略知一二,但對電路的變換和由此引起的新的計算不是很了解。由電路和器件引起的誤差不可避免,我們總是在避免或者減小電路器件引起的誤差。一個新的方法-橋式伏安法,便進入人們的視線。電橋法與伏安法結合起來,即橋式伏安法。傳統的伏安法和較新穎的橋式伏安法的區別在哪里?橋式伏安法的理論基礎可靠成立么?和伏安法相比,它的優點是什么?這些都是我們關系的問題。橋式伏安法是在伏安法的基礎上建立的,對伏安法需要重新認識。我們先對伏安法和橋式伏安法進行詳細說明。

一、伏安法概述

1.1伏安法測電阻

測量電阻的方法很多,如伏安法、電橋法、歐姆表法等。其中伏安法是一種用途比較廣泛的方法。它不僅能測量電阻值,也能用來驗證歐姆定律。因為其基礎便是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是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然后用歐姆定律公式計算出待測電阻的值。

1.2傳統接法

伏安法測電阻的傳統接法分為電流表內接法或外接法(圖1)。當K連接A時為內接法,當K連接B時為外接法)。

伏安法測電阻是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然后用歐姆定律公式計算出待測電阻的值。但電表內阻阻值對測量有影響,這種影響使內接法和外接法都無法從電壓表和電流表同時直接準確讀出待測電阻的電壓和電流。[1][2]由缺陷和局限性得到的結果在高中階段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由于電表內阻不能忽略的存在,這種近似計算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方法誤差。只有對電表內阻值進行相應修正后,才能完全消除電表內阻對測量的影響。如此,能避免方法誤差便是很必要的。而側阻值實驗的精度在不斷提高,橋式電橋法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

二、橋式伏安法測電阻

由于內接法和外接法都存在實驗理想化下的局限性,近年人們尋找伏安法測電阻的新接法,現在已經發明了四種新接法。它們分別是電壓補償法、電流補償法 、電壓電流雙補償法和等值電流法。[2]這四種新接法都從本身線路中完全消除了電表內阻的影響,都能從電壓表和電流表上直接讀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和流過的電流。這種不需要理想化并且直接避開器件局限性的電路很好。但由于需要增加補償線路,因此這四種新接法都比較復雜。高中生在他們的水平上不是很容易接受。本文將對一個新穎簡便的新接法—-橋式伏安法,進行講述。并探討這種方法的優點和可行性,更關鍵的是在不同測量環境下該方法的誤差與伏安法誤差進行比較,更加深入全面了解橋式伏安法的特性。此方法非常巧妙地以電橋平衡原理為基礎,不需補償線路即能完全消除電表內阻的影響。

2.1電路接法

連接方式如圖2。其精髓便是將伏安法中提到的流過電壓表的電流非常有依據的消除,而不是伏安法中采取理想化忽略近似計算。這樣便首先消除了由器件而引起的方法誤差。這主要是電橋法的功勞。[3](如圖三)我們知道,在這個電路中,只要想辦法使電流表(檢流計)兩端電勢相等,則通過電表的電流就可以為零。這種情況就稱為“電橋平衡”。根據電橋平衡所需滿足的關系,我們就可精確地測量電阻了。

首先調節可變滑動電阻R動。R動的阻值大小不需準確調定,只需根據待測阻值R的大小估值,將R動調到與R 的數量級相差不多即可。可見操作比較簡單。然后

接通開關K,調節R動使檢流計指針指零。記下此時電壓表的讀數和電流表的讀數。所測得的電壓V和電流A,然后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待測電阻R的值。

2.2測量原理

當CD支路無電流時,顯然可見,電壓表的讀數剛好就是待測電阻R兩端的電壓,電流表的讀數就是完全流過電測電阻R的電流。單獨看待測電阻周圍的電線,CD可以看成直導線,剛好形成一個標準的外接伏安法測電阻。因此,將其帶入歐姆定律公式是可行的。將測得的電壓和電流代入公式求得的R阻值是準確的,沒有方法誤差,這里已完全消除了電表內阻的影響。

