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9 16:17:0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口腔醫(yī)學技術前景,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影像學技術在口腔種植的應用
醫(yī)學影像新技術層出不窮,從開始的X線、B超、CT、MRI、PET,再到后來的醫(yī)學圖像三維重建可視化,其中,X線和錐形束計算機斷層技術(conebeamcomputertomography,CBCT)在口腔臨床應用廣泛。X線片空間分辨率高于CT、價格便宜、放射劑量少、使用安全,但是其僅能顯示局部解剖結構的二維平面圖像,且常出現(xiàn)變形和失真。CBCT與X線片相比,可從三維角度顯示頜骨解剖結構,彌補了二維平片的缺陷,但有金屬偽影等失真現(xiàn)象。目前在口腔種植術前,均建議拍攝CBCT以評估患者牙槽骨骨量和質量,極大提高了口腔種植成功率和準確率。Michele等[3]對離體下頜骨分別進行CT和CBCT掃描發(fā)現(xiàn),相對于CT掃描,CBCT放射劑量較小且成本較低,可以獲得臨床可接受的頜骨重建精度以及骨質密度評估精度,但其影像學重建精度低于CT掃描。Lílian等[4]研究了100例患者的CBCT后發(fā)現(xiàn),CBCT可以精確重建包括下頜下腺窩深度、骨質深度與厚度、皮質骨厚度、下頜神經(jīng)管等下頜骨解剖標志,對臨床醫(yī)生進行牙種植術有重要指導意義。Maryam等[5]通過研究157例患者的曲面斷層片與CBCT發(fā)現(xiàn),與平面的曲面斷層相比,CBCT不僅能全面觀察上頜磨牙根尖與上頜竇底的毗鄰關系,對于上頜磨牙根尖周炎引起的上頜竇病變的診斷也明顯高于曲面斷層片。
2可視化技術在口腔種植的應用進展
種植義齒因固位支持效果理想、美觀舒適、對鄰牙無傷害等優(yōu)點,逐漸成為牙列缺損和缺失患者口腔修復的首選方法[6]。然而,種植體植入的角度和位置常受手術視野、骨內神經(jīng)、頜骨生理或病理性吸收等條件限制,因此可能出現(xiàn)諸多手術和修復并發(fā)癥[7]。所以科學精確的術前規(guī)劃十分重要,目前應用于口腔種植的三維可視化技術主要為:3D打印種植導板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以及基于VisualizationToolkit(VTK)軟件平臺的醫(yī)學圖像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
2.13D打印種植導板技術
2.1.1種植導板的定義
3D打印技術是以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design,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M)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數(shù)控技術以及新材料技術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基于計算機三維數(shù)字成像技術和多層次連續(xù)打印技術制造實體模型的方法[8]。種植導板由導管與定位板組成,其中導管的位置和角度記錄了術前設計的種植置、角度、深度信息,導管可將這些信息轉移到手術中,使種植體植入到準確位置。導板通過與骨、牙齒或牙槽嵴表面貼合起定位作用,根據(jù)種植導板支持組織不同可分為黏膜支持式、骨支持式、牙支持式和混合支持式[9-11]。
2.1.2種植導板的特點
隨著口腔種植學的飛速發(fā)展以及患者要求的提高,數(shù)字化種植技術成為當前口腔種植學研究的熱點。以CAD/CAM技術制作的快速成型種植導板,可根據(jù)數(shù)字化重建患者頜骨解剖信息,為不同患者制定全面、科學、精確的種植術前規(guī)劃。利用CBCT對患者口腔進行數(shù)字化影像掃描定位后,將數(shù)據(jù)導入相應軟件,實現(xiàn)影像信息向數(shù)字化信息的轉化,系統(tǒng)全方位的將患者牙齒、牙周組織、牙神經(jīng)、牙槽骨等逼真地呈現(xiàn)在醫(yī)生和患者面前[12-15]。醫(yī)生根據(jù)頜骨的三維解剖結構和咬合關系設計種植體的最佳植入方案,包括種植體的位置、角度、數(shù)目、深度,將設計方案數(shù)據(jù)輸入到醫(yī)學專用快速成形機直接制作導板[11,16]。
2.1.3種植導板的研究進展
種植導板精確性的評價是通過把種植后的三維影像與術前模擬種植的三維影像進行配準,測量實際種植體的位置與模擬種植體的位置偏差值(頸部、底端、角度)來進行的。風險評估顯示,種植體頭部的偏差極限值對于種植體成功與否尤為重要,當水平偏差達1.86mm或垂直偏差達2.7mm可能會對種植體周圍解剖結構造成損害[17]。目前國內外對種植導板精確性評價的研究較多,結果各有不同。Vermeulen等[18]在體外模型上分別研究了徒手種植和種植導板引導單牙缺失牙種植的精度,結果發(fā)現(xiàn):導板種植在種植體頸部平均偏差為0.42mm,底端平均偏差為0.57mm,平均角度偏差為2.19°,均遠高于徒手種植精度。Alzoubi等[19]通過對比種植導板引導下即刻種植與延期種植的精度發(fā)現(xiàn),二者在頸部偏差和角度偏差無統(tǒng)計學差異,平均偏差分別是0.85mm和0.88mm,3.49°和4.29°,在種植體底端,即刻種植精度高于延期種植精度,平均偏差分別是1.10mm和1.59mm。Yolanda等[20]通過統(tǒng)計1602篇關于種植導板精度研究的文獻,Meta分析顯示:與牙支持式導板相比,骨支持式導板角度偏移較大,頸部偏差和頂端偏差二者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黏膜支持式導板在頸部偏差、底端偏差和角度偏差均大于骨支持式導板,與牙支持式導板相比二者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國內種植導板研究起步相對較晚,但目前發(fā)展迅速。梁燁等[21]研究結果顯示種植體頸部偏差(0.805±0.567)mm,底端偏差(0.957±0.518)mm,角度偏差3.124°±1.582°。徐良偉等[22]研究顯示:牙支持式導板頸部平均偏差為1.56mm,底端平均偏差1.78mm,深度平均偏差1.1mm,角度平均偏差2.96°;黏膜支撐導板頸部平均偏差1.71mm,底端平均偏差1.9mm,深度平均深度偏差1.09mm,角度平均偏差3.19°。由于實驗條件和方法不同,國內外的研究對導板精確度的評價有所不同,原因分析如下:①導板固位方法不同:Yolanda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牙支持式種植導板在種植體頸部、底端、角度的精確性都大于骨支持式;②實驗條件不同:體內研究中,導板的精度與患者、唾液、血液等息息相關,而在體外研究中,每個研究者模擬的環(huán)境有所差異;③術前、術后配準方法不同:目前多數(shù)種植體精確性評價多借助于第三方軟件,如比利時的Mimics軟件、SimPlant軟件等,研究者對不同配準軟件的選擇以及研究者本身測量的誤差,是造成不同研究者數(shù)據(jù)差異的主要原因。
2.1.4種植導板的局限
首先,應用數(shù)字化導板在術中視野較小,且只能按照預定的手術方案進行備洞,并不能根據(jù)實際臨床情況及時調整鉆針深度、尺寸和方向,尚存在損傷重要解剖結構的風險。其次,種植導板、鉆針以及其他附件的高度疊加要求患者需要良好的開口度,尤其在后牙區(qū),患者不適宜的開口度可能不適用于種植導板。再次,種植導板制作精密,其與黏膜、鉆針間隙極小,術中的溫度控制是一項很大的挑戰(zhàn)。最后,如果術前種植規(guī)劃系統(tǒng)科學性及準確性不足,種植導板在術中易引起諸多并發(fā)癥,特別是不翻瓣種植術式下,種植導板可能產(chǎn)生更高的穿孔率。
2.2虛擬現(xiàn)實技術
2.2.1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定義
虛擬現(xiàn)實(virtualreality,VR)是一種多元信息融合的新型人機交互設備,參與者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通道來感知計算機模擬的虛擬世界。參與者可以通過人機交互傳感設備沉浸于該三維模擬環(huán)境中,計算機也可以對參與者的輸入作出實時響應,并分別反饋到參與者的五官感知通道[23]。目前,虛擬現(xiàn)實技術臨床應用前景良好。
2.2.2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特點
VR是具有交互性、沉浸性及構想性三種基本特征的高級人機交互設備。目前,VR技術在口腔種植學的應用主要是數(shù)字虛擬口腔、種植仿真模擬教學等方面,并實現(xiàn)了視覺模擬和力覺反饋模擬。VR技術在術前模擬、術中導航、植體定位等方面為醫(yī)生提供了客觀精確的方案。對于存在解剖缺陷患者,如頜骨骨量不足、上頜竇底過低、下頜神經(jīng)管距離較小等,VR技術允許醫(yī)師在生成的數(shù)字化模型上進行上頜竇提升術等精細虛擬種植手術,以確定提升高度、植骨數(shù)量以及下頜神經(jīng)管解剖位置。
2.2.3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研究進展
關于口腔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應用,國內外學者做了諸多研究和探索。Elby等[24]通過對目前醫(yī)療市場上投入使用虛擬現(xiàn)實設備的綜述,強調了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教育的重要作用,其不僅可以完美模擬真實口腔環(huán)境,也可以模擬真實口腔操作手感。Corrêa等[25]研究開發(fā)出下牙槽神經(jīng)阻滯麻醉虛擬現(xiàn)實設備,通過對訓練者進針角度、深度、力度等多方面考核,認為該虛擬現(xiàn)實設備完全可以作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投入使用。國內學者[26-28]對口腔數(shù)字化模型的建立也做了諸多研究和探索,最終建立了可精確顯示牙體、牙槽骨及牙周組織的三維立體模型,實現(xiàn)了三維方向的全方位觀察。
2.2.4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局限
盡管VR技術在醫(yī)學應用前景較好,但是目前VR技術仍主要應用于醫(yī)學前期訓練、醫(yī)學教學等方面,其與口腔臨床的實際結合仍然需要繼續(xù)探索和研究。
2.3基于VTK平臺三維可視化系統(tǒng)
VisualizationToolkit(VTK)軟件是一種廣泛應用在醫(yī)學圖像處理領域的開源工具包,其封裝了豐富的計算機圖形學、圖形圖像處理、可視化方面的算法,能夠以類庫的形式給開發(fā)工作以直接支持[29]。以VTK為平臺,整合患者頜面部CBCT相關圖像,可設計出可視化的視覺顯示界面,實現(xiàn)患者頜面部的三維重建,可對患者進行科學全面的種植術前規(guī)劃。李芳等[30]基于VTK的平臺,研究了三維模型坐標轉換,并采用針刺取點法,通過直接拾取三維空間點完成了人機交互定位操作。并將該系統(tǒng)應用于虛擬牙種植系統(tǒng),成功實現(xiàn)了種植體的全功能定位。VTK平臺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充分利用CBCT提供的圖像信息,可以重建包括上頜竇、下頜神經(jīng)管等重要解剖結構,醫(yī)生在術前可對頜骨進行深入觀察、測量和分析,以確定最佳植入部位。VTK平臺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優(yōu)勢可概括為:①手術部位全方位的可視化;②種植體植入部位定位精確化;③術前直觀手術模擬;④種植導板實現(xiàn)種植方案精確轉移;⑤種植手術微創(chuàng)化?;赩TK平臺環(huán)境的三維可視化技術,國內外已有多篇文獻報道相關研究進展,但多數(shù)仍處于臨床實驗階段,尚未全面投入臨床使用。
3展望
口腔正畸的治療關鍵離不開穩(wěn)定的支抗。微種植支抗(micro implant anchorage,MIA)作為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口腔正畸的臨床治療的一種技術,具有手術簡單、微創(chuàng)、支抗效果良好,以及對患者依從性要求不高等顯著特點[1]。在治療過程中,同時給予患者護理配合,對手術的成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38例口腔正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為21例,女性為17例,年齡均在14歲到39歲之間,平均年齡(24.5±3.2)歲。全組患者均無進展期牙周炎、口腔黏膜病,以及全身系統(tǒng)性疾病等。本次植入微型種植體一共38枚。
1.2 方法
1.2.1 術前護理
包括:(1)術前根據(jù)醫(yī)囑,為患者不同部位選擇相應的種植支抗釘型號,同時做好手術部位、種植區(qū)域、種植數(shù)量,以及無菌物品有效期限等方面的核實工作;(2)嚴格按照規(guī)定對微種植釘、手柄等進行高溫高壓消毒,同時準備好牙齦分離器、紗塊、孔巾、拉勾、手術刀等常規(guī)器械,以及碧蘭麻注射器、專用麻藥及無菌手套、棉球等;(3)術前2h用紫外線對手術室空氣進行消毒,并準備好患者牙片及相關資料;(4)詢問患者是否有空腹、藥物過敏史等,確保患者術前具有良好的舒適感,同時向患者詳細說明種植釘支抗的效果及優(yōu)勢,盡量緩解并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5)為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含漱數(shù)次;并對需要植入微型種植體的部位進行標記,同時對植入部位的相鄰組織結構進行檢查等。
1.2.2 術中護理
(1)術中麻醉時,應先指導患者調節(jié),并調整燈光至能夠充分暴露術野;同時遞碘伏棉棒幫助醫(yī)生對患者植入部位進行消毒,遞幫助醫(yī)生對患者植入部位進行浸潤麻醉,并嚴密觀察患者的反應。(2)支抗釘植入期間,醫(yī)護人員可通過為患者持續(xù)注射無菌生理鹽水來對患者植入部位進行沖洗,并借助吸唾器,及時將患者口腔的血液、唾液等分泌物吸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為免吸唾器接觸到患者咽喉部而導致惡心、干嘔等情況出現(xiàn),醫(yī)護人員應盡量確保動作輕柔、準確[2]。同時,為確保順利手術,醫(yī)護人員還應借助拉勾協(xié)助充分暴露術野,讓醫(yī)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手術操作;做到密切觀察患者可能出現(xiàn)的反應,隨時與患者溝通,以及術畢清點器械和指導患者整理面容等。
1.2.3 術后護理
在術后1周內,應對患處進行嚴密觀察,以免發(fā)生局部腫痛明顯、有膿性分泌物等現(xiàn)象,針對這些情況,應考慮是否發(fā)生感染,并給予抗生素治療;在術后1~2周,指導患者做好口腔的清潔工作,可含漱氯已定漱口,1d3次,保持口腔衛(wèi)生;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刷牙方式,刷牙時應避免牙刷與種植釘發(fā)生碰撞,并做好種植釘周邊的清理,必要時可考慮采用沖洗器[2]。若發(fā)現(xiàn)釘松動,應隨時進行復查。
2 結果
經(jīng)過護理,全組患者微型種植體均保持穩(wěn)定,且無嚴重手術并發(fā)癥和感染現(xiàn)象發(fā)生,正畸效果較為良好。
