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2 14:45:26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社區科普匯報材料,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黨委、政府重視領導帶頭參加科普活動社區居委會成立以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區科普工作并將鎮科協辦涉及科普工作宣傳下移社區,核定經費500元,作為科普工作經費,鎮政府還將社區科普工作納入年底對社區居委會目標治理的考核內容,分管領導還定期聽取社區科普工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在街上帶頭參加科普宣傳活動。
6月3日,區長__、副區長__一行利用一下午時間,對______城市高科技產業園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聽取了__城市產業園建設進展匯報,并就園區扶持政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__區長首先在__前聽取了__榮譽大廈整體建設情況及__城市產業園各功能區域劃分情況的介紹,之后分別來到__城市體驗館、__城市孵化器及企業高端人才公寓進行考察。祝區長在考察中指出,產業園一是要找準定位,二是要合理布局,三是利用好一區多園等優惠政策,抓住我區產業轉型機遇,共同助力__經濟發展。
目前園區一期A座已于2014年12月完成并交付使用,總面積13萬平方米;二期B座預計在2017年12月完成交付使用,總面積12萬平方米。園區現已進入招商和入駐階段,已簽約46戶,其中科技企業26戶,金融機構9戶,服務機構8戶。正在洽談和裝修完工后準備進駐的有50多戶,包括神州數碼、方正集團等龍頭企業;擬招商的包括省內__城市相關企業、國內外__城市建設企業、物聯網領域企業以及華夏智城、頤高集團等電子產品企業,同時招收科技含量較高的科研項目和研究機構。
重點支持樂山農業科技示范園魚菜共生、氣霧栽培等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探索農業科技設備化、家庭化、產業化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有機生態農業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扶持農民科技致富,開展農村科普行動,實現科技富農,科普惠農。
農業科技設備化即以樂山農業科技示范園為展示基地,向有相關需求的種養殖戶、農家酒店、農家樂旅游點>,!<、特色餐飲商家等提供整套高科技農業設備的安裝、維護等服務。農業科技家庭化是將現有科技設備小型化,實現城市家庭陽臺、窗臺自產有機生態農產品,填補市場空白,進而實現以銷售相關設備產品、種子養料、有償服務等為基礎的高科技農業產業化。截止到上半年,農業科技設備研發以產生雛形,待進一步驗證和推廣。
一是引入高校外腦,完成了我區“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切實做好我區未來5年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布局。借助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的導師團隊,參與研究編制我區“十三五”科技創新規劃,圍繞國家、省、市科技重點工作任務,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科技發展規劃。
二是舉辦產學研對接活動,積極推進與吉林大學、__工業大學、__應化所等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重點抓好開發區、科技孵化器及一區多園內的核心企業科技創新,做好創新型企業、科技型企業、小巨人企業的培育推薦工作,積極推進院士工作站、產學研合作基地、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基礎平臺建設,有效促成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加強科技管理創新,完善政策體系和科技獎勵機制,合理使用科技三項經費,偏重“先見成果后補助”方式,鼓勵區域內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繼續抓好省級創新型試點等工作。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積極推薦國家、省、市級科普示范社區、科普基地、科普帶頭人。同時與吉林省創業聯合會、新青年創業商學院、吉林教育廣播人文963合作《青春之聲·創業新青年》企業家訪談欄目。
二是加強地震應急體系建設,開展應急預案及備案自查工作,完善地震應急體系,加強地震應急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工作。
三是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綜合應急演練。在全國第七個防災減災日前夕,于5月8號下午,在__市第三十中學舉行了平安中國防災宣導千城行動進校園——吉林省暨__市“放飛夢想張揚生命色彩”防震減災綜合演練。
四是開展“平安中國防災宣導系列公益活動”,活動期間,通過廣場宣傳和社區、校園防震減災電影播放等形式,向社會公眾發放防震減災宣傳材料等形式,宣傳防震減災知識,營造全民參與防震減災的氛圍,推動防災減災科普知識走進學校、走進單位、走進社區和家庭,普及地震法律法規、地震科普知識、民居防震減災知識,解答群眾咨詢的有關問題。
省政府關于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10項重大措施實施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措施,貫徹落實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市政府先后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麗政發〔〕11號)、《關于切實做好地震應急救援準備工作的通知》(麗政辦發〔〕75號)、《關于修訂部門各類應急預案的通知》(麗政辦發〔〕131號),提出了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具體要求,各級各部門積極行動,狠抓落實。7月9日,永勝縣召開全縣地震應急準備工作會議當晚,姚安縣就發生6.0級地震,地震波及的鄉鎮參會領導迅速趕赴災區調查災情,開展應急工作;11月2日,賓川地震后,市縣各級各有關部門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調查災情、積極匯報、爭取支持。充分體現了應急快、布置快、行動快、救災快的特點,得到災區干部群眾的普遍贊譽。,市政府以第1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十項重大措施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明確各項工作的牽頭單位和相關責任,為進一步做好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提高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作出了具體的安排部署。明確了十項重大措施的實施牽頭單位和協助單位,建立了跟蹤檢查、進度匯報工作制度,明確了啟動問責程序和辦法。市地震局及時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的十項重大措施工作分解及實施意見》(麗震發〔〕32號,制定了宣傳工作要點計劃。