三、比較分析討論

用電橋法測電阻是將待測電阻與已知電阻進行間接比較,因此電橋法需要有已知的標準電阻。電橋法是利用電橋平衡公式求待測阻值。而橋式伏安法不需標準電阻,是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阻值的電壓和電流,再由歐姆定律公式求阻值。同時,由于是通過歐姆定律計算,通過橋式伏安法很巧妙的避開了伏安法測量時的誤差,則有效地消除了由伏安法測電阻時的理論局限,消除了由其帶來的誤差,改善和提高了實驗的準確性。由此可見,橋式伏安法是伏安法的一種接法,它與電橋法又有本質區別。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橋式伏安法測量阻值也是中值阻值較好。小阻值或大阻值都不理想,誤差很大。在用橋式伏安法時,要注意以上幾個誤差來源的事項。

參考文獻:

篇2

一、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

用電壓表測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U,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待測電阻的電流I,利用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可以算出待測電阻的阻值Rx,即Rx=U/I,這就是待測電阻的測量值。

二、伏安法測電阻的系統誤差分析

1.電流表外接法

在這種電路中,電壓表的示數是加在待測電阻Rx兩端的真實電壓,但由于電壓表內阻分流的影響,電流表的示數比通過電阻的真實電流大,按這種電路測出的電阻值實質上是電壓表內阻和待測電阻Rx并聯后的總阻值,所以Rx測量值比真實值小。設電壓表的示數為U,電流表的示數為I,通過電阻的電流為IR,通過電壓表的電流為IV,則I=IR+IV,所以R真=>R測=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這里的系統誤差來源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分流越小,誤差越小,相對誤差δ=

=。所以該電路適合測量小電阻,即當滿足條件Rx

2.電流表內接法

在這種電路中,電流表的示數是通過待測電阻Rx的真實電流,但由于電流表內阻分壓的影響,電壓表的示數比加在待測電阻Rx兩端的電壓大,所以按這種電路測出的待測電阻的阻值比真實值偏大。設電流表的示數為I,電壓表的示數為U,加在待測電阻Rx兩端的電壓為UR,加在電流表兩端的電壓為UA,則U=UR+UA,所以R真=>R測=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這里的系統誤差來源于電流表的分壓,分壓越小,誤差越小,相對誤差δ=

=。所以該電路適合測量大電阻,即當滿足條件Rx>>RA時,采用電流表內接法測量系統誤差小。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電流表兩種連接方式的系統誤差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和同教研組的老師們共同總結了如下規律:“大內偏大;小外偏小。”即:電阻值大的電阻采用電流表內接法測量,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大;電阻值小的電阻采用電流表外接法測量,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三、伏安法測電阻電流表連接方式的選擇方法

1.比較法。若已知待測電阻的大約值Rx,電流表的內阻RA和電壓表的內阻RV可以分別計算出電流表外接法的相對誤差和電流表內接法的相對誤差兩個比值,然后進行比較。

(1)若

(2)若>,則選用電流表內接法,系統誤差小;

(3)若=,則電流表兩種接法都可以。

2.算術根法。若已知待測電阻的大約值Rx,電流表的內阻RA和電壓表的內阻RV可以分別計算出Rx和兩個比值,然后進行比較。

(1)若Rx

篇3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23-085-1

“測定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這個實驗的理論方案一般有三種,我將其概括為“伏安法”,“安培法”和“伏特法”。從理想化電表來考慮的話,原理上都可以用兩個方程聯立求解計算得出電動勢和內阻。但是這就違背了我們做實驗的最基本要求。我們都希望能讓學生通過實驗盡量用最簡單最合理的方法,測出相對來說誤差最小的結果。在實驗過程中要尊重實驗事實,同時也要讓學生學會分析誤差且弄明白誤差產生的原因。因此在該實驗中我們都會按照教材要求給同學們安排了“伏安法”測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

實驗中,學生在使用伏安法時,勢必會涉及到安培表的內外接法,不同的同學采用的連接方法可能也是不一樣的,獲得實驗結果后同學們會比較分析,會發現結果上的差別,為什么會有差別?哪種方案更好,更接近真實結果?這就勢必引起實驗誤差的討論,本文總結了三種方法以供參考。

