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6:07: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簡述溫室效應的影響,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5-0040-02
文化已在各行各業作為重要因素發展起來。藝術作為文化組成的重要方面,也發揮著功不可沒的作用。校園文化作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應對其發展進行謹慎的研究與規劃,發揮出藝術對校園文化應有的積極作用。
一、藝術的魅力
在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藝術的出現也意味著人類開始走向文明時代。從遠古樸素的祭祀圖畫等形式開始,藝術便以驚人的力量引導著人類的前進。從音樂、舞蹈、繪畫、書法、雕塑等等這些藝術形態的發展歷程,都可以看出人類在其中巨大的創造力。《蒙娜麗莎的微笑》、莫扎特作品、《斷臂的維納斯》、《蘭亭序》等不勝枚舉的藝術瑰寶,在時間的沉淀中愈加珍貴,經久不衰。人類在追逐著藝術之美的道路上,從未感到過疲憊。這就是藝術魅力所在。它喚醒了人們心中的創造力,讓他們用聲音、肢體、圖形等非常抽象的元素,完美地表達出對世界的看法。人們在欣賞這些藝術品時,看到的不僅僅是藝術品呈現出來的形態美,是透過它所表達的主題看到了創作者的創造力。這種對創造力的追求與崇拜,使人們逐步地提高對美的認識,不斷向著更為文明的方向前進。藝術已成為現今社會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之一。作為人類社會中重要精神支柱而存在著。
二、校園文化的特征
關于校園文化的含義,世界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在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可以定義為:以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文化為基本內容,以自身文化積淀為特色,融入高校特有的人文精神,反映時代性的一種群體文化。同時,校園文化又是一種多層次的文化,涵蓋了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貫穿于制度、生活、藝術、行為、體育、社團活動、科技、心理等多方面、多層次之中。有人提出“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社會文化,是師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的一種既與社會密切相關,又具有特色的人文環境、校園精神。它是通過一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看似內容不同,實質都異曲同工.盡管每所高校都會按照本校實際打造適合本校發展的校園文化,但筆者認為,所謂校園文化,應有以下幾點共同的特征:
1.導向性。一所高校具有著哪種校園文化,對所在學校的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它指引著學生的政治方向,把握著學生的思想動態,支撐起學生的精神價值。校園文化建設成就顯著的學校,學生都會帶有一種其他人所沒有的大學精神,這種精神可以表現為自信、樂觀、勇于創造,也可以表現為從容氣度、厚積薄發,更可以表現為凝聚感強,善于協作。總之,這種精神將培養學生的品格變得更加高尚,走上社會時能不負大學的使命,為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2.創新性。校園文化的主體地點是校園,那么就要求它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以滿足青年學生這個群體的要求。青年學生的適應能力強,接受新事物特別快,同時更喜歡去冒險、探索未知的世界。如果校園文化不能走在社會的前列,甚至不能緊跟學生的腳步,那勢必會失去吸引力,造成校園文化的缺失。學生的精神世界也將變得空虛頹廢。只有抓住時代不斷創新,校園文化才能隨時充滿活力。
3.人文性。人文性主要表現在,校園文化包含對人的關注與關懷。現今的校園早已不是“學校老師一言堂”。在這個追求個人發展,張揚獨特個性的時代,每個學生的發展要求都不可忽視,這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如今的校園文化在關愛學生方面投入比例日益增大.如對經濟困難、學習困難學生和心理問題學生群體的幫助等影響深入人心,真正讓學生得以解決實際困難,加深了學生對學校的信任與依賴。
三、藝術實踐對校園文化的作用
將具有獨特魅力的藝術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將會對校園文化的創新建設起到突出的作用。
1.藝術實踐能提升校園文化內涵的層次,經典的藝術作品,可以提高大學生對美的認識與感受。非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平時將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專業研究方面,很少有學生會自發地認識研究藝術之美,而校園文化中的藝術實踐恰恰可以填補此項空白,將校園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創造力。
2.藝術實踐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多種新形式。在各高校中,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為舉辦校園藝術節,開展主題團體活動等等。而藝術實踐則以多種成果展示的方式為校園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比如我校音樂與舞蹈學院重新排演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作為藝術實踐成果,在全校、全市至全省進行了巡回展演,不僅打響了本校的品牌,更為全校師生的藝術欣賞之旅開辟了道路,對民族歌劇有了更深的認識與喜愛,而且參演的全部演員均為在校學生,在排練與巡演的過程中,專業技能有了飛速的提高,極大地增強了舞臺的經驗,對專業的理解有了更深的追求。還有的高校舉辦師生畫展,個人書法展,經典影片解讀與分析等,對大學生擴展知識范圍有著深刻的意義。
3.藝術實踐開辟了校園文化素質教育的新途徑。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要接受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的教育,而藝術實踐在培養大學生全面發展中功不可沒。多種多樣的藝術成果,不僅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可以讓思維敏捷的大學生發揮無限的創造力。當然,將藝術實踐融入校園文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1)要把握藝術實踐的主題方向與技能層次。某些社會上低俗、庸俗、媚俗的“三俗”思想打著藝術的口號,想占領學生的市場,這種現象是必須要杜絕的。所以,藝術實踐的主題與方向必須經過嚴格把關,防止不良思想的滲透與傳播。同時,技能層次的高低也非常重要,不能一味地為了進行藝術實踐而不顧質量,其后果與預期效果必將南轅北轍。(2)藝術實踐要與本校的校園文化實際想結合。藝術實踐要與學生的知識領域、成長環境和接受程度相一致。如果過高則呈現出曲高和寡的現象,過低則令人失望,失去吸引力。(3)藝術實踐應伴隨著校園文化建設的成長而成長。要做好長期發展的萬全準備,絕不能虎頭蛇尾,要有計劃、有層次、有深度地將藝術實踐推進到校園文化中去,使之最終融為一體,成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有力工具。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2―0063―02
《五年制高職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高職語文教學的任務是:“在初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大信息量的讀寫聽說的強化訓練,增強學生駕馭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提高文學修養,以培養高素質的職業技術人才。”而長期以來,高職語文教學存在著重書本、輕實踐的弊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下降,求新精神和人文精神萎縮,使得學生關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進入新世紀以來,項目教學法被引入國內職業教育領域,一些學者和一線教師運用此教學法在職校語文教學中進行了有效嘗試,以期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以促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個人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研究文獻的定量分析