3 討論
種植支抗術是治療口腔正畸的關鍵技術之一,一般療程在1~2年左右,主要是通過將種植釘旋入骨組織,并借助機械力固位[3]。由于種植支抗術一方面能夠在提供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的同時確保種植釘不與其周圍骨組織形成骨性結合;另一方面又具有支抗有效、可靠性高、手術操作方便以及異物感小等顯著特點,使得種植支抗術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并在當前大多數(shù)醫(yī)院治療口腔正畸中均得到相當程度的應用。不過在臨床上,為了進一步提高種植支抗術的治療效果,需要醫(yī)院加強相應的護理工作,做好健康指導和心理干預,盡量為患者營造良好、舒適的手術環(huán)境,消除患者負面心理,從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組研究中,經(jīng)過護理,全組38例患者微型種植體均保持穩(wěn)定,且無嚴重手術并發(fā)癥和感染現(xiàn)象發(fā)生,正畸效果較為良好。
經(jīng)本研究表明,加強口腔正畸種植支抗術的臨床護理,有利于手術的成功,同時也能夠有效控制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Evaluation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ZHANG Xing-hui,YANG Huang-yan,LUO Jin-l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32-035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 in clinical application,to provide a better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mplant.Method:From Nov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6,66 cases of dentition defect in lower molars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traditional surgery(incision flap),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per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flapless implant).repairing time,pain and swelling of the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post-implantation bone resorption and post-restoration effect(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Mean time of ope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23.1±4.7)min,whi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42.9±8.4)min (P0.05),but after treatment pain-free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ounted for 72.73%,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no pain was only 39.39%,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Dental implant;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Qiaotou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5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09
伴隨著口腔修復醫(yī)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種植牙已成為我國臨床治療牙列缺損和牙齒缺失的有效手段之一,且近年來已發(fā)展至微創(chuàng)治療領域[1]。微創(chuàng)植入治療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口腔修復治療中已得到較為廣泛的臨床應用[2-3]。微創(chuàng)種植牙不僅具有舒適、美觀的優(yōu)點,且植入治療時不需要磨除患者健康的牙體組織,創(chuàng)傷性小,同時還可為義齒提供理想的固位和支持,故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和信賴[4]。但較長一段時間的臨床應用發(fā)現(xiàn),該種口腔修復治療方法的治療效果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如植入手術方式的選擇、種植牙區(qū)骨量的多少等均會對微創(chuàng)種植牙初期穩(wěn)定性產(chǎn)生影響[5-6]。而微創(chuàng)種植牙初期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著微創(chuàng)種植的整體治療效果,因此分析影響微創(chuàng)種植牙初期穩(wěn)定性的相關因素,及時采取防范對策進行防范是改善患者口腔修復治療效果的關鍵[7-9]。本次研究針對傳統(tǒng)種植牙手術和微創(chuàng)種植牙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旨在為臨床進一步改善患者口腔修復治療效果提供參考借鑒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66例下頜磨牙區(qū)牙列缺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19~56歲,平均(35.2±4.8)歲。對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20~58歲,平均(36.1±4.7)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由1名臨床醫(yī)師對兩組手術區(qū)域進行3D圖像重建,測量種植區(qū)骨密度值。觀察組針對患者下頜磨牙區(qū)牙列缺損情況選擇不同的備洞方法。對術區(qū)采用法國“必蘭”(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進行局部浸潤麻醉,也可選擇利多卡因進行神經(jīng)阻滯麻醉。采用牙周探針對術區(qū)牙齦厚度進行測量,選擇直徑大于預期種植體直徑0.3~0.5 mm的軟組織環(huán)切刀進行操作,將黏骨膜環(huán)形瓣全層切除,通過球鉆定位,首先對骨皮質進行鋒鉆穿透處理,然后將軟、硬骨質量和中度骨的不同骨質量實施極差預備,軟質骨無需進行骨擠壓技術處理,加大極差即可,若患者存在頜骨骨高度不足的情況,可采用短種植體植入的方式。結束預備后采用100∶4比例的生理鹽水和慶大霉素混合液對種植體窩進行反復沖洗,將種植體植入后,局部涂抹派力奧(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以牙齦厚度為依據(jù)與愈合基臺連接好,壓迫止血后手術結束。術后選擇全頜曲面體層拍攝的方式進行復查,同時要求患者連續(xù)3~5 d內服用抗生素,3~6個月時要定期進行復查,以實現(xiàn)冠部修復。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手術(切開翻瓣)進行治療,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對受損牙進行局部麻醉,后切開翻瓣進行下頜磨牙區(qū)的種植修復。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手術時間、種植體旋入扭矩值和種植體穩(wěn)定系數(shù)(ISQ)值、患者術后的疼痛及腫脹情況、修復后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情況和修復后效果(患者的滿意度)[1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和(LSD-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平均時間為(23.1±4.7)min,顯著少于對照組的(42.9±8.4)min,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826,P
2.2 兩組治療后種植體旋入扭矩值和ISQ值比較 觀察組采用微創(chuàng)種植牙修復后旋入扭矩值和ISQ值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兩組治療后疼痛與腫脹情況比較 兩組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腫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無疼痛患者72.73%,而對照組僅有39.39%,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2.4 兩組修復后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情況比較 對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觀察組二期骨結合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CBCT檢查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愈合良好后完成二期修復,咬合負載6個月后隨訪臨床,X線檢查結果顯示觀察組種植體牙槽骨嵴平均吸收量為0.05 mm,對照組患者平均吸收0.20 mm,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2.5 兩組術后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滿意率為90.91%(30/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4.55%(18/3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目前牙齒疾病是國內乃至世界上口腔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且牙齒問題不僅是老年患者的問題,目前也成為年輕一代的最為困擾的問題之一,不但其直接影響患者飲食問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患者的美觀。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者對種植、修復認識的不斷增強,種植以其良好的固位、操作簡便、美觀及不損傷天然牙的特點,在臨床上得到愈發(fā)廣泛的應用[11-12]。但研究顯示,種植后的疼痛以及后期的再次損壞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13]。現(xiàn)階段,骨內種植系統(tǒng)已經(jīng)成為我國臨床口腔修復治療中主流的牙種植系統(tǒng),微創(chuàng)種植牙是國際各國臨床廣泛應用的一種種植方式[14-15]。
所謂微創(chuàng)種植牙,即將微創(chuàng)技術應用到N植牙領域,在傳統(tǒng)種植牙的基礎上使用特殊的手術方式來完成義齒種植的過程[16]。通過總結微創(chuàng)種植牙在臨床中的具體應用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例患者都能夠采用該種種植方式,也并不是適合應用該種種植方式的患者均能獲得顯著療效[17]。這是因為微創(chuàng)種植牙必須在患者的牙齦上開口,一部分患者的牙齦不具有開口的條件,如部分牙周病患者患病后的角質化牙齦只剩一小部分[18]。而牙齦具備種植條件的患者,微創(chuàng)種植牙術后初期的穩(wěn)定性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若未進行有效的處理或處理無效也或導致種植失敗[19]。
總結近幾年來的口腔修復治療情況發(fā)現(xiàn),微創(chuàng)種植牙即使存在一些應用局限性,但仍然有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該種口腔修復治療方法。這是因為微創(chuàng)種植牙具有以下優(yōu)點:(1)微創(chuàng)種植牙不使用傳統(tǒng)種植牙的牙套和卡環(huán),種植牙的牙根牙槽骨緊密結合,與自然牙壓根牙槽骨的生理結構域具有高速相似性,固位好;(2)因微創(chuàng)種植牙的生理結構與天然牙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種植牙具有與天然牙相同的咀嚼功能;(3)微創(chuàng)種植牙能夠根據(jù)患者的臉型以及其他天然牙的形狀制作牙冠,達到口腔結構整體協(xié)調和美觀的效果;(4)微創(chuàng)種植牙依靠自身的人工牙根進行種植和修復,不用磨損患者相鄰自然牙的牙體組織;(5)微創(chuàng)種植牙采用局部麻醉,疼痛感輕,操作簡單,術后早期即可進食,對患者日常生活產(chǎn)生的影響較小;(6)微創(chuàng)種植牙幾乎無異物感,舒適、便捷,有利于患者保持口腔衛(wèi)生[20-23]。
總結本院長期口腔修復治療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植入手術方式對微創(chuàng)種植牙初期穩(wěn)定性產(chǎn)生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本次研究針對傳統(tǒng)種植牙手術和微創(chuàng)種植牙進行了探討,旨在為臨床進一步改善患者口腔修復治療效果提供參考借鑒價值。觀察組手術平均時間為(23.1±4.7)min,顯著少于對照組的(42.9±8.4)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治療后無疼痛患者占72.73%,而對照組無疼痛僅有39.39%,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
總之,隨著口腔修復治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種植牙存在的應用局限性也會被逐漸改進和完善,在未來將會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吳桂林,王倩,邱曉玲,等.Benex Extraktions System微創(chuàng)拔牙術的護理評估[J].中國實用護理醫(yī)學雜志,2012,28(1):45-46.