方法1:“等效電源”法

電流表的內接法:若將圖1看成圖2,將虛線框內元件整體看成新的等效電源,則電壓表測量值為等效電源的路端電壓,電流表的測量值為流過等效電源的電流值,所以實際測量的結果相當于圖3。

容易看出測量值與真實值的關系:E=E0,r=r0+RA。

電流表的外接法:若將圖4看成圖5,將虛框內元件整體看成新的等效電源,則電壓表測量值為等效電源的路端電壓,電流表的測量值為流過等效電源的電流值,所以實際測量的結果相當于圖6。

容易看出測量值與真實值的關系:E=RVr+RVE0,r=r0RVr0+RV。

方法2:圖線比較法

電流表的內接法:產生誤差的原因是電流表的分壓作用。

實際測量圖線的修正(見圖7):

圖7中實線表示電流表相對電源內接法的測量圖線。所以對于某次測量數據,由于電流表的測量值等于真實值,電壓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所以電源端電壓的真實值等于電壓表的讀數加上電流表的電壓,即U真=U測+UA。由于電流表的電阻一定,I越小,電流表分得電壓UA越小,當I=0時,UA=0。所以真實圖線與縱軸的交點與測量圖線的交點相同,如圖7虛線所示,

電流表的外接法:產生誤差的原因為電壓表的分流作用。

實際測量圖線的修正(見圖8):

圖8中實線表示電流表相對電源外接法的測量圖線。所以對于某次測量數據,由于電壓表的測量值等于真實值,電流表的測量值小于真實值,所以干路電流的真實值等于電流表的讀數加上電壓表中的電流,即I真=I測+IV。由于電壓表的內阻一定,U越小,電壓表分得的電流IV越小,當U=0時,IV=0。所以真實圖線與橫軸的交點與測量圖線的交點相同,如圖8中的虛線所示。

方法3:閉合電路計算法

篇4

1 電路原理

下面將羅列出五種改進后的電路圖,并配備操作過程及簡要分析過程:

操作1:電路如圖1所示,先把開關S1打到1位置,開關S2打到2位置,接通電路,調節電路,調節電阻箱R,使電流表A2的示數為A1的一半,記下此時電阻箱的示數R1;然后把開關S1打到2位置,開關S2打到3位置,調節電阻箱R使A2表示數為A1表的一半,記下此時電阻箱的示數R2。

分析:當S1打到1位置,S2打到2位置時,A2表示數為A1表的一半,此時RX支路和R支路電流相同,電壓也相同,由歐姆定律可得: R1+RA2=RX (1)

當S1打到2位置,S2打到3位置時,A2表示數為A1表的一半,此時兩支路電流相同,電壓也相同,由歐姆定律可得

RX+RA2=R2 (2)

由于RA2的電阻不變,由(1)、(2)式可得RX=

操作2:電路如圖2所示,先閉合開關1,斷開開關2,接通電路,調節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R1,使電壓表V1的示數為V2的一半;然后保持滑動變阻器R1不變,斷開開關1,閉合開關2,調節電阻箱R2,使電壓表V1的示數為V2的一半,記下此時電阻箱的示數R2。

分析:當閉合開關1,斷開開關2時,流過電壓表V1、滑動變阻器R1和待測電阻RX的電流相同,V1的示數是V2的一半,另一半電壓被R1和RX分去,此時由歐姆定律可得R1+RX=RV1

當閉合開關2,斷開開關1時,流過電壓表V1、滑動變阻器R1和電阻箱R2的電流相同,V1的示數是V2的一半,另一半電壓被R1和R2分去,此時由歐姆定律可得R1+R2=RV1

電阻箱R2的示數可讀出,R1不變,由上分析可知:RX=R2

操作3:電路圖如圖3所示,先把開關S打到2位置,接通電路,調節電路,記下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U1、I1;然后把開關S打到1位置,調節電路,記下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變的示數U2、I2。

分析:當開關S打到2位置時,由歐姆定律可得電流表RA和電阻R的電阻之和 RA+R= (1)