《市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十項重大措施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麗政發〔〕1號)對于全面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一、目標任務是:普及防震抗震知識,進一步提高全民防震抗震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二、主要措施有:1.實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全覆蓋工程,組織發放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聲像資料。將《云南防震應急自救互救手冊》《防震避震常識》、《防震避震常識掛圖》、《地震科普知識和地震緊急避險常識》等聲像資料及時發放到全市各機關、學校、幼兒園、醫院、大中型企業、社區、農村等做到家喻戶曉。2.做好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年度常規宣傳。結合“2·3”地震紀念日、“5·12”防災減災日、科技周、《防震減災法》頒布實施紀念日、“7·28”唐山地震紀念日、科技日、“11·6”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周及三月會、七月會等有利時機,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短信等媒介,采取專家講座、上街咨詢、政風行風直播熱線、知識競賽、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加強《防震減災法》等防震減災政策法規的學習宣傳活動。3.建立科普宣傳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地震系統防震減災宣傳方案,使防震減災知識進學校、進單位、進農村、進社區。中小學校結合“三生教育”,認真開展防震避險知識宣傳、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中小學防震避險應急逃生演練等活動。組建地震科普知識宣講隊,制作宣傳展板、印刷宣傳材料,定期到鄉鎮、街道、村莊進行宣傳,擴大對社區、農村的宣傳面。充分發揮新聞單位輿論宣傳的主力軍作用,改進新聞報道形式,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精心策劃,周密安排,及時、主動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4.建立應對重大地震災害新聞制度。新聞單位對地震事件的報道,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遵守新聞紀律,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將信息通過正常渠道向社會公開,確保人心安定和社會穩定;以正面宣傳為主,重點宣傳報道黨和政府對災區群眾的關懷、抗震救災工作取得成效和抗震救災中涌現出的先進事跡,動員社會各界群策群力做好抗震救災工作。三、牽頭單位: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委宣傳部,四、協助單位:市政府新聞辦、地震局、民政局、文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市科協、報社。
省政府十項重大措施和《市政府關于全面加強預防和處置地震災害能力建設十項重大措施工作任務分解的通知》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可操作性,對于指導當前和今后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對開展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資料按比例配發到各縣級地震部門的情況。
到目前為止,省局為市發放了《云南防震應急自救互救手冊》100件共0本、《賓館酒店防震避震知識卡片》7000份、《防震避震常識手冊》100件共0本、《防震減災科普知識100問》50件共10000本、《防震避震科普常識掛圖(小)》800件2萬套共16萬張、《防震避震科普常識掛圖(大)》400件1萬套共8萬張、《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掛圖》20件共400套、《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蝶蟾童(ⅰ、ⅱ)》5件共500張、《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蝶片-地震來了怎么辦》5件共750張、《地震災害自救常識》碟片4件共800張,《防震減災基本知識問答》7件共658本、《云南省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應急大行動畫冊》20件共200本。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資料為我們深入全面開展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
市地震局收到宣傳資料后,及時將宣傳資料按各區縣人口比例分發到各區縣地震局,同時將各區縣地震局科普資料發放補助經費及時下達給區縣地震局。各區縣地震局也及時深入農村鄉鎮,利用集市等時機,將宣傳材料及時分發到學校師生、干部群眾、來麗游客手中。
三、及時向學校、鄉村、政府部門、酒店等分發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資料情況。
市地震局重視科普資料發放工作,收到省局配發的宣傳資料后,市地震局召開專題辦公會議,研究安排強化宣傳工作,并初步制定了工作計劃及內容,就宣傳工作專門進行安排部署,對區縣地震局提出了要求,要求各區縣地震局利用“2·3”地震、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等有利時機,針對性開展強化科普宣傳,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科普宣傳熱潮,形成合力,以大規模、大聲勢達到大成效。