[2] Ten J M,Slot D E,Van G A.Effect of socket preservation therapies following tooth extraction in non-molar regions in humans:a systematic review[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1,22(8):779-788.
[3]岳簦胡秀蓮,林野,等.不翻瓣與翻瓣種植技術對邊緣骨水平的影響[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45(6):997-1000.
[4] Gholami G A,Najafi B,Mashhadiabbas F,et al.Clinical,histologic and histomorphometric evaluation of socket preservation using a synthetic nanocrystalline hydroxyapatite in comparison with a bovine xenograft: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12,23(10):1198-1204.
[5] Lee D H,Choi B M,Jeong S M,et al.Effects of flapless implant surgery on soft tissue profiles:a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J].Clin Implant Dent Relat Res,2011,13(4):324-329.
[6]任抒欣,胡秀蓮,李健慧,等.Benex微創(chuàng)拔牙技術在前牙不翻瓣即刻種植中的臨床應用[J].上??谇会t(yī)學,2016,25(3):334-339.
[7]王稚英,金鼎,國麗榮,等.微創(chuàng)不翻瓣技術在口腔種植術中的應用[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1,32(3):193-196.
[8]周筱怡,李張維,盧忠林,等.微創(chuàng)拔牙后XIVE種植體即刻種植的臨床觀察[J].廣東牙病防治,2015,23(4):190-193.
[9] Fu P S,Wu Y M,Tsai C F,et al.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following minimally invasive extraction:a case report with a 6-year follow-up[J].Kaohsiung J Med Sci,2011,27(8):353-356.
[10]王會平,馬樹澤,賈情,等.微創(chuàng)拔牙后即刻種植的臨床觀察[J].口腔醫(yī)學,2013,33(2):138-139.
[11]黃元瑾,章錦才,劉曙光,等.rhBMP-2在種植體周圍骨缺損修復中應用的組織學觀察[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2,28(2):168-173.
[12] Huang Y M,Chou I C,Jiang C P,et al.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dental implant neck effects on primary stability and osseointegration in a type Ⅳ bone mandible[J].Biomed Mater Eng,2014,24(1):1407-1415.
[13]王琰,王靖,朱形好,等.微創(chuàng)環(huán)切術在口腔種植中的臨床應用和美學分析[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3,18(4):179-182.
[14]林勇,趙獻銀,楊寧,等.微創(chuàng)技術在老年患者牙種植術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1(19):140-143.
[15]張文捷,陳建鋼,王莉.微創(chuàng)技術在老年患者牙種植術中的臨床應用[J].口腔醫(yī)學,2012,11(10):28-31.
[16]楊勇,牛連君,劉玉玲,等.國內口腔種植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5):151-153.
[17]邱麟,丁媛媛,劉繼延,等.不翻瓣微創(chuàng)術在種植手術中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28(3):170-173.
[18] Al-Juboori M J,bin A S,Subramaniam R,et al.Less morbidity with flapless implant[J].Dent Implantol Update,2012,23(4):25-30.
[19]林.口腔種植體新型材料比較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1,8(2):54-55.
[20] Sunitha R V,Sapthagiri E.Flapless implant surgery:a 2-year follow -up study of 40 implant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2013,116(4):237-243.
中圖分類號:R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10-0005-01
一、認識數(shù)字化
1.何為數(shù)字化
數(shù)字化是將圖片、結構、界限等許多信息轉變?yōu)榭闪炕臄?shù)字,然后利用這些數(shù)字信息建立新的模型,輸入電腦后統(tǒng)一處理,隨后指導現(xiàn)實操作的過程。把數(shù)字化技術引入到口腔頜面外科學的診療活動中,有利的促進醫(yī)患溝通,擴展了醫(yī)生手術野,開辟了同行交流與教學觀摩的新途徑,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手術的安全性,使患者預后功能與美觀兼具,提高了患者預后生活質量。
2.數(shù)字化與醫(yī)學結合的發(fā)展歷史
1995年,美國麻省理工教授葛旁蒂的著作《數(shù)字化生存》問世,隨后數(shù)字化深入人心,涉及到各行各業(yè)。近年來,醫(yī)學技術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數(shù)字化的發(fā)展。CAD/CAM起始于1952年,由法國牙醫(yī)費朗索瓦.杜雷特教授將之引入到口腔領域;上世紀80、90年代,美國人發(fā)明的3D印刷機并取得了專利權。1995年,美國ZCorp公司開發(fā)出了3D打印機。2012年蘇格蘭科學家首次利用3D打印機造出了肝臟組織;2019年1月,美國加州圣迭戈分校首次利用3D打印了脊髓支架,獲得成功;手術導航于上世紀90年代起始于歐美國家。2006年,復旦大學數(shù)字化醫(yī)學中心成功研發(fā)了國產(chǎn)手術導航系統(tǒng);2017年9月,由中國第四軍醫(yī)大學趙銥民教授牽頭研制的首臺自主式種植牙手術機器人問世,代表著口腔醫(yī)學進入機器人時代。醫(yī)學的發(fā)展離不開先進科技的輔助,完美的把醫(yī)學與數(shù)字化結合起來,必然為醫(yī)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二、數(shù)字化在口腔頜面外科學的最新應用
1.互式圖像控制系統(tǒng)(MIMICS)和3D打印技術在頜面部手術中應用
交互式圖像控制系統(tǒng)[2](MIMICS)是一款由Materialise公司精心研制的以影像學為基礎控制系統(tǒng),具有模塊化功能,能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利用MIMICS可以模擬真實情況,生動逼真地恢復骨質缺損。張永福、劉揚等[3-4](2017)報道了MIMICS在下頜骨腫瘤切除后組織重建、頜骨骨折復位中的應用,術中以及術后效果良好,隨訪患者滿意度高。
3D打印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90年代初逐漸興起的一項新興制造技術,又名增材制造。是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網(wǎng)絡技術、數(shù)字化技術、攝像技術的有機結合。其原理是往往以數(shù)碼掃描為基礎,逐層掃描,堆積成形,通過對層片材料的由點到線,由線及面的堆積,精準迅速地制作出三維實物的一種新型加工技術[5]。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tǒng)和3D打印技術的完美結合,成功地實現(xiàn)了缺損部位無縫隙復位。具體步驟是計算機通過CT信息獲得立體圖像,實現(xiàn)三維模型的重塑。醫(yī)生術前需要用記號筆標出病變切除范圍,同時鏡像技術可以輔助生成成缺損區(qū)所要的標準數(shù)字模型,最后由3D打印機完成贗復體的制作。利用此模型模擬手術,為手術材料的制備提供精準的數(shù)據(jù)支持和位置參考。青島大學楊光輝、王靜等(2017)報道了3D打印技術在頜骨修復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理想,成功恢復解剖結構,達到預期目的。
2.數(shù)字化導航在腫瘤切除、骨折復位中的最新應用
導航是計算機輔助手術使用圖像處理數(shù)據(jù)方法之一。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前提下,采用導航系統(tǒng),作為下一步的進展,便于外科醫(yī)生在顯示器上實時顯示手術器械的實際位置,顯示病人的CT或MRI三維數(shù)據(jù)。導航系統(tǒng)通過手術場的放大,可以同時顯示不同類型的圖像,清晰顯現(xiàn)解剖結構,并具有引導手術路徑的作用。這些系統(tǒng)最近已經(jīng)發(fā)展,提高了精確度和簡化手術程序,以減少術中的危險性。導航技術的發(fā)展提高了手術的可行性和可預見性,使口腔和頜面部的手術更加精確。
3.數(shù)字化技術在頜面外科圍手術期的應用
頜面部外傷常常導致患者顏面部外形的損傷,有擦傷、挫傷、撕裂傷、撕脫傷等軟組織損傷,也有頜骨、顴骨、鼻骨、牙齒等組織損傷,尤其是造成功能部位嚴重缺損的患者,心理是影響治療和預后的顯著因素?,F(xiàn)代醫(yī)學一致認為成功的疾病治療是心理和生理治療的有效結合。臨床工作中經(jīng)常有患者表達出焦躁情緒,拒絕與他人交流,尤其關注別人對自己面貌的看法。此時,數(shù)字醫(yī)學的精確治療,可使患者對外形恢復充滿信息。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yī)院毛映等人(2017年)認為應加強數(shù)字化在頜面外科圍手術期管理中的應用。
三、數(shù)字化在口腔頜面外科應用的前景展望
[中圖分類號] R7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7-0025-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wo materials used for the saving of the dog tooth extraction sites
KANG Lixun GAO Yanyu
Dental Implantology Center,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RBX(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 and hydroxyapatite bioceramics complexes in the instant preservation of anterior extraction sockets. Methods Six beagle dog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with 2 dogs in each group.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both maxillary incisors, group A was immediately implanted RBX/ hydroxyapatite bioceramics complexes, group B was implanted coralline hydroxyapatite, and group C was blank control. One dog from each group was sacrificed 4 weeks later and the other dog was sacrificed 12 weeks later to prepare tissue samples. The healing of extraction soket was evaluated by gross observation, morphological measurements and photographs of cone beam CT.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labial-lingual alveolar ridge width difference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both 4 and 12 weeks later(P
