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移動支付的應用模板(10篇)

時間:2024-03-19 15:01:0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移動支付的應用,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移動支付的應用

篇1

一、移動支付的定義及相關業務

移動支付是指使用手機、PDA、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移動通信終端和設備,無線銀行轉賬,支付,購物和其他商業交易。當前電子商務通過互聯網和有線網絡購物,顧客必須支付現金或在指定的機器上付款,使用諸多不便。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支付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支付系統中有線將向無線,移動電子支付過渡。廣泛的業務需要,使手機支付成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龐大的產業。

二、移動電子商務的優勢和劣勢

優點:

1.用戶大規模

去年年底,中國的手機用戶已接近10億,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移動電話用戶基本上包含消費市場的高端用戶以及在傳統的互聯網中缺乏支付能力的年輕用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移動支付的規模和用戶的消費能力,都優于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

2.擁有更好的身份驗證基礎

移動電子商務的優勢是手機號碼有一個獨特的,可以確定一個用戶的準確身份。

3.移動電子商務更適合現階段流行的商業應用

移動通信用具有靈活,方便的特點,在個人消費領域,提供流行的商業應用,因此BTOC可能成為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模式。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的未來將被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自動支付系統,包括自動售貨機,停車場計時器,自動售票機,半自動支付系統,包括商店的現金寄存柜機,出租車計價器,每天收費系統,包括水,電,氣和收集,以及其他費用等;與此同時,也可以運用于互聯網接入支付系統,包括登錄商家的WAP網站購物。

相關的局限性:

1.面臨的風險和問題

(1)信用體系的風險

無論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都涉及到信用體系,中國目前的個人信用體系尚未建立了信用體系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2)技術的安全風險

電子商務交易必須有性別的保密性、完整性、鑒別性、不可偽造性和不可抵賴性。

無線網絡技術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應該盡快研發有效抵御手機病毒防護軟件,同時也要考慮無線數據傳輸的安全性,交易中途中斷,以及無線終端很容易丟失和被盜等諸多問題。

(3)產業鏈成熟

移動支付服務從設備制造商,銀行,信用卡組織,移動運營商,或移動支付平臺運營商,商業機構,SIM卡供應商,手機制造商,用戶和組成等方??面的都已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鏈。

(4)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安全性

絕大多數人已經習慣使用的貨幣或信用卡,但對于手機支付還是比較陌生的。此外,重要的是,人們對移動支付業務的安全性的有著很多的疑慮。事實上,移動支付的安全性是可以得到保證的,但人們仍然不相信。

(5)隱私問題

移動支付涉及到個人信息的管理,以及如何保護客戶隱私。

2.金融監管和標準

移動支付是一個新的支付體系,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機構和組織能夠提供接受國際多標準的移動支付技術。同時這里面也存在著行業自律,產品價格,增值服務的多方面問題。此外,在有關法律,法規的出臺的同時加強以市場為導向的銀行和電子支付公司之間的商業運作合作,將促進產生多一個雙贏和諧局面。

三、移動支付相關技術和安全性

1.遠程支付

(1)SMS技術

SMS是使用最廣泛的移動通信服務。目前,作為移動支付手段的文本消息,可以實現,如“手機錢包”,充值,繳費,購買彩票,電影票和手機銀行等功能。目前在我國也擁有更多的更成熟移動支付技術。

2.WAP技術及其他

移動通信協議,如WAP,CDMA 1X和未來的3G等。WAP2.0的模式有利于實現電子商務的終端到端到端安全需要,可以提供TLS隧道。3G,能夠處理圖像,語音,視頻流等多種媒體形式,提供各種信息服務。

(1)使用JAVA / BREW

這兩種技術的無線數據業務的發展,支持在手機上的其他軟件。與無線Java相比較,BREW是更底層的技術。 BREW能夠調動更多的潛在的應用,其應用的效果會更好地支持移動終端,應用開發人員可以更容易地開發每個終端。無線Java是開放的,而BREW是高通公司所壟斷的。這恰恰是限制一定程度上的BREW開發進度。

四.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現狀及其發展前景

從全球來看,3G商用進程,從日本和韓國向歐洲推進,同時移動支付業務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成為移動運營商新的業務增長點。對于中國移動支付服務:大多的移動用戶和銀行卡的用戶提供了一個有吸引力的用戶群數量,信用卡使用習慣的不足留給移動支付巨大的市場空間和不容置疑的發展前景。

截至2005年5月,中國手機用戶達到450萬張銀行卡,共發出超過900萬,到2009年預計將達到600萬移動電話用戶。這樣一個巨大的手機消費群體和銀行卡持有人的數量,將為移動支付服務提供一個良好的用戶基礎和發展空間。

通信運營商在語音服務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之下,移動通信和金融業務的結合,無疑將成為移動增值服務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對于銀行,移動支付——可以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在鏈中的各方利益的驅使下,銀行將積極推動移動支付。移動支付應用業務的不斷擴大,將加速移動支付的發展步伐。隨著科技的進步,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正在逐步減少。產業鏈正在走向成熟,有關法律,法規日趨完善。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更加貼近客戶的需求。

總之,移動支付是電子支付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技術,產業鏈和法律,法規的穩步提高,手機支付將成為電子支付的主流。

篇2

0引言

移動支付對于國人已不是一個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動運營商的大力推廣。但當時技術、政策、商業模式都處在萌芽階段,并沒有條件投入大規模商用,只是嘗試性的測試,小范圍內試運行,且也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幾年過去了,國內的移動支付依然是不溫不火地發展。而歐美,特別是日韓的移動支付已發展地如火如荼。移動支付是否能推廣關鍵在消費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費者如何評價這幾年的國內移動支付技術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很重要。

1潛在的巨大國內市場

1.1巨大的手機用戶群體

gsm協會于2008年4月16日在網上的最新調查報告稱,全球已有超過30億的手機用戶數量。

gsm協會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場在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己達5億9000萬,并且每月增加700多萬新用戶,對這第3個10億的貢獻為14%,毫無疑問2008年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必將突破6億。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銀行卡持有量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地方金融十一次論壇上,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介紹,到2007年9月底,中國銀行卡發卡量超過13億張,發卡機構達到183家。可見銀行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而手機與銀行卡合二為一也成為一個大趨勢。

2引進計劃行為理論剖析移動支付遇到的瓶頸

2.1計劃行為理論(tpb)

根據tpb理論,人的行為模式受到3項內在因素影響:

(1)個人行為態度:個人對自己行為可能出現的結果的一種看法和觀點。

(2)主觀規范:對他人的標準化行為模式的主觀性感知。

(3)知覺行為控制:對于促進或阻礙行為效果的相關因素的認知。計劃行為理論模式圖如圖1所示。

 

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是決定行為意向的3個主要變量,態度越積極、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覺行為控制越強,行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動支付tpb模型

計劃行為理論是從信息加工的理論、以期望價值理論為出發點解釋個體行為一般決策過程的理論。由于移動支付是一種個體理性行為,它不但受到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而且還與外界的客觀環境等條件相關。所以本論文根據tpb理論,從個人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來分析影響移動支付的行為,如圖2所示。

2.2.1影響移動支付的內部因素分析

tpb認為個人的行為意向是預測行為的最佳變量。在實際控制條件充分的情況下,行為意向直接決定行為。對于移動支付而言,個人想要使用移動支付的意向越強,代表他越可能從事該行為。

(1)移動支付的態度傾向

個人進行移動支付的態度傾向是個體對執行該特定行為喜愛或不喜愛程度的評估。例如,用戶在面對新的支付方式時,首先要先主觀判斷要不要更換手機,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復雜,若不使用以后消費是否會不方便。這就涉及到移動支付中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安全問題和成本問題。