當開關S打到1位置時,由歐姆定律可得電流表RA、電阻R和待測電阻RX的電阻之和 RA+R+RX= (2)

由于R、RA和RX的電阻是不變的,由(1)式和(2)式可得

RX=

操作4:電路如圖4所示,先把開關S打到1位置,接通電路,記下此時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U1、I1;然后保持電路其他部分不變,把開關打到2位置,調節電阻箱R使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依然為U1、I1,記下此時電阻箱的示數R。

分析:當把開關打到1位置時,此時測出的是待測電阻RX和電壓表Rv的并聯電阻之和

當把開關打到2位置時,此時測的是電阻箱R和電壓表RV的并聯電阻和

由于兩次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相同,電阻箱電阻值也可知,RV不變,由(1)式和(2)式可知RX=R

操作5:電路如圖5所示,先斷開開關S,接通電路,調節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R,使電流表A2的示數為A1的一半;保持滑動變阻器阻值不變,閉合開關S,讀出此時電流表A2、電壓表V的讀數分別為I2、U。

分析:當斷開開關S時,A2表的讀數為A1表的一半,則流過兩支路的電流相等,電壓也相等,此時根據歐姆定律可得

RA2+R=RX

當閉合開關S時,由于電壓表的分流作用,A1表和A2表的示數必然發生變化,但(1)式依然成立,只要求出RA2+R就能求出RX的值,此時RA2+R=,所以RX=

2 意義

(1)以上所述,操作者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操作電路;

篇5

外接法的誤差來源于伏特表的分流,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當伏特表的內阻遠大于待測電阻時,用外接法可減小誤差;內接時誤差來源于安培表的分壓,測量值大于真實值,當待測電阻遠大于安培表的電阻時,用內接法可減小誤差。

但是,不論是外接法還是內接法,都會有誤差產生。如果在原電路的基礎上,稍作改進,增加一個單刀雙擲開關,即可消除誤差。電路圖(如圖),做法如下:

1 將s2接2,閉合電鍵s1,調節滑動變阻器Rp和Rw,使電表讀數接近滿量程,但不超過量程,記下電壓表、電流表的讀數U1、I1:U1/I1=rA+Rx+Rp;

2 保持Rp不變,將單刀雙擲開關S2接1,調節Rw,使電表讀數接近滿量程,但不超過量程,記下電壓表、電流表的讀數U2、I2:U2/I2=rA+Rp;

3 待測電阻的真實阻值為Rx=U1/I1-U2/I2。

通過以上改進,就可以消除由于伏特表和電流表內阻帶來的誤差。

汽車轉彎的物理學思考

劉力平 潘久泰

受經濟利益驅使,汽車嚴重超載、超高、超長、超速已是司空見慣。汽車像火車似地從身邊呼嘯而過時,讓人心驚肉跳;而一旦發生慘烈的車禍,卻又讓人頓生感慨:唉,何必“超”啊!

在駕駛技術中,汽車轉彎是一門必須研究和掌握的學問。彎道行車或超車不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車禍。駕駛員如果熟知汽車轉彎的物理學原理,謹慎駕駛,便可避免車禍造成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事故。

汽車轉彎在物理學上稱為物體做圓周運動。做圓周運動的任何物體都需要適當的向心力來維持。向心力就是物體所受的沿半徑指向圓周中心(即圓心)的合力。當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就做近心運動;當提供的向心力不足時,物體就做離心運動;向心力完全消失時,物體將沿切線方向飛去。

汽車在平坦路面上轉彎時,靠地面提供的橫向摩擦力作向心力。當駕車上、下坡轉彎時,路面橫向一般是內低外高,像火車彎道是內、外軌有適當高度差一樣。此時,除地面的橫向摩擦力外,還有車身側傾所受重力和地面支撐力的合力來提供向心力。人跑步、騎單車、駕駛摩托等轉彎時,一定要適當向彎內側身,傾斜車體,且速度越大,傾斜角越大,才能順利通過彎道。

篇6

如果電表為理想電表,即RV=∞,RA=0用圖1(甲)和(乙)兩種接法測出的電阻相等。但實際測量中所用電表并非理想電表,電壓表的內阻并非趨近于無窮大、電流表也有內阻,因此實驗測量出的電阻值與真實值不同,存在誤差。如何分析其誤差并選用合適的電路進行測量呢?