我們所分析的文獻全都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通過對此庫的檢索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2000年以來職校語文項目化教學研究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情況和態勢。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以每篇文章為分析單位,主要從研究文獻量、研究內容兩個維度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本研究分別以“項目化教學/項目教學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語文活動課”、“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項目教學法”、“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語文活動課”、“職業學校語文課的項目化教學”為主題詞,以2000年至2012年為時間段,對知網進行檢索,從檢索結果來看,近十年來項目化教學研究的文獻數量逐年增加(總計2252篇),中國的項目化教學研究經歷了萌芽初期到全面發展階段,呈現出繁榮景象。2008年以來,在職業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職校項目化教學研究的相關文獻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總計669篇),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反觀近十年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卻不溫不火,從文獻數量看僅呈現出逐年增加的小幅度提升(總計294篇),可見該課題的研究還未形成規模。再看職業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則尚處于起步階段,文獻數量甚少(總計35篇),遠落后于整體研究水平。至于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項目化教學在知網的文獻搜索結果為零,將主題詞調整為職業學校語文課的項目化教學,檢索所得文獻量也不容樂觀(總計20篇),這說明目前職校語文教學中使用項目化教學的還在少數,還需要更多的教學者來“墾荒”。
二、研究課題的定性分析
(一)項目化教學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涵義
1.項目化教學
項目化教學也稱為“項目教學法”,最早見于凱茲和查德合著的《項目教學法》。所謂項目教學就是師生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是職業教育實踐中最典型的行動導向教學的組織形式之一,它充分體現了行動導向教學的真實性、完整性、協作性學習的原則。項目教學法的關鍵是設計和制定一個項目的工作任務,而項目的具體操作程式并無統一標準,它視工作任務的性質和項目執行者的情況而定。大體而言,其教學過程分解為五個步驟:資訊 計劃 實施 檢查 評價。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自然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體系中的一個板塊,它是“語文”和“綜合活動”的整合。特級教師嚴華銀老師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程的一個內容,是一種課型,它更側重在實踐活動中體現語文性的特點。這種設計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它以語言文字為媒介,以對語言文字的思考為誘因,以學生廣泛的涉獵自己所喜愛的學科為手段,把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聚焦在語言文字這個核心上,加以融會貫通,進而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級的知識信息,達到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思維品質的目的。它的主要特點是:活動、綜合、語文,三者缺一不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改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得到了培養,代表了目前教學課改的潮流方向。
(二)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現狀
項目教學雖然已經在專業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這是在專業課的課程體系內的成果,而文化基礎課有著不同于專業課的教學體系,所以不能用專業課的項目教學體系對文化課進行生搬硬套,這就需要基于語文教學的特點,對項目教學法進行合理的變通改造,能為語文教學所用。我們認為,項目化教學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性”和“綜合性”兩點上取得契合。首先,活動課強調實踐,這與項目教學強調的行動導向不謀而合,都體現了“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其次,綜合性是指能夠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項目教學則強調學生進行知識的自我建構,在教學目的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進行多學科知識的整合。以上都是項目化教學理論能夠應用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型的可行性基礎。
目前,在職教領域尚未見到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提法,所見研究成果都是類似于“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高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但我們通過對20篇職業學校語文課的項目化教學文獻的分析發現,他們的課型開發都已經具備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基于教材文本的職校語文課程大致分為兩個模塊:一是講授性的常規課,二是實踐性的活動課,對于后者可以按照項目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如“采訪”口語實踐課,可以進行項目分解,任務設置,設計量化評估標準。但是對于常規課似乎難以用項目法生搬硬套,這就需要教學者對常規課進行活動項目的二次開發,將常規課改造為活動課,在20篇文獻中就有6篇是二次開發,研究者在對常規課的活動開發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另外在分析中我們發現有不少研究者針對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進行了活動課的自主開發,項目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來設計具體的教學項目,讓語文教學和學生的專業知識巧妙地連接起來,讓語文課既生動有趣又有實用價值,這種與專業結合的語文活動課的開發代表了未來發展的新方向。但是,職業學校項目化教學應用于語文學科的實踐研究正處于起步階段,所見研究多集中在理念闡釋和個案展示上,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案和類型完整的案例集,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研究中盡快補白。
[參考文獻]
[1]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大綱[Z].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2.
[2]許高炎.高職教育項目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職教論壇,2008(05).
[3]陳旭輝,張榮勝.項目教學的項目開發、教學設計及其應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9(01).
[4]王菊香.高職語文項目教學法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6).
[5]尹喜榮.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4).
作者單位:272111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隨著高齡人口和腦卒中存活率的增高,血管性癡呆(VD)的發病愈來愈多。由于生理濃度的鈣離子作為神經細胞內第二信使,參與了學習和記憶過程;因此,神經細胞[Ca2+]i研究一直倍受人們關注。
1材料與方法
1.1動物模型制備與分組實驗動物選用2月齡雄性昆明小鼠。采用雙側頸總動脈結扎再灌注的方式制備VD模型;假手術組僅暴露雙側頸總動脈;治療組先制備模型,術后第2天給予石杉堿甲0.05 μg/g/d 30 d。
1.2學習、記憶成績測試跳臺試驗裝置為被動回避反應箱,術后第29天測試學習成績,記錄動物反應時間、錯誤次數;24 h后測試記憶成績(潛伏時間及錯誤次數)。
1.3LSCM下觀察神經細胞靜息態[Ca2+]i及其去極化興奮時的鈣震蕩將小鼠斷頭處死,在低溫下分離出海馬組織,制備海馬活細胞。滴加熒光探針Fluo3(濃度1000 mM)1 μl,在BioRad MRC1024型LSCM下,對錐體細胞進行激光掃描觀察,數據為細胞內熒光像素的相對值;觀察靜息態[Ca2+]i后,加入20 μl 50 mmol/L氯化鉀溶液,觀察神經細胞的鈣震蕩變化,記錄其[Ca2+]i的上升時間、下降時間以及升高的峰值和幅度。
1.4數據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運用SAS軟件進行處理,并采用SNK法進行3組之間的兩兩比較。
2結果