市地震局以點帶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聯系鄉永勝縣順州鄉中學、新河村中學、小學及村民送去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防震減災知識100問》等科普材料共4000冊,做到聯系村中小學及群眾人手一冊,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市屬大中小學校師專、實驗學校、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等發放了知識掛圖和宣傳資料,做到人手一冊。
市縣黨委、政府文件交換系統向市縣兩級黨政領導及黨委、政府部門發放了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防震避震常識手冊》、《地震知識100問》及市地震局編印的《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與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規匯編》等宣傳材料。
通過全市司法系統、中小學和市政科普宣傳專欄廣泛張貼《防震減災法》及《防震避震科普常識掛圖》宣傳掛圖。
積極協調市旅游局,由市旅游監理公司將省地震局配發的酒店賓館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插頁7000份分發給全市三星級以上酒店賓館。由于市酒店賓館客房標間達5萬多,省局所發材料嚴重不足,將實際情況上報省局震防處。
在市、縣、區人大、政協“兩會”隆重召開之際,市、縣、區地震局為與會代表和委員發放《地震知識100問》、《防震避震知識》等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材料,面向來自全市各個地區、各條戰線、各個界別、各級領導、各種民族的代表具有廣泛代表性,向他們開展專門的科普知識宣傳取得了帶動示范作用。
在新春佳節之際,市地震局為全市中小學地震兼職宏觀信息員寄去了春節慰問卡和防震減災知識掛圖、dvd、《防震避震知識》、《地震知識100問》,為全市中小學在新的一年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提供了條件。另外,還為市抗震救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及分管領導寄去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材料及《市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與抗震設防要求管理政策法規匯編》。共寄出防震減災知識材料3000余份。
市縣(區)地震局以學校為重點將省局配發的宣傳資料及時發放給各學校,做到人手一冊,宣傳掛圖做到了入班、入村。玉龍、古城、永勝、華坪、寧蒗各區縣地震局還組織了科技化宣傳、鄉鎮街天強化集中宣傳、交流會強化宣傳等活動,深受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民朋友的歡迎,宣傳效果極為理想。
永勝縣地震局于7月10日召開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向與會代表《防震避震常識》、《地震知識100問》共234本;于月3日在永勝縣大安鄉召開“地震應急救援準備工作培訓會”,向參會人員發放宣傳資料800冊、dvd光盤10盒;9月在縣教育局召開全縣中小學校校長會議時,向參會人員發放dvd光盤《蟾童》120盒、《地震100問》和《防震避震常識》1000份;于9月23日組織參加了永勝縣“全國科普日”活動,開展地震知識咨詢,擺放防震避震宣傳展板,向過往群眾發放宣傳折頁、《地震100問》和《防震避震常識》等宣傳材料,近千人次觀看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多份。在民主廣場的科普畫廊內展出8平方米的宣傳材料;11月19日,積極配合省地震局地震科普大篷車宣傳組開展科普宣傳活動。組織全縣鄉鎮分管領導、縣直地震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共80人舉辦了科普宣傳報告會。科普大篷車到十字街進行街頭宣傳,播放《蟾童》、《應對地震災害自救互救常識》等防震減災科普音像片。發放《防震避震常識》、《地震知識100問》等地震科普宣傳材料近5000份;12月11日我局召集全縣十五個點的宏觀觀測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并發給宏觀觀測人員宣傳折頁、《地震100問》和《防震避震常識》等宣傳材料多份。
玉龍縣地震局在紀念汶川5.12特大地震一周年之際,向全縣各部委辦局發放地震宣傳知識手冊1500余份。以全國首個防災減災日為契機,積極開展了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月活動,到玉龍中學、玉龍縣五中、白沙中學開展了防震避震常識宣傳和地震應急演練,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共發放地震知識宣傳手冊余份。
古城區、華坪縣、寧蒗縣地震局也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六進活動,及時將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材料發放到機關、企業、社區、學校、單位、家庭。
四、利用防災減災日、“11·6”等時機開展宣傳活動情況。
在防災減災日、“11·6”等時機,市地震部門都認真落實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年度計劃要點要求,切實做好重點時段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全市地震系統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短信等媒介,通過開展講座、上街咨詢、發放宣傳材料、刊登文章、播放宣傳片、張貼掛圖、懸掛橫幅、播放標語口號、短信宣傳、知識競賽、網絡宣傳、通過公共汽車發放宣傳材料等方式,走入社區、鄉村、機關、企業、學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大量的科普宣傳活動。切實做到了報紙上有文章、電視上有畫面、網絡上有專欄。全市中小學校結合“三生教育”,以防震避險知識宣傳、中小學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中小學防震避險應急逃生演練為重點等,廣泛開展了防震減災科普學習宣傳活動。
5月12日前后,全市地震系統深入基層農村、小區、中小學、幼兒園、企事業單位。以中小學師生為重點,實施了科普知識全覆蓋工程,發了科普宣傳材料近20萬份,開展知識講座20場。在5月12日,與全市各主要減災職能部門一道開展了規模大、影響大、效果好的現場宣傳咨詢活動;全市電視臺共播放宣傳片600分鐘(含重播、新聞)、宣傳口號共40余條。
