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智慧醫(yī)療體系模板(10篇)

時間:2024-02-05 14:49:0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智慧醫(yī)療體系,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智慧醫(yī)療體系

篇1

據(jù)張鋒介紹,中國目前已經構建出了醫(yī)療信息化框架,接下來將逐步在醫(yī)療公共衛(wèi)生健康服務、醫(yī)療保障、藥品供應、健康管理等領域進行規(guī)劃。未來,醫(yī)療健康卡將承載全民人手一份的電子健康檔案,貫通所有的醫(yī)療業(yè)務流程,最終形成一個全國互聯(lián)互動的醫(yī)療健康體系。“預計到2020年,互聯(lián)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福利體系基本全部形成,實現(xiàn)一網覆蓋、一卡通,以及信息資源統(tǒng)一的融合共享。同時依托信息化技術,真正建立一個人口全覆蓋、生命全過程、工作全天候、中西醫(yī)并重、全民健康的醫(yī)療信息服務基礎。”

“在‘十三五’規(guī)劃中,醫(yī)療和人口健康信息惠民規(guī)劃也是核心組成部分。”張鋒指出。預計到2016年,要初步實現(xiàn)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互聯(lián)互通;到2017年,實現(xiàn)人口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初具規(guī)模,在全國各個領域能夠有應用。據(jù)了解,衛(wèi)計委下一階段工作重點側重三方面,一是建立覆蓋全國的遠程醫(yī)療網絡,依托三級醫(yī)院延伸放大優(yōu)質醫(yī)療資源,優(yōu)化醫(yī)療資源配置;二是進一步挖掘醫(yī)療大數(shù)據(jù)價值,不局限于簡單的數(shù)據(jù)聚類,更要側重數(shù)據(jù)分析和應用挖掘;三是研究醫(yī)療信息化的安全與標準建設。

“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多方參與的機制,政府、醫(yī)療機構、科研院所、企業(yè)、民眾都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共同探索新的模式。”張鋒表示。

打通關鍵環(huán)節(jié)

建設“云+端”未來醫(yī)院

要打造出完善的醫(yī)療信息服務體系,標準統(tǒng)一是重中之重。目前,醫(yī)院信息孤島現(xiàn)象依然存在,不同醫(yī)院的信息標準存在差異,缺乏信息標準的統(tǒng)一架構和統(tǒng)一數(shù)據(jù)庫,醫(yī)院間信息不共享,難以發(fā)揮互聯(lián)互通效力。

張鋒指出,醫(yī)院信息管理軟件壽命一般為10~15年,在更新迭代過程中要逐步實現(xiàn)信息標準化的替代,推動醫(yī)療信息共同標準的建立。在具體實踐中,醫(yī)院管理者一方面要打通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脈絡,實現(xiàn)信息共享與業(yè)務協(xié)同,另一方面要積極利用醫(yī)療健康云平臺與移動端,打造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智慧醫(yī)療流程,改變醫(yī)療模式,提升醫(yī)療服務品質與管理效率。

篇2

11一般資料本院自2004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共78例,其中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藥物保守治療的52例;年齡最大36歲,最小18歲,平均年齡2563歲。已婚42例,未婚10例,已婚者近一年內有生育要求20例,無生育要求32例。有流產史40例,有異位妊娠史4例。

12診斷依據(jù)參照《婦產科學》(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七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教材)擬定:停經史,陰道流血和(或)下腹部不適或隱痛,尿HCG陽性或弱陽性。B超提示:宮腔內未見孕囊,一側附件區(qū)探及包塊,婦科檢查宮旁觸及觸痛包塊,子宮小于或相當于停經天數(shù),診刮未見絨毛。

13藥物保守治療指征同樣參照《婦產科學》(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七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教材)擬定:(1)患者一般情況好,生命體征穩(wěn)定,無腹腔內出血征象。(2)B超附件區(qū)包塊直徑≤3cm。(3)血β-HCG≤3000mIU/ml。(4)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正常。

14治療方法

141MTX和米非司酮治療 MTX 04mg/(kg·d),肌注,1次/d,連續(xù)5天為1個療程;米非司酮75mg,口服,1次/d,連續(xù)4天為1個療程。

142中藥治療應用西藥同時給予中藥治療,原則為辨證施治,本文所選患者為少腹血瘀型為多,即下腹內包塊,陰道少量出血,下腹隱痛,舌苔、脈象均有瘀證表現(xiàn),首先用宮外孕Ⅰ號方加減: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莪術、天花粉、全蝎、蜈蚣等,隨證加減,水煎,日1劑口服。(1)治療期間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及腹痛情況,通過B超動態(tài)觀察包塊情況并了解腹腔內游離液多少,最初每3~4天復查血β-HCG,有滿意下降后(較前次下降15%以上),每周復查1次,直至下降至正常。下降不滿意可考慮西藥用第二療程。(2)包塊無繼續(xù)增大,血β-HCG下降至基本正常后中藥改為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方為自擬方消癥方加減(當歸、三棱、莪術、全蝎、穿破石、地龍、牡蠣、玄參、青皮、香附、生山楂、生甘草等),同時加丹參粉針劑08mg加入5%葡萄糖,靜滴,1次/d,連續(xù)20天為1個療程,并配合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的中藥湯劑每晚保留灌腸和每日盆腔微波理療20min。