2.1跳臺試驗表1可見,模型組的學習成績和記憶成績均劣于假手術組,治療組的學習成績和記憶成績均優于模型組。
2.2海馬神經細胞鈣穩態變化表2可見,模型組靜息態[Ca2+]i顯著高于假手術組、治療組,并且去極化后海馬神經細胞[Ca2+]i升高幅度明顯降低,恢復時間明顯延長。
表1各組小鼠學習和記憶成績比較
組別學習成績記憶成績反應時間(sec)錯誤次數潛伏時間(sec)錯誤次數假手術組(n=23)30.95±18.181.17±1.20138.09±39.520.89±0.96模型組(n=16)112.65±20.62*4.17±2.66*33.02±27.55*3.61±3.18*治療組(n=22)35.72±16.241.28±1.32133.76±48.070.94±1.06*P
2討論
VD是因腦血管疾病所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綜合征。近幾年來,對其發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愈來愈多。本實驗采用雙側頸總動脈線結法造成腦組織反復缺血再灌注損傷,并且經行為學測試存在學習和記憶功能障礙,是比較理想的血管性癡呆動物模型。
VD小鼠海馬神經細胞鈣穩態失衡,表現為:靜息態[Ca2+]i升高,去極化時升高幅度降低、恢復時間延長。與小鼠學習和記憶成績降低相一致,可能參與了VD的分子生物學發病機制。靜息態[Ca2+]i升高可以促進神經元凋亡或遲發性壞死,進而降低了海馬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功能[1]。同時,海馬神經細胞靜息態[Ca2+]i過高可能升高了突觸傳遞的閾值,易化突觸的抑制,降低突觸傳導、神經遞質釋放、信號轉導等,從而導致了學習記憶功能障礙。去極化時[Ca2+]i升高幅度降低反映了Ca2+內流減少,降低了突觸后神經細胞內Ca2+引起的激酶激活及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基因轉錄,降低了神經遞質和突觸素的合成,導致LTP的誘導和維持障礙,出現學習和記憶功能受損[2]。并且,VD小鼠海馬神經元受刺激后,[Ca2+]i持續升高,恢復到靜息態水平的時間較長,從而使細胞凋亡基因的啟動、突觸傳遞的閾值升高、鈣依賴性激酶的激活減少等進一步加重。至于石杉堿甲改善VD海馬神經細胞鈣穩態的機理尚在探討中。有學者研究,石杉堿甲具有神經細胞NMDA受體拮抗作用,并且這種作用與其膽堿酯酶抑制作用無關系;其與非競爭性NMDA受體拮抗劑MK801的作用沒有明顯差別[3]。Gordon等進一步研究,石杉堿甲通過NMDA受體拮抗作用減輕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及繼發的Ca2+內流,從而減輕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經元變性、壞死;這種作用對M型或N型乙酰膽堿受體及腺苷受體無影響[4]。
因此,我們認為:在石杉堿甲的治療作用下,VD海馬神經細胞鈣穩態受缺血缺氧影響不明顯,從而可以維持鈣穩態于正常水平,使神經細胞及其生理功能免于損傷。
參考文獻
[1]Saski C, Kitagawa H. Temporal profile of cytochrome C and caspase3 immunoreactives and TUNEL staining after 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 Neurol Res, 2000, 22(2):223228.
一、CDM概述
清潔發展機制,簡稱CDM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議定書》中引入的三個靈活履約機制之一。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已完成工業革命的發達國家應對全球變暖承擔更多的歷史責任,因此《京都議定書》只給發達國家制定了減排任務,但沒有對發展中國家作出要求。按其規定,發達國家締約方為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從2005年開始至2012年必須將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在1990年的基礎上平均減少5.2%,由于發達國家減排溫室氣體的成本是發展中國家的幾倍甚至幾十倍,發達國家通過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項目,把項目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減少的排放量作為履行京都議定書所規定的一部分義務。一方面,對發達國家而言,給予其一些履約的靈活性,使其得以較低成本履行義務;另一方面,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協助發達國家利用減排成本低的優勢從發達國家獲得資金和技術,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對世界而言,可以使全球在實現共同減排目標的前提下減少總的減排成本。因此,CDM是一種雙贏(Win-Win)的選擇。中國是溫室氣體減排潛力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加之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 開展CDM合作的市場前景廣闊, 為主要的發達國家所看好,2004年5月31日, 中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外交部聯合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運行管理暫行辦法》, 已于2004 年6月30日開始實施。
二、生產工藝
1.N2O的性質
一氧化二氮,是一種無色有甜味的氣體,又稱笑氣,是一種氧化劑,化學式N2O,在室溫下穩定,有輕微麻醉作用,并能致人發笑,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及濃硫酸中。該氣體早期被用于牙科手術的麻醉,是人類最早應用于醫療的麻醉劑之一。它可由NH4NO3在微熱條件下分解產生,產物除N2O外還有H2O,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NO3====N2O+2H2O;等電子體理論認為N2O與CO2分子具有相似的結構(包括電子式),其空間構型是直線型,N2O為極性分子。
N2O的Lewis電子式
2.N2O 的產生和危害
本裝置生產的硝酸采用雙加壓法,其簡易流程見下圖:
硝酸生產的簡易流程圖
氨氣與一次空氣混合后進入氧化爐發生化學反應,在這一過程中,氨氣經過氧化轉變成一氧化氮、氮氣以及氧化亞氮,具體反應見如下反應式。
4NH3 + 5O2 4NO + 6H2O (1)
4NH3 + 3O2 2N2 + 6H2O(2)
4NH3 + 4O2 2N2O + 6H2O (3)
反應中生成的N2O是一種惰性氣體,在硝酸裝置正常生產操作條件下不能被轉化為有用的N2O ,也不能被水吸收,而是直接排入大氣,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N2O是一種極強的溫室效應氣體,同單位比CO2的溫室效應破壞力要強大310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比氟里昂更甚,能在大氣中存留150~170年,一旦形成便不容易消失。N2O造成的溫室效應占總的溫室效應的6%,是一種危害極大的有害氣體 。
3.N2O的減排
在生產硝酸的過程中,大約每生產一噸100%的硝酸就會產生2~22千克的N2O,因此考慮到N2O給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硝酸生成過程應采取N2O減排措施。N2O催化降解技術是在氨氧化爐中剛剛形成的N2O在催化劑的催化降解作用下分解成N2和O2, 2N2O 2N2 + O2。降解催化劑采用BASF(巴斯夫公司)的催化劑。此方法簡單有效,無需對已有的硝酸生產裝置做重大改變,運行成本比較經濟合理,對N2O分解率也較高。在生產裝置運行過程中利用氣體分析儀以及氣體體積流量計對尾氣中N2O濃度以及尾氣體積流量進行測量,從而計算產生的減排量。本裝置中N2O會被催化降解為N2以及O2,這兩種氣體不會影響空氣質量,固體廢棄物主要是更換后的廢棄催化劑,該廢棄物會在適當的條件下被有資質的固體廢物處理中心進行安全處理,不會對當地環境造成危害,此外,不會造成額外的能源以及原材料(氨氣,空氣,水)的消耗,也不會直接或間接產生額外的溫室氣體排放。作為CDM項目,硝酸裝置N2O減排成本低 ,投資回報率高,是可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項目。
三、結語
該項目是一個新型的領域,時效性很強, 一方面可為公司爭取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又可極大的改善公司周邊環境,為公司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世界環境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低碳經濟簡述
由于以往的生產和生活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導致了現在的溫室效應和全球變暖,減少氣體的排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無法從本質上解決溫室效應問題,因此減少目前的全球變暖現象,成為了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最早提出低碳經濟概念的國家是英國,由于其傳統工業過于發達,導致了現在很多環境問題,被稱為霧都的倫敦,就是由于在以前的生產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氣體,這此廢氣等有害氣體一直影響到了今天,與別的國家相比,英國更希望能夠進行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由于工業的發展,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已經成為了很多國家面對的問題,因此低碳經濟的概念被提出后,很快被各個國家所重視,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上,就對各國的低碳經濟進行了具體的探討。