安全是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的關鍵因素。資金安全永遠是銀行考慮的第一要素,也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首要障礙。目前,我國手機支付實現技術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術,由技術原因造成的數據傳輸中的加密性和數據的實時性、完整性不夠,使得支付面臨安全隱患。手機由于攜帶的隨身性,其丟失和損壞造成個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較高,這也是手機支付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forresterresearch調查公司做過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認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問題。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手機支付的成本過高,支付程序繁瑣。這也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務的固定成本,還有技術上基礎設施的成本(例如用戶可能需要購買新的移動電話)。而新的支付系統需要新的硬件設備來支持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瑣一方面是由移動支付的產業鏈分工不明確,產業鏈效率低造成的。手機支付是個復雜的產業鏈,涉及銀行、信用卡組織、移動運營商、手機終端廠商、手機支付平臺提供商、商業機構、內容和服務提供商、用戶等多個環節,需要各個環節的聯合啟動推進產業發展。從而造成產業鏈協作效率低下。無論對于運營商還是銀行來講,做手機支付都需要重新對自有的網絡進行技術改造,并提供相應的額外服務。而對于銀聯來講,受制于自身的體制限制,業務創新和市場反應能力也相對較差。

(2)移動支付的主觀規范

移動支付的主觀規范是指個體在決策是否使用該服務時感知到的社會壓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團體對個體行為決策的影響。

移動支付的一方: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移動運營商應該注重推廣用戶體驗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移動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動支付方式,當客戶要求使用移動支付時,商家也會面對社會壓力和需求壓力。

(3)移動支付的知覺行為控制

移動支付的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體感知到執行移動支付難易程度,它反映的是個體對促進或阻礙執行行為因素的知覺。個人認為自己承擔起移動支付帶來的成本壓力,或者是移動支付的資源或機會越多時,則他對執行該行為的控制知覺越強。移動支付的資源是指移動支付工具越來越電子化和移動化。移動電話、網絡、信息技術通常會加速移動支付的發展。使用移動支付的機會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車刷卡,在商場買東西刷信用卡等。越來越多的場合都會用到移動支付。而此時消費者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移動支付。

2.2.2影響移動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響移動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環境的因素。本節以tpb理論的外部變量為基礎,來分析影響移動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體包括:

(1)用戶年齡:據中國信息產業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統計顯示,截止2007年末,中國手機普及率已達41.6%。而據“2007中國首屆城市移動信息化創新論壇”上公布的數據,目前我過城市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3%。而在年輕人當中這一數據更高。所以移動支付的用戶群還是集中在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報告稱,受教育時間越長的人,獲得就業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腳。而這也直接關系到他們接受和使用移動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機或網絡的技巧: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機,包括聽音樂,手機上網,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電話或發短信等簡單的功能。

(4)政策環境因素: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夠健全。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信用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信用作為一個文化問題,它的培養是需要一個很長周期的,需要一個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長過程。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的手機用戶中有超過90%的曾經收到過欺詐短信,更有半數以上的用戶對通過手機進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懷疑態度。

3移動支付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根據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機終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問題,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個解決方案:

3.1手機終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動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機市場的通行法則。這一模式目前已相繼被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所借鑒。目前,主要的移動設備制造商,諾基亞、索尼一愛立信、西門子、摩托羅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同時移動支付應用也對移動終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圖3就提出了一種移動支付手機終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此技術已上公交卡業務上廣泛應用。

在手機主板上嵌入rfid模塊,只需對手機做些小的改動,就可以實現此功能。ic卡嵌在手機背殼上,ic卡是獨立的,該卡既可以接受rfid讀寫模塊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戶終端的操作。rfid讀寫模塊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額,比如用戶消費或充值時。ic卡的獨立性保證了ic卡發行方的利益和積極性。

3.2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安全問題是最大的隱患之一。安全包括數據的完整性、用戶身份的認證、驗證、數據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賴性。具體講就是消費者認為,數據從手機向銷售點讀卡機傳送過程中,無論其傳遞途徑是移動網絡、紅外線技術或是藍牙這類無線網絡,都有極大的可能被攔截“。此外,手機被盜或丟失同樣也帶來安全隱患。我們就其中一個重要的交易環節來說明。手機支付過程如圖4所示。

此交易過程有幾個關鍵點:敏感數據從手機向讀卡機傳送,攜帶銀行賬號及支付密碼的數據向銀行或第三方傳送及其返回過程都存在著安全隱患。

解決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術安全規范。我們可以借鑒韓國sk電信公司的monet業務方案,當使用支付業務時,設置個人認證號碼(pin)、賬戶密碼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衛。保安卡的功能類似副卡,一旦手機丟失或被盜就可以使用副卡。而當用戶輸入密碼時,若超過規定次數,就自動鎖住,避免用戶手機丟失時他人的惡意盜用。

3.3成本、過程繁瑣問題及解決方案

造成支付繁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支付產業鏈涉及眾多角色。用戶使用支付業務時要通過各方驗證,輸入各種驗證信息,這導致了支付過程的繁雜和效率低下。本論文提出了一種優化的手機支付應用模式。如圖5所示。

此種模式是采用銀行與運營商合作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對銀行而言,其機會與挑戰就在于將其現有的服務連接到移動裝置上去。銀行擁有以現金、信用卡及支票為基礎的支付系統,并在重要的相關服務中占據著壟斷性地位。而在中國移動運營商是不可能繞開銀行系統而自立門戶,主管用戶賬戶的鑒定、清算等敏感業務的。

目前在日韓用卡支付已成為主要的支付手段。電視購物、網絡購物、移動購物等日益成為流行的消費及購物方式,這導致了傳統的銀行業務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對消費自由度、便利以及節約時間的需求。國內的銀行應有危機意識,要重視消費者的需求。

篇3

0引言

移動支付對于國人已不是一個新概念了,早在2000年初便得到移動運營商的大力推廣。但當時技術、政策、商業模式都處在萌芽階段,并沒有條件投入大規模商用,只是嘗試性的測試,小范圍內試運行,且也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幾年過去了,國內的移動支付依然是不溫不火地發展。而歐美,特別是日韓的移動支付已發展地如火如荼。移動支付是否能推廣關鍵在消費者手里。因此研究消費者如何評價這幾年的國內移動支付技術環境和政策環境的變化很重要。

1潛在的巨大國內市場

1.1巨大的手機用戶群體

GSM協會于2008年4月16日在網上的最新調查報告稱,全球已有超過30億的手機用戶數量。

GSM協會指出全球最大的GSM市場在中國,手機用戶數量己達5億9000萬,并且每月增加700多萬新用戶,對這第3個10億的貢獻為14%,毫無疑問2008年中國的手機用戶數量必將突破6億。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1.2巨大的銀行卡持有量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地方金融十一次論壇上,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介紹,到2007年9月底,中國銀行卡發卡量超過13億張,發卡機構達到183家。可見銀行卡的使用越來越普遍。而手機與銀行卡合二為一也成為一個大趨勢。

2引進計劃行為理論剖析移動支付遇到的瓶頸

2.1計劃行為理論(TPB)

根據TPB理論,人的行為模式受到3項內在因素影響:

(1)個人行為態度:個人對自己行為可能出現的結果的一種看法和觀點。

(2)主觀規范:對他人的標準化行為模式的主觀性感知。

(3)知覺行為控制:對于促進或阻礙行為效果的相關因素的認知。計劃行為理論模式圖如圖1所示。

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控制是決定行為意向的3個主要變量,態度越積極、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覺行為控制越強,行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2.2建立移動支付TPB模型

計劃行為理論是從信息加工的理論、以期望價值理論為出發點解釋個體行為一般決策過程的理論。由于移動支付是一種個體理性行為,它不但受到個體主觀因素的影響,而且還與外界的客觀環境等條件相關。所以本論文根據TPB理論,從個人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來分析影響移動支付的行為,如圖2所示。