[Key words] RBX; Hydroxyapatite bioceramics complexes; Site preservation; Dogs
種植義齒是修復牙列缺失的重要方式,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認可。牙齒種植可以為義齒提供理想的支撐,使義齒更加穩(wěn)固,提高了咀嚼效率,而且具有無需磨削基牙、 舒適等優(yōu)點;同時,種植義齒還可恢復發(fā)音,滿足患者對口腔美學的期盼。但種植義齒修復需要有足夠的骨量和良好的骨質,才能實現(xiàn)種植體的長期穩(wěn)定性,由于拔牙后自然愈合的拔牙窩發(fā)生的骨吸收可能導致種植區(qū)的骨量不足,在上頜前牙美學區(qū)域尤為明顯 [1-3]。針對種植區(qū)骨量不足這一困擾口腔種植醫(yī)生的棘手問題,本研究應用RBX聯(lián)合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對犬拔牙位點保存進行動物實驗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比格犬6只,雄性,體重11~15 kg,隨機分為三組,每組各2只。實驗犬由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部提供,許可證編號:SCXK(黑)2013-001。
1.2 儀器與材料
重組合異種骨(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RBX,天津中津生物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由牛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重組合而成,海奧口腔修復膜(煙臺正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鈦釘(西安中邦),微創(chuàng)拔牙器械、不可吸收縫線,LEICA型鋸割切片機(德國),DPCX-L型雙能X線骨密度儀(Lunar公司),800型沉淀離心機(上海手術器械廠)。
1.3 RBX與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復合物材料的制備
安靜狀態(tài)下對A組中1只犬頸外靜脈采血20 mL,置于標記好的2支抗凝離心管中,于無菌室內以5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離心后血液分為3層,中間層置于無菌紗布上,將水分吸干,將其中的一份細小的碎片,與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顆粒充分混合;另外一份輕輕擠壓成膜狀,即為RBX膜。
1.4 手術過程[4]
比格犬取仰臥位,應用速眠新肌肉注射(0.1 mL/kg),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分離牙齦,拔牙鉗拔除上頜左右第二切牙(圖1A),參考平面設定為上頜第一前磨牙切緣所在的平面,分別測定高度值及寬度值。高度值設定為各牙槽窩唇側嵴中點至參考平面的距離;寬度值設定為各牙槽窩唇、舌側嵴中點的距離[5],拍攝X線測量垂直方向的骨密度。所有拔牙位點均用刮匙搔刮干凈,生理鹽水沖洗,修整軟組織邊緣,A組植入RBX復合植骨材料(圖1B),B組植入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C組為空白對照組。三組位點均嚴密縫合,覆蓋海澳膜以保護全部拔牙位點。
1.5 觀察指標
術后4周三組均處死1只犬,12周時再處死另一只犬。觀察:①肉眼觀察術區(qū)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有無感染、裂開;②形態(tài)學觀察牙槽嵴的高度及寬度;③CBCT測定骨密度。由同一位醫(yī)生實施測量工作,每一位點至少重復測量5次取平均值[6]。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三組拔牙創(chuàng)CT值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大體觀察
肉眼觀察術區(qū)創(chuàng)口愈合良好,無感染、裂開。4周時,A組探測牙槽嵴質地較韌,B組同A組感覺相似,C組探測較軟,可見骨壁凹陷。12周時,各組新生骨高度又有下降,質地A組和B組堅硬,C組明顯質地松軟。
2.2 形態(tài)學觀察
4周時,測量牙槽嵴高度及寬度,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三組間CT值比較
術后4周、12周三組CT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4 實驗犬新鮮拔牙創(chuàng)建立及RBX復合植骨材料填充過程
3 討論
口腔種植技術為恢復患者牙列缺失提供了條件,目前口腔種植修復正在蓬勃發(fā)展,生物材料的不斷更新也極大地提高了種植后效果。既往的病例較多是就醫(yī)時已是缺牙狀態(tài),僅有部分病例是外傷等情況造成牙齒斷裂或缺失,現(xiàn)在大多是未曾拔牙就來咨詢種植修復,為拔牙位點保存提供了方向[7]。傳統(tǒng)觀念是不認可在新鮮拔牙創(chuàng)內植入骨替代材料,認為自然愈合最為妥當,在自然愈合后,再行種植修復,但這可能限制了牙槽骨再生潛能,為后續(xù)的種植修復制造困難,對前牙美學區(qū)域影響最為突出。前牙美學區(qū)因自身的解剖學特點,骨壁較薄,且拔牙后,牙槽骨可能出現(xiàn)吸收或者骨量不足,想要保證種植修復的成功及達到良好的美學效果,就必須附加一系列骨增量手術,加大了患者生理創(chuàng)傷和心理負擔。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尋求牙齒位點保存的方法,盡早讓缺失的牙列恢復功能及美學,是臨床醫(yī)生及患者共同的目標[8]。本研究采用微創(chuàng)拔牙位點保存技術[9,10],最大限度地減少拔牙過程中人為破壞骨組織,阻斷或減輕牙槽嵴吸收,為骨替代材料的充填以及維持牙槽嵴豐滿度奠定了基礎。
本研究在犬口腔中展開,將犬前牙區(qū)牙齒拔除,建立新鮮拔牙位點(圖1A),制備好拔牙位點后,將RBX與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填充致拔牙位點中(見圖1B),并用自制的生物膜進行覆蓋,增加了該復合材料的穩(wěn)定性及作用面積。本研究中使用的RBX[11,12]是BMP和小牛部分骨組織重組而成,其理化性質和人體骨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既往結果提示[13],RBX與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具有協(xié)同作用,減緩牙槽嵴吸收,促進新骨形成,可增加牙槽骨的骨量,是種植修復得以實現(xiàn)。本研究在術后4周時,實驗組牙槽嵴高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術后12周,A組的骨密度較術前恢復更多,CT檢查提示植骨材料已與牙槽骨融為一體,牙槽骨骨量明顯增加,說明RBX復合物并不阻礙新生骨形成,相反促進細胞遷移、分化與增殖,誘導新骨形成[14,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添加了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的RBX復合物不僅不阻礙新生骨形成,更具有成骨作用。將RBX自制膜覆蓋材料表面,一方面增加了復合物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RBX壓縮成膜狀,其面積顯著增大,使得內含的生長因子緩慢釋放,較為持續(xù)的發(fā)揮成骨效果[16,17],膜的覆蓋同時避免唇頰側微小血管損傷,對菲薄的唇頰側骨壁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使其不會造成血液供應障礙,與Fickl等[18]的研究一致。術后12周時,A組CT值高于B組,說明拔牙后在拔牙創(chuàng)內即刻植入RBX復合物,可達到減緩牙槽骨吸收,誘導成骨細胞分化,實現(xiàn)拔牙位點保存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微創(chuàng)拔牙技術與位點保存技術相結合,并在犬的前牙區(qū)植入RBX與羥基磷灰石生物陶瓷復合物,將臨床技術與生物材料相結合,證實其對骨密度的增加、牙槽嵴的增量都有良好的效果,結合其生物相容性、價格經(jīng)濟的特點,在未來的口腔種植修復中會有一定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艷,尼加提?吐爾遜,李淑慧,等. 2種材料復合用于犬上前牙拔牙位點保存的實驗研究[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4,28(1):10-11.
[2] 王艷,李淑慧,尼加提?吐爾遜,等. 兩種骨替代材料復合用于上頜前牙拔牙位點即刻保存的可行性[J].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4):11536-11540.
[3] 王艷. 兩種材料復合用于上前牙拔牙位點保存的實驗研究[D]. 新疆醫(yī)科大學,2014.
[4] 康立勛,王馨,高艷宇. 應用RBX復合物于犬前牙拔牙位點保存的實驗研究[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10):15-16.
[5] 于博涵,鄧春富,趙寶紅,等. 前牙區(qū)拔牙位點即刻保存的動物實驗研究[J]. 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1,25(2):111-114.
[6] 尼加提?吐爾遜,王艷,趙涓彤,等. 引導骨再生膜技術在牙槽嵴位點保存的臨床療效觀察[J]. 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36(11):1641-1643.
[7] 羅煥娣,袁柱炫,王玉玲,等. 微創(chuàng)拔牙后即刻植入同種異體骨對牙槽嵴保存的影響[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 13(6):40-44.
[8] 鄧春富,張馨文. 淺談前牙美學區(qū)種植術式的選擇與思考[J]. 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5,25(6):393-399.
[9] 孫曉嵐,鄧春富,趙寶紅,等. 前牙區(qū)拔牙位點保存技術的臨床研究[J]. 現(xiàn)代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27(2):74-77.
[10] 康立勛,王馨,高艷宇,等. 激光輔助凝血在美學區(qū)種植修復中的應用[J]. 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6,10(2):120-124.
[11] Li XD,Hu YY. The treatment of osteomyelitis with gentamicin-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composite[J]. J Bone Joint Surg Br,2001,83(7):1063-1068.
[12] Li D,Bi L,Meng G,et al. Multi-variety bone bank in China[J]. Cell and Tissue Banking,2010,11(3):233-240.
[13] Botticelli D,Berglundh T,Lindhe J. The influence of a biomaterial on the closure of a marginal hard tissue defect adjacent to impla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dog[J]. 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4,15(3):285-292.
[14] 于忠英,袁志,張偉,等. 重組合異種骨治療股骨非感染性骨不連的長期療效觀察[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7):1303-1305.
[15] 周春梅,溫齊古麗?乃庫力,于莉,等. 骨誘導活性材料復合富血小板纖維蛋白在拔牙位點引導新骨形成的骨計量學研究[J].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6,32(2):67-69.