一般將圖1(甲)所示電路稱電流表外接法,(乙)所示電路為電流表內接法,則“伏安法”測電阻的誤差分析和電路選擇方法可總結為六個字:“大內大、小外小”。

一、 誤差分析

根據歐姆定律,電阻的(真實)阻值等于該電阻兩端的電壓值除以此時流過電阻的電流值,即 R=URIR,但在實際的測量中,由于測量系統的原因,我們并不能同時測得UR、IR,所以在實際測量中,總會有測量誤差。

1 電流表外接法

由于電表為非理想電表,考慮電表的內阻,等效電路如圖3所示,電壓表的測量值UV為ab間電壓,電流表的測量值IA為干路電流,是流過待測電阻的電流與流過電壓表的電流之和,故:R測=UvIA

圖3

2 電流表內接法

其等效電路如圖4所示,電流表的測量值為流過待測電阻和電流表的電流(IA=IR),電壓表的測量值為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與電流表兩端的電壓之和,故:R測=UvIA

綜上所述,當采用電流表內接法時,測量值大于真實值,為減小誤差,應測大電阻。即“大內大”(大電阻內接、測量值偏大);當采用電流表外接法時,測量值小于真實值,為減小誤差,應測小電阻。即“小外小”(小電阻外接、測量值偏小)。

二、 電路的選擇

1 “大內大”:當R>RA時,δ內0,選擇電流表內接法測量,誤差更小。

“小外小”:當R

例1 已知電流表的內阻約為0.1,電壓表的內阻約為10KΩ,若待測電阻約為5Ω用伏安法測其電阻應采用電流表接法;若待測電阻約為500Ω,用伏安法測其電阻應采用電流表接法。

分析:當待測電阻的阻值約為5Ω,通過與電壓表的內阻和電流表的內阻的比較,可以看出待測電阻的阻值遠遠小于電壓表的內阻,由“外小小”可知,應選用電流表外接法,這樣相對誤差趨近于零,測量值更準確。

當待測電阻的阻值約為500Ω時,待測電阻的阻值遠遠大于電流表的內阻,由“內大大”可知,應選用電流表內接法。

2 “大內大”:當R>RARV時,應選擇電流表內接法進行測量。

“小外小”:當R

證明:電流表內、外接法的相對誤差分別為δ內=RA/R和δ外=R/(RV+R),則:

(1) 若δ內RARV此時,電流表內接法的相對誤差小于電流表外接法的相對誤差,故實驗電路應選擇電流表內接法,即“大內大”。

(2) 同上分析可知,當Rδ外,實驗電路應選擇電流表外接法,即“小外小”。

例2 (2005年全國高考題)在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中,所用電壓表的內阻約為20KΩ,電流表的內阻約為10Ω,選擇能夠盡量減小誤差的電路圖接線進行實驗,

讀得的各組數據用實心圓點標于坐標圖上,如圖2-1所示:

(1) 根據各點表示的數據描出I-U圖線,由此求得該電阻的阻值Rx=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 畫出實驗的電路原理圖。

分析:由圖四所描的點可作出I-U圖線,其斜率的倒數即為被測電阻的阻值,Rx約為2.3×103-2.5×103。

因為RARV=10×20×103Ω≈447.2Ω,則Rx>RARV,

由“大內大”有,實驗電路應選用2-2電流表內接法,實驗電路圖如圖2-2所示。(電路為什么采用滑動變阻器分壓接法在這里不討論)

3 當待測電阻的阻值完全未知時,常采用試觸法,觀察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變化情況,原理如圖3-1。