2.2.1影響移動支付的內部因素分析

TPB認為個人的行為意向是預測行為的最佳變量。在實際控制條件充分的情況下,行為意向直接決定行為。對于移動支付而言,個人想要使用移動支付的意向越強,代表他越可能從事該行為。

(1)移動支付的態度傾向

個人進行移動支付的態度傾向是個體對執行該特定行為喜愛或不喜愛程度的評估。例如,用戶在面對新的支付方式時,首先要先主觀判斷要不要更換手機,安全性如何,支付程序是否復雜,若不使用以后消費是否會不方便。這就涉及到移動支付中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安全問題和成本問題。

安全是制約移動支付發展的關鍵因素。資金安全永遠是銀行考慮的第一要素,也是影響消費者體驗的首要障礙。目前,我國手機支付實現技術主要有基于短信、WAP、BREW等技術,由技術原因造成的數據傳輸中的加密性和數據的實時性、完整性不夠,使得支付面臨安全隱患。手機由于攜帶的隨身性,其丟失和損壞造成個人信息泄密的概率較高,這也是手機支付所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ForresterResearch調查公司做過一份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認為信用卡安全是最大的問題。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

手機支付的成本過高,支付程序繁瑣。這也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一方面。成本包括直接交易成本和使用支付服務的固定成本,還有技術上基礎設施的成本(例如用戶可能需要購買新的移動電話)。而新的支付系統需要新的硬件設備來支持這是必需的。

支付程序繁瑣一方面是由移動支付的產業鏈分工不明確,產業鏈效率低造成的。手機支付是個復雜的產業鏈,涉及銀行、信用卡組織、移動運營商、手機終端廠商、手機支付平臺提供商、商業機構、內容和服務提供商、用戶等多個環節,需要各個環節的聯合啟動推進產業發展。從而造成產業鏈協作效率低下。無論對于運營商還是銀行來講,做手機支付都需要重新對自有的網絡進行技術改造,并提供相應的額外服務。而對于銀聯來講,受制于自身的體制限制,業務創新和市場反應能力也相對較差。

(2)移動支付的主觀規范

移動支付的主觀規范是指個體在決策是否使用該服務時感知到的社會壓力,它反映的是重要他人或團體對個體行為決策的影響。

移動支付的一方:年輕人喜歡追求時尚,易于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移動運營商應該注重推廣用戶體驗活動,讓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

移動支付的另一方:商家。如果商家不支持移動支付方式,當客戶要求使用移動支付時,商家也會面對社會壓力和需求壓力。

(3)移動支付的知覺行為控制

移動支付的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體感知到執行移動支付難易程度,它反映的是個體對促進或阻礙執行行為因素的知覺。個人認為自己承擔起移動支付帶來的成本壓力,或者是移動支付的資源或機會越多時,則他對執行該行為的控制知覺越強。移動支付的資源是指移動支付工具越來越電子化和移動化。移動電話、網絡、信息技術通常會加速移動支付的發展。使用移動支付的機會有很多,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坐公交車刷卡,在商場買東西刷信用卡等。越來越多的場合都會用到移動支付。而此時消費者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移動支付。

2.2.2影響移動支付的外部因素分析

影響移動支付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因素和政策環境的因素。本節以TPB理論的外部變量為基礎,來分析影響移動支付的主要外部因素。具體包括:

(1)用戶年齡:據中國信息產業部于2008年1月28日的最新統計顯示,截止2007年末,中國手機普及率已達41.6%。而據“2007中國首屆城市移動信息化創新論壇”上公布的數據,目前我過城市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3%。而在年輕人當中這一數據更高。所以移動支付的用戶群還是集中在20—30歲之間的年輕人,他們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2)受教育程度:由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調查報告稱,受教育時間越長的人,獲得就業和高薪的可能性越大腳。而這也直接關系到他們接受和使用移動支付的程度。

(3)使用手機或網絡的技巧:年輕人更傾向于使用多功能手機,包括聽音樂,手機上網,拍照等。而老年人只局限在打電話或發短信等簡單的功能。

(4)政策環境因素: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不夠健全。在我國目前的發展階段,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信用缺失的現象普遍存在。信用作為一個文化問題,它的培養是需要一個很長周期的,需要一個真正完善和深入人心的漫長過程。根據調查顯示,國內的手機用戶中有超過90%的曾經收到過欺詐短信,更有半數以上的用戶對通過手機進行支付的安全性抱有懷疑態度。

3移動支付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根據以上的分析,一下就手機終端的改造,支付的安全問題,支付的程序方面提出3個解決方案:

3.1手機終端的低成本改造方案

移動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定制合作是日本手機市場的通行法則。這一模式目前已相繼被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運營商所借鑒。目前,主要的移動設備制造商,諾基亞、索尼一愛立信、西門子、摩托羅拉等提出了各自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同時移動支付應用也對移動終端提出了特殊的功能要求。圖3就提出了一種移動支付手機終端改造方案。

RF_ID(radi0frequencyidentiifcation)射頻識別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一個顯著特點是它可以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此技術已上公交卡業務上廣泛應用。

在手機主板上嵌入RFID模塊,只需對手機做些小的改動,就可以實現此功能。IC卡嵌在手機背殼上,IC卡是獨立的,該卡既可以接受RFID讀寫模塊的操作,又可以接受商戶終端的操作。RFID讀寫模塊主要作用是修改IC卡上的金額,比如用戶消費或充值時。IC卡的獨立性保證了Ic卡發行方的利益和積極性。

3.2安全問題及其解決方案

安全問題是最大的隱患之一。安全包括數據的完整性、用戶身份的認證、驗證、數據的保密性、交易的不可抵賴性。具體講就是消費者認為,數據從手機向銷售點讀卡機傳送過程中,無論其傳遞途徑是移動網絡、紅外線技術或是藍牙這類無線網絡,都有極大的可能被攔截“。此外,手機被盜或丟失同樣也帶來安全隱患。我們就其中一個重要的交易環節來說明。手機支付過程如圖4所示。

此交易過程有幾個關鍵點:敏感數據從手機向讀卡機傳送,攜帶銀行賬號及支付密碼的數據向銀行或第三方傳送及其返回過程都存在著安全隱患。

解決方案:要制定更高的技術安全規范。我們可以借鑒韓國SK電信公司的MONET業務方案,當使用支付業務時,設置個人認證號碼(PIN)、賬戶密碼和保安卡等,采用三重安全防衛。保安卡的功能類似副卡,一旦手機丟失或被盜就可以使用副卡。而當用戶輸入密碼時,若超過規定次數,就自動鎖住,避免用戶手機丟失時他人的惡意盜用。

3.3成本、過程繁瑣問題及解決方案

造成支付繁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支付產業鏈涉及眾多角色。用戶使用支付業務時要通過各方驗證,輸入各種驗證信息,這導致了支付過程的繁雜和效率低下。本論文提出了一種優化的手機支付應用模式。如圖5所示。

此種模式是采用銀行與運營商合作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對銀行而言,其機會與挑戰就在于將其現有的服務連接到移動裝置上去。銀行擁有以現金、信用卡及支票為基礎的支付系統,并在重要的相關服務中占據著壟斷性地位。而在中國移動運營商是不可能繞開銀行系統而自立門戶,主管用戶賬戶的鑒定、清算等敏感業務的。

目前在日韓用卡支付已成為主要的支付手段。電視購物、網絡購物、移動購物等日益成為流行的消費及購物方式,這導致了傳統的銀行業務不足以滿足消費者對消費自由度、便利以及節約時間的需求。國內的銀行應有危機意識,要重視消費者的需求。