2月3日,在大地震14周年之際,市、古城區、玉龍縣地震局聯合開展了紀念1996年“2·3”大地震現場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市、區、縣地震局全體干部職工到紅太陽廣場、束河古鎮等地向行人發放《地震知識100問》、《防震避震常識》、《科協網絡通訊“5·12”專輯》等地震科普知識宣傳材料,回答行人有關防震避震方面的問題,講解介紹防災減災法規。本次活動共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材料5000余份,圓滿完成了宣傳任務,對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防震減災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按照市地震局的要求,永勝、華坪、寧蒗縣地震局也在2月3日當天開展了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在縣城市政廣場和主要街道開展現場宣傳,縣掛宣傳標語條幅3幅,發放科普知識讀本共6000份、開展現場咨詢780人次。
在每年的“11·6”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周,全市地震部門都認真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成效果顯著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
五、各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建設情況
市高度重視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工作,并把此項工作作為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的重要內容。強調創建工作要以“加強校舍安全建設”為基礎,以“普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倡導科學防震避震方法、提高應急避險能力為宗旨”,以“學校科普宣傳教育和緊急避震逃生演練”為重點,以“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確保一方平安”為目標,開展了經常性培訓宣傳和演練工作,通過全市各級教育、地震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中小學校防震減災科普意識普遍增強、應急避險能力有力提高。
到目前為止,古城、玉龍、永勝、華坪、寧蒗各縣地震局都建立了兩所縣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古城區祥和辦事處白龍潭小學、永勝縣第四中學兩所學校被評為云南省首批科普示范學校。永勝縣“紅石崖·天坑”地震遺址于被中國地震局評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全市初步形成以學校為重點的防震減災科普示范教育網絡,正在發揮示范、帶動、影響的作用。
六、其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情況
積極爭取省局支持,《市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專題dvd蝶片制作項目得到省局支持。投入15萬元,將立足實際,強化人對本市多地震的市情了解,切實增強憂患感、責任感,并從思想根源重視防震工作、做好應急工作、全面提高防震意識,融合現實性、觀賞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為實施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全覆蓋工程提供較好的教育素材。dvd宣傳片已進入制作后期。
積極組織代表隊參加了全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競賽,并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績。認真組織全市師生收看省電視臺少兒頻道每月一期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片《地震百科》和全省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大賽電視錄相。
積極配合省地震局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大篷車”活動,11月18-19日,在古城區、永勝縣開展了大規模的科普宣傳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巡回宣傳、發放材料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加強對市防震減災網的管理、更新、維護工作,按照把網站建設成為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接受監督、強化宣傳的重要平臺的目標,充分利用網絡新興媒體優勢,強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利用廣播電視覆蓋面和影響面廣的優勢,協調市電視臺不定期播放科普知識宣傳片,廣泛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教育。電視臺綜合頻道分別于5月12日、綜合頻道于1月31日黃金時間晚8:05分播放了《汶川地震啟示》、《蟾童》(ⅰ、ⅱ)及《應對地震災害—公眾自救互救常識》等宣傳片,并于次日在公共頻道重播,效果顯著。積極開展每年的政風行風直播熱線活動,向廣大聽眾介紹了市防震減災事業成就,就感興趣的科普常識問題回答了聽眾提問,廣泛宣傳了地震工作和科普知識。在召開全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全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座談會、科普示范學校創建、利用紀念日開展防震減災科普教育活動、組織學校科普知識講座及緊急避震逃生演練、全市地震系統年度工作會議召開、防震減為重要活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積極推進情況,市廣播電視臺、日報都及時進行定傳報道,有力地宣傳了防震減災工作和科普知識宣傳教育工作。在新修訂的《防震減災法》頒布、地震紀念日之時,各級黨委、人大、政府分管領導都在《日報》及網等媒體上刊登署名文章,廣泛宣傳防震減災政策、法規和知識。利用《年鑒》、《騰飛-建國六十年紀念冊》、《統計年鑒》等媒介廣泛宣傳了防震減災工作和科普知識。
永勝縣積極爭取世界宣明會資助,制作鄉土宣傳手冊,舉辦科普知識講座,把鄉土科普宣傳資料送到學校、送到貧困山區,把防災知識作為扶貧、扶智的重要內容,體現了以人為本、民生為先的理念,深受貧困山區人民的喜愛。