低碳經濟的英文為Low―carbon economy,主要是為了在生產和生活中最大程度上,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目前在低碳經濟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能源的開發和綠色植物的推廣,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能夠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來替代傳統的煤炭能源,而為了減少目前的溫室效應,很多人開始提倡加大綠色植物的培育力度,對現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凈化,很多人認為低碳經濟只是工業發展的問題,和日常的生活沒有什么關系,這樣對低碳經濟的理解是片面的,低碳經濟應該包括低碳生活的模式,在日常的生活中少使用紙巾等,越來越多的人用低碳生活來表明,保護全球變暖不僅是工業生產的問題,應該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個人應該做的,隨著我國對低碳經濟的重視,政府已經出臺了越來越多的政策條規,對工業生產中的排放的廢氣進行限制,同時倡導人們進行低碳的生活模式,最大程度上減少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
2.園林養護對低碳經濟的意義
隨著低碳經濟的普及,人們想到的都是減少煤炭資源的使用,達到控制溫室氣體的目的,而很少會有人想去利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來減少空氣中的溫室氣體,這樣的做法可以說治標不治本,要想從根木上對溫室效應進行治理,必須采用綠色植物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凈化,綠色植物在吸收了二氧化碳之后,通過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氧氣,而每個人都需要實時的吸入氧氣,這樣的推廣綠色植物,在達到了低碳經濟日的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實際的調查分析發現不同的綠色植物,由于大小的不同、品種的不同,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也不同,如一萬平方米的闊葉林,一年能夠吸收的二氧化碳達到了14噸,而針葉林相比闊葉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會多些,由此就可以看出,園林養護對控制溫室氣體具有多大的效果。
園林的建設和養護能夠吸收空氣中大量的溫室氣體,為發展低碳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在傳統的園林養護中,幾乎沒有考慮到不同種類的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差異,大多在追求美觀和保護稀有樹種等,而在低碳經濟發展的今天,園林養護的職能已經有所改變,在日常的園林養護中,必須對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然后在考慮美觀和藝術感等。同時,最大程度的提升整個園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這樣的園林養護工作在完成了基礎
的意愿功能外,也同時完成了在低碳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3.低碳經濟下的園林養護工作分析
在園林養護中,除草和植物的整形修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在植物生長的初級階段,植物的高度和雜草相比,沒有高出多少,如果植物的周圍存在大量的雜草,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植物的健康成長,而且除草的過程中,也能夠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提高植物對土壤中水分和肥料的吸收,對植物進行整形和修剪,主要是為了控制植物的成長速度和開花時間,但是隨著園林養護的發展,現在的整形和修剪已經變成了美化的作用,通過實際的調查發現,對植物進行整形和修改,會裁剪掉大量樹木的葉子,從而極大的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導致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如果不對樹木進行整形和修剪,又無法很好的控制植物的衰老和更新,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適當的整形和修剪,使植物的美化、生長速度、開花時間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達到一個平衡,是目前園林養護工作的一個難題,還需要園林養護工作者,在實際的植物養護中,進行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使園林養護工作能夠更好的體現低碳經濟發展的理念,為我國低碳經濟發展做出足夠的貢獻。
除了修剪和除草之外,合理施肥和蟲害的防治也是園林養護的一個難點,傳統的園林養護中,為了使樹木能夠更好的生長,都會根據樹木生長的實際情況,判斷樹木缺乏哪種營養元素,然后針對性的施加一些化肥,這樣雖然能夠起到很大的施肥作用,但是化肥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很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中的磷元素隨著雨水到了河流中,就可能會引起赤潮的發生,這顯然不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因此要想從本質上避免肥料對環境的污染,可以采用有機肥和生物肥,而且通過這兩種肥料的使用,土壤比較不容易板結,同時土壤的透氣性也會有較大的提升。對于園林養護中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傳統的方法都是噴灑針對性的農藥,但是隨著藥品使用的增加,很多病蟲害都產生了抗藥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物的效果,同時噴灑的農藥會有一些進入到土壤中,使土質發生改變,影響植物的生長。因此,農藥的使用不符合低碳經濟發展的模式,在低碳經濟視角下,病蟲害的防治應該主要從保護環境方面考慮,所以在園林養護中引入病蟲害的天敵,是一個才良好的選擇,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讓蟲害和大敵在園林中形成一個生物鏈,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防治病蟲害。
4.結語
隨著低碳經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和低碳有關的行業都在一定程度上變成熱門行業,尤其是新能源的開發上,而綠色植物具有的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功能目前還沒有太多人關注,忽視了綠色植被對于低碳經濟的作用,但是各個國家在發展低碳經濟時,采用的通用做法就是限制工業和生活中煤炭資源的使用,同時又要保證本國經濟的增長,這樣對工業中煤炭資源的限制空間有限,隨著低碳經濟發展時間增加,新能源的開發緩慢,這種限制越來越接近工業發展承受的極限,相關的專家和學者都在尋找一些新的方式,來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而園林養護工作由于對綠色植被的重要作用,必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受到人們的重視。
參考文獻:
[1]劉宏達,叢靜園林養護工作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266- 269
A.礦物質離子的濃度
B.溫度、水、氣體等環境條件
C.植物對礦物質離子的吸收能力
D.以上三個都正確
2.在競爭中的種群增長方程中,競爭系數α、β盧與K1、K2決定物種1、2的競爭結果。物種1取勝,物種2被排斥α、β與K1、K2的關系是 ( )
2015年成人高考生態學基礎模擬試題及答案(六)
3.種類組成貧乏,喬木以松、冷杉、云杉、落葉松為主的生態系統是 ( )
A.熱帶雨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闊葉林
D.北方針葉林
4.一個生態系統必須有的生物成分是 ( )
A.植物、動物
B.生產者、分解者
C.動物、微生物
D.微生物、植物
5.可持續農業的目標是 ( )
A.促進農村綜合發展,減少多種經營
B.保證穩定持續增長的農業生產率
C.保持健康、協調的生態環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體健康
D.合理利用、保護資源,特別是要保證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6.現代生態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之一是( ).