篇4

一、項目概述及需求

移動支付發展到今天,經歷了從無到有的三代歷程,從基于短信、語音的遠程支付到基于客戶端、WAP的遠程支付、一直發展到如今基于金融智能卡的遠程和近場支付的第三代移動支付。相對于第一代移動支付產品安全性低、交互性差、應用領域狹窄以及第二代移動支付受限于運營商WAP網關并且不具備現場支付功能等諸多缺陷。第三代移動支付則更加安全、便捷。

二、方案設計依據

2.1安全性和可靠性

NFC以其短距離通信特征成就了其天然的優勢,對于移動支付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刷卡手機支付需要在小于10cm的范圍內才能通信,并且只能點對點的通信,這保證了在移動支付通信時數據傳輸的高度保密性與安全性。只要終端設備在管理范圍之內,就不存在被盜刷的可能性。

2.2便捷性和實用性

相比傳統錢包,NFC刷卡手機擁有錢包功能,可以集所有卡片(銀行卡、門禁卡、校園卡、會員卡、公交卡等)于一身,實現統一管理,給錢包減負,可以隨時隨地實現小額非接支付,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快捷、輕松。另外,移動支付的應用領域也日趨豐富,便民繳費、遠程購物、金融服務等等。

2.3低耗能和低成本

耗電量遠遠小于藍牙和紅外裝置,把NFC模塊裝載在智能手機里,不需要手機供電,同樣可以使用。制造成本低,NFC通過一個芯片、一根天線和軟件的組合,就可以實現各種設備在幾厘米范圍之內的通信,且只需要把一塊NFC功能模塊搭載到移動終端就可以直接使用。

三、系統解決方案

3.1方案網絡拓撲圖

3.2方案架構說明

NFC支付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即時采用NFC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通過手機等手持設備完成支付,是一種新興的移動支付方式。支付的處理在現場進行,并且在線下進行,不需要使用移動網絡,而是使用NFC射頻通道實現與POS收款機或自動售貨機等設備的本地通訊。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是近場支付的主流技術,它是一種短距離的高頻無線通訊技術,采用13.56Mhz通訊頻率,在十厘米之內,允許電子設備之間進行非接觸式點對點數據傳輸交換數據。其傳輸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種。近場通信已通過成為ISO/IEC IS 18092國際標準、ECMA-340標準與ETSI TS 102 190標準。

四、NFC支付技術方案

NFC通過頻譜中無線頻率部分的電磁感應耦合方式傳遞信息,它是一種提供輕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無線連接技術。首先,它具有距離近、帶寬高、能耗低等特點;其次,NFC與現有非接觸智能卡技術兼容,目前已經成為得到越來越多主要廠商支持的正式標準;再次,NFC還是一種近距離連接協議,提供各種設備間輕松、安全、迅速而自動的通信。與其他無線連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種近距離的私密通信方式,它面向近距離交易,適用于交換財務信息或敏感的個人信息等重要數據。因此NFC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門禁、公交、手機支付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POS終端與帶有NFC功能的手機共同完成NFC近場線下支付。其中,近場通信部分包含兩大模塊:NFC通訊模塊和安全模塊。在整個支付過程中,它們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都不可或缺。

1、NFC通訊模塊(CLF)

NFC通訊模塊(CLF)主要作用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1.轉換數字信號為RF信號,并且通過13.56MHz天線發送;2.接收通信信號,同時轉化為數字信號;3.與基帶模塊和SE模塊進行通信。

2、安全模塊(SE)

安全模塊(SE) 主要作用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1.交易關鍵數據、敏感信息安全存儲和運算;2.可以根據所處位置的不同,區分為NFC-SIM卡方案、NFC-SD卡方案、NFC全終端方案。

參 考 文 獻

篇5

0 前言

建設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統,不斷完善城市公共交通體系,是不斷提高人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建設滿意交通的重要思路,是提高交通資源利用率,緩解交通擁堵的有效手段,也是打造安全、綠色、效率、便捷、經濟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的抓手。當前,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深刻影響著我們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筆者多年從事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工作,近年來對京津冀、長三角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陜西省、四川省、云南省等多個地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現狀進行了調研,搜集了大量材料,對一卡通在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和研究。

1 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發展現狀及遇到的問題

政策層面,公共交通領域兩套標準讓行業保持競爭活力,但也為市場推廣埋下了隱患,衍生出來的設備制造、制卡發卡、互聯互通、清分結算、管理等諸多問題,對從業者和廣大民眾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技術層面,移動支付推行至今,用戶量并不是很樂觀,主要問題在于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芯片、機具、APP用戶界面、市場教育程度等不斷考驗使用者的耐心。

政策層面的問題,相信政府一定會不斷梳理,順應發展的需要。技術層面,移動支付是一卡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一定會在公共交通領域得到應用,下面我們主要從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

2 移動支付技術

移動支付領域目前最主要的兩種應用是較為廣泛流行的二維碼支付和NFC近場支付,移動支付的技術路線有以下幾種方式。

二維碼支付 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支付技術,常見的有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由于公共交通客流量大、高峰期長、快捷性要求高等原因,二維碼支付在公共交通領域目前沒有推廣開。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支付是由 RFID演變而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應用在公共交通領域。NFC支付主要包括基于安全模塊(SE)的卡模擬和基于主機的卡模擬兩種方式 。

2.1 基于SE的卡模擬

基于SE的卡模擬主要有三種解決方案,分別是NFC全終端方案、ENFC技術方案和NFC-SD技術方案。ENFC(Enhanced NFC)方案是使用SIM/UIM卡作為安全模塊,存儲用戶賬戶、密鑰等敏感數據,運行支付應用,手機中的CLF模塊通過SWP協議與SIM/UIM卡之間進行通信。由于SIM/UIM卡是移動用戶必不可少的身份識別模塊,卡片和應用的發行及服務可以借助運營商的受理渠道,靈活性高,容易進行推廣。NFC-SD技術方案是使用移動終端智能SD卡作為安全模塊。NFC-SD方案架構的核心部分包括射頻天線、非接前端(CLF)、智能SD卡,可以在移動支付設備上實現非接觸IC卡功能,目前由于產業鏈不夠健全,使用局限性大。

2.2 HCE(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基于主機的卡模擬

在主機卡模式下,不需要提供SE,由手機中運行的一個應用或云端的服務器完成SE的功能,此時NFC芯片接收到的數據由操作系統或發送至手機中的應用,或通過網絡發送至云端的服務器來完成交互,這種方式的特點繞過了手機內置的SE的限制。卡模擬模式中的數據可以被路由到手機APP中的HCE服務上,擺脫了SE芯片載體的限制,使得終端安裝一個可以調用HCE服務的軟件就能夠作為SE存在,各種應用的卡密鑰被存儲在云端服務器(或者放在本地終端內,實現小額脫機支付),當進行交易時,Host CPU從云端調用對應密鑰進行確認。國內多個城市的HCE 應用已經在銀聯的支持下開始試點,比如南昌市的公交系統、北京的地鐵系統中,即實現在線即時交易,又可以在無網絡時限次脫機交易。

2.3 HCE與TEE相結合

HCE對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是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縮短了產業鏈。但由于缺少了實體SE的保護,公眾使用總會有擔心,就需要融合其他安全方案才能保證其安全性。基于TEE(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s可信執行環境)的HCE移動支付是很有效的一種解決方案,它提供介于系統和SE之間的安全框架,分隔高敏感的應用與通用的軟件環境,提供安全訪問硬件資源的環境。TEE方案,將客戶操作和存儲直接轉移到TEE側。安全處理系統先于操作系統啟動,通過對設備資源的訪問,為授權應用提供存儲和安全的運行環境,防止惡意攻擊,保護交易的完整性、私密性,也同時保證本地端支付及云端支付的安全性。