4月12日下午,陳希到四川大學考察調研,聽取了中國科協常委、四川大學校長、四川省科協主席謝和平院士所作的題為《不負殷切希望 奮力推進一流研究型綜合大學建設步伐》的工作匯報。陳希對近年來四川大學改革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四川大學作為國內歷史最悠久、學科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國內高校之一,辦學目標、發展定位準確,近年來發展態勢良好,取得了驕人成績。陳希指出,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體,大學最大的優勢是超前,要有一支原創性的基礎研究隊伍,要給與他們持續的支持,堅持數年,定會產生成果,希望四川大學充分發揮綜合大學優勢,在努力做好“產學研”工作的同時,堅持創新,支持基礎研究。要進一步深入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加強教育教學工作,大力增強教師培養學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大學管理與治理方面,要堅持實際,按規律辦事,既要把握高等教育發展的國際趨勢,也要把握我國國情,創造性地推進各項改革發展工作;要充分發揮大學作為一支特殊力量的重要作用,在傳播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升公民特別是青少年、社區居民科學素質等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發揮“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宣講團”雙宣作用,提升服務水平,為企業提供差別化服務。6月26日,宣講團組織“企業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培訓”,全區新認定的10家知識產權試點企業及3家申報貫標的企業30多人參加了學習。宣講團成立以來舉辦講座7期,參加單位108家,培訓400多人次,解讀科技政策18條。
(三)成功舉辦科技活動周大型科普活動,提升活動教育意義,優化創新氛圍。此次科技活動周是以“創新創業科技惠民”為主題,宣傳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創業成果服務改善民生,進一步提高公眾科技意識和科學素養,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啟動儀式現場按區域劃分為三大版塊。一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創新型城市”板塊。緊緊圍繞本次活動周的主題,結合創新型城區發展實踐,通過宣傳全市有關鼓勵和扶持科技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法規,使廣大公眾更加理解創新、支持創新、參與創新。包括__市科技成果展示、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展示,“5150”、千層次創業人才創辦企業展示,__市新材料產業園展示。二是“科技改變生活,科技惠及民生”板塊。針對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技需求,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惠民服務。包括衣食住行等與生活有關的科技成果展示,互動體驗活動。展示健康保健、環境保護、低碳節能等科技成果;互動體驗活動,主要有健康查體、飲用水現場監測、食品安全檢測系統演示等互動體驗;災后應急避險措施介紹等。三是“科技知識普及”板塊。宣傳科技知識普及,突出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科普活動。布置流動科技館、機器人展示、科普大篷車、增強科普活動樂趣。舉辦向居民贈送科普書籍、科普宣傳品活動、組織現場群眾參觀大型科技惠民展覽并開展廣場集中咨詢、宣傳、體驗、義診、互動展示等系列活動;對創業者現場進行創業咨詢、創業指導活動。
(四)充分認識編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__科技風采錄”的重要意義,總結成績,找準差距,提升創新積極性。風采錄匯集2013年-2015年科技工作,分為前沿、領導關懷,正文三個部分。正文又分為“工作概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園區建設”、“產學研合作及人才建設”等十個篇目,采集照片50余幅,預計8月底成書。
(一)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活動。圍繞“創新創業科技惠民”主題,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向社區群眾發放《防震減災條例》300多本、防震避震手冊800余份,并就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二)組織中小學開展“5.12”應急演練。聯合區教育局在轄區內19所學校舉行了防震減災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各學校精心安排,學校老師組織到位,保障有力;全體同學積極配合,服從命令,全部按照各學校預定的疏散路線,緊急而有序地從教室撤離到操場中央空曠地帶,撤離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互相推擠或踩踏事故,整個演練過程井然有序,增強了師生們的防震避震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廣大師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及抵御、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達到預期的目的,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三)認真做好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1.領導重視。成立了以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亓偉任組長,區科技局局長張明任副組長,區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責任人為成員的__區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區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全區《創建防震減災示范城區工作實施方案》及《__區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區指標體系配檔表》明確了創建工作程序與單位職責,迅速全面啟動創建活動。