轉貼于

2結果

52例中治愈48例,4例用藥期間因腹痛加重,包塊增大,腹腔內有內出血改手術治療,治愈率9230%,52例出院后隨訪1年,盆腔包塊消失48例,20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子宮輸卵管造影提示患側輸卵管通暢16例,其中宮內妊娠8例。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性觀念的改變,婚前同居者逐漸增多,相應的流產、盆腔炎的發(fā)病率明顯提高,因為盆腔炎癥造成輸卵管粘連、堵塞,影響輸卵管的正常蠕動功能,異位妊娠的發(fā)病率也有明顯的提高,有統(tǒng)計近20年來發(fā)病率增加了4倍,且發(fā)病年齡也有年輕化趨勢,患者多有繼續(xù)生育的要求。現(xiàn)代診斷技術的進步使異位妊娠能夠在未破裂之前早期診斷,為藥物治療提供了空間,可減少因手術創(chuàng)傷造成再次盆腔粘連。大部分的臨床資料均為研究藥物殺胚治療異位妊娠,緩解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降低血β-HCG水平,而又副作用盡可能少的治療方案,筆者在臨床工作中深切理解患者求子心理,在借鑒了應用MTX和米非司酮殺胚治療異位妊娠的基礎上,結合中醫(yī)藥辨證施治,先殺胚后消癥,開始使用活血化瘀殺胚中藥殺死胚胎,待病情相對穩(wěn)定,綜合口服中藥、中藥灌腸、靜脈用藥及盆腔理療以活血化瘀,消癥散結,改善盆腔循環(huán),促進異位妊娠包塊的吸收,恢復輸卵管的功能,為以后宮內妊娠創(chuàng)造條件。殺胚中藥選用宮外孕Ⅰ號方,其治療異位妊娠未破裂型的效果和作用機理已得到廣大臨床醫(yī)生的肯定,在此不再贅述。先殺胚后消癥,避免病灶的破裂,提高非手術治療成功率。輸卵管妊娠本身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輸卵管炎性粘連不通或炎癥影響輸卵管蠕動功能,孕卵不能按時到達宮腔所致,再經受一次異位妊娠的累及,患側輸卵管的生理功能無疑是雪上加霜。未經徹底藥物治療,殘存病灶及輸卵管功能異常是再次異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血β-HCG基本下降至正常范圍,患者腹痛、陰道流血等癥狀緩解后,開始應用消癥方及丹參粉針靜滴、理療、灌腸系統(tǒng)治療。消癥方大量應用破血逐瘀藥物,配合軟堅散結之品,輔以行氣藥物增強活血消癥之力,促進異位妊娠包塊的吸收。根據(jù)中醫(yī)學“氣行則血行”、“少腹乃肝經所至”的理論,在中藥處方上除使用活血祛瘀藥物外加青皮、香附等疏肝理氣的藥物,引藥直達病所,能加快妊娠產物的消散吸收,防止粘連[1]。藥理研究表明丹參中的丹參酮,三棱、莪術的揮發(fā)油都有提高血漿纖維活性、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促進巨噬細胞向血凝塊周圍聚集的作用[2]。配合盆腔微波理療,以其溫熱效應能加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盆腔血液循環(huán),軟化組織,改善輸卵管的蠕動功能。本文中收治的異位妊娠患者,多數(shù)都能在未破裂之前明確診斷,為保守治療爭取了時間,幾乎所有患者都有流產史,約一半患者近一年內有繼續(xù)生育要求,有的患者連續(xù)3次異位妊娠,有的患者出院后隨訪子宮輸卵管造影發(fā)現(xiàn)發(fā)生異位妊娠的輸卵管通暢,而對側反而不通,所以保留患側輸卵管并恢復其功能非常必要,因此在具備手術的條件下嚴格遵守保守治療指征,選擇合適的病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殺胚治療并繼續(xù)給予恢復輸卵管功能的后續(xù)治療,雖然住院時間較長(平均約20天),但是避免手術創(chuàng)傷及術后盆腔粘連,為以后的正常妊娠打下好的基礎,對于現(xiàn)在的異位妊娠患者不失為一個好的治療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再次妊娠前半年需要做子宮輸卵管造影以明確子宮輸卵管情況。

篇3

中圖分類號 R65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4)4-0039-02

目前因生活方式的改變,痔瘡在我國的發(fā)病率明顯上升,而急性痔嵌頓為本病中較重的一種。區(qū)劇痛為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其主要是由于痔嵌頓后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所致。急性痔嵌頓如不及時治療,常可導致患者局部出現(xiàn)潰瘍壞死,甚至危及生命。目前手術治療為本病的首選治療方式,臨床治療效果較好。本文將筆者所在醫(yī)院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湯劑治療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治療本病的療效加以總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共收治急性痔嵌頓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24~76歲,平均(51.62±7.52)歲;手術治療方法,行剝離回納法24例,行外剝內扎回納法16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6~74歲,平均(53.82±9.31)歲;手術治療方法,行剝離回納法27例,行外剝內扎回納法1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手術治療方法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均接受西醫(yī)治療方法,包括剝離回納法和外剝內扎回納法。剝離回納法手術過程:常規(guī)消毒鋪巾,麻醉方法為局部肛周浸潤麻醉,在松弛后,與病變部位周圍行放射狀切口,成功剝離病變組織并確認病變部位無出血后,回納痔核,留置引流條,包扎手術切口。外剝內扎回納法手術過程:消毒、鋪巾及麻醉方法同剝離回納法,在松弛后,于病變部位周圍行放射梭形切口,成功剝離并結扎病變組織后,將病變組織切除,確認成功止血后,回納復位痔核,余操作同剝離回納法。兩組手術方法術后24 h均需要控制大便,術后給予合適的抗生素靜點以預防感染。

1.2.2 觀察組 西醫(yī)手術及藥物治療同對照組,并于術后給予中醫(yī)治療。中醫(yī)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治療原則,給予中藥湯劑口服治療,方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組方如下:麻黃10 g,連翹15 g,赤小豆20 g,雙花15 g,蒲公英20 g,野15 g,苦參10 g,紫花地丁15 g,杏仁10 g,赤芍15 g,丹皮15 g,桑白皮15 g和生甘草6 g。每劑水煎450 ml,分早、中、晚3次溫服。中藥湯劑口服7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恢復時間,包括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并對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統(tǒng)計患者治療后復況,同時觀察患者住院期間的手術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治療效果

在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比較,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傷口愈合時間

(d) 住院時間

(d) 6個月內復發(fā) 例(%) 12個月內復發(fā) 例(%)

觀察組(n=40) 2.01±0.85 5.31±1.62 0 1(2.5)

對照組(n=40) 3.14±1.24 7.14±2.64 1(2.5) 1(2.5)