2.4 HCE與Token相結合

Token(支付標記化技術)是由國際芯片卡標準化組織EMVCo于2014年的一項新技術,主要是通過支付標記(token)代替銀行卡號進行交易驗證,從而避免卡號信息泄露帶來的風險。支付標記化是使用一個唯一的數值來替代傳統的銀行卡主賬號的過程,同時確保該值的應用被限定在一個特定的應用體系中。支付標記可以運用在銀行卡交易的各個環節,與現有基于銀行卡號的交易一樣,可以跨行使用,具有廣泛的通用性。基于Token的支付體系為移動支付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路,消除了商戶和收單機構系統中的敏感數據,同時實現了交易的實時驗證。

3 移動支付解決公共交通一卡通的問題思路

思路1 HCE技術加速公共交通一卡通行業發展

HCE是線上線下業務的連接點,使得公共交通發卡機構可以自行發卡,擺脫對實體SE的依賴,將原有的線下業務整合到線上,建立起實時的卡用戶交互通道。

思路2 建設開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體系

建設開放融合的公共交通一卡通體系。一方面,在一定階段里,通過搭建互聯平臺,可以圍繞智能終端實現用戶各種支付體系互聯互通。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一卡通要能走出去,在其他支付w系加速擴展應用。

思路3 圍繞移動支付建設和運營公共交通一卡通體系

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及普及,從技術和環境條件上,具備了給公共交通一卡通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成本降低,應用拓展,用戶體驗提升等。

在HCE模式下,把IC卡裝到手機里,不用增加額外成本,不用更換任何硬件設備和投入,只需要正常下載APP,就可以解決傳統公共交通一卡通只能線下應用的瓶頸,一步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應用領域的無限拓展,輕松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聯互通。

思路4 圍繞大數據建設運營公共交通一卡通

篇6

0 引言

伴隨著移動技術的迅速發展, 作為一種全新的數字商務活動,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移動3G、4G, 已經普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且給人們帶來了更加便捷。很多的移動通信終端進行了銷售和促銷的活動, 有一種新型的移動支付新的方式,它不僅超越空間的限制,而且也拜托了時間的限制,它主要融合了無線通信技術和網上銀行業務等相關技術對改變人們的生活起到了關鍵作用。

1 移動支付在我國發展前景

1.1 移動支付和金融IC卡移動支付在2012年剛剛起步,不斷的應用加速的推動芯片及卡片環節發展。金融IC卡未來三年每年發卡量翻番,今年是爆發式增長開端。金融IC卡在銀行卡中占比不到10%,到2015年可能接近至100%,三年中行業將每年翻番。中國移動和銀聯的合作將中國移動6億手機用戶引入移動支付領域,明年中國移動將發售1000萬部支持NFC的TD手機,發展數百萬移動支付用戶。

1.2 信息安全

隨著時間的流逝信息安全建設也在不斷的創新,它是IT行業建設的主心骨。在我國內市場所需要的主導行業迅速的發展,我國的廠商逐漸的占據了整個在市場規模,內需的主導行業推動了我國信息安全行業的不斷成長。我國信息安全產品的主要結構越來越豐富,因此需求越來越高。伴隨著我國信息安全行業的不斷創新,在全國內信息安全產品得到了全面的發展。

1.3 系統集成

系統集成企業發展出現分化,高端市場仍有充足發展空間,未來3年行業增速有望保持在20%以上。系統集成行業集中度低,一些中端和低端的市場相互競爭。國內系統集成商的標準進化路徑是軟硬件產品的分銷商到系統集成商,再到IT解決方案提供商,而軟件是系統集成商向IT解決方案提供商發展的關鍵因素。

2 分析無線通信關鍵技術

2.1 WAP身份通過WIM技術來識別模塊,這個技術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手持設備中把安全功能分離出來。針對加解密算的方法和移動用戶的相關證書等相關信息都能夠放進WIM卡中。在現實中,有一種智能卡就是能夠防防篡改設備,而且這種智能卡能夠和SIM卡相結合,單獨的存在也是可以的。WIM卡它不僅本身具有處理器和存儲器功能,而且還樂意保存證書等相關信息,還可以解密技術字簽名的運算。

2.2 WAP技術

在移動業務支付中所應用的無線通信技術就是WAP技術,這是最關鍵的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是由三類實體構成,主要包括移動設備、WAP和應用服務器。WAP技術主要是把Internet和移動通信網連接在一起,在客觀上已經達到了移動終端上網的相關標準。WAP的應用模型就是服務器的結構,客戶方可以通過瀏覽器向Internet上的服務器請求以標準格式表示的Web頁面內容。

3 移動支付在無線應用中的操作技術

近幾年,無線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這已經被很多人所關注,并且應用到了手機相關的移動終端之中。而此用戶只需要打開WAP的手機,能夠在任何地方都會獲取信息的相關的資源,從而能夠體驗無線上網的樂趣。

3.1 關于WAP協議

所謂的WAP就是“無線應用協議”的意思。無線應用協議的應用是根據在服務器結構中進行操作,通過此類的模型就對無線移動的環境的特點對內容以及格式上的不同,在此類模型上看,我們可以將目前現有的大量應用開發工具進行精益求精。在Internet上的對WEB等結構開發就是WAP的最終目標,通過內容上的提供商和移動設備之間的通信來看,相對而言在單獨的使用條件下看,來的更加有效大大節省了時間。

3.2 無線傳輸層安全WTLS 在功能WAP安全上包括了無線傳輸層安全以及可以使用無線標記腳本語言。WTLS層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傳輸的階段中可以保持穩定。雖然對于這些改動并沒有多大的影響,但是手持設備運算與存儲的局限出自這兩方面的考慮從而將其進行了簡單化。規范首次在WAP1.2規范中體現出來,它主要是以需要將安全功能從手持設備中單獨例出來,再放到防篡改的永久性設備里面去。這種防篡改設備就是一種智能卡,可以與現有的SIM卡相互的結合,單獨使用也是可以的。用WIM卡把建立起來的WTLS安全連接轉移到里面去,都是通過WIM來進行控制操作。

4 移動業務支付方式的發展對策

4.1 加強建設現代化系統和網絡基礎設施

銀行主要在兩個角度來進行,主要分為硬件和軟件。通常在硬件上,銀行就應該有充足的資金來投入,首先是對一些先進電子設備進行購買,可以有效的提高電子化和營業網點的電子覆蓋率。通常在軟件上的話,銀行就應該在這方面上大大的增加開發力度,針對全國性的網絡系統應用系統軟件的進行研發。

4.2 加強支付安全問題的管理

首先,我們需要提升網絡安全技術,最好普及 CA 認證。我們可以通過防火墻技術及病毒防治技術等安全技術來提高網絡信息的安全性。移動業務應該及時的收取反饋信息,支付機構主要通過網絡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來進行收集。

4.3 銀行自身制度的創新

縱觀現今我國移動業務的發展態勢,如果移動支付業務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那么銀行就應該把傳統營銷渠道和網絡營銷渠道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因為移動支付業務的自身特性,實行必要的整合與協同在進行在線支付,這樣才可以有效的建立金融門戶的形式,也帶來了實現資源共享。

4.4 支付系統的進度

在現代的社會中電子商務支付中需要非常完善嚴格的法律環境是主要的條件,因為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信任,因此我國需要建立電子商務支付的有關法律法規體系。在國內的每個政府和金融業都應該進行合作和談判,商討能夠共同制定對應的法律法規。而且在電子商務支付的活擁墓程中,一定要進行監管,如果出現了任何差錯都應該馬上的處理并向上級匯報,并且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這樣才能確保電子商務支付的安全發展。

5 結語

總而言之,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移動終端設備的逐漸普及,移動支付的用戶數百分比不斷的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了移動支付,因為它非人們的帶來了便捷性和安全性。移動支付業務不僅能夠實現在不同時間、地點和方式的支付性能,在方便性和位置服務業務上能夠讓用戶擁有有力的競爭機制,而且為每一位消費者提供非常的靈活便捷支付平臺,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參考文獻】

[1]林行高.移動支付應用中的無線通信技術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2011(10):45-67.