2>:請記住我站域名/<.完善規章。重新修訂了全區防震減災應急預案,要求各個街道辦事處、居委會、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制訂或修訂地震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區、街道、村居3級地震應急預案體系。
3.加強避難場所建設。全區現有地震應急避難場所2個,
規劃設置避難場所應急志愿者專用道、應急搶險車輛專用道、應急醫療專用道,設立應急標志牌5塊。 4.加快建設防震減災示范工程。深入開展防震減災示范工作,著力打造亮點工程。截止到2015年5月,全區共有省級地震科普示范學校12家,省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2家,12所市級科普示范達標學校,4所市級地震安全示范社區,1家市級地震安全示范企業,2處科普宣教基地。今年申報國家級科普示范社區1家。
5.保障經費。上半年籌集30萬元專項經費用于地震觀測井和應急庫建設,觀測井已于6月10日開工建設,預計6月底完工;應急庫招標采購將于近期啟動。
6.規范救援隊。我局聯合城管執法局重新調整了地震應急救援隊伍,現有人員35人,確保隊伍年輕化、專業化、快速反應。
目前,我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5家,創新型企業17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27家,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5家,產學研實踐基地9家,科技特派員10人,新申報6人,特派員示范基地4家,新申報1家;____科技園通過市級科技孵化器驗收,填補了我區在孵化器方面的空白;截止5月份申請發明專利317件,同比增長51.67%,我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藥圣樓商城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培育市場,是__市首家獲此殊榮的專業市場;申報國際合作和成果轉化項目6項;申報千層次人才2項;申報市級第三批優秀創新團隊2個;申報“5150”創業人才計劃1項。
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是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御與減輕地震災害中處于特殊的地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做好工作,積極向鎮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匯報請示,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為我鎮防震減災應急工作提供堅強的領導保證,通過努力地震應急工作擺上鎮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適時修定鎮《地震應急預案》,調整領導組,并聘請各村主任為鎮群測群防信息站信息員,建立以村支部為領導的村級防震減災災情速報網絡,負責本村內地震知識的宣傳和解疑釋惑;同時還協助、督促轄區內各單位做好本單位地震應急預案的修編,調整單位的地震應急工作領導組,明確責任,完善機制,為我鎮地震應急和群測群防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加強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地震群測群防信息站工作是防震減災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責任重大,要想做好此項工作,必須要有過硬的業務知識,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牢記責任意識,把關糸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實事抓緊抓好。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平時堅持自學信息站的各項規章制度和信息員職責,學習《防震減災法》、《省防震減災工作條例》,學習省、市地震局領導講話、地震知識和防震減災等相關的業務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逐步掌握了地震宏觀異常觀測速報、災情速報、防震減災社會宣傳的要求和技能;同時利用鎮會議期間,開展只是講座,培訓村級信息網絡成員的業務知識,提高他們的履職能力,更好的推動我鎮防震減災工作的順利實施。
三、認真做好宏觀觀測點的測報工作
**轄33個村(社區),總面積1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8.6萬。轄區共有餐飲業經營戶125家,學校食堂8家,食品銷售單位168家,食品加工生產企業33家。食品安全是關系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大事,是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我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以創建市級食品安全鄉(鎮)為目標,堅持宣傳引導、體制建設與日常監管整治相結合,切實強化全鎮廣大干群的思想共識與責任行動,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推進食品安全鄉(鎮)創建上來。進一步落實我鎮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提升我鎮基層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構建我鎮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新格局,根據相關省、市、縣食藥安辦安全監管的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現將我鎮食品安全鄉(鎮)創建情況匯報如下:
一、強化宣傳引導,凝心聚力抓創建
一是召開宣傳會議。我鎮每年在食品安全工作會議、培訓中多次提到食品安全鎮創建,不斷明確食藥安辦責任,強化對全鎮食品安全工作任務的分解。各村(社區)相關職能部門結合各自實際,迅速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形成了以相關職責部門為指導,鎮食品安全專職干部為主力,村級協管員為補充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縣、鎮、村(社區)三級網絡全覆蓋,全鎮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二是搞好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在縣食藥安辦的統一組織和安排下,我鎮積極開展以“尚德守法,共享共治食品安全”為主題的“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做到宣傳活動進廣場、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工地,共發放《食品安全法解讀》等宣傳材料5000多份,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提高了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