將伏特表的某一接線柱分別接a、b兩點,觀察兩表的示數變化顯著與否。判斷待測電阻的大小。

當待測電阻Ra、b兩點,其示數變化顯著。因待測電阻R較小,應采用外接法。

當待測電阻R>RA,與Rv可比擬時,伏特表的分流作用顯著,伏特表分別接a、b兩點,安培表示數變化顯著。因待測電阻R較大,應采用內接法。

小結:伏特表示數變化顯著,說明待測電阻R與RA差不多,較小,應采用外接法;安培表示數變化顯著,說明待測電阻R與Rv差不多,較大,應采用內接法。

篇7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并=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Ix=E/(r+Rg+Ro+Rx)=E/(R中+Rx),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流表內接法: 電流表外接法:

篇8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已經進入到實驗階段,現階段我們使用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注重科學探究,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因此,在物理課程中增設物理“探究活動”的內容是非常必要的。

1.探究式教學活動

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獨立研究來發現、獲取知識的教學。其特點是要求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研究,獲得經驗或知識,以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學生活動在教學中處于主要地位,教師處于輔導地位;以學生的獨立研究和作業為基本方式;總是從問題開始或通過分析資料提出假設,進行推導與實驗以解決問題。探究式教學易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起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特點

把握住初中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狀況和特點,對于激發和強化他們的興趣具有重要意義,初中學生的興趣大體有三種:一是對學習只是直接興趣,他們只滿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現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鮮明、生動的物理現象和實驗,但這種現象只停留在現象本身,并未產生探索這些物理現象原因的需要。二是對物理有操作興趣,他們要求通過自己的活動對自然現象和實驗結果施加影響,如我曾對我校初中二年級兩個班做過調查。當提供玩具電機,根據自愿的原則號召學生自己動手做小電扇,結果93﹪的學生都做了,這說明他們對動手操作具有濃厚的興趣。三是對物理具有因果認識的興趣,他們的興趣中心已由了解怎樣改變現象發展到進一步探求現象變化的原因,理解它的實質,也就是對事物的因果關系特別感興趣。

鑒于上述分析,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主要是直接興趣和操作興趣,其特點是新奇、具體、操作、實踐。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重視觀察思考和物理實驗,不僅是物理學科本身特點的需要,也是適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培養學習興趣的需要。

3.如何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興趣

物理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挖掘物理學本身的潛力,充分利用初中學生好動的特點,加強操作,在活動中傳授知識,讓學生在參與中進行學習,進而產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探究性活動以探究式實驗為主,它的主要目的是學生通過觀察歸納認識物理規律、訓練實驗技能,它具有讓學生“發現”的意義,即讓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和歸納,總結出一定的物理規律。

3.1探究式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具有直觀性強,具體形象等優點,它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知識掌握而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一種實驗,把用語言不能解釋清楚的物理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的理解,而且演示實驗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對之興趣濃厚。如上序言課時,我們為教學準備了豐富的演示實驗,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我演示了“當燒瓶中水燒開的水停止沸騰后,往燒瓶上澆冷水,燒瓶中的水又重新沸騰”、“向倒置的漏斗中吹氣時,里邊的乒乓球不會下落”的實驗,所有的學生都很好奇,對這些現象都很感興趣。

3.2探究式學生實驗

學生除了喜歡看教師演示以外,更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在實驗中,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好動性,也鞏固加深了所學知識,還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從而喚起他們學習的興趣。有些學生甚至能在實驗課中進行創造性的學習,并且發揮他們充分的想象力。另外,學生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實驗必須在一定規則下進行,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懂得了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方法,所以組織得好的學生實驗,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滿足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4.如何設計探究性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興趣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4.1從實驗原理設計活動

方法:教師提出需要學生研究的問題學生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填寫報告

如物理教材的“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一課。教師可先提出問題:“電流可以用電流表測量,電壓可以用電壓表測量,那么用什么方法測量電阻呢?”讓學生分析,在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后,自然會想到先測出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導體的電流,再通過歐姆定律來計算電阻,這樣就得出了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原理。然后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實驗,畫出電路圖,進行實驗。這樣設計實驗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歐姆定律,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