2.2 手術并發(fā)癥

觀察組在住院治療期間,共出現(xiàn)手術相關并發(fā)癥4例,分別為切口感染2例,術區(qū)水腫2例;而對照組共出現(xiàn)7例,分別為切口感染3例,術區(qū)水腫4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急性痔嵌頓為肛腸常見急癥,主要是由于便燥或腹瀉等多種原因導致脫出的肛管或直腸黏膜無法及時回納,括約肌受脫出的肛管或直腸黏膜痙攣的刺激而發(fā)生痙攣,阻礙了痔靜脈的回流,導致痔靜脈內血栓形成而引發(fā)[1]。

目前對于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但是因手術部位的特殊性,術后切口感染及肛緣水腫為最常見的術后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治療效果[2]。我國中醫(yī)學認為本病的發(fā)病機制主要為過食辛辣、外感毒邪或實熱傷陰導致濕熱毒邪下注于,引起局部氣血瘀滯所致[3]。由于發(fā)生痔嵌頓后,會引起痔動脈壓力明顯增多血液經過痙攣的括約肌流向到痔內,而靜脈血壓則由于壓力變低而發(fā)生回流受阻現(xiàn)象,導致痔核水腫發(fā)生,加重瘀血,并且會伴隨著腫脹的進一步發(fā)展,出現(xiàn)動脈血流逐漸受阻的現(xiàn)象,明顯增高了壓力,最終導致痔核發(fā)生嚴重壞死,甚至是潰爛形成,導致膿腫,造成惡性循環(huán)。所以中醫(yī)學治療本病主要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以解除嵌頓這個癥狀的主要矛盾,一旦將嵌頓有效解除,其所對應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就自然迎刃而解。

本文所選用的中藥方劑為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良方,方中麻黃以辛溫發(fā)散,連翹、赤小豆聯(lián)用可清熱解毒,以上三味藥物合用可解外感之毒邪,同時配以雙花、蒲公英、野、苦參、紫花地丁五味清熱解毒之要藥,可以助麻黃、連翹、赤小豆達到清熱解毒之效,赤芍、丹皮可活血化瘀,以通瘀滯至氣血,而配以杏仁、桑白皮可降氣,用于本方中可引諸藥直達下焦,增強藥物作用于局部的效果。臨床已有應用本方用于本病的治療,取的了良好的治療效果[4]。本觀察結果也顯示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本方治療,可縮短傷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并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方法治療急性痔嵌頓較單用西醫(yī)治療可降低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及手術并發(fā)癥,從病因出發(fā),徹底根治此病并有效預防復發(f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平良,肖振球,尹雪曼.嵌頓痔的臨床病理研究[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17(1):8.

[2]莽松濤,田素勤.急性痔嵌頓術后并發(fā)肛緣水腫的防治體會[J].醫(yī)學信息(中旬刊),2011,3(24):986.

篇4

【中圖分類號】R5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10)-01-0048-02

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學性炎癥,常見的病因有膽道疾病,胰管梗阻,酗酒和暴飲暴食及其他因素。病情輕重不等,輕者以胰腺水腫為主,可治愈。少數(shù)病情嚴重者,胰腺出血壞死,并發(fā)腹膜炎、休克等各種并發(fā)癥,病死率高,多見于青壯年,女性多于男性。80%的病人通過內科治療可以治愈。

1 臨床資料

自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我科收治胰腺病人21例。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齡31~76歲,病程8~25天不等,臨床癥狀主要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腰背部疼痛、發(fā)熱、黃疸等。經實驗室、彩超、CT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

2 病情觀察

2.1 觀察生命體征,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并做好記錄。觀察白細胞計數(shù)、血糖、血鈣、血清淀粉酶和尿淀粉酶的動態(tài)變化。

2.2 腹痛的觀察,每日進行2次腹部檢查,注意觀察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質、時間及演變過程。

2.3 觀察24小時尿量及出入量,并準確記錄,根據(jù)病情調節(jié)補液速度和量。

3 護理

3.1 基礎護理

3.1.1 注意休息 絕對臥床休息,采用半臥屈膝位,以減輕胰腺負擔和增加臟器血流量,促進組織修復和體力恢復。 劇痛而輾轉不安者要防止墜落。

3.1.2 呼吸困難者,應給予吸氧,氧流量2~3L/min,注意監(jiān)測血氧飽度。

3.1.3 急性胰腺炎患者禁食期間患者常有口干、咽喉不適,可用棉簽蘸水濕潤口唇或含漱,給予口腔護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潔,以防止細菌生長。同時,通過口腔護理可除去口臭,觀察病人口腔黏膜、舌苔有無異常,便于了解病情變化。

3.1.4 長期臥床者做好皮膚護理,每2小時翻身一次,保持床單元整潔,平整,患者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和肺炎的發(fā)生。

3.1.5 發(fā)現(xiàn)休克,應立即報告醫(yī)師,配合醫(yī)師進行輸液,輸血等抗休克治療。

3.1.6 對高熱患者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yī)囑給予退燒藥。及時更換衣服和床單,使病人有舒適的感覺。

3.2 治療護理

3.2.1 生長抑素的應用 急性胰腺炎重癥患者宜早期應用生長抑素,抑制胰酶及抑液的分泌,改善胰腺血液循環(huán),有效阻止急性胰腺炎轉化為壞死型胰腺炎。常用藥物是善寧(奧曲肽)。用善寧0.1~0.3mg加入0.9%NS240 mL中,靜脈輸入,每分鐘5滴,用輸液泵輸入,24小時維持。如有腹痛不緩解,可用杜冷丁或阿托品止痛。在用藥過程中要注意阿托品的不良反應。在用善寧時,保證輸液泵的正常使用,如患者有頭昏、心慌、惡心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3.2.2 合理應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的發(fā)生

3.2.3 禁食期應根據(jù)病人情況輸液2000~3000 mL/d。在胃腸減壓時液體量應適當增加,必要時輸血,補充電解質,以補充血溶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休克發(fā)生及出血壞死胰腺炎或其他并發(fā)癥。