A.以微觀層次為主
B.向微觀和宏觀發展
C.以宏觀層次為主
D.以個體層次為主
7.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的是 ( )
A.光照時間
B.光照強度
C.光照長度
D.光照速度.
8.黑龍江省是種植水稻緯度最北的地方,此現象是___ 對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現。 ( )。
A.日照強度
B.日照長度
C.常年溫度
D.有效積溫
9.種群的性別比例直接影響種群的繁殖力,兩性花植物種群的繁殖 ( )
A.應考慮性別比例問題
B.不考慮性別比例問題
C.應考慮育齡雌體數問題
D.不考慮育齡雌體數問題
10.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種群自動調節機制的是 ( )
A.遺傳訶節
B.食物調節
C.內分泌調節
D.動物的領域性
11.早稻是不宜連作的農作物,其原因是 ( )
A.種群調節
B.競爭作用
C.抗毒作用、
D.他感作用
12.辛普森多樣性指數公式中Pi的意義是 ( )
A.群落中的物種數
B.物種i個在群落中的蓋度
C.物種i的個體數
D.物種i個體數占群落中總個體數的比例
13.從裸巖開始的旱生演替又屬于 ( )
A.快速演替
B.次生演替
C.內因性演替
D.外因性演替
14.中國植物群落分類的高級單位是 ( )
A.群叢
B.群叢組
C.植被型
D.群系組
15.生態系統中的植物群落光能利用率一般是 ( )
A.1%
B.5%
C.10%
D.20%
16.時間長、范圍廣、閉合式的循環是 ( )
A.氣相型循環
B.生物循環:
C.沉積型循環
D.地球化學循環
17.碳循環不平衡帶來的環境問題是 ( )
A.臭氧層破壞
B.酸雨
C.溫室效應
D.水體富營養化
18.使多樣性維持高水平的措施是 ( )
A.保持平靜
B.強度干擾
C.中度干擾
D.低度干擾
19.最重要的溫室氣體是二氧化碳,其對溫室效應的作用 ( )
A.100%以上
B.80%以上
C.50%以上
D.20%以上
20.下列屬于生態因子的是 ( )
A.溫度、食物、濕度、氧氣、二氧化碳等條件
B.溫度、食物、光、土壤、氧氣、二氧化碳等條件
C.溫度、濕度、氧氣、二氧化碳和其他相關生物等條件
D.溫度、濕度、食物、空氣和其他相關生物等條件
二、填空題:2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21.既能按氣相型循環,又能按沉積型循環的元素是___ 。
22.一般來講,土壤的質地可分為沙土、黏土和___ 三大類。
23.當水分不足時,往往會引起動物___ 。
24.兩個或多個群落或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區域叫 ___ 。
25.群落演替的先決條件是___ 。
26.碳循環失調的環境問題是 ___ 。
27.而容積較小,臨時性,與外界物質交換活躍的庫稱為___ 。
28.生態學研究的每一個高層次對象,都具有其下級層次對象所不具有的某些___ 。29.在未被生物占領過的區域,從沒有種子或孢子體的狀態的原生裸地或水體開始的演替,叫___。
30.一些物種的種群密度有一個下限要求,如果低于臨界下限,該生物種就不能正常生活,甚至不能生存,這就是___ 。
31.種群的數量隨時問的變化而上下擺動的情況稱為___ 。
32.在生物機體內部自發性和自運性的時間節律,這種內源節律不是精確的24h,因此稱為9___ 。
33.能夠被植物葉綠素吸收利用的太陽輻射稱___ 。
34.旱生植物在形態結構上的特征,一方面表現為增加水分攝取;另一方面表現為 。
35.次生演替過程中若群落被進一步破壞叫群落退化或___ 。
36.全球生態學又叫 ___ 。
37.水生植物區別于陸生植物之處,一是通氣組織發達;二是機械組織___ 。
38.群落演替最后達到和環境緊密協調的穩定群落叫 ___ 。
39.根據物質循環的路徑不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可分為___ 和沉積型循環兩種類型。40.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居住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___ 的集合。
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劃“√”,錯誤的劃“×”。
41.土壤及時滿足植物對水、肥、氣、熱要求的能力,稱為土壤肥力。 ( )
42.根據植物的可見結構成分的不同而劃分的類群,就是植物的生態型。 ( )
43.特有種屬于群落成員。 ( )
44.陽光被大氣層的氣體所吸收。因此,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輻射的能量也有差異。( )
45.生物群落是生物種內許多個體組成的群體。 ( )
46.群落內部的環境變化是由群落本身的生命活動造成的,與外界環境條件的改變沒有直 接的關系。 ( )
47.地形因子對生物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作用。 ( )
48.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是指某個種群或生態系統所生產出的有機物的數量、重量或能量。( )
49.原生演替的是森林。 ( )
50.生態農業是運用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的方法,把現代科技成果與傳統農業技術精華結合起來而建章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農業系統。因此,生態農業可以根本解決地球日益增長的人口與糧食短缺的問題。 ( )
四、簡答題:51~5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什么是植物的溫周期現象?簡述晝夜變量與植物干物質積累的關系.