4.2從實驗過程步驟出發設計活動

方法:教師對實驗步驟提出建議學生選擇對比實驗分析對比結果得出結論填寫報告

如上述實驗中,在學生明白實驗原理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對實驗過程提出建議:“當把電流表內接和外接時,兩種方法測得的結果一樣嗎?”讓學生選擇對比實驗,有的實驗組用內接法,有的實驗組用外接法,實驗完后對比實驗結果,討論使用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內接法結果更準確一些,什么情況下使用外接法結果更準確一些,最后得出結論。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在實驗中使用不同的方法,通過對比實驗來研究哪種方法能達到最佳的實驗效果。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

4.3從學生容易出錯的角度設計活動

方法:教師針對教材中某些“不許”、“不能”、“注意”等內容提出質疑要求解釋為什么學生實驗得出結論

如在學習電流表時,課本上有這樣的警示:“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針對這一警示對學生提出質疑:為什么不能把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的兩極?讓解釋為什么,然后指導學生用試觸法把電流表接到兩節干電池的兩端。這樣學生通過觀察電流表的指針擺動,會得出:“當把電流表直接接到電源兩極時,通過電流表的電流會很大”的結論。這樣會損壞電流表,甚至會引起火災。

通過這一設計,培養學生對物理有因果認識的興趣,還能養成學生批判地吸收教科書上知識的習慣,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解決的精神,更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 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山西省教育科學院研究院 山西省教育學會.物理教學理論與實踐.2005(第25卷第11期).

篇9

在研究省級課題《初中、高中物理教學銜接的研究》時發現,初中物理(滬科班九年級教材)對《恒定電流》內容的介紹和描述用了三章內容,分別是第十四章《了解電路》、第十五章《探究電路》和第十六章《電流做功和電功率》,跟現行人教社物理3-1第二章《恒定電流》相比對,發現有很多知識點是重復的。如表一:

在完成初高中銜接后,在高中增加了“電動勢”這一重要概念,增加了“電阻定律”、“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兩個定律,還增加了多個重要的學生分組實驗 :如“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測定金屬的電阻率”、“把電流表改裝為電壓表”、“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用多用電表探索黑箱內的電學元件”。這些實驗在高考中反復考,命題者尤其喜歡考實驗設計題。究其原因,是由于這部分內容涉及的實驗原理比較成熟,學生在初中和高中對這部分內容都不陌生。

在教學課時緊張的情況下,為了把這部分內容給學生講清、講活和講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在部分班級實現教學重新設計。如表二: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把初中已學知識進行較系統地復習,把教學重心后移,重點給學生介紹用所學電學知識處理實驗設計問題。

如:在組織“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實驗教學中,對于小燈泡的連接為何是外接而不是內接,滑動變阻器的連接為何是分壓而不是限流,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為何開始是一小段直線,后面不是一條直線。這都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困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把問題一個一個解決。重要體現為:(1)因本實驗要作出I-U圖線,要求測出包括零在內的電壓、電流值,因此變阻器要采用分壓接法。(2)本實驗中,因被測小燈泡電阻較小,因此實驗電路必須采用電流表的外接法。(3)電鍵閉合后,調節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燈泡的電壓逐漸增大,可在電壓表讀數每增加一個定值(如0.5V)時,讀取一次電流值;調節滑片時應注意使電壓表的示數不要超過小燈泡的額定電壓。(4)電鍵閉合前變阻器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5)在坐標軸上建立一個直角坐標系,縱軸表示電流I,橫軸表示電壓U,兩坐標軸選取的標度要合理,使得根據測量數據畫出的圖線盡量占滿坐標紙,要用平滑曲線將各數據點連接起來。(6)由歐姆定律可知,對一純電阻用電器,有I=U/R.因此,當R為定值時,I-U圖線應為一過原點的直線。但由于小燈泡的燈絲在其兩端電壓由0增至額定電壓的過程中,燈絲溫度由室溫升高到的2000 ℃,因此燈絲電阻率有明顯增大,故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應為曲線。