3.3 禁食及胃腸減壓

急性胰腺炎患者一般都需禁食3~5天,可避免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而減輕胰腺的損害。,如患者腹通、腹脹明顯,可持續(xù)胃腸減壓。胃腸減壓是將胃內容物吸出,以避免嘔吐。但要注意胃管不要插入過深(45~55cm),避免將十二指腸內的堿性腸液吸出而失去中和胃酸作用。胃管內注入中藥(柴芍承氣湯),起疏肝理氣,通腑瀉下的作用。每次80~100 mL,每8小時一次。注入中藥后,應關閉胃腸減壓器,半小時后打開,以保證中藥的吸收。護士要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氣味,內容物及量,防止胃管折疊、受壓、堵塞等情況發(fā)生,準確紀錄24小時出入量,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師。禁食3~5天后,可根據(jù)病情給予清淡流質飲食。

3.4 排氣和灌腸

部分腹脹嚴重患者,可行排氣,一天2次,也可用柴芍承氣湯保留灌腸。

3.5 心理護理

篇5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postoperative lavage is feasible, and has a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adix bupleuri tonga subtraction in postoperativ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reatment process. Results 11 case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died 4 cases, 7 cases of recovery. Conclus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urgical drainage and postoperative lavage method has the feasibil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bupleurum tonga subtraction treatmen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arly surgical drainage and postoperative lavag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重癥胰腺炎(出血壞死型胰腺炎)(SAP)是一種并發(fā)癥多、死亡率高、臨床表現(xiàn)兇險的疾病,因其發(fā)病機理未能完全闡明,治療對策仍有很多爭議。近年來,由于ICU病房的普及,抗生素和抑酶藥物的發(fā)展使SAP的外科治療有了更多的爭議,主張中毒休克期保守治療,感染期清創(chuàng)手術的觀點較多。在近5年的基層工作中,我們對11例重癥胰腺炎的治療做了一個回顧性的分析,并探討中毒休克期手術引流及術后灌洗的可能性及中藥治療的積極意義。

1 臨床資料

2008年~2013年我科共治療重癥胰腺炎患者11例,全部病歷均為爆發(fā)型,無膽道結石(非膽源性),發(fā)病前均有飲酒史及暴飲暴食史,男性6例,女性5例,年齡45~72歲。除血、尿淀粉酶均顯著升高外,腹腔穿刺均有血性液體,且均至少合并一個重要器官的衰竭,如腎衰、心衰、ARDS等,依據(jù)診斷標準,符合重癥胰腺炎診斷標準,2例手術后死亡病例均為早期時術后未行腹腔內灌洗治療、僅行清創(chuàng)引流,術后患者癥狀曾一度好轉,隨后再次加劇,呼吸衰竭死亡。兩例非手術病例均死亡,均為年齡70歲左右,家屬拒絕手術。從發(fā)病至死亡僅3~4d。其余7例經剖腹探查:胰腺廣泛壞死,腹腔內大量血性液體,總量均超過3000ml以上,并有大量皂化斑,手術并未做廣泛切除及壞死組織清除(縮短手術時間),僅做胰腺被膜多處切開,并胰腺頭部、體部、尾部、溫氏孔、陶氏腔、橫結腸下方,普通橡皮引流管(大號)引流,術中用大量鹽水沖洗,手術時間控制在30~40min以內,術后用10000ml/d左右生理鹽水持續(xù)沖洗,沖洗管道并不完全固定,應視情況而每日變動,術后灌洗時間及灌洗量隨著沖洗液逐漸變清而減量,并后期形成膿性分泌物時,改用生理鹽水+抗生素沖洗,直至沖洗液逐漸減少,從沖洗管旁溢出而逐漸減少,并逐漸拔管。術后早期就開始從胃管中注入中藥湯劑,以大柴胡湯加減,每4h注入80~100ml,夾管1h,中藥基本方劑組成[生大黃(后下)10~15g、芒硝(沖)10g、川樸10g、枳實10g、玄參15g、生地15g、麥冬10g、木香6g、檳榔10g、柴胡10g、黃芩15g、梔子15g、澤瀉10g、大腹皮15g、茯苓15g]并視大便次數(shù)及性狀、色澤調整大黃、芒硝的劑量,直至患者開始進流食、半流食為止。再改用其他中藥調理。全部7例均順利恢復,未做2、3期手術。其余治療按重癥胰腺炎治療規(guī)范給予抑酶、生長抑素、抗生素、糾正維護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營養(yǎng)支持(靜脈營養(yǎng)為主)及對癥治療,合并心衰、腎衰、呼吸衰竭者請內科參與治療。

2 討論

重癥胰腺炎的治療有數(shù)道難關,一般在基層醫(yī)院大都在中毒休克期均已死亡,因腹腔內大量毒素被機體吸收,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不能給予充分引流,恐很難度過中毒休克期,又若手術僅僅引流,而不予大量灌洗,以稀釋排出毒素,則隨著毒素繼續(xù)吸收、加劇器官衰竭,壞死組織不能逐漸液化、排出,恐很難恢復,后期易形成膿腫,且阻礙胰腺再生。 而術中清除大量壞死組織,又恐延長手術時間,加大對患者的打擊。而不做手術之引流、灌洗,又恐很難引流沖洗到位。故我們認為早期手術干預,充分引流,并術后大量持續(xù)灌洗,可使毒素大量排出,稀釋,從而減少對人體器官的危害,故其具有重要意義,而短時間的手術打擊,相對于毒素的大量吸收,兩者取其輕。2例早年的病例手術后死亡,在術后兩日內有好轉趨勢,但隨后又加劇,均為未做大量持續(xù)灌洗,以盡快排出稀釋毒素所致。