52.什么是種間競爭?簡述種問競爭的特點和類型。
例1.“神七”發射成功令人歡欣鼓舞,假設你在太空做如下實驗,依據已有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下列實驗不能成功的是( )
A. 過濾B.蒸發 C.Cu(OH)2懸濁液沉淀
D.鋅和稀硫酸反應制氫氣
(2)“用CCl4從水中萃取I2”時,將溶液振蕩,然后靜置一段時間后出現的現象是()
A.溶液不分層
B.溶液上層為紫色的CCI4, 下層為水
C.溶液下層為紫色的CCl4, 上層為水
D.以上現象均可能
(3)在太空倉中(有空氣)點燃一支蠟燭,你將觀察到的現象是()
A.棗形火焰,正常燃燒
B.球形火焰,正常燃燒
C.棗形火焰,短時間后自動熄滅
D.球形火焰,短時間后自動熄滅
解析:在太空失重的條件下,利用重力的實驗都不能成功;蠟燭燃燒的過程是受熱熔融、汽化,石蠟蒸汽向外擴散并和空氣混合后發生反應,生成的熱氣體密度較冷氣體小而上升。在太空中無重力作用,蒸汽將均勻擴散,形成球形火焰燃燒后也不能形成對流,石蠟附近O2耗盡后自然熄滅。
答案:(1)A C(2) A(3) D
例2.有兩個實驗小組的同學為了探究Na2O2與SO2的反應,都使用了如下裝置進行實驗。通入SO2氣體,將帶余燼的木條伸入試管C,木條復燃。請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小組同學認為Na2O2與SO2的反應生成了Na2SO3和O2,該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
(2)請設計一種試驗方案證明Na2O2與SO2的反應生成的白色固體中含有Na2SO3:________
(3)第二小組同學認為Na2O2與SO2反應除了生成Na2SO3和O2外還有Na2SO4生成,他們設計如下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______,請簡要說明兩點理由: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作為一個探究性試題,其實質是綜合考察SO2與Na2O2的反應、碳酸鹽和亞硫酸鹽以及硫酸鹽和亞硫酸鹽化學性質上的差別。第(1)問完全可以仿照CO2和Na2O2的反應方程式書寫;第(2)問是考察SO32-的檢驗,加非氧化性酸后放出的氣體可用品紅驗證為SO2;第(3)問是本題的難點所在,Na2SO3和Na2SO4都能和BaCI2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當加稀硝酸或Na2O2時都能把Na2SO3氧化成Na2SO4,故此方案有缺陷。
答案:(1)2Na2O2+2SO2=2Na2SO3+O2
(2)取少量固體,加稀硫酸產生能使品紅褪色的氣體
(3)不合理。①硝酸能把BaSO3氧化成BaSO4; ②若反應后固體中有殘留Na2O2,它也能把BaSO3氧化成BaSO4。
針對練習:
1.某學生為進行某項研究性課題,設計了下列四個大小完全相同的裝置,并同時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進行觀察。
(1)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
(2)該學生研究性課題是:____________。
(3)本研究性課題的結論是: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承擔一個課題是“NO2能否支持木條的燃燒”。由于實驗室中沒有現成的NO2氣體,該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兩個方案:
Ⅰ.方案一的裝置如圖1所示
(1)濃硝酸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2)實驗開始后木條上的火星逐漸熄滅,有的同學得出“NO2不支持木條的燃燒”的結論。你認為這一觀點是否正確?_______(答“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
Ⅱ.方案二的裝置如圖2所示
(1)硝酸銅固體的分解產物有氧化銅、二氧化氮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當集氣瓶充滿紅棕色氣體時,木條復燃了,有的同學得出“NO2能支持木條的燃燒”的結論。你認為這一觀點是否正確?_____(答“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為了更直接說明“NO2能否支持木條的燃燒”這一問題,請你重新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簡述實驗原理和主要操作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做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發現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現紅色,但紅色很快褪色,甲乙丙三位同學對此現象分別做了推測:
甲:因為反應后試管很熱,所以可能是溶液溫度過高使紅色褪去;
乙:因為所加水量太少,紅色褪去可能是生成氫氧化鈉濃度較大的影響;
丙:過氧化鈉具有強氧化性,生成物中氧氣、過氧化氫(可能產物)等也具有強氧化性,可能是氧化作用漂白了紅色物質。
(1)驗證甲同學的推測是否正確的方法是___,
驗證乙同學的推測是否正確的方法是___,
驗證丙同學的推測是否正確的方法是___。
(2)有同學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丙同學方案中是否含有雙氧水,其實驗方案是:稱取2.6克過氧化鈉固體,使之與足量的水反應,測得產生氧氣的體積,與理論值比較,即可得出結論。
a. 測量氣體的體積時,必須待試管和量筒中的氣體都冷卻到室溫時進行,應選用下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b.若在標準狀況時測量氣體的體積,應選用量筒的大小規格為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四個裝置中U形管內b端液面上升,且按ABCD的順序b端液面上升高度依次增大。
(2)空氣中CO2含量對“溫室效應”影響的研究。
(3)CO2含量增加“溫室效應”加劇。
2.Ⅰ.(1)4HNO3 2H2O+4O2+O2(2)不正確;實驗開始時放出的NO2和O2很少且含水蒸汽,木條耗盡燒瓶中的氧氣后自動熄滅。
Ⅱ.(1)2Cu(NO3)22CuO+4NO2+O2
(2)正確;混合氣體中O2所占的比例與空氣中相近,帶火星的木條在空氣中不能復燃,在NO2和O2中復燃說明NO2可以助燃。
Ⅲ.用銅和濃硝酸制取并收集一瓶NO2氣體,伸入帶火星的木條,木條能復燃說明NO2可以助燃。
3.(1)冷卻后加酚酞試液或冷卻后看溶液是否變紅;加水稀釋后看溶液是否變紅;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看是否變紅
(2)① II;防止氣體冷卻時發生倒吸現象;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3-0249-01
氣候變暖(或稱溫室效應)、降水分布不均、大氣中CO2濃度升高等諸多現象是將來氣候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氣候變化勢必會對農業生產產生重大影響,尤以種植業為主,這將涉及到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全球變化研究中至關重要的問題。為有效應對不利氣候條件(低溫、干旱等)的影響,玉米栽培模式出現了諸多改進,現針對不利氣候變化相適宜的玉米栽培技術進行討論,并詳細對其優勢進行剖析,為玉米生產穩定增產提供參考。
1 不利氣候對玉米生產的影響
玉米生產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惡劣的氣候條件會對農業生態系統產生顯著影響,且可進一步改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由于農業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氣候變化將增加玉米生產的不穩定性,給局部地區玉米生產帶來極大困難。曹鐵華等[1]認為玉米產量可分為趨勢和氣象產量,后者主要受氣象條件影響,通常情況下,玉米生育期內降水、積溫和日照時數對其氣象產量影響最大。因此,筆者建議應加強抗旱減災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減少不利氣象因素對玉米生產的影響。