篇7

1移動業務支付定義

移動業務支付也稱為手機支付,支付第一步是指通過計算機與個人或者計算機與移動終端發出數字化指令為其消費的商品或服務進行賬單支付的方式,支付第二步是商家接受支付并為顧客提供商品,銀行或者中介機構作為可信的第三方,以經紀人的身份為商家和顧客進行貨幣銷售和清算、維護賬號、并解決可能引起的爭端,支付第三步部是商家和顧客通過證書等方式認證交易身份,完成可靠性的交易過程。

2無線通信關鍵技術分析

2.1WAP技術

無線通信技術在移動業務支付應用方面最關鍵的技術是WAP技術,WAP技術即“無線應用協議”,一個典型的WAP應用體系結構由移動設備、WAP和應用服務器三類實體構成。WAP技術負責將Internet和移動通信網連接到一起,客觀上已成為移動終端上網的標準。WAP的應用模型是基于WWW的客戶/服務器結構,客戶方通過瀏覽器向Internet上的服務器請求以標準格式表示的Web頁面內容。

2.2WIM技術

WIM技術即是WAP身份識別模塊,其技術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安全功能從手持設備中分離出來。對于加解密算法、移動用戶證書、客戶端用于簽名的永久性私鑰等敏感信息,都可以放入WIM卡中。在現實中,這種防篡改設備就是一種智能卡,這種智能卡可以與現有的SIM卡結合,也可以單獨存在。WIM卡有自己的處理器和存儲器,能夠進行加解密技術字簽名的運算,并能夠保存用戶證書、密鑰等信息。

3微支付認證關鍵技術分析

微支付認證技術也稱為身份鑒別,未支付認證技術必須使得通信的雙方安全可靠,用以確保通信過程中數據傳輸的真實性,防止黑客等入侵者對系統進行干擾主攻擊等,如假冒、篡改等。實現認證的手段有很多種,常見的認證技術有數字簽名認證、證書認證兩種方式:

3.1數字簽名認證

數字簽名技術是使用非對稱加密技術,加密過程中存在兩個密鑰,一個公開密鑰,一個私有密鑰。其中,用公開密鑰對信息明文加密所產生的二進制流只能由相應的私有密鑰進行解密還原,用私有密鑰對信息明文加密所產生的密文數據也只能由該私有密鑰所對應的公開密鑰進行解密。由于在非對稱加密體系結構中,私有密鑰是不公開的,只能屬于唯一的密鑰持有人,所以利用私有密鑰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密運算,其結果就得到數字簽名,如果相同則可以認為該信息確實為發送方所聲稱的身份實體所發送,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

3.2證書認證

數字證書包含標志網絡用戶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數據。其主要作用是在網絡通訊中識別交易雙方的身份,傳統的數字證書是由權威公正的第三方機構即認證中心CA(CertificateAuthority)簽發的,以數字證書為核心的加密技術可以對網絡上傳輸的信息進行加密和解密、數字簽名和簽名驗證,確保網上傳遞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以及交易實體身份的真實性,簽名信息的不可否認性,從而保障網絡應用的安全性。

篇8

近幾年來,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的發展己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機與互聯網連接獲取信息,移動電話以無線通信方式方便地提供隨時隨地的交流與溝通。IT技術的發展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也給予我們研究的能量,將移動商務的服務發展,推向更具潛力的移動商務運用。

一、傳統移動商務服務存在的問題

傳統移動商務的應用一般采取的模式為,通過Internet得到的信息,將客戶可能需求的服務和信息,通過企業自己的整理之后,投放到客戶群當中,至于客戶會不會接受,以及接受的程度如何,企業或者因為能力的有限,或者因為財力的不足,都不會對其進行細致的調查和分析,因此,其主要的不足之處,體現為幾點內容:

1.針對性不強

由于在選取移動商務服務投放對象時,沒有經過精心的挑選和定位造成服務消息在送達客戶之后,不能確定是否是可接受服務的受眾對象。

2.適時性較差

由于PUSH信息的發送時間是隨機選擇的,因此無法保證適時性,即用戶在接收到服務信息時可能對服務中所涉及的產品毫無興趣,相反卻對另一類服務感興趣,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時間上的錯位。

3.生動性欠缺

由于在技術上的不足,以及網絡方面寬帶的普及不足,造成很多企業在選擇服務信息格式時,普遍采用WAP文字廣告服務,這樣造成無法生動和形象地對服務產品進行展示,當然也無法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

為了解決以上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位置的移動商務服務應用模型,它將移動商務的服務由服務端驅動的模式轉變為由用戶驅動的模式,從而提升了移動商務服務的針對性和適時性。

二、基于位置的視頻移動商務服務模型的設計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藍牙技術、無線Internet、Wi-Fi、GPRS技術日趨成熟,筆者在無線通信環境下,結合移動定位技術、多媒體技術,在移動商務中提供基于位置的視頻移動商務服務模型(video and location-based mobile business ,VLMB)。該模型的結構如圖所示。

如圖所示,整個VLMB模型可以分為兩個模塊,位置管理模塊(location management)和視頻瀏覽模塊(video browse)。位置管理模塊負責定位用戶具體的位置;視頻瀏覽模塊保證用戶在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無線網絡方便地下載廣告視頻。

1.位置管理模塊

(1)當用戶進入某個區域(如某個商店),該區域內存在一個藍牙傳感器,這里可以使用一臺支持藍牙的PC或移動設備。傳感器會偵測到用戶帶藍牙功能的移動設備,并將藍牙地址通過Socket傳送給廣告服務器(Ad Server);

(2)移動商務服務器上存放著一個關于用戶信息的數據庫,它可以使用藍牙地址(具有唯一性)在數據庫中進行匹配,找出相應的移動賬戶,并且查看與用戶當前位置相關的并且尚未發送過的廣告信息,將待發送的信息和移動設備的地址發到推送發起者(push initiator, PI)。

2.視頻瀏覽模塊

該模塊由3個層次組成,媒體服務器(media server)、基站(base station)、無線設備(wireless device)。無線設備與基站之間通過無線網絡進行通信,而基站與多媒體服務器之間通過高速的有線網絡進行連接,同時基站所屬層還包含了WAP網關。

媒體服務器層負責存儲和分發視頻數據,在本模型中該層采取Web中流行的3層結構,一臺服務器作為應用服務器負責處理所有的業務邏輯;另一臺服務器作為數據庫服務器負責對多媒體數據進行管理,這樣處理是為了能夠將目前相對成熟的電子商務應用移植到移動商務中,充分復用資源。多媒體數據服務器中存儲所有的多媒體數據文件。由于在移動服務中所涉及的視頻流長度都非常短,因此無須對視頻文件進行分割,每個服務器中存儲的都是完整的視頻文件,用戶一次下載整個數據文件而不是文件的某個片段。

當用戶接收到Push信息后決定收看服務廣告,首先向當前所處的基站發送請求,基站通過WAP網關對請求進行處理,WAP網關根據請求所包含的URL地址向相應的媒體服務器發送文件下載請求;媒體服務器按照WAP協議與無線設備建立連接并將文件下載到設備中;最后用戶通過移動設備上的視頻播放工具瀏覽視頻服務廣告。

三、結束語

本文中所設計的基于位置服務的移動服務模型,是基于移動商務廣告針對性和適應性來設計的,這樣可以實現高質量,高速度,高效率的移動商務服務的運用,在當前3G時代到了之際,也希望所研究的成果能對移動商務服務的發展,指引一個方向。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 R78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0-0032-02