篇6

急性胰腺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急性胰腺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之一,臨床上急性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血尿淀粉酶升高為特點。西醫(yī)認為是胰酶在胰腺內部被激活后引起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學反應。中醫(yī)認為是氣滯濕阻,瘀凝不通,郁久化熱,濕熱搏阻中焦。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目前多主張保守治療[1]。在治療中如何控制其發(fā)展是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關鍵。我院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急性胰腺炎49例,收到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5年-2009年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齡37歲,均有上腹痛、腹脹、惡心嘔吐,伴有腰腹痛34例,49例均行CT檢查及血尿淀粉酶檢查確診。胰腺均有不同程度水腫、增大,邊緣模糊。32例胰周及腹腔不同程度積液,6例合并少量胸腔積液。

1.2 治療方法

1.2.1 西醫(yī)治療 ①禁食持續(xù)胃腸減壓;②吸氧;③早期液體復蘇、抗休克,維持水電解質平衡;④質子泵抑制劑和生長抑素應用;⑤應用抗生素,選用廣譜且易穿透血胰屏障的藥物;⑥支持重要器官(如心、肺、腎等臟器)功能;⑦加強腸外營養(yǎng)(PN)和腸內營養(yǎng)(EN)。

1.2.2 中醫(yī)治療 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選用中醫(yī)辨證施治,以大承氣湯加味治療為主:熾實,厚樸、大黃、芒硝、黃連、黃柏、木香、延胡索、紅花,熱甚加梔子,濕重者加茵陳,瘀血內阻較重者加桃仁,每天一劑水煎服,行胃腸減壓者從胃管注入并夾管1 h,同時給予靜脈注射丹參、生脈等。

2 結果

本組49例,均治愈,其中1例因腹腔室高壓合并ARDS轉 ICU 行呼吸機輔助通氣治愈,2例因合并膽總管結石,癥狀緩解后行膽總管探查手術取石,1例治愈后隨訪形成胰腺假性囊腫。

3 討論

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機制較多,主要有胰酶異常學說[2],細胞過度激活學說和胰腺微循環(huán)學說[2],胰腺及周圍組織的繼發(fā)感染、壞死是急性胰腺炎最為嚴重并發(fā)癥之一,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西醫(yī)治療中行液體復蘇的同時應用生脈和丹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結和粘附作用,可降低血小板粘稠度,從而改善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缺血對胰腺的損害。采用禁食、胃腸減壓、給予善寧可減少胰腺分泌胰液。按中壓理論,急性胰腺炎系由肝膽失疏、濕熱蘊結之病機,進一步演化為熱毒熾盛、瘀熱內阻,或上迫于肺,或內陷心包,或熱傷血絡則謂之重型,其病機之關鍵是實熱血瘀。因此,以通腹泄熱,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治療大方。方中大黃、芒硝、枳實、厚樸用以通下泄熱,黃連、黃柏清泄腸道濕熱,木香、延胡索行氣止痛,則大便通陽明俯實解,濕熱毒邪有出路,則病得緩解,腹脹減退。綜此方具有通里攻下、瀉下熱結。清熱利濕,行氣止痛的功效,對腹痛、腹膜炎、腸麻痹及早恢復腸道功能具有明顯效果。大黃有多種藥理活性,能抑制胰酶活性、巨嗜細胞激活及中性粒細胞侵潤,減少炎癥因子及自由基釋放,降低血管通透性,松馳奧迪括約肌,維護腸管屏障功能,防止細菌移位,促進結腸蠕動[3]。 芒硝水解后不易被腸壁吸收,存留腸內形成高滲溶液,阻止水分吸收,使腸內容積增大,引起機械刺激,促進腸蠕動而致泄,通過泄下排除大量毒性物質和腸道內細菌,從而減少毒素吸收,并減輕腹脹。在治療過程中應用紅花、桃仁、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并列用其抗凝促纖維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形成,從而改善胰腺及全身的微循環(huán),恢復細胞膜的功能。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胰腺炎,可減輕患者的腹痛、腹脹,改善胰腺微循環(huán),抑制胰酶的激活,有效地保護胃腸粘腔屏障,從而在控制胰腺炎的發(fā)展中起到積極作用,并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參 考 文 獻

篇7

【中圖分類號】R56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2)lO一0010一01

蒙醫(yī)“蒙克日病”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tǒng)疾病,現(xiàn)代醫(yī)學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慢阻肺都屬于“蒙克日病”的范疇。蒙醫(yī)學對其臨床證候、病因病機及辨證論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蒙克日病”又稱肺氣虛,是指咳嗽、氣急、喉中痰鳴為特征的一種慢性肺疾病,亦稱慢性肺病或氣道病¨12]。慢性支氣管炎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該病是由于各種非感染或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在臨床上以長期反復咳嗽、喘息、咯痰為主要特征。該病病情反復,發(fā)病率高,且如控制不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可損害肺功能,誘發(f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肺心病等嚴重的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就此,筆者運用蒙西醫(yī)結合的方法,對84例慢支患者進行了對照臨床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從2010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前來我院就診的慢性支氣管炎患者84例,依據(jù)患者自愿原則隨機分為蒙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簡稱“觀察組”)與西醫(yī)治療對照組(簡稱“對照組”)。觀察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齡26—65歲;病程平均(11.75±2.70)年;其中包括13例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肺心病者各9例。對照組42例,男32例,女10例,年齡30~69歲;病程平均(10.27±3.25)年;包括9例單純性慢性支氣管炎,10例合并肺心病,8例合并肺氣腫。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診斷及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參考《實用內科學》與《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診斷標準為:①反復咳嗽、咳痰或喘息;②年齡≥18歲;③病程≥2年,每年發(fā)病持續(xù)3個月以上。

排除標準:①排除肺結核、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及肺癌等同樣伴有咳痰、喘息癥狀的其他心肺疾患;②臨床資料收集不完整、中途失訪者篩選在外;③接受治療前1周內已應用其他藥物治療者。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鹽酸賽庚啶片2mg/片,2次/d,1片/次;感染明顯者,進行抗炎治療;咳喘明顯者,口服氨茶堿緩釋片0.1g/片,2次/d,1片/次;缺氧者給予低流量持續(xù)吸氧;心衰者對癥給予強心利尿等對癥支持治療。