氣候變暖對玉米影響因產區而異,溫度升高對部分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玉米生產總體有利,但同時也會導致部分產區玉米生育期和有效灌漿期縮短,極端性天氣事件出現概率增加,病蟲害暴發幾率升高[2]。尚宗波[3]利用玉米生長生理生態學模擬模型,分別模擬了未來氣候變化12種氣候條件下沈陽地區土壤濕度、玉米發育與生長的變化,進而指出未來氣候條件下玉米均產會有所降低,減產幅度在5%~30%,具體表現為:隨氣候變化,玉米葉和雌穗生物量及葉面積指數降低,而莖和根生物量則增加。
2 應對不利氣候的玉米栽培措施及優勢分析
2.1 玉米旱作節水農業技術
該技術通過機械深松蓄水(全面或局部深松,深松整地一般為35~45 cm、中耕深度為20~30 cm、壟作深松為25~30 cm)、節水灌溉(施水方式采用種床開溝施水或種床下開溝施水,旱情較重或砂質土壤施水量60~90 m3/hm2,旱情較輕施水量30~60 m3)、應用保水劑等方式,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降低灌溉用水量,確保一次播種、拿全苗。
2.2 玉米寬窄行栽培技術
其技術要點在于:改傳統壟作為大壟雙行平作,即改變傳統65 cm壟距成為寬行90 cm、窄行40 cm的平作種植,寬行為休耕帶,窄行為種植生長帶,休耕帶與生長帶間進行隔年交替。其優勢在于:一是通風好、透光性高,邊際效應明顯;二是苗帶平作輪換休閑與根茬還田(秋收后留30~40 cm高茬)相結合,既能防止風包地和雨水侵蝕,又能有效保護土壤有機質;三是田間管理由傳統的3次中耕(三鏟三趟)改為1次僅對寬行進行深松追肥,減少了作業環節和成本;四是蓄水和保墑能力增強;五是種植密度可增加,實現以密增產。
2.3 玉米壟側栽培技術
該技術未改變傳統壟作習慣,改連年壟臺種植為兩側壟邦交替種植,即第1年在一側壟邦種植,第2年在另一側壟邦種植,秋季收獲后種植帶留根茬,翌年經自然腐爛還田。該項技術有降低地表風速、減輕風蝕土壤與揚沙、揚塵的作用,通過土壤少耕、地表微地形改造和覆蓋、“少動土”、“少”,進而達到改善土壤結構、環境及微生物群體分布的目的。
2.4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該技術是在玉米生育期間通過地表覆蓋1層薄膜,并應用優質中晚熟玉米良種、平衡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綜合配套技術措施,進而達到增溫、保墑、除草、促早熟,實現高產再高產的一項高科技栽培技術[4]。其主要采取小壟或大壟雙行覆膜栽培,待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或深松旋耕并及時起壟鎮壓保墑。整地要求平整,結合整地深施底肥(耕翻深度≥25 cm)。楊永川[5]認為該技術還具有明顯的保肥、保全苗、減少蟲害、促進玉米早熟的作用。
2.5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集大壟雙行、地膜覆蓋和滴灌灌溉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栽培技術。其優勢在于利于保墑,提高地溫,確保土壤水分供給[6]。
3 參考文獻
[1] 曹鐵華,梁烜赫,劉亞軍,等.吉林省氣候變化對玉米氣象產量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0,18(2):142-145.
[2] 何奇瑾,周廣勝.我國春玉米潛在種植分布區的氣候適宜性[J].生態學報,2012,32(12):3931-3939.
[3] 尚宗波.全球氣候變化對沈陽地區春玉米生長的可能影響[J].植物學報,2000,42(3):300-305.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多個領域之中,以高科技為科學發展觀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以此同時,資源和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所有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煤礦開采行業,是非常傳統的重工業,為了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實現新世紀的發展目標和要求,這些就成為了我們煤礦工作者需要關注和重視的問題了,在煤礦開采中,其最重要的核心技術就是煤礦開采技術,為此,為了能夠提高其開采的效率和開采過程中的安全性,我們必須對其煤礦開采技術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創新,
我國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國的綜合煤礦開采工作的平均的效率仍然不高,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可以說還是屬于相對落后的,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其煤礦開采效率提高其安全性,在煤礦開采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原因就是沒有可靠的地質保障系統,才導致了煤礦開采過程中效率不高的情況發生,一直以來,我國在煤礦建設和開采過程中,都是欠缺相對系統科學的工程地質條件評價方法,這樣就導致了在開采過程中,不能夠滿足綜采中所提出的高精度的開采方法,為此,我們必須要使用現有的高科技技術,對其進行的精確的地質分析和探測,這樣才能夠滿足其發展的需求和方向,提高其開采的效率,發揮出綜采的最大開發潛能,下面我們就通過簡單的論述來對其發展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
1、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趨勢
資源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聯合國也在不斷的制定和頒布其相關的規定和提議,由此可見,我們人類已經充分意識到了環境的重要性和意義,已經把資源和環境問題放在為前所未有的地位中,同樣,在對煤炭資源進行開發過程中,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壞,對我們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我國現代大規模開采煤炭過程中,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因為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破壞環境的程度是多方面的,對水資源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破壞,還是造成土地的破壞,最嚴重就是煤炭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些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對空氣的破壞可以說是非常的嚴重,會導致溫室效應的發生,在煤礦開采過程中這樣的破壞和污染情況,也導致了煤礦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意義上的限制,在限制煤礦產業發展的情況下也給我們指明了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基于,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問題的前提下,在使用煤礦開采技術中,我們一定要對其原來相對粗放型和傳 統的開采方式,進行完善和創新,重點考慮和關注的開采技術,一定要從環保的角度出發,讓其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提高資源開采效率,另一方面不破壞環境的開采方法,讓煤礦開采技術的發展必須堅持可持續發道路,以可持續發展作為煤礦開采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目標。