[16] 孫英華,王稚英.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凝膠和膜顯微與超微結構研究[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19(7):65-67.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蘇北人民醫(yī)院收治的24例(男16例,女8例)患者,共計25顆重度缺損下頜磨牙;其中下頜第一磨牙18顆,下頜第二磨牙7顆。
1.2病例選擇標準
牙體缺損的下頜磨牙導致髓室底穿孔,而兩個牙根的牙周情況尚好;兩個近遠中根或其中的一根周圍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的1/2,松動度不超過I°,且非融合根;根管通暢或已完成根管治療,根管可利用長度≥10mm,無明顯根管內吸收;牙體去除病變組織和薄壁弱尖后斷面不低于齦緣1mm,斷面不被牙齦完全覆蓋[1]。
1.3方法
1.3.1分根術前的準備:同患者行書面簽訂知情同意書后后制定好治療計劃。按常規(guī)牙體預備原則,去凈患牙齲壞組織,去除薄壁弱尖及折裂活動部分,對患牙進行完善的根管治療以及牙周基礎治療。
1.3.2分根術:在4%復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牙周翻瓣術。用快速牙科手機金剛砂車針沿患牙的頰舌向發(fā)育溝從平齊根分叉部位切開,將患牙分為近中和遠中兩個獨立的單根牙,修整牙體外形,并且進行拋光。徹底刮除病變組織,2%雙氧水和生理鹽水徹底沖洗,將對于斷面大部分位于齦下的殘根,同期進行牙冠延長術, 達到牙槽嵴頂降至牙斷面的根方3mm,以達到正常牙本質肩領的要求.并進行必要的牙槽骨外形形態(tài)修整,齦瓣外形修整、將齦瓣原位復位縫合,術后放置牙周塞治劑。
1.3.3分根術后的牙體修復:在分根術后6周常規(guī)制作兩個單獨的鈷鉻鑄造樁核后聯(lián)冠修復,其中聯(lián)冠要求烤瓷冠邊緣應至少包繞正常牙體組織周圍lmm,以形成良好的牙本質肩領,以利于樁核冠的固位。聯(lián)冠還需必要的減小咬合力處理,如減徑,降低牙尖斜度等。
1.4 療效評定標準
①有效:患牙能進行正常的咀嚼功能,無明顯不適,修復體穩(wěn)固,冠邊緣密合,牙周組織健康,X線片示無漸進性骨吸收或有新生骨形成;②失?。夯佳谰捉啦贿m,松動,瘺管形成或牙周溢膿[2]。
2 結果
1顆經(jīng)分根術后鈷鉻鑄造樁核后聯(lián)冠修復后6個月出現(xiàn)咬合痛,扣痛,牙周腫脹,拆除聯(lián)冠冠橋后見原半切除后的患牙II度松動,拔除患牙,另一橋基牙塑料暫時冠修復,3個月后再重新設計聯(lián)冠修復,觀察1年,未見臨床松動或疼痛腫脹。其余患牙都經(jīng)過3年以上的臨床觀察。均能正常咀嚼,無咬物痛,無牙齦紅腫,無明顯松動,X線片顯示無牙槽骨骨吸收陰影。
3 典型病例
某女,34歲。1年前到我科就診,要求保留左下后牙殘冠。臨床檢查:36牙冠大面積缺損伴IV度根分叉病變,髓室底穿通,根尖部大膿包。經(jīng)完善牙周基礎和根管治療術后行分根術,4周后再行鈷鉻樁核聯(lián)冠修復。修復后1年根尖片示根根尖周無明顯投射區(qū),臨床檢查咬合關系好,無扣痛,無明顯松動。分根術后模型見圖1。
4 討論
髓室底穿孔是臨床較常見的牙體疾病。對小范圍的髓室底穿孔(直徑3 mm)的磨牙,墊底修補效果不佳,常采用拔除患牙的治療方法,致使牙齒缺失[3]。對于無法修補的髓室底穿孔的下頜磨牙、牙冠缺損至齦下、根分叉區(qū)受累等,有部分學者[4-6]利用分根術后樁核冠修復。本研究中只要其牙根周圍有足夠的牙槽骨支持,患牙松動度不超過I。在經(jīng)過完善的牙周和根管治療后,可納入本研究病例中。翻瓣暴露病變區(qū)后,應對病變區(qū)進行徹底的清創(chuàng),徹底清除病理性肉芽組織、根面上殘存的牙石等,尤其是深牙周袋和根分叉區(qū)等通過閉合刮治不易到達的部位,并應進行根面平整,刮除受內毒素侵蝕的牙骨質表層,形成清潔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牙根表面,以利于組織愈合。對于斷面位于齦下的患牙,需分根術和牙冠延長術同時進行,通常將從齦溝底到牙槽嵴頂之間的恒定距離稱之為生物學寬度,其寬度約2mm。隨著年齡的增大或在病變情況下,結合上皮附著向根方遷移,牙槽嵴頂亦隨之下降,但齦溝底與牙槽嵴頂間的生物學寬度不變。牙冠延長術的是在翻瓣術同時通過手術去除部分牙槽骨;手術中確定應去除的牙槽骨量,不僅應該考慮術后義齒修復所需的臨床牙冠長度、正常齦溝深度及手術本身可能導致的術后牙槽骨輕度吸收等因素,還應該考慮生物學寬帶這一因素,使手術中留下的牙槽嵴頂至臨床牙冠邊緣的距離足夠。如果只做牙齦切除術,不去除部分牙槽嵴,則往往會在術后修復體尚未完成時牙齦又重新生長至術前水平,或在修復體完成后出現(xiàn)牙齦增生、紅腫等炎癥表現(xiàn)及牙槽骨吸收[7]。
重的缺損的殘根、殘冠的保留一直是口腔修復者不懈追求的一個奮斗方向。殘根殘冠如若拔除,無論活動、固定、種植等修復,都不能最接近的恢復原牙齒效果。對殘根采用分根術后鈷鉻樁核冠修復,能最大程度的接近原天然牙,基本不需要適應時間就可接受。因各種義齒都有一定的使用壽命,保存性修復則推遲了患者義齒修復時間。本研究樁核冠材料沒有用21世紀最有前景的牙科金屬材料鈦[8],而采用鈷鉻樁核冠,因其強度高,不易折斷,結實耐用,采取聯(lián)冠修復,成一整體,增強了抗力,且比鈦合金材料價格便宜。有研究證實,分根術后纖維樁復合樹脂核修復根分叉病變的殘根殘冠取得很好療效,也有學者分根術時用超聲骨刀效果好,這些都有待進一步驗證[9-10]。
修復后有1顆患牙在聯(lián)冠修復后6個月左右出現(xiàn)咬合痛,扣痛,牙周腫脹,這可能與半切除術后橋基牙能承受的咬合力有限,超負荷過載受損傷有關。前后橋基牙受力不均半切除牙所受扭力大,損傷牙周組織致基牙松動,也可能是原根尖炎癥范圍大,未完全消退有關。對這例患者,行拆除原聯(lián)冠冠橋,拔除患牙,另一橋基牙塑料暫時冠修復,3個月后再重新設計聯(lián)冠修復,觀察1年,未見臨床松動或疼痛腫脹。在本研究過程中,筆者首先嚴格控制病例選擇標準,患者其他牙無嚴重牙體牙周損害,牙體缺損的下頜磨牙導致髓室底穿孔,而兩個牙根的牙周情況尚好者;兩個近遠中根或其中的一根周圍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的1/2,松動度不超過I°,非融合根;根管通暢或已完成根管治療,根管可利用長度不少于10mm,無明顯根管內吸收;牙體去除病變組織和薄壁弱尖后斷面不低于齦緣1mm,斷面不被牙齦完全覆蓋,每一項要求都得滿足,否則都會導致修復失敗,從而影響修復效果的評判。得出實際的修復結果,說明分根術聯(lián)合鑄造樁核冠技術保存修復重度磨牙根分叉病變效果療效好,是一種可行的治療方法,在掌握適應癥的同時,可廣泛開展。
[參考文獻]
[1]林芝,劉麗.咬合垂直距離與口頜系統(tǒng)健康[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5,6(1):77-79.
[2]Sierpinska T,Golebiewska M,Kuc J.The influence of the OC.clusal vertical dimension on masticatory muscle activities and hyoid bone position in complete denture wearers[J].Adv Med Sci,2009,54(1):104-108.
[3]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79-280.
[4]張結.Bio-Oss在III度根分叉病變治療中的臨床療效[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9,19(8):477-499.
[5]陳曉玲,陳作良,馮祖德,等.納米骨水泥修復根分叉病變的實驗研究[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9,25(2):161-163.
[6]汪文銀,朱友家.分根術加全冠修復大面積髓室底穿孔磨牙的療效觀察[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3,29(4):237-238.
[7]Souza RF,Marra J,Pero AC.Effect of denture fabrication and wear on closest speaking space and interocclusal distance during deglutition[J].J Prosthet Dent,2007,97(6):381-388.
[8]任衛(wèi)紅,郭文天,張藝權,等.根分叉病變的殘冠分根術后修復效果觀察[J].中華口腔醫(y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2010,4(6):608-614.
上頜骨的囊性病變可為兩大類,一類為牙源性如含牙囊腫和根尖囊腫,另一類為非牙源性,其中有面裂囊腫及腫瘤性病變如囊性造釉細胞瘤等。牙源性囊腫多見,約占頜骨囊腫的90%[1]。大型囊腫為直徑3.5 cm以上的囊腫[2,3],可侵犯上頜竇腔,且容易不斷向周圍侵犯,使上頜骨廣泛性破壞,周邊骨質大量吸收,侵犯至顳下凹及眶底。傳統(tǒng)手術[4,5]一般經(jīng)唇齦進路刮除全部囊壁,該進路易損傷眶下神經(jīng)及牙槽神經(jīng),術后面部有數(shù)天腫脹。剝離囊腫壁的過程中易穿破囊壁導致術后復發(fā),并可能導致鼻底瘺形成。囊壁可能與顳下凹內的重要結構,如頜內動脈、翼狀靜脈叢、眶周組織等緊密相連,如強行切除全部囊壁,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并發(fā)癥。腭部骨質破壞缺如時甚至造成口腔上頜竇瘺[6,7]。因此大型頜骨囊腫的治療一直是臨床上比較棘手的問題。目前多數(shù)學者[8,9]主張保守性治療。近年來,開窗減壓術已逐漸成為頜骨大型囊性病變的常用治療手段,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一簡要綜述。
一、開窗減壓術機理
目前國內外學者分析頜骨囊腫囊腔增大的因素有:①囊腫襯里上皮增生致壁性增大;②囊腔內流體靜力壓和滲透壓增高,導致囊腫膨脹性生長[10];③多種細胞因子參與骨吸收,其中細胞核因子kβ受體活化因子配體、骨保護素、白細胞介素1α、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蛋白等骨吸收相關因子[11]及破骨細胞分化因子(OPGL)[12]起著重要作用。根據(jù)這些理論,只要破壞或去除上述因素就可抑制頜骨囊性病變的生長。開窗減壓術引流出囊液后,釋放了囊腔內流體靜力壓,囊腔內外壓力保持平衡[13]。囊壁骨吸收因素消除或減少,囊腫膨脹生長的機械壓力下降,骨質吸收減輕或停止[14];囊壁的纖維結締組織呈向心性收縮,在此收縮牽引作用下成骨細胞活動生成修復性新骨。頜骨形態(tài)改建,囊腔逐漸縮小,外形得以恢復[13]。除壓力機制外,囊腔微環(huán)境的改變可引起囊腫細胞生物學行為改變,囊腫上皮發(fā)生適應性轉化,生物性狀類似于口腔上皮;而角化囊腫在開窗術后囊壁常增厚,由不全角化及正角化的細胞轉化為非角化的細胞[15,16]。
二、開窗減壓術的方法及臨床療效評價
目前采用的開窗減壓術主要為減壓術和袋形術,治療頜骨囊腫的機制基本相同。兩者的區(qū)別在于減壓術是在囊腫骨質薄弱處形成一小的造口,放置引流管保持引流[17,18]。袋形術(marsupialization)國內亦翻譯為開窗術,是在囊腫表面開窗去除部分骨質及囊壁,切除囊腫壁可做病理檢查,將囊腫的邊緣與口腔黏膜縫合,形成一個開放的袋狀結構。減壓術常作為初次治療,為Ⅱ期刮治術做準備[19]。而開窗術可以作為囊腫根治性的治療選擇手段,研究結果顯示可以完全消除囊腫,即使對于復發(fā)率很高的牙源性角化囊腫[17,20~22]。
1.減壓術 主要是通過在囊腫表面造口,造口通常較小。經(jīng)造口放置一個減壓引流的裝置,如靜脈輸液管或胃管制備成的引流管[18,23],兩端形成一個內扣和外扣,制作成啞鈴狀,以利于固位,防止滑脫。根據(jù)囊腫部位、大小及類型,引流口位置可以在口腔、鼻腔及上頜竇腔內[21]。通過持續(xù)減壓,囊腫體積減少,并遠離重要的結構如牙齒、神經(jīng),減少了骨吸收及病理性骨折,后期的Ⅱ期刮治及剜除術將變得容易[24]。有學者[23]對15例直徑大于3.0 cm的囊腫采用減壓術,術后平均復診時間為415.7天,用CT評估,以正中矢狀面為基準平面,測量手術前后向、水平向、垂直向的最大直徑變化,囊腫體積的平均縮小率分別為:前后向41%,水平向40%,垂直向39%。若單純以減壓時間長短來考量,可發(fā)現(xiàn)囊腫體積的縮小率是隨著減壓時間增長而更加顯著。