觀察組在服用上述西藥治療的基礎上早:葡萄一7味散5g;中午:敖希根-18味丸15粒;晚:沉香-15味散5g;以上藥物均用白蘿卜湯送服。用以上兩種方法治療3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氣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癥狀基本控制或消失,肺部聽診濕羅音基本消失,影像學檢查病灶基本吸收;有效:氣喘、咳嗽、咳痰等主要癥狀有效緩解,肺部聽診可聞及少量濕羅音,影像學檢查可見病灶部分吸收;無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無減輕,甚至加重。

5 結果

篇8

【摘 要】目的: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臨床療效和綜合體會。方法:選取我院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間收治的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40 例。對40 例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相結合的治療方式,在西藥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黃體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結石大,病程長,疼痛劇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 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機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湯治療。在中藥治療方式中,主要是用金錢草、石葦、白芍、海金沙、當歸、雞內金、車前子、大黃、威靈仙、郁金、瞿麥、冬葵子等藥材,注意劑量的使用,并觀察40 例患者的整體療效。結果:對40 例患者的綜合治療,通過觀察治療,共治愈36 例,治愈率為90%,其中,結石排出最快的患者時間為2 天,最慢的患者為18 天。結論:通過采用中西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對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有很好的療效。其中,通過采用中西藥治療處方的運用,能形成良好的治療效果,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式。

關鍵詞 中西醫(yī)結合;泌尿系統(tǒng)結石;體會

泌尿系統(tǒng)結石是當前一項普遍的疾病,主要是包括腎、輸尿管、膀胱以及尿道等方面的結石。作為一種常見病,很有可能導致各方面的疾病,并會出現(xiàn)腸梗阻、感染、損傷等方面的疾病。從目前中西病理等方面的分析來看,包括在腎虛、下焦?jié)駸帷⒛殠а龅确矫娴闹委熜Ч虼耍谡麄€治療中,要采用適當?shù)闹委煼绞健.斍埃瑢τ谥形髦委熋谀蛳到y(tǒng)結石的整體治療,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選取我院2013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期間收治的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40 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先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間收治的泌尿系統(tǒng)結石患者40 例。其中, 男性26 例, 女14 例, 年齡在21-73歲之間, 其中,21-29 歲的患者6 例,30-39 歲的患者11 例,40-49 歲的患者13 例,50-72 歲的患者10 例,青年病例占85%。在發(fā)病的結石部位中,腎臟患者11 例,輸尿管患者14 例,腎、輸尿管混合患者15 例。對40 例患者均采用B 超或者腹部X 線片檢查進行確診,均為泌尿系統(tǒng)結石。在結石的形狀中,多為圓形或者橢圓形,其中,最大者為1.2cm×0.9cm,最小的形狀大小為0.4cm×0.3cm,可伴有腎積水現(xiàn)象。其中,對于40 例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中,體質虛弱者面色相對虛弱,精神狀態(tài)不是很好,腰酸乏力,手足發(fā)熱、大便呈現(xiàn)干現(xiàn)狀。并且,小便相對艱澀,出現(xiàn)有排尿困難現(xiàn)象,尿色為深黃色或者血尿。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對40 例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相結合的治療方式,在西藥治療過程中,主要采用黃體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結石大,病程長,疼痛劇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 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機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湯治療。在中藥治療方式中,主要是用金錢草、石葦、白芍、海金沙、當歸、雞內金、車前子、大黃、威靈仙、郁金、瞿麥、冬葵子等藥材,注意劑量的使用,并觀察40 例患者的整體療效。其中,中藥治療方法:金錢草30-50g、石葦20-30g、白芍20-30g、海金沙30-50g、當歸10-20g、雞內金15-20g、車前子15-20g、大黃5-15g、威靈仙15-20g、郁金15-20g、瞿麥20-30g、冬葵子10-15g、桃仁10-15g、甘草10g。同時加減:久病體虛者減去大黃,加黃芪50g、黨參20g-30g、路路通15g-20g 升補正氣,惡心嘔吐加竹茹15g、橘皮15g。腎絞痛加元胡15g-20g, 琥珀10g。兼發(fā)熱者加蒲公英30g、黃柏15g,腎虛者加杜仲20g、續(xù)斷20g,尿中帶血加小薊20g,生地20g,藕節(jié)20g 以涼血止血。在藥物的使用上,每日一劑,每次的劑量為200ml,十天為一個療程。在西醫(yī)治療方法的運用中,主要是采用黃體酮注射液20mg 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結石大,病程長,疼痛劇烈者可以杜冷丁50mg肌肉注射,止痛后可采用碎石機碎石配合通淋排石湯治療。對于結石在消除之后,還可以采用每日服金錢草30g,開水泡代茶服用一個月,并定期復查B 超。

2 結果

對40 例患者的綜合治療,通過觀察治療,共治愈36 例,治愈率為90%,其中,結石排出最快的患者時間為2 天,最慢的患者為18 天。病案舉例:患者王某某,男,72 歲。2006 年7 月6 日初診:左側腰腹部陣發(fā)性刺痛1 天。刻診:痛苦病容,舌質淡紅、舌苔黃厚,脈眩。即查B 超提示:“左腎、左輸尿管上段多發(fā)性結石”。中醫(yī)診斷為石淋,辨證屬下焦?jié)駸崽N結兼腎虛,治法清熱利水通淋為主,投以本文方藥加補腎之杜仲20g、續(xù)斷20g,取4 劑,每日煎服1 劑,復煎服。7 月10 日復診:述腰腹痛減輕,服藥期間有結石排出。診見舌象同前,脈象緩。效不更方,故守方。再取4 劑。服藥期間繼續(xù)排出結石后腹痛消失,復診查B 超,未見結石阻光影。

3 討論

在中西結合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的治療過程中,要結合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采用多方面的治療措施,在西醫(yī)治療中,要形成辨證治療的病理分析,其中,在尿路感染、尿鈣增加以及營養(yǎng)等方面的因素中,要形成中藥治療的處方效果。這樣,可以全面增強整個治療的整體療效。在中藥藥理分析中,常用的藥主要包括有金錢草、冬葵子、琥珀等,可以消除或者排出尿路結石。通過中西結合的有效方式,能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