2、煤礦開采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
在進行煤礦開采過程中,煤礦開采技術是煤礦開采工作的重點,更是決定煤礦開采是否科學合理的關鍵,但是隨著人類對于煤礦產業需求的不斷的增加,傳統的煤礦開采技術已經不能夠滿足的新時代的煤礦開采工作的需求,在實際煤 礦開采過程中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下面我們就簡單的進行的簡述和分析:
2.1嚴重破壞水資源規律
在煤礦開采技術使用過程中,總會水水資源進行一些嚴重的破壞,在進行煤礦開采過程中會深入使用長壁采煤法來對巖層和地表進行一些破壞,尤其是對 水資源的規律,破壞情況相對嚴重,這樣的情況是煤礦開采技術中存在的重要的 問題,應該及時的給予解決和處理。在使用這樣的方法進行煤礦開采技術的使用過程中,使用其方法,以前主要考慮的煤礦的安全問題,而在現實的今天,更需要考慮的是環保方面的問題,在進行煤礦開采技術中使用長壁采煤法來對來進 行煤礦開采工作,對水資源產生破壞的原因,主要就是對地表的結構以及地質情況不夠了解,在加上是使用長壁采煤法進行煤礦開采,會使巖層發生大面積的破 壞和移動,為此,為了能夠解決類似的問題發生,我們必須在進行煤礦開采之前, 及時的了解和分析地質的規律和發生水破壞的內在規律,這些對于選用煤礦開采技術來說,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必須要經過細致研究和分析之后, 在選擇相應的煤礦開采技術方法,充分利用其新的理論方法,開采順序以及開采方法。
中圖分類號 S9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3-0134-02
為了促進黃顙魚規模化養殖,2013年7月,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聯合六合區漁政監督大隊、浦口區水產技術指導站、江寧區水產技術指導站、南京現代漁業科技有限公司及溧水區漁業技術推廣站共同實施了“黃顙魚大規格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該項目為江蘇省三新工程項目,項目編號:D2013-2-1。通過3年的項目研究示范,完成了黃顙魚大規格苗種培育、夏花苗種培育、開口餌料培養等技術研究,建立了二級苗種場27.6hm2,繁苗7122萬尾;培育夏花5113.8萬尾,夏花培育成活率達79.1%;完成了黃顙魚大規格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操作規程,培訓420人次。
1 項目實施情況
1.1 提升了規模化繁苗能力 項目組連續開展全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通過保存技術、微孔增氧及網片孵化等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在常規繁殖方式中需要大量殺雄取精、雌雄不發育不同步、孵化增氧效果不佳及繁苗效率低等問題,大大提高了規模化繁苗能力。項目實施以來,繁苗量逐年提高,2013年4260萬尾、2014年4680萬尾、2015年繁苗量達7122萬尾,完成了項目的指標任務。
1.2 建立了黃顙魚二級苗種場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完善各區示范苗種場育苗設施條件,培訓技術操作人員,建立了4個黃顙魚二級苗種培育場,為完成項目的育苗任務提供了保障。至2015年,在項目區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規范化黃顙魚二級苗種場27.6hm2,其中六合區馬鞍8.1hm2、六合區龍袍7.4hm2、溧水區陳家圩3.3hm2、江寧區湖熟8.8hm2。
1.3 示范推廣了黃顙魚苗種培育技術 項目組在生產試驗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個方法、兩種模式、四項技術”的黃顙魚苗種繁育技術模式,并成功加以推廣應用,顯著提升了項目區黃顙魚苗種規模化育苗成活率及效益。2015年,項目區共培育黃顙魚夏花5113.8萬尾,平均成活率達79.1%,其中江寧周崗1215.5萬尾,成活率80.4%;六合馬鞍1579.3萬尾,成活率84.6%;江寧祿口1572.7萬尾,成活率78.5%;溧水晶橋746.3萬尾;成活率69.1%。
2 項目實施成效
2.1 提高了黃顙魚規模化繁苗能力 本次示范項目通過黃顙魚保存方法的應用研究,大量減少黃顙魚雄魚的使用量,降低了勞動強度,有效提升繁苗效率,大大提升了黃顙魚規模化繁殖能力。在項目研究過程中,開展黃顙魚繁苗生產試驗,篩選出一種應用效果較好的保存液。通過應用研究表明,在規模繁殖生產中,應用本項技術,可將單尾雄魚配組繁殖的雌魚數量提高到500尾,單組繁苗量達45.2萬尾,有效提升黃顙魚雄魚使用及規模化繁苗的效率,從而大大提高了黃顙魚規模化繁苗能力。
2.2 突破了黃顙魚規模化雜交育苗技術 在開展雜交育苗技術研究過程中,使用瓦氏黃顙魚作為父本,本地普通黃顙魚作為母本,應用人工授精的繁殖方式進行規模化繁殖取得了成功。生產試驗表明,黃顙魚×瓦氏黃顙魚的雜交繁殖不存在技術障礙,通過對比分析,表明本項雜交繁殖的最適雌雄數量為500~600∶1。經規模化生產試驗,結果表明,用125kg普通黃顙魚雌魚與瓦氏黃顙魚雄魚3尾雜組,繁殖出雜交水花苗共116.8萬尾,平均受精率達75%,出苗率達85%。
2.3 創新了一種黃顙魚工廠化育苗技術 通過研究不同的放養密度、餌料轉換、投餌量及環境因子對魚苗生長及成活的影響,充分l揮室內育苗餌料及環境條件可控的優勢,解決了黃顙魚苗初期開口率不高、適口餌料不足及室外培育的病蟲害難控制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采用鹵蟲與中華鱉高蛋白粉料結合喂食的工廠化育苗方法。
2.4 創建了溫室培育黃顙魚一齡魚種技術模式 通過項目實施,建立一種溫室培育黃顙魚一齡魚種的技術模式,即將池塘培育的黃顙魚秋片放養至溫室養殖池,開展一齡魚種培育試驗,通過設置簡易微孔增氧及水流動組合裝置,創造良好的水環境條件,并通過天然的溫室效應提高水溫,延長苗種的攝食時間,提升苗種出池規格,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
3 項目實施措施
3.1 加強組織領導,認真制定項目實施方案 為了按時完成三新工程項目,該項目實行首席專家負責制,由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協調、責任落實、資金調撥、項目進度監管等,確保項目暢通執行。項目實施小組由項目組成員及各個項目實施點技術負責人組成,是項目實施的主體,負責項目的計劃、組織、落實以及材料總結。項目實施小組主要工作包括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和技術路線;分解項目工作,制定崗位職責,落實實施責任人;配備技術研究人員,確定子項目研究內容和具體落實;掌控項目實施節點和關鍵點,組織技術難點攻關;收集相關資料,組織交流培訓,信息和總結驗收。
3.2 聯合高校,增強科技團隊研發能力,解決技術難題 為了增強科技團隊研發能力,確保項目順利實施,項目實施小組與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開展技術合作,建立南京大學教學實踐基地及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其科研設施與人才資源,充實與完善黃顙魚雜交育苗、生物餌料開發及水質調控等方面研究內容,及時解決技術難題。另外,該項目還與信陽農學院、泰州牧校開展合作,充分利用其優質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資源,聯合開展了黃顙魚苗種繁殖、培育等項目技術研究,并取得較好的合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