三是強化食品藥品科普宣傳活動。我鎮成立了33個食品藥品科普宣傳站,把宣傳站作為普及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載體,面對面向群眾普及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經常組織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通過廣泛宣傳發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食品藥品監管的積極性,增強全鎮干部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創建意識,為推進市級食品安全示范鎮創建工作扎實、有序開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強化體制建設,提升水平促創建
一是強化體制建設。我鎮認真貫徹“黨政同責”,將食品藥品安全納入鎮年度重點工作、大安全監管模式,并且還將食藥安全工作經費列入預算,且每年專項資金隨財政收入增長而逐年增長。每年召開專題研究會議、工作會議四次以上;設立了市場監督管理局派出機構(射陽湖分局);成立了鎮食藥安委、鎮食藥安辦,設立一名專職食藥助理,兩名專(兼)職工作人員;33個村(社區)在明確各村(社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的前提下,設置了食藥安全協管員,村(社區)設立了食藥安全工作站,鎮政府每年與各村(社區)簽訂食品藥品安全責任書。
二是完善制度建設。我鎮食藥安辦已經制定完善工作會議制度、信息報告制度、事故處理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宣傳教育制度,并成文、上墻。村(社區)食藥工作站和科普宣傳站也配備相應的制度和崗位職責;針對協管員管理,我鎮印發了《**村(社區)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管理考核辦法》,建立了日常巡查管理、工作績效考核和報酬發放等機制,督促其認真履行“五大員”職責和工作中的“痕跡管理”;我鎮已建立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數據庫,摸清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基本情況。
三、強化工作重點,依法監管推創建。
一是鎮食藥安辦積極組織開展各項專項整治活動,開展部署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轄區內特色食品生產加工專項整治。牽頭開展重點行業、重點品種的聯合檢查。組織開展協管員培訓、農家宴廚師培訓、食品安全應急處置培訓、農家宴廚師“兩證一照”辦理等,目前已辦理農家宴廚師營業執照份,通過新聞媒體、微信平臺及時向社會公布;積極開展“四小”專項整治,按照省、市、縣有關文件要求開展“四小”規范化管理(發放小作坊備案登記證、對小食品店進行信息公示等);今年下半年開始,我鎮積極協調開展食品攤販備案管理,著手劃定固定區域對攤販進行集中管理;進一步加強農家宴的日常監管,目前我鎮農家宴嚴格按照統一責任落實、統一核發執照、統一信息報送、統一體檢培訓、統一分級核查、統一信息公示的“六統一”管理“要求,通過“美滋滋”平臺及時進行報備與指導,已上報農家宴479 余起,現場指導426余起。
二是市場監管分局按照相關標準,嚴格實施食品質量安全生產經營市場準入,加強對轄區內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規范管理,督促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健康證的辦理,健康證辦理率達到100%。積極開展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管理工作,轄區內學校食堂、餐飲服務單位實施率達到100%。每年開展食品質量抽檢,抽檢合格率均已達到95%以上。
三是農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站與相關生產主體簽訂責任狀、承諾書,全面落實轄區內種養殖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等生產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并建立相關臺賬。全面落實網格化監管,建立健全相關監管制度,制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督巡查工作計劃,每月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查巡查,如實記錄相關情況,建立相關巡查臺賬。每年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時建立相關檢測臺賬,檢測綜合合格率達到98%以上。
四、強化應急管理,開展誠信建設優創建
一是加強應急管理。我鎮成立《**食品藥品安全應急領導小組》,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辦法》,每年開展應急救援培訓。
集中整治期間,共出動執法人員近380人次,監督檢查7家直銷企業在我市設立的17處服務網點、經銷商以及其他保健食品市場主體186家次,對未明碼標價經營者下達整改通知書8份。
2、著力加強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全鏈條監管。一是組織開展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專項檢查。以生產企業為重點環節,以生產日期、保質期的標注方式為重點內容,強化對保健食品標簽、說明書的監督檢查。二是嚴厲打擊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藥物成分違法行為,嚴厲查處未按注冊備案要求組織生產,標簽或說明書與注冊證書或者備案憑證不一致,標簽或說明書涉及疾病預防或者治療功能等違法行為。三是開展保健食品經營環節“兩查兩專”規范提升行動。規范經營者對供應商許可資質、檢驗合格證明、產品合法資質等查驗,規范保健食品專區專柜陳列、設置專門提示牌。
對我市1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進行了檢查,檢查保健食品經營企業197家。截止目前,未發現標簽說明書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兩查兩專”規范提升行動,規范保健食品經營單位70家次。
首先,我代表鎮黨委、政府對各位領導前來鎮指導工作表示熱烈的歡迎!