同時,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多方面的相關因素。一是要因勢利導,供停相結合的方式。對于小于1.0cm 的腎以及輸尿管結合患者,其中一些圓形或者橢圓形的結合,排石效果較好的情況下,可以根據(jù)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以及不同的階段,進行辨證的治療。對于氣虛患者要酌情服用補充中益氣丸,對于陽虛患者采用六味地黃丸,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二是合理治療結石。對于其中結石相對較大或者出現(xiàn)有棱角的患者,尤其是在輸尿管中下段或者膀胱處,可以采用溶石化石療法,結合金錢草、海金沙、滑石、雞內金、烏梅、蒼術、核桃肉等,并讓藥物從腎臟排出。三是選擇專藥,增強療效。腎及輸尿管上段結石加黃柏、杜仲、桑寄生;伴有腎盂積水者加干姜、熟附子;輸尿管結石加荔枝殼、枳殼、山楂;位于輸尿管下段、膀胱、尿道者加芒硝、大黃、地龍、木通;血尿明顯者加大薊、小薊、藕節(jié)、墨旱蓮;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枳殼、白芍、甘草;結石痼結日久不移而體質好者加穿山甲、皂角刺;血瘀較重者加三棱、莪術、桃仁、紅花等。這樣,可以結合中西醫(yī)治療的方式,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突出中西醫(yī)辨證治療的病理分析,強調在治療過程中隨訪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更好的減輕病者的疼痛感。

總之,通過采用中西相結合的有效方式,對于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有很好的療效。其中,通過采用中西藥治療處方的運用,能形成良好的治療效果,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 陳龐洲, 徐勛, 張湛英, 關禮賢. 泌尿系統(tǒng)結石外科治療進展[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21).

[2] 韓愛云. 結石總攻療法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86 例療效觀察與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1(19).

[3] 盧尚光, 高宏君, 羅向東, 梁霄, 宋自俸, 梁泰生, 楊歡, 吳剛, 譚臻,周杰彬.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統(tǒng)結石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01).

篇9

1 病因病機

《丹溪心法·淋》曰:“淋有五,皆屬于熱。”濕熱氣滯是尿路結石發(fā)病的關鍵。濕熱內蘊,砂石阻絡,氣機不暢。濕熱之邪蘊結下焦,化火灼陰,煎熬尿液,日積月累,使尿中雜質凝結成砂石。氣是水液運行的動力源泉,氣機阻滯,則水液停留聚集,進而生濕化濁,濕濁潴留,郁而化熱,煎熬日久亦可成砂石。濕熱與氣滯既是成石之因,又是成石的必然病理結果。另外,由于氣機郁滯,運行不暢,還可以引起氣滯血瘀。病程日久或年老體弱患者,還會引發(fā)其他臟腑的病變,如脾虛、腎虛,甚至導致脾腎兩虛,并由實證轉化成本虛標實之證。總之,淋證病位在膀胱和腎,且與肝脾有關,其病機主要是濕熱蘊結下焦,導致膀胱氣化不利。

2 治療方法

實證以滌除砂石、通淋利尿為主;虛證宜補益脾腎、化石通淋,攻補兼施。主方為三金排石湯,藥用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滑石、石韋、茯苓、地龍、牛膝、琥珀、烏藥、甘草。方中金錢草、海金砂有清熱瀉火、利尿通淋、溶化排石之效,且金錢草煎劑能使尿液變?yōu)樗嵝裕偈勾嬖谟趬A性環(huán)境中的結石溶解。雞內金不僅有健胃消食的作用,更有磨堅化石之效;石韋利尿通淋,滑石清熱利尿,二藥同用,可促進水液代謝,加大尿量,增加泌尿系平滑肌蠕動,沖洗推動結石下移排出,為輔藥。佐以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地龍咸寒體滑下行,清熱止痛、利尿通淋,并有舒張平滑肌、擴張輸尿管的作用;琥珀有溶石、排石的雙重功能,能緩解腎絞痛;烏藥行氣止痛;唯甘草補益脾胃兼和中,調和諸藥不傷正,并有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增加,又能緩解輸尿管平滑肌痙攣而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通淋化石、排石之功。

臨證加減:①氣滯濕熱型。治以清熱理氣化濕、利尿排石為主。以三金排石湯選加梔子、枳殼、瞿麥、白芍等。②氣滯血瘀型。治以行氣化瘀、通淋排石為主,兼化濕清熱。以三金排石湯選加益母草、三棱、莪術、川楝子、枳殼、山楂、厚樸等。③脾氣虛弱,濕熱稽留型。治以健脾補氣、利尿通淋為主,兼清熱利濕。以三金排石湯選加黃芪、黨參、玉米須、白術等。④腎陰虛損型。治以養(yǎng)陰滋腎、利尿通淋為主,兼清熱利濕。以三金排石湯選加生地黃、山藥、山茱萸、知母、澤瀉、牡丹皮等。⑤腎陽虛衰型。治以溫補腎陽、利尿通淋為主。以三金排石湯選加菟絲子、杜仲、肉蓯蓉、補骨脂、肉桂、制附子等。⑥脾腎兩虛型。治以健脾補腎、通淋排石,兼以理氣。以三金排石湯選加升麻、桔梗、枳實、白術升降氣機;配伍胡桃仁、女貞子、墨旱蓮、山藥、黃芪、菟絲子等補脾腎之氣。上述各型在服用中藥0.5 h后肌注黃體酮,20 mg/次,2次/d,10 d為1個療程。