為探討磁性附著體在活動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本研究選取2006年7月~2007年9月我院收治的62例活動義齒修復患者進行磁性附著體的應用研究,并取得較為滿意的修復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7月~2007年9月期間我院口腔科修復門診牙列大部缺失需行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并選擇磁性附著體義齒修復患者62 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齡38~64歲,平均(49.59±15.41)歲。所有患者均徹底排除精神類疾病及顳下頜關節疾病史,口腔黏膜和唾液分泌未呈現明顯異常,具有獨立回答問卷的能力,自愿參加本研究,并能夠按時復診。

1.2 方法

1.2.1 材料 Magfit Ex 600W型磁性附著體(日本愛知制鋼株式會社);硅橡膠印模材料(日本松風株式會社);齒科鈷-鉻鑄造合金(美國登仕伯公司)。

1.2.2基牙牙體預備 應對無法保存活髓的基牙和殘根殘冠進行系統的根管治療,而對患有牙周疾病的殘留牙進行全面的牙周治療。將基牙調磨至齊齦部位,常規根管預備至根管長度 2/3左右以保持樁長度≥5 mm。修整根面使中央部位形成凹面,外側則形成斜面,從而使支撐面下的金屬厚度明顯增加,根帽高度顯著降低。然后將備用的Magfit銜鐵置于凹面處進行空間檢測。

1.2.3 制取印模 經5 min排齦后采用硅橡膠印模材料取患者全頜初印模,并將硅橡膠印模材料導入根管內,然后將前期獲取的初印模放入口中,從而成功取得從根面邊緣至根管樁末端的完整工作印模,并灌注超硬石膏模型。

1.2.4 制作及粘固 通過根帽蠟型的制作以確保根帽表面與牙合平面相互平行,并常規包埋、鑄造、拋光,經仔細試戴后便粘固于根管內。將磁性附著體就位于根面板后,繼續進行常規蠟型制作,確定和調整頜位關系,合理排牙后制作義齒,試戴后調■并拋光,并對義齒組織面和游離齦部位給予緩沖處理。待口腔組織基本適應新義齒后,將義齒基托板所預留的磁體窩底面鉆成3 mm左右的小孔,并在磁體窩中放入自凝塑料,然后將磁性附著體準確吸附于銜鐵表面,患者戴上義齒后應做正中咬合以去除多余的塑料,待磁體牢固的固定于義齒基托內后,進行修復即可。定期進行復查隨訪。

1.3 評價指標

分別對選擇磁性附著體義齒修復患者磁性附著體應用前后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改善情況、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患者隨訪情況進行詳細的比較和分析。固位力測定采用Hz-1型固定測量儀,連續測定垂直脫位力,并選取三次測量的最大值。咀嚼力采用花生米咀嚼法進行測定,咀嚼10.0 g生花生米30 s后登記剩余量,咀嚼效果=(總量-剩余量)/總量。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磁性附著體應用前后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改善情況的比較

與磁性附著體應用前相比,其患者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均明顯改善和提高,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 = 101.82、21.29,P < 0.05),見表1。

表1 磁性附著體應用前后固位力和咀嚼效率改善情況的比較(x±s)

注:與磁性附著體應用前相比,*P < 0.05

2.2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患者隨訪情況

通過對患者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隨訪3年情況發現,其義齒折裂、齦緣炎、游離端基牙遠中骨吸收的發生率較高,并成為磁性附著體在活動義齒修復后存在的主要問題,見表2。

表2 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患者隨訪情況

3 討論

活動義齒往往是有效利用剩余天然牙或黏膜作為支持條件,并通過固位體卡環基托將義齒固定在剩余的天然牙上,同時利用基托使義齒保持適當的位置而充分行使咀嚼功能,可以自行摘戴的一種口腔修復體[1]。活動義齒的臨床適用范圍較為廣范,能修復牙列和牙槽嵴任何部位的缺損,缺牙數目也可以從缺失一個牙到多個甚至全口牙缺失[2]。活動義齒的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缺失牙齒的生理功能和形態,其優勢在于活動義齒修復的適用范圍廣,磨除牙體組織相對較少,便于日常洗刷,能夠較好保持口腔內部的清潔度,同時對于日后的修理和加補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活動義齒制作所需設備簡單,且制作過程較為簡便,費用低。與此同時,活動義齒修復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和弊端,由于其體積大部件多,再加之反復摘卸和磨損后造成缺失會嚴重影響患者義齒的固位力和咀嚼功能[4]。因此,如何尋找和篩選一種優質材料是活動義齒修復患者成功的關鍵。

磁性附著體是繼簡單附著體和精密附著體之后的第三代新型附著體,也被口腔醫學界公認為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附著體之一[5]。磁性附著體往往是利用磁性材料的磁力將修復體吸附到基牙或種植體上,從而使修復體獲得固位和穩定的一種裝置[6]。磁性附著體具有長期穩定的固位力,操作過程簡便,應用范圍廣,同時對于外力作用下的輕度移位也可在磁引力的作用下自動復位,并且對基牙的保護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7]。因此,磁性附著體在活動義齒修復的應用過程中有效改善了傳統全口義齒和可摘局部義齒固位欠佳和咀嚼效率偏低的弊端。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磁性附著體應用前相比,其患者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均明顯改善和提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同時通過對患者磁性附著體應用后的隨訪情況發現,其義齒折裂、齦緣炎、游離端基牙遠中骨吸收的發生率較高,其中原因可能與存在漏磁現象有關,許多學者做了相關的研究,胥春、范震等[8-9]采用細胞靜磁場加載裝置對體外培養的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加載靜磁場并在倒置相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的形態,結果表明磁性附著體靜磁場在實驗條件下能使牙齦成纖維細胞形態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同樣條件也能使人牙周膜細胞細胞骨架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而楊凌等[10]就靜磁場是否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具有致突變性作用進行探討,實驗表明,在設定條件下,磁性附著體靜磁場對人牙周膜成纖維細胞染色體和DNA無明顯損傷作用。磁性附著體產生的靜磁場對牙周組織的影響還未有準確定論。 磁性附著體精確對位是有效解決漏磁的關鍵[11],這樣可以盡可能減少靜磁場對牙周組織的影響。

綜上,磁性附著體對于活動義齒的修復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價值,可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紅安. 老年人活動義齒修復的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2,6(14):30-31.

[2] 張國明, 魏俐儀. 磁性附著體在活動義齒基牙嚴重缺損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0,31(12):1922-1923.

[3] 馬曉麗. 磁性附著體在活動義齒修復中臨床應用[J]. 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2007,41(5):512-514.

[4] 謝旻,溫麗莎,肖紅喜. 老年患者磁性附著體活動義齒修復的臨床研究[J].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6):345-347.

[5] Riley MA,Walmsley AD,H arris IR. Magnets in prosth etic dentistry[J]. J Prosthet Dent,2001 86(2):137-142.

[6] 鄭成燚,楊凱. 磁性體在活動義齒修復中的臨床應用體會[J]. 瀘州醫學院學報,2011, 34(6):706-708.

[7] Brignoni R,Dominicl JT. An intraorai-extraoral combination prosthesis using an intermediate framework and magnets:a clinical report[J].J Pmsthet Dent,2001,85(1):7-l1.

[8] 胥春,范震,巢永烈,等. 磁性附著體靜磁場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形態的影響[J]. 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07,23(2):81-83.

[9] 胥春,范震,巢永烈,等. 磁性附著體靜磁場對人牙周膜細胞骨架影響的研究[J]. 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8(4):681-684.

篇10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obile device for static corrosion test

ZHANG Shu-xia BAI Zhi-w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Nuclear Industry, Tianjin 300180, China)

【Abstract】In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the static corrosion of specimen. Building a special fixed device for static corrosion test need high-cost, long time and space usag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above shortcomings, designs a mobile device for static corrosion te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device. The test devic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saving space and the device can be applied to multiple test system. The device meet a variety of function, such as, carry out the test respectively or at the same time for more than one specimen, can observe whether the material react with working medium indirect or direct.