又如: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阻測定電源電動勢及內阻是高中物理教材電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教材介紹了以閉合電路歐姆定律三種表達形式相對應的實驗原理,而實驗中所涉及的實驗設計原理、實驗誤差分析,圖像問題則往往成為高牢考察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實驗中由于電流表所處位置不同分為內接法與外接法,又由于電流表及電壓表并非理想電表所以導致內接法與外接法都會出現系統誤差結合數學知識巧解圖像問題測定電源電動勢及內阻的實驗中圖像法是一類很重要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新授課中大多是以U作為縱軸,I作為橫軸來描點作圖的,學生對于此種類型的圖像往往也較熟悉,但如果實驗中橫軸和縱軸變為其它電學量,則往往給學生以陌生感導致解題困難。其實此類問題不妨將縱軸表示的電學量視為應變量(數學中的y),縱軸電學量視為自變量(數學中的x),爾后將應變量與自變量的函數關系寫出來,對照一次函數的表達式y=kx+b,即可得出斜率截距的物理意義。而且,這種方法對于多種測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都很有效。

篇10

伏安法是指通過對被測對象電壓、電流的測定來求得其電阻、電源的內電阻等電學量或作電壓――電流曲線圖,高中電學實驗大部分都涉及這一思想。近幾年的高考電學實驗題目年年翻新,全是對原有學生分組實驗的改造、改進,甚至創新,很多考查內容涉及運用伏安法測電阻。

一、伏安法測電阻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伏安法測電阻的基本原理是歐姆定律

R=,只要測出元件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即可由歐姆定律計算出該元件的阻值。

2.測量電路的系統誤差:由于電壓表和電流表自身有電阻,它們串并聯連入電路時,改變了原來電路的結構,勢必帶來測量電路的系統誤差。為了減小實驗的系統誤差,采用電流表內接或外接法以減小系統誤差。

二、常用的測量方法

1.活用電表法:由于電壓表、電流表自身都有電阻,若電表的內阻已知,則電壓表和電流表還可以當作定值電阻使用;還涉及兩個電流表并聯和兩個電壓表串聯的應用。

2.一電表一電阻箱法:

(1)電阻箱當做電壓表使用:如圖可測得電流表A2的內阻R2=。圖中電阻箱R測得A2表兩端的電壓為(I1-I2)R。

(2)電阻箱當做電流表使用:若已知R及Rv,則測得干路電流為I=+。圖中電阻箱與電壓表配合使用,起到了測電流的作用。

3.等效替代法:在電源的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將S合到2,調節R1,使電流表的示數與S合到1時的示數相等,則有Rx=R1。該法的優點是消除了電流表內阻的影響。

三、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應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測量電流、電壓值,聯立兩式:E=I1r+U1,E=I2r+U2,即可求得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電阻。

四、拓展

以2007年四川實驗題為例:

甲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測電源電動勢E及電阻R1和R2的阻值.實驗器材有:待測電源E(不計內阻),待測電阻R1,待測電阻R2,電壓表V(量程為1.5V,內阻很大),電阻箱R(0~99.99Ω),單刀單擲開關S1,單刀雙擲開關S2,導線若干.

(1)先測電阻R1的阻值.請將甲同學的操作補充完整:閉合S1,將S2切換到a,調節電阻箱,讀出其示數r和對應的電壓表示數U1,保持電阻箱示數不變,____,讀出電壓表的示數U2.則電阻R1的表達式為R1=___

(2)甲同學已經測得電阻R1=4.8Ω,繼續測電源電動勢E和電阻R2的阻值.該同學的做法是:閉合S1,將S2切換到a,多次調節電阻箱,讀出多組電阻箱示數R和對應的電壓表示數U,由測得的數據,繪出了如圖所示的-圖線,則電源電動勢E=_____V,電阻R2=_____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游县| 西贡区| 田阳县| 遵义县| 五原县| 巴青县| 砚山县| 随州市| 富锦市| 游戏| 阳朔县| 武山县| 巴林左旗| 西平县| 肥东县| 衡东县| 威远县| 建始县| 南城县| 额济纳旗| 松阳县| 枞阳县| 八宿县| 楚雄市| 周至县| 柳河县| 长治市| 凉山| 个旧市| 浦江县| 龙口市| 林西县| 靖江市| 郓城县| 仙桃市| 安阳县| 泸水县| 中宁县| 泾阳县| 咸丰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