另外,結石“活動期”應實施攻擊療法,中藥劑量可加大,宜每日2劑,于早上8點、下午3點分服,藥后1 h各飲水500~1000 mL,并肌注黃體酮,再配合運動(跳躍)。上尿路結石宜配合腎區(qū)叩擊,亦可騎自行車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顛簸,促使結石排出。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歲,1998年5月18日就診。證見腰腹疼痛,時呈絞痛,舌質黯、有瘀點,苔膩,脈弦細澀。B超提示:左腎積水(少量),左輸尿管中段結石(1.6 cm×1.1 cm)。證屬濕熱下注,氣滯血瘀。治以行氣化瘀、通淋排石。方投三金排石湯加三棱、莪術、枳殼、山楂。每日1劑,水煎,分上下午服,服藥后再飲水500 mL,并肌注黃體酮20 mg,2次/d;再做跳躍運動。治療13 d后,排出一枚1.7 cm×1.3 cm的結石。1998年6月1日復查B超示:腎積水及結石陰影消失。

4 體會

4.1 因勢利導,攻停結合

要想提高治療尿路結石療效,需采用攻停結合,更須擇石而論治。筆者認為,對1.0 cm以下腎及輸尿管結石,特別是圓形或橢圓形的結石,排石效果好,可根據(jù)不同的臨床表現(xiàn)和不同的階段(疼痛發(fā)作期和相對靜止期)進行辨證治療。但通淋排石方藥久服傷正,故服藥15~20 d療效不顯著者,應停止服用,宜辨證采用補益治療。如氣虛者酌服補中益氣丸;陰虛者用六味地黃丸;陽虛者用金匱腎氣丸等,為進一步治療奠定基礎。

4.2 棱角沙石,溶石化石

若因結石偏大或有棱角,特別是在輸尿管中下段或膀胱處,可進行溶石化石療法。具有溶石作用的藥物主要有金錢草、海金砂、滑石、雞內金、鱉甲、烏梅、夏枯草、薏苡仁、海浮石、魚腦石、車前子、瞿麥、核桃肉、白芷、蒼術等。但要注意的是,中藥溶石治療必須對腎功能未受嚴重損害,且無輸尿管畸形者進行,這樣才能使藥物從腎臟排出。

4.3 尿酸結石,堿化尿液

篇10

泌尿系感染在臨床上較常見,一般以尿頻、尿急、尿痛、尿不凈感以及腰痛、小腹不適等癥狀為表現(xiàn),一般治療不當易復發(fā),近年來筆者運用蒙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感染取得了滿意療效。

1臨床資料

1.1診斷標準

參照《蒙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泌尿系的診斷依據(jù):由于希拉、血熱及巴達干、赫依的功能失調引起膀胱病變,引起下行赫依功能失調而出現(xiàn)的一系列膀胱刺激癥狀。分為希拉血熱型、巴達干赫依型、“黏”感染型。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依據(jù)標準:化驗室尿常規(guī)、紅細胞、白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嚴重肉眼血尿及蛋白。

1.2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20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女172例,男28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14歲,病程最短2天、最長達3年。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組:西藥:0.9%氯化鈉100mL、加頭孢唑肟鈉3.0g,日1次靜點,7日為1療程;靜點西藥的同時配合蒙藥治療:①希拉血熱型:早飯后故力功竹蘇木9g、中午益智溫腎十味丸3g、晚飯后薩力沖玍3g、早晚用協(xié)日嘎四味湯3g做引子。②巴達干赫依型:早飯后早及德9g、中午益智溫腎十味丸3g、晚飯后薩力沖玍3g。10天為1療程,共用2療程。1.3.2對照組:采用純西藥治療,0.9%氯化鈉100mL加頭孢唑肟鈉3.0g,日1次靜點,如果尿路刺激征明顯時加用呋喃妥因2片日3次口服。

2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痊愈:癥狀完全消失,化驗室檢查無異常,停藥后隨訪一直未復發(fā);顯效:癥狀有明顯好轉,化驗室檢查正常、復發(fā)率10%;好轉:癥狀減輕、化驗室檢查部分患者仍有數(shù)據(jù)偏高現(xiàn)象復發(fā)率30%。

2.2治療結果:治療結果見表1。

3討論

尿路感染蒙醫(yī)可分為3個癥型:①希拉血熱型———由于環(huán)境改變,過食辛辣、酸性食物等而導致希拉及血熱下注到膀胱,引起下行赫依失調,而導致膀胱及尿道發(fā)生病變,出現(xiàn)尿色黃,尿急、尿痛,排尿時尿道口燒灼感,協(xié)日嘎四味湯、故力功竹蘇木對希拉血熱型尿路感染效果佳,如合并“黏”感染可加用巴布敦召日;②巴達干赫依型———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受潮濕、寒冷、過多等而造成巴達干、赫依功能失調而導致膀胱、尿道發(fā)生病變,如出現(xiàn)小腹墜脹、疼痛、尿少、尿不盡、尿混濁等,早及德、薩力沖玍、益智溫腎十味丸對巴達干赫依型尿路感染效果佳,如合并“黏”感染可加用巴布敦召日;③“黏”感染型———偏熱型與希拉血熱型治法相同,偏腎寒型與巴達干赫依型治法相同。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感西醫(yī)認為是泌尿系感染的臨床常見癥狀之一。伴有腰痛、小腹墜脹、不適為主癥,采用一般常規(guī)抗炎治療容易復發(fā),蒙醫(yī)藥治療效果好,治本不易復發(fā)。綜上所述西藥配合蒙藥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具有療效好、療程短、標本兼治、患者易接受、不易復發(fā)的優(yōu)點,所以蒙西醫(yī)結合治療泌尿系感染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谋县| 鹤壁市| 彩票| 镇宁| 博罗县| 通许县| 行唐县| 栾城县| 凉城县| 崇明县| 朝阳县| 侯马市| 仲巴县| 阳朔县| 湘潭市| 永登县| 英吉沙县| 泽普县| 买车| 陵川县| 滁州市| 姜堰市| 应城市| 扎鲁特旗| 水城县| 康乐县| 阿鲁科尔沁旗| 兴宁市| 九寨沟县| 上思县| 易门县| 微山县| 五台县| 雷波县| 衡水市| 尚志市| 清苑县| 咸宁市| 海宁市| 县级市|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