2.袋形術 在囊腫表面形成一個直徑1 cm以上的開窗口,經(jīng)口開窗可將囊腫的邊緣與口腔黏膜縫合,形成一個開放的袋狀結構,術后短期填塞碘仿紗條,7~10天拔出后,每天用生理鹽水沖洗2次。大型頜骨囊腫術后必須戴囊腫塞以保持囊腔的引流通暢[25],防止窗口變窄[26],使囊腔暴露得更加徹底,有利于腔內的清潔[27]。袋形術多數(shù)病例不需要Ⅱ期手術。年青患者傾斜的牙齒可以自行糾正到較理想位置,未萌出的牙齒可以萌出。袋形術的手術進路可以根據(jù)囊腫部位來選擇:①口內進路:根據(jù)囊腫位置可以選擇在唇頰側前庭溝或腭側開窗。腭前部或中線的裂隙囊腫,如切牙管囊腫、鼻腭囊腫或正中囊腫的治療。將囊腫突出或未突出口腔的囊腫壁,連同表面的腭黏膜切除,其鼻腔面不予切除。術后于進食后沖洗囊腔即可,術后3~6個月即可長平,囊膜色澤與腭黏膜相似,勿需再次切除。該方法創(chuàng)傷很小,無穿通鼻腔的并發(fā)癥發(fā)生,非常適宜于老年人[28]。②經(jīng)鼻底進路:囊腫如位于上頜前部者,可能壓迫梨狀孔突入鼻底;后部者可能侵入上頜竇。連岡[29]采用經(jīng)鼻內鏡單純鼻底開窗術治療18例中鼻底骨質明顯吸收的上頜骨根尖囊腫,鼻底開窗口大小約2 cm×1 cm。術后隨訪2~3年,面部腫脹等癥狀在1個月內消失,鼻內鏡下及CT檢查見鼻底開窗口呈不等程度的縮小,但開窗口通暢,囊腔內干凈無積液,囊腫腔縮小,囊腔周圍骨質再生。YuhChyun Chiang[30]報告1例大型上頜骨牙源性角化囊腫,患者為6歲男孩,囊腫位于上頜骨中線,采用經(jīng)右側鼻底開窗,術后嚴重鼻腔堵塞及鼾聲得到完全解除。6個月后CT檢查顯示囊腫明顯縮小,5年后CT復查,囊腫變?yōu)橛冶堑滓粋€大開窗口的含氣竇腔,類似稍加深的鼻底。③經(jīng)鼻進路:根據(jù)鼻內窺鏡下鼻道開窗術治療上頜竇囊腫的方法及原理,冀永進[31]采用鼻內鏡下行上頜骨囊腫開放術治療13例侵犯上頜竇或鼻腔底的上頜骨囊腫,術后囊腫無復發(fā),囊腫術腔黏膜上皮化。黃鳴真[4]治療6例上頜骨囊腫取得同樣效果。Seno[32]經(jīng)下鼻道開窗治療上頜骨囊腫,證實囊腫壁不需要全部去除,囊壁的部分切除也是足夠的,對術后復發(fā)無影響,同時減少了手術難度。鼻內鏡下囊腫開放術使大多數(shù)受侵的牙齒得以保留,且不增加復發(fā)危險。
綜上所述,與傳統(tǒng)的外科手術方法相比,開窗減壓術創(chuàng)傷小,對重要結構如牙齒、眶下神經(jīng)、上頜竇、鼻腔影響小,符合功能性外科的原則。但是單純減壓術不能完全根除病變,仍需二次手術以完整刮除病變。開窗術可以作為根治性手術,但是兩者手術方式囊腫縮小及骨質修復過程較長。經(jīng)口進路開窗術需要長期戴囊腫塞,給生活帶來不便。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經(jīng)鼻及鼻底開窗術顯示了明顯的優(yōu)勢,開窗口隱蔽,不需要戴囊腫塞。雖然開窗減壓術仍有一些缺陷,還需要改進及完善,仍不失為一種有效可行的治療方法,有著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1]田 濤,楊再波,戈春城,等. 46例牙源性頜骨囊腫的治療體會[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9, 25(4): 507508.
[2]王能安,黃繼賢.大型或多發(fā)頜骨囊腫的保存治療[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4,14(3):272275.
[3]劉正武,陳 進,王 潔,等.負壓引流裝置在下頜骨大型囊性病變開窗減壓治療中的應用[J].微創(chuàng)醫(yī)學,2012,7(5):495498.
[4]黃鳴真,張立強,曹建華.鼻內鏡下上頜骨囊腫開放術[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 2007,21(6):552553.
[5]Sharma V,Lavania A,Mallick SA,Sharma M. Ectopic canine tooth: a rare cause for maxillary antral mucocoele[J].Kathmandu Univ Med J (KUMJ),2006,4(2):251252.
[6]王建明,劉 濤,張海利.侵犯上頜竇的頜骨囊腫的診斷與治療[C].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2007:712714.
[7]李 勇.開窗術治療頜骨囊腫34 例臨床分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27(1):133134.
[8]汪 湛,何一川,陳文君,等.保守治療頜骨大型牙源性囊性病變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7,16(8):11141116.
[9]Shivaprakash PK,Rizwanulla T,Baweja DK,et al. Saveatooth:conservativ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dentigerous cyst[J]. J Indian Soc Pedod Prev Dent,2009,27(1):5257.
[10]Cakarer S,Selvi F,Isler SC,et al.Decompression,enucleation,and implant placement in the management of a large dentigerous cyst[J].J Craniofac Surg,2011, 22(3):922924.
[11]王恩博,崔念暉,柴原孝彥,等.牙源性角化囊性瘤骨吸收相關因子組織化學及免疫組織化學雙重染色表達[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42(1):8589.
[12]葛巍立,謝志堅.破骨細胞分化因子在牙源性頜骨囊腫中的表達[J].口腔醫(yī)學,2005,25(2):103105.
[13]Sun KT,Chen MY,Chiang HH,et al. Treatment of large jaw bone cysts in children[J].J Dent Child(Chic),2009,76(3):217222.
[14]劉克華,吳 堅.開窗減壓術治療青少年大型頜骨囊腫的臨床觀察[J].贛南醫(yī)學院學報,2007,27(6):908.
[15]Nakamura N,Mitsuyasu T,Mitsuyasu Y,et al.Marsupialization for odontogenic keratocysts:long term follow up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and changesin growth characterisics[J].Oral Surgery Oral Medicine Oral Pathology Oral Radiology & Endodontics,2002,94(5):543553.
[16]Tabrizi R,zkan BT,Dehgani A,et al. Marsupialization a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the odontogenic keratocyst[J].J Craniofac Surg,2012,23(5):459461.
[17]Marker P,B rondum N,Clausen PP,et al.Treatment of large odontogenic keratocysts by decompression and later cystectom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6,82(2):122131.
[18]Rohith Gaikwad,Kumaraswamy SV,Keerthi R. Decomp ression and cystectomy of the Odontogenic keratocysts of the mandible: a clinical study[J].J Maxillofac Oral Surg,2009,8(1):4751.
[19]TorresLagares D,SeguraEgea JJ,RodriguezCaballero A,et al. Treatment of a large maxillary cyst with marsupialization,decompression.surgical endodontic therapy and enucleation[J].J Can Dent Assoc,2011,77:b87.
[20]孫良豐,張慧翼,降 濤,等.開窗減壓術治療下頜骨大型牙源性角化囊腫的臨床研究[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0,33(3):292293.
[21]Pogrel MA,Jordan RC. Marsupialization as a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the odontogenic keratocyst[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6):651655.
[22]Pogrel MA.Decompression and marsupialization as definitive treatment for keratocystsa partial retractio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7,65(2):362363.
[23]YiFan Wu,ChinMing Chang,ChuChiang,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for Extensive Maxillary cysts[J].Tw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9,20:235243.
[24]Pogrel MA.Treatment of keratocysts: the case for decompression and marsupialization[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5,63(11):16671673.
[25]趙 熠,劉 冰,王貽寧.囊腫塞在頜骨囊腫袋形術后引流中的應用[J].上??谇会t(yī)學, 2007,16(6):592594.
[26]鄧書海,鐘 凡,趙繼剛,等.頜骨巨大囊性病變開窗減壓術8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4(2):98100.
[27]]殷學民,任曉旭,呂曉智,等.開窗術后負壓引流治療大型牙源性頜骨囊腫的臨床總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2(3):409411.
[28]王能安.老年人頜骨囊腫的診斷治療[J].中華老年口腔醫(yī)學雜志,2003,1(1):2830.
[29]連 岡.鼻內鏡下單純鼻底開窗術治療上頜骨囊腫的臨床觀察[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1,25(11):489490,494.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9-1442-02
Clinical use of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for impacted teeth
ZHANG Meng-jie,YIN Yue,ZHANG Jia-yu,SUN Ying-ming
(Department of Dentistry,The 101st Hospital of PLA,Clinical Schoo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Wuxi 214044,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examing the impacted teeth by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spiral CT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Methods57cases were examined by scanning of multiple spiral CT.The exact localization of the embedded teeth in jaws was acquired by using 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and volume rendering(VR).Results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images were accurately displayed the number of the 57 cases' impacted teeth.including the morphology of teeth crown and root,the direction of impacted teeth eruption and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with adjacent teeth.Conclusio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piral CT is an effective and accurate method of examing the impacted teeth.