【Key words】Mobile; Static corrosion; Device

在科研、生產過程中,經常需要對一些試驗件件進行靜態腐蝕試驗,即將試驗件放置在裝有工作介質的裝置內,觀察其是否與工作介質發生反應。如果建造一套專用的固定式的靜態腐蝕試驗裝置,不但提高了試驗成本,耗費時間長,而且影響了相關科研和生產工作的進展,并且建造的試驗臺將會長期占用試驗場地,造成試驗場地空間的浪費。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因此提出設計移動式腐蝕試驗裝置。

1 設計條件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要求結構簡單、操作安全可靠、使用方便靈活且可用于多個試驗系統;可對多種試驗件分別或同時開展靜態腐蝕試驗,要求試驗期間互不影響;要求能觀察試驗件是否與工作介質發生反應及反應后的變化情況;要求具有溫度調節功能,滿足多種工質與多種試驗件反應所需的溫度要求。

2 結構設計

2.1 整體結構設計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包括小車、反應容器、不銹鋼管道、閥門、金屬軟管、循環水管道等。反應容器固定在小車上,反應容器與閥門間通過金屬軟管連接。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可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結構示意圖

1.小車;2.小車車輪;3.小車底板;4.小車拉手;5.反應容器;6.不銹鋼管道;

7.不銹鋼金屬軟管;8.手動真空閥門;9.壓力測點;10.支架;11.進水管;12.回水管

小車車輪要有一定的承重強度;小車底板的鋼板要有一定厚度,達到硬度和水平度的要求。小車底板上焊有固定不銹鋼管道、進水管和出水管的支架。反應容器通過地角螺釘或其它固定裝置固定在小車底板上,便于水平拖動;反應容器與小車底板間非焊接連接,可根據需要隨時拆卸。反應容器的個數可根據試驗的需求而定。通過手動真空閥門截斷和連通氣路,每個反應容器前均裝有兩個手動真空閥門,可保證每個反應容器與其它反應容器及外部系統可靠截斷料,避免反應容器間交叉反應且保證了各反應容器可單獨充料、抽料。

2.2 反應容器結構設計

反應容器是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的重要部件,其結構設計合理才能滿足功能要求[1]。反應容器縱向側剖如圖2所示。

圖2 反應容器縱向側剖圖

1.快速接頭;2.DN3閥座;3.上蓋法蘭;4.筒體法蘭;5.橡膠墊;6.筒體;7.水套;

8.進水嘴;9.出水嘴;10.螺栓孔

反應容器用于放置試驗件,試驗前需要對反應容器表面鈍化處理[2]。反應容器結構說明及達到的功能:

1)筒體法蘭與筒體焊接連接,上法蘭與筒體法蘭間放置橡膠墊,螺栓穿過螺栓孔,用螺母鎖死,使反應容器達到密封要求。試驗在其內部與工作介質反應時,保證了反應容器內氣體不泄露到外部環境,外部空氣不能漏入反應容器內[3-4]。

2)通過拆卸螺栓、螺母,可使反應容器打開。可在試驗前放置試驗件以及試驗后直觀觀察試驗件的變化情況。

3)反應容器上設計有DN3閥座,與上蓋法蘭焊接連接,用于連接DN3手動真空閥門,閥門另一端接壓力計,可監測反應容器內壓力,通過壓力變化可間接觀察反應容器內試驗件是否與工作介質發生反應及反應速率。

4)反應容器周圍設計有水套,水套與筒體焊接連接。水套上設計有進水嘴和出水嘴,分別與進水管和回水管連接。能通過調節循環水溫度來控制反應容器內溫度,保證試驗件與工作介質反應所需的溫度。

5)反應容器上設計有快速接頭,與上蓋法蘭焊接連接,可用于連接手動調節閥或不銹鋼軟管。

2.3 密封結構設計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是由多個部件連接組成,連接部位良好密封是該裝置安全可靠應用的關鍵。反應容器上蓋法蘭與筒體法蘭采用凹凸法蘭壓緊密封墊型式密封。其余連接部位均為快速接頭與不銹鋼軟管或不銹鋼軟管之間相連(不銹鋼軟管接口與快速接頭接口結構形同),采用中間壓緊定位環固定好的O型橡膠圈,周圍再用夾鏈夾緊的型式密封。兩種密封結構設計,密封性能均良好。真空檢驗達標,達到裝置設計要求,滿足試驗研究需要。

快速接頭、不銹鋼軟管間密封型式剖視圖如圖3所示。

圖3 快速接頭或不銹鋼軟管間密封型式剖視圖

1.快速接頭或不銹鋼軟管;2.定位環;3.O型橡膠圈;4.夾鏈

3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應用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與充料系統、抽料系統通過金屬軟管連接,該裝置應用示意圖如圖4所示。

圖4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應用示意圖

結合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應用示意圖,對該裝置應用操作流程進行詳細說明:

(1)將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與充料系統、抽料系統、循環水系統連接。檢查隔斷儲氣罐、尾氣回收罐,依次連通真空泵組,冷凍容器(至少提前1個小時向冷凍容器內加入冷媒)和各反應容器,開始抽空。抽至合格后,檢查管道連接接口及各反應容器密封處有無漏點。

(2)如系統無漏點,斷開抽空系統,即斷開尾氣回收罐、冷凍容器和真空泵組。連通儲氣罐和各反應容器,通過控制儲氣罐后閥門來調整飯廳容器內壓力至預設值,然后斷開儲氣罐,用工作介質鈍化各反應容器。

(3)鈍化結束后,各反應容器內鈍化后氣體經過冷凍容器抽空。抽空合格后,斷開抽空系統并將各反應容器用氮氣破空至大氣壓。打開反應容器放入試驗件,連通抽空系統繼續抽空。

(4)抽空合格后,斷開抽空系統,連通充氣系統,分別給各反應容器內通入工作介質至預設壓力。然后斷開充氣系統并封閉各反應容器,同時通入發生反應所需溫度的循環水。觀察各反應容器內壓力變化情況。如壓力有變化,說明試驗件與工作介質發生反應。反應容器內壓力基本不再變化后,抽空反應容器內氣體,然后重新充入工作介質,直至試驗件與工作介質充分反應。

(5)試驗結束后,抽空反應容器內氣體,用氮氣破空,打開容器觀察試驗件腐蝕情況。然后封閉各反應容器、斷開充料系統、抽料系統及循環水系統,可將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移至其它需要的系統。

4 結束語

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靈活并可用于多個試驗系統,避免再建固定式靜態腐蝕試驗系統,節約了成本和時間;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合理的結構設計,使得操作安全可靠;反應容器獨特的設計,使移動式靜態腐蝕試驗裝置滿足試驗要求。嚴格的密封結構設計,裝置經過歷時一年、多次的靜態腐蝕試驗實踐考核,無故障發生,裝置穩定可靠,為靜態腐蝕試驗研究順利開展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范祖堯,胡宗武,徐履冰,等.非標準機械設備設計手冊[S].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天台县| 绵阳市| 理塘县| 绥阳县| 竹山县| 开封县| 开封市| 绥中县| 涪陵区| 化州市| 舒兰市| 罗城| 昌黎县| 深州市| 弥勒县| 罗源县| 四会市| 天门市| 手游| 获嘉县| 尼勒克县| 丹东市| 华阴市| 雅江县| 苏尼特右旗| 海林市| 兴海县| 福鼎市| 深州市| 高安市| 田东县| 武宁县| 益阳市| 石嘴山市| 柏乡县| 郎溪县| 南宫市| 搜索| 介休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