下面,我就娜姑的文化工作向各位領導作匯報:
鎮位于省東北部、會澤縣西北部,地處滇川兩省,會澤、會東、巧家、東川三縣一區結合部的烏蒙山區腹地,全鎮總面積264.9km2,轄18個村(居)委會,全鎮有348個自然村,3戶68691人。是一個農業大鎮、人口大鎮、產業大鎮、文化名鎮,特點明顯,富有個性。全鎮耕地面積為39090畝,人均占有耕地0.6畝,末人均有糧312kg,農民人均純收入1996元。由于明清時期銅礦的大量開采營運,使得空前繁榮,歷史文化悠久,1995年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白霧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2月,白霧村又榮獲首屆發現中國魅力小城(鎮)“田園鄉村魅力獎”。在文化工作中,我們重點抓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基礎。去年投入資金23萬元,建成燈光籃球場和羽毛球場。,投資37萬元(省、市、縣投入25萬元,自籌12萬元)建成一幢占地420.82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一個,一樓為多功能活動室,二樓設為圖書室和閱覽室,室內藏書6833冊,每年訂閱報紙刊物7種,為《中國文化報》、《云南日報》、《曲靖日報》、《優秀作品選刊》、《女人坊》、《某服飾》等。圖書室設有專人負責,每周開放40小時,年均接待讀者1千余人。同時,文化站結合實際,積極開展村級文化陣地建設,在干溝社區建立了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及門球場1個,每年組織1至2次老年門球比賽,豐富老年文化生活。12月,投入資金17萬元在娜姑樂里村、大閘村、發基卡村和干溝社區首建了四個農家書屋。書屋面積共計160余平方米,有關政治、科技、法律、農業、教育、醫學等方面的圖書1.5萬冊,電子音響制品400多張,農家書屋自底投入使用至今,書屋運行良好,成為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大亮點。結合“866”工程的實施,我鎮又在樂里、發基卡、牛泥塘、鹽水等村委會新建村文化小廣場及村文化室,為農村藝術人才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二是抓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燈光籃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等設施,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每年4月底至5月初,都組織全鎮干部職工開展文體活動,有男女籃球賽、乒乓球賽、羽毛球賽、撲克比賽、文藝演出等,內容十分豐富。同時,積極參加縣舉辦的文藝匯演,5月,自主編排、組織4個文藝節目參加縣紀委舉辦的名城清風文藝演出,小品《村長的西裝》獲二等獎;獨唱《利劍在天》獲二等獎;配樂詩朗誦《請不要忘記》獲三等獎。9月份參加縣農村文藝匯演,舞蹈《山鄉小曲》、《黃河魂》、歌伴舞《以禮河,我的母親河》獲三等獎。9月,黨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組織100余名職工參加縣委舉辦的“歌唱祖國”,并獲二等獎。在樂里村組建了一支農村文藝隊,邀請縣文工團精心指導,編排了12個節目,閑暇之余就在文化小廣場上排練、演出。農閑時節,組織他們到各村巡回演出,送戲到村,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自去年以來,共巡回演出18場。在白霧村和社區組建了一個民間音樂隊及老年藝術團,發展了農村文化戶2戶(樂里的施培寬,爐房的付文玉)。同時,文化站抓住“2131”工程契機,在農閑和節假日到各村播放電影216場次,并及時向群眾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鎮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和法律法規、科普知識等,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建設。
三是抓監管。專門成立文化市場管理辦公室,定期對集市出租和銷售影像制品商店的檢查和清理,嚴厲打擊“黃、賭、毒”,對販賣盜版和光碟者從嚴處罰。加大對網吧的監管力度,文化站在鎮黨委、政府以及公安部門的支持下,對我鎮網吧進行了登記造冊,納入正規管理,使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四是抓保障。黨委、政府將文化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編配齊了3名工作人員,將文化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為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五是抓保護。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保方針,認真開展文物保護各項工作,不斷推進文博事業向前發展。通過櫥窗展示、懸掛橫幅、散發材料等形式,加大《文物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全鎮人民的文物保護意識。今年請縣文管所對全鎮的文物進行了全方位的普查。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白霧村進行了保護維修工作。現已白霧村三圣宮、陳家大院1院的修復,財神廟正在修復中,目前正準備修復古戲臺、通海會館和湖廣會館。
以漕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中心,下設“學習之家”基地,位于黨員活動室;“農業科普”基地,位于山腳下自然村,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中;“全民健身”基地,位于井頭足球場;“文化服務”基地,位于井頭自然村;“助學支教”基地,位于漕塘小學。以“村干部+網格員+志愿者”為形式,打造專兼職相結合的志愿服務隊伍,既有自上而下的統籌,又有自下而上的參與,激活老百姓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內生動力。共組建9支志愿服務隊,梳理九大志愿服務項目58項具體活動內容,目前已完成50余項。實現村委中心工作與文明實踐工作同步推進,同頻共振。
一、通過“三個渠道”,掌握群眾需求
通過以下渠道“開門詢單”,精準掌握群眾需求。一是將“四議兩公開”中的村民議事納入“需求庫”,創新百姓議單工作方法。二是通過黨員大會,積極征求全體黨員的各方面需求和工作意見。三是上門尋訪,實踐站工作人員、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到群眾家中詢問;或有其他工作需要,上門與群眾交流時,都會詢問村民有什么需求作為一項規定動作,進行認真尋訪。
二、凝聚群眾,引導群眾
一方面,村委高度重視新時代文明建設活動,召開兩委班子成員、黨員、村民代表、志愿者工作會議,組建新時代志愿者文明宣傳服務隊,全面開展好面向群眾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另一方面,動員和激勵村民朋友積極參與到我們的志愿者服務隊中,積極參與“我們的節日”、“青春熱血我奉獻”、文明家庭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此外做到了活動有宣傳、有報道,形成宣傳引導作用,其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第一書記暖心助學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童心溫暖相伴,徜徉閱讀時光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暢談奔小康、助推雙勝利”等為題的活動在網上均有報道。
三、調動力量,整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