Key words:spiral CT;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impacted tooth;diagnosis
埋伏阻生牙是口腔正畸治療中的常見疾病,術前如何確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和發(fā)育情況、形態(tài)、與鄰牙及頜骨內的復雜解剖結構的位置關系等是正畸治療埋伏阻生牙的重要前提。以往臨床通過二維牙片,全頜曲面斷層攝影和咬合片,再結合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來判斷埋伏阻生牙的位置,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包括投射角度,影像重疊、密度分辨率低等,通過這種方法獲得的埋伏阻生牙影像,通常具有一定的誤差值,易導致影像不清晰,遺漏埋伏阻生牙的細節(jié)情況,從而發(fā)生誤診、漏診。因此醫(yī)師和患者往往花費很多時間精力,正畸治療仍以失敗告終。而多層螺旋CT通過對埋伏阻生牙的三維重建能夠立體、清晰,直觀的描述埋伏阻生牙的位置方向、形態(tài),對于如何治療埋伏阻生牙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本研究分析二維X線片及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的優(yōu)缺點,探討多層螺旋CT多面重建技術(MPR)和容積再現(xiàn)技術(VR)對于埋伏阻生牙在正畸治療中的臨床使用價值及意義所在。
1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7月~2010年9月57例(男23例,女34例)來正畸科就診的恒牙埋伏阻生病例,62顆埋伏阻生牙,年齡12~23歲。術前均常規(guī)攝全頜曲面斷層片、牙片。
1.2 實驗設備及方法
1.2.1 采集圖像:采用通用公司GE64排VCT(美國)設備,由3位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操作,囑患者仰臥,左右對稱,囑患者上下頜間輕咬5mm厚的消毒紗布,以便處理時上下牙之間無相互干擾,掃描過程中,囑患者不能做吞咽動作。掃描線與頜平面平行,范圍自上頜竇頂部至下頜骨下緣,掃描參數(shù)為電壓100KV,層厚0.625mm。
1.2.2 圖像后期處理:掃描后讀入原始數(shù)據(jù),運用多平面重建(MPR)技術獲取牙體及頜骨的圖像,對埋伏牙及頜骨的矢狀、冠狀方向以及任意位置均可進行測量分析。通過容積再現(xiàn)(VR)技術進行牙體和頜骨的三維重建。這種方法可以模擬手術對頜骨及埋伏牙進行開窗、去骨包括牙齒局部細節(jié)及埋伏牙與頜骨唇、腭側關系。并且能夠旋轉通過不同角度來尋找觀察頜骨及埋伏牙的合適位置和空間解剖關系。
2結果
57例患者的62顆埋伏阻生牙經(jīng)過多層螺旋CT掃描后,運用多平面重建(MPR)技術和容積再現(xiàn)(VR)技術獲得高分辨率清晰影像。可以對三維圖像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測量觀察。能夠清晰直觀顯示其埋伏阻生牙的牙體形態(tài),位置方向以及與頜骨、鄰牙的解剖關系。其中有45顆完全埋伏于頜骨內,17顆部分埋伏于頜骨內。16例患者通過螺旋CT掃描后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與全頜曲面斷層片、牙片的數(shù)據(jù)比較有較大誤差。誤差與二維X線片影像重疊和投射角度有關(如圖1~2)。
典型病例:某女,15歲,全頜曲面斷層片示右上頜中切牙埋伏阻生,X線片顯示牙體形態(tài)模糊不清。攝根尖定位片,使X線球管近中水平傾斜25°投射角,醫(yī)師通過臨床經(jīng)驗推斷為埋伏阻生牙倒置于上頜骨內。經(jīng)過螺旋CT掃描,對數(shù)據(jù)進行三維重建,從而驗證埋伏阻生牙倒置于上頜骨內[1-2],并發(fā)現(xiàn)其根尖發(fā)育不完全,無保留價值,因此制定治療計劃,予以拔除。建議其先行隱形義齒修復,待滿18周歲后行烤瓷固定橋或種植義齒修復。
3討論
頜骨內埋伏阻生牙在臨床上較為多見,最常見的阻生牙位有上頜尖牙、第三磨牙,上頜中切牙。阻生牙的發(fā)生率報道各不相同,以上頜尖牙為例,Dachi and Howell報道是0.92%,Thilander and Myrbery報道在7~13歲兒童中發(fā)生率為2.2%[1]。其原因包括牙量骨量不調,乳牙早失外傷,牙胚位置異常或發(fā)育異常等。埋伏阻生牙易導致阻生牙及鄰牙的錯位,牙弓間隙的丟失和錯牙合畸形,牙體內吸收,牙源性囊腫,阻生牙及鄰牙的外吸收等。
因此,埋伏阻生牙通常需要采取正畸牽引治療或拔除。如何制定治療計劃,取決于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判斷。傳統(tǒng)定位方法主要采用全頜曲面斷層片,咬合片,根尖定位片,頭顱側位片。采用同一標準拍攝全頜曲面斷層片時,前牙區(qū)的放大率、失真及投射變形的比例明顯高于后牙區(qū)[2]。因此降低了前牙區(qū)埋伏阻生牙X線片定位精確度,使醫(yī)師判斷埋伏牙的位置更加困難。這些技術均屬于二維圖像,清晰度低,影像常與周圍組織重疊,難以判斷埋伏牙是唇側或腭側阻生。有些復雜病例即使在投射角度合適的情況下,也難以清晰顯示埋伏阻生牙的具置,從而影響治療計劃的制定。而多層螺旋CT技術的出現(xiàn),克服了X線片投照缺點。
本研究通過多層螺旋CT技術,可以從三維方向觀察阻生牙大小形態(tài)、生長位置方向,明確埋伏牙位于頜骨的深度以及與鄰牙、血管神經(jīng)的解剖關系。其精確度高,掃描方式靈活,放大失真率極低,準確指導手術開窗導萌或拔除治療,對于必須拔除的埋伏牙,三維CT技術可顯示其與鄰近牙根、上頜竇、頦孔以及下牙槽神經(jīng)等重要解剖結構的密切關系,有利于醫(yī)師與患者的術前交流。醫(yī)師可以根據(jù)三維圖像與患者進行溝通,圖像能讓患者清晰的了解患牙的解剖結構,從而正確認識手術的風險。并且有利于醫(yī)師制定正畸治療計劃或拔除方法[3]。因此,多層螺旋CT技術對于埋伏阻生牙的定位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
在多層螺旋CT技術中,后圖像處理技術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采用多平面圖像重建(MPR)技術和容積再現(xiàn)(VR)技術。MPR技術是在多層面上對采集到CT數(shù)據(jù)進行重組,包括矢狀面,冠狀面等多個斷面圖像,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上來觀察埋伏牙的位置,解剖情況,是否有牙內吸收,有無骨質吸收以及與頜骨的關系。在使用MPR技術時,銀汞合金在CT掃描過程中,會對冠狀面圖像產(chǎn)生弱化的作用,從而影響其圖像的清晰度[4]。因此,筆者在采集病例時,需注意避免采集銀汞合金填補過的病例。VR技術所獲得三維圖像形態(tài)逼真,并且可以模擬手術過程,進行空間解剖,可以清晰顯示埋伏牙的形態(tài)位置,萌出方向,導萌的路徑以及與唇舌側的關系[5]。
在多層螺旋CT掃描過程中,應注意患者的掃描,選常規(guī)仰臥位掃描,左右對稱。因牙齒體積小,掃描參數(shù)需選取小層厚0.625mm,因此獲取的數(shù)據(jù)通過三維重建的模型,細節(jié)處理會更加精確。從而盡可能的提高多層螺旋CT掃描的精確度。多層螺旋CT技術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如輻射量偏大,費用偏高,這些對于埋伏阻生牙采取該技術有一定的制約作用。掃描部位所接受的劑量主要受CT機本身的因素和操作者及患者因素的影響。通過培訓及使用修正方案,可以作到“合理使用低劑量”的原則[6]。
多層螺旋CT掃描技術應用前景廣闊,克服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二維X線片缺陷,并且提供了清晰直觀的埋伏牙及頜骨的三維圖像,提高了定位埋伏阻生牙的精確度,能夠指導手術路徑并縮短療程,為醫(yī)師診斷及制定正畸治療計劃提供了可靠準確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傅民魁.口腔正畸專科教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455.
[2]程 ,蘇士文,江銀華,等.螺旋CT在頜骨前部埋伏牙診斷及定位中的臨床應用[J].口腔醫(yī)學,2010,30(5):319-320.
[3]王鐵梅,鄒昌寧,葛久禹,等.螺旋CT三維重建對頜骨內埋伏牙定位研究[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22(2):224-226.
[4]Jonas R,Kenneth A.Multisection CT:Scanning Technique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1[J].ImagTher Technol,2000,20(6):1788-1806.
【關鍵詞】 引導骨組織再生術; 阻生齒; 干槽癥; 牙槽骨萎縮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fter wisdom tooth extraction,we used clin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selected 65 patients with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According to tooth position,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After removal of impacted teeth,the first group was placed oral tissue patch in the extraction fossa and the second group was placed bone meal and oral tissue patch.The third group was control group.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subsequent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groups could reduce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after tooth extraction,but the latter was more effective to reduce alveolar bone loss after molar extraction.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is helpful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adjacent molar tooth and to improve the chewing efficiency as well as maintain the original form of the alveolar ridge.
【Key words】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impacted tooth;dry socket;alveolar atrophy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隨著人類的進化,智齒變成多余的牙齒。一旦出現(xiàn)齲病、阻生或炎癥時,往往建議拔除。但智齒拔除后的并發(fā)癥越來越引起關注,比如第2磨牙遠中牙槽骨缺損、牙周袋形成、牙根吸收等[18]。本研究通過幾種對比實驗,將口腔組織補片和骨粉聯(lián)合,用于促進拔牙窩的愈合。通過觀察不同組別在智齒拔除后牙槽骨吸收的情況,探索一種能夠有效預防或減少智齒拔除后牙槽骨吸收的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充填材料
BioOss松質骨0.25~1 mm(美國歐司海斯公司);瑞諾T1型脫細胞異體真皮基質口腔粘膜組織補片(北京清源偉業(yè)組織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1.2 病例選擇
自2005年7月~2007年7月間選擇我院門診要求拔除雙側下頜阻生第3磨牙的病人65例,其中男29例,女36例,年齡20~34歲。須具備:(l)年齡>18歲。(2)雙側下頜第3磨牙阻生情況相似,完全被軟組織覆蓋且無明顯急性炎癥的癥狀或體征。(3)全身健康狀況良好,對本研究所用藥品無過敏反應。(4)無牙周病或僅有輕微齦炎。(5)不吸煙。(6)能接受多次隨訪。將這些病例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3組,每組20~23例。
1.3 手術方法
65例患者按牙位隨機分為3組。拔除阻生牙后,第1組在拔牙窩內,放置口腔組織補片;第2組放置骨粉和口腔組織補片;第3組為空白對照組。全部病例在局麻下進行。(1)在第2磨牙的頰側做溝內切口并于近中軸角及遠中做松解切口,于第3磨牙區(qū)翻開全厚瓣。(2)采用挺出法、劈開法或去骨法拔除阻生齒,盡量減少去除的牙槽骨量。(3)搔刮牙槽窩,刮盡肉芽組織。(4)生理鹽水沖洗術區(qū)。(5)按隨機計劃在牙槽窩內平齊牙槽嵴水平覆蓋瑞諾組織補片,或充填BioOss骨粉加瑞諾組織補片直至牙槽嵴水平,或為空白對照,對患者采取單盲法。(6)復位粘骨膜瓣,術后3 d口服替硝唑0.5 g tid,地塞米松0.75 mg tid,0.12%洗必泰含漱液含漱tid,1周后拆線。
1.4 觀察指標
(1) 常規(guī)記錄患者年齡、性別、職業(yè)、聯(lián)系電話、口腔衛(wèi)生情況、鄰牙情況、阻生牙情況、拔牙持續(xù)時間、術中并發(fā)癥、拔牙創(chuàng)處理方式創(chuàng)傷大小等。術后第7和14 d復診,記錄病人主訴癥狀,觀察傷口愈合情況以及拔牙術后并發(fā)癥(干槽癥、出血和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2)術前及術后第3、6、12個月采用平行投照法拍攝根尖片,采用專業(yè)軟件測算CEJ到牙槽嵴頂?shù)木嚯x。測算者采用盲法,即不知道臨床檢查結果及根尖片拍攝時間。
1.5 統(tǒng)計方法
所有資料處理后,錄入Access數(shù)據(jù)庫,最后用SPSS 10.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
2 結果
2.1 3組近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術后PoSSe分值的比較
觀察3組的 4 項指標,除術后出血外,其余各項指標3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1.
3組患者術后PoSSe分值顯示:實驗組與陰性對照組及陽性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2.表1 3組近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例(%)]表2 3組患者術后PoSSe分值評分比較a:P
2.2 拔牙后3、6、12個月牙槽骨垂直高度的變化
實驗組拔牙后3、6、12個月牙槽骨垂直高度變化量明顯小于兩對照組,各項指標3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詳見表3.表3 拔牙后3、6、12個月牙槽骨垂直高度變化量
3 討論
3.1 口腔組織補片可以預防阻生牙拔除術近期并發(fā)癥
干槽癥(DS)是阻生牙拔除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與拔牙創(chuàng)傷、局部感染、解剖和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增強等因素有關[13]。許多研究表明術前用大量的洗必泰漱口可以降低DS的發(fā)病率,但洗必泰的口感不佳,可能引起牙齒染色。拔牙術前口服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DS,但是這種方法預防的作用有限。口腔組織補片是一種無毒、無致敏性、無抗原性,對細胞生長、增殖無抑制和毒性作用的T1型脫細胞異體真皮基質,不會影響正常拔牙創(chuàng)面的愈合過程。因而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預防DS的牙槽窩填料[911]??谇唤M織補片起到預防DS作用的機制可能是:口腔組織補片隔離了拔牙創(chuàng)面,縮小了拔牙窩,能有效保護牙槽窩內的血凝塊,降低了牙槽窩骨壁直接暴露于口腔的可能性;口腔組織補片的主要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可以作為吸附血小板的核心,促進局部血凝塊的形成;口腔組織補片具有良好可吸收性和生物相容性,不引起異物和過敏反應,能夠在拔牙創(chuàng)愈合過程中自行吸收,因而它不影響拔牙創(chuàng)傷的自然愈合過程。該研究顯示:使用口腔組織補片后DS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因此可以認為拔牙窩使用口腔組織補片可以起到預防DS的作用。但是其防止牙槽嵴吸收、萎縮的遠期效果有待提高。
3.2 口腔組織補片和骨粉聯(lián)合應用對智齒拔除并發(fā)癥有全面的預防作用
防止拔牙后牙槽嵴的吸收、萎縮多采用即刻充填的方法。拔牙后的即刻充填材料多為自體骨、異體骨、異種骨及其它生物材料,但有一些問題。比如:(1)自體骨充填。采用自體骨需要增加第2手術區(qū),對截取下來的骨塊需要進行植入前的修整和塑形,這樣既延長了手術時間,又給患者帶來了額外的創(chuàng)傷;自體骨移植后受到咬合力的作用時,在受區(qū)往往會發(fā)生較明顯的吸收。(2)異體骨植入。采用異體骨植入牙槽窩雖避免了第2手術區(qū)的開辟,并解決了骨源有限的問題。但異體骨植入后容易發(fā)生吸收和變形,且異體骨抗原性較強,容易引起異物反應而導致植入物被排斥。(3)生物材料:人工骨來源豐富,單純應用容易游走、脫落,影響遠期效果。其它材料如碘仿、抗生素等,這類材料均只對拔牙后近期并發(fā)癥有一定預防作用,對防止牙槽骨吸收幫助不大[12,13]。引導組織再生術(GTR)和引導骨再生術(GBR)是目前治療牙周病引起的軟組織及骨組織缺損及牙種植術廣泛應用的技術。兩者聯(lián)合起來的引導再生術,目前報道尚不多。BioOss骨粉具有良好的成骨性能,配合使用可吸收膠原膜BioGide效果確切,但是價格昂貴極大地限制了在我國的廣泛應用。因此尋找價廉有效的替代材料成為該研究的焦點[14,15]??谇唤M織補片的主要成分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膠原蛋白,該研究通過口腔組織補片和人工骨的聯(lián)合應用,有效地減少了磨牙拔除后牙槽骨吸收,可保持相鄰磨牙長期穩(wěn)定,提高咀嚼效率,較好保持了牙槽嵴原有的形態(tài),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YM Nusair,MH Younis.Prevalence,clinical picture,and,risk factors of dry socket in a Jordanian dental teaching center[J].J Contemp Dent Pract,2007,8(3):5363.
[2] Dodson TB.Management of mandibula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sites to prevent periodontal defect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0):12131224.
[3] Susarla SM,Dodson TB.Risk factors for third molar extraction difficult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1):13631371.
[4] Simon Camilleri.Clinical success in surgical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impacted teeth(2006)[J].Eur J Orthod,2007,29:217.
[5] 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293.
[6] Alexander RE.Dental extraction wound management:a case against medicating post extraction sockets[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0,58(5):538.
[7] Poeschl PW,Eckel D,Poeschl E.Postoperative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thirdmolar surgery a necessity[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4,62(1):38.
[8] 胡運東,韓科.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觀察方法及表現(xiàn)規(guī)律[J].口腔頜面修復雜志,2000,1(4):228229.
[9] Anton Scuren,Sqren Jepsen.Biomaterials for the reconstructive treatment of periodontal intrabony defects[J].J Periodontal Practice Today,2004,1(2):97109.
[10] 趙文峰,趙艷華,陳增力,等.口腔組織補片覆蓋下頜阻生牙拔除創(chuàng)面的療效[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9(7):571.
[11] 楊建,胡開進,彭蓮,等,拔牙創(chuàng)口腔組織補片植入對患者拔牙術后生活質量影響評價[J].口腔醫(yī)學研究,2006,22(2):172174.
[12] 王云海,鐘梅,賴仁發(fā).防治牙槽嵴萎縮的研究進展[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6,11(1):4447.
頜面部腫瘤、外傷、感染等疾病在臨床治療原發(fā)灶的同時,往往造成患者頜骨及其周圍軟組織缺損,對于下頜骨缺損的患者以往采用多種方法進行修復,但大多不甚理想,導致頜面部畸形、咀嚼、發(fā)音、吞咽等嚴重的功能障礙,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心理及生理障礙。目前腓骨游離瓣作為下頜骨缺損重建的首選的復合組織瓣之一,它可以修復各種類型的下頜骨缺損。
口腔頜面外科的發(fā)展已不僅局限于治愈疾病,更要塑造患者的面部外形,重建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質量[1,2]。1975年,Taylar[3]等首次用腓骨肌瓣修復四肢骨缺損。1989年,Hidalgo[4]等率先采用游離腓骨肌瓣重建下頜骨缺損獲得成功,開創(chuàng)了腓骨肌皮瓣在頜面部缺損修復的臨床應用。
腓骨肌瓣的優(yōu)點
該組織瓣具有以下優(yōu)點是:①血管化腓骨瓣血運豐富,抗感染能力強;②切取長度大、雙重血供、便于精確塑形;③由于帶有血管蒂移植,使愈合過程直接變?yōu)楣钦塾?,加快了骨愈合的過程;④血管化腓骨瓣可攜帶皮島和肌肉同時修復軟硬組織缺損;⑤腓骨肌瓣所帶肌袖很薄,轉移后不臃腫,形態(tài)成形好[5];⑥腓骨骨肌瓣具有獨立的血供,位置恒定,變異少,且血管口徑與面動靜相近,便于吻合;⑦遠離原發(fā)病灶,受原發(fā)病灶影響小,不受距離影響[6];⑧血管化腓骨骨密度高,強度大,移植成功后很少發(fā)生骨吸收,骨高度不發(fā)生變化,利于義齒修復或種植體安裝[7]。
CTA及CAD/CAM技術的應用價值[8]
基于螺旋CT斷層掃描的CT血管造影技術(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及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omputer aidedmanufacture,CAM)技術是近年來醫(yī)學影像學及臨床醫(yī)學中的熱點研究領域。下肢小腿血管存在一定程度的變異,其最常見者為脛后動脈缺如,腓動脈代替脛后動脈型(約人群的8%),這無疑會為吻合血管的游離腓骨瓣制取帶來了一定的風險。術前有必要進行仔細的下肢血管檢查。但有關腓骨瓣移植術前是否應行常規(guī)下肢血管造影檢查,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很大爭議[9,10]。因下肢血管造影是一項有創(chuàng)檢查,其價格昂貴且有一定的術后并發(fā)癥。CTA可以提供血管系統(tǒng)和周圍骨及軟組織的高品質圖像,相對于常規(guī)血管造影檢查,CTA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快捷、費用低等優(yōu)點。因此在吻合血管的游離腓骨瓣移植的術前供區(qū)評價選擇中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張韜[8]等認為,CTA檢查的意義不僅在于發(fā)現(xiàn)下肢血管的變異或畸形,降低手術風險及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它對于我們術前了解腓血管的發(fā)出位置、管徑大小,預計血管蒂長度、設計腓骨肌皮瓣各組織成份的就位等方面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對于同時涉及大段頜骨、皮膚黏膜或軟組織的大型復合缺損,具有較大的價值。
骨結合式種植體在血管化游離腓骨移植修復中應用
使用游離腓骨瓣進行精巧的下頜骨重建可獲得接近術前的形態(tài)和美觀效果。Kovacs[11]通過對320顆骨結合種植體近6年的隨訪觀察后證實,用于正常下頜骨義齒修復的骨結合技術也可安全地用于重建的下頜骨上。Chana等[12]認為對于下頜骨巨型造釉細胞瘤術后的缺損整復,結合骨結合式種植體與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的即刻修復是一種理想的選擇。Navarro-Cuellar等[13]選擇在行游離腓骨瓣修復6~9個月后,再在其上植入骨整合種植體,他們對10例患者2年的隨訪證實,種植體穩(wěn)定性及患者的其他生理功能恢復良好。
血管化游離腓骨移植結合牽張成骨法的應用
牽張成骨法在功能重建中的優(yōu)點明顯,如手術程序簡單,風險小,無需供區(qū)手術;成骨質量好,形態(tài)及大小可控制;無需對軟組織缺失及局部軟組織瘢痕等做特殊的處理等。目前牽張成骨法已用于解決下頜骨原牙槽嵴高度不足的問題。而對于行血管化游離腓骨移植后常遇到的腓骨垂直高度不足的問題,也多用牽張成骨法來解決[14]。Klesper等[15]對9例腫瘤術后已行血管化游離腓骨移植的患者,再行腓骨垂直牽張成骨,12周后移植腓骨的垂直方向上形成穩(wěn)定新骨且無并發(fā)癥發(fā)生,使得在其上行骨結合式牙種植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 王曉軍.游離腓骨復合組織瓣同期修復上頜骨缺損.河南外科學雜志,2006,12(5):24.
2 劉蕊,李變熔,楊瑾茹,等.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復頜骨缺損的圍術期護理.護理雜志,2006,23(8):91-92.
3 Taylar GL,Miller G,Ham F.Free vascularized bone graft:A clinical extension of microbascular techniques[J].Plast Reconstr Surg,1975,55(5):533-544.
4 Hidalgo DA.Filuba free flap:A new method of mandibule reconstruction[J].Plast and Reconstr Surg,1989,84(1):71-79.
5 劉玉學,王國慶,郭俊梅,等.游離腓骨肌皮瓣修復下頜骨缺損10例臨床分析.口腔醫(yī)學,2009,25(6):375-376.
6 耿中利,馬斌林,李洪濤,等.帶血管蒂游離腓骨骨肌瓣修復下頜骨缺損.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31(2):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