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爽爽免费,男生下面伸进女人下面的视频,美女跪下吃男人的j8视频,一本色道在线久88在线观看片

有關于月亮的詩句模板(10篇)

時間:2022-03-15 08:11:1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有關于月亮的詩句,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有關于月亮的詩句

篇1

咀嚼“江中月”月色的詩意唯美

自由配樂(《春江花月夜》)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你覺得這月下江景美嗎?你從哪里感受到的?自讀自悟,圈畫關鍵字詞,寫批注。交流。

生:“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這里說“月亮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作者采用了擬人手法,把月亮當作一個慈愛的母親來寫,寫出了月下江景的美。

“哦,你是覺得作者采用的修辭手法讓語言表達多了一份詩意的美,是這樣嗎?那么,月色是否同樣美麗呢?”我追問。

生:這句話其實寫出了月亮溫柔恬靜,如水的月色傾瀉下來,靜謐美好,寧靜安詳。

師:原來安詳美好的是一種詩意唯美的氛圍,是一種寧靜幽深的夢幻意境。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讀出靜謐美好。

生:讀“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水是流動的,光斑是跳動的,閃閃爍爍,這是一幅寧靜優美的畫面。

生:月光如水,江面上波光粼粼,爍金點點。這樣的月夜美不勝收,我想沒有一個人不會陶醉在這樣的月色中。

“你用共情的方式喚醒了我們對這月夜的神往,謝謝你。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里作者采用什么描寫方法給我們描繪了月夜江景的美?”我提醒道,“如果你圈畫一下這句話中的那些動詞,你一定會有所發現的。”

生:這里的動詞有“灑落、照亮、跳動”。

生:我補充。“流動”“閃爍”這應該也是的。

生:這是采用了動態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月下江面的美。

“說得好。那我們就通過朗讀來展現這動態美吧!”少頃,我夸贊道,“月色醉人,朗讀也醉人啊!”

生:讀“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這里有兩個動作的詞“伸展著、起伏著”,連綿不絕的姿態非常美。

生:它們是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這樣的畫面朦朦朧朧,神秘美好。

“它們指誰?”我追問。

生:它們指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

師:如何理解“剪影”?

生:“剪影”是這些景物的黑色輪廓,它們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充滿了朦朧美與神秘美。

“它們充滿了神秘美、朦朧美,還充滿了什么美?我們一起來讀讀感受感受。”我繼續追問。

生:還充滿了動態美。這江天交界處的一切是靜止不動的,但它們又連綿不絕,所以讓人感覺是“伸展”“起伏”的。夜晚,月下景色是這樣的美麗多姿。

生:同樣美的還有這一句,他繪聲繪色地讀起來“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在這句話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傳神,特別美?”我點撥道。

生:我覺得“鍍”這個詞用得特別好。“鍍”描寫出了月光均勻地灑在長江里,使得江兩岸的各種景物隱隱約約,還閃閃發光,感受到作者對月光的無限喜愛。

師:是的,一個“鍍”字恰到好處地描寫出了月光的特點,讓我們感受到月下江景的如夢如幻,如詩如畫,而且作者的喜愛之情也躍然紙上。我們在寫文章時也應該像作者這樣注意遣詞造句,用詞盡可能地準確與精妙。

師:讀到這里,你是否發現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這月夜美景的?

生:按照從近到遠的順序寫的:江面―江兩岸―江天交界處。

師: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優美的畫面吧,再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

多媒體展現美麗的月下江景圖,配上優美的《春江花月夜》,皎潔的月亮,晶瑩明凈,輕柔似水,給人多少夢幻,多少遐想……在這種寧靜安詳的氛圍中,指導學生再進行個性化朗讀,有所感,有所悟,用朗讀、用聲音表現自己心中那片獨特的月光,讀出自己的情,讀出自己的味來。

在讀中悟,在讀中品,在讀中升華感情。在本環節的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文本語言的美,感受散文般優美的“江中月”。

感受“詩中月”外甥之古靈精怪

師:月是神秘,安詳,美好的。面對這樣的月色,“我”怎么會不沉醉其中呢?這時身邊多了個小外甥。這是個怎樣的孩子呢?快速瀏覽課文,圈畫關鍵字詞體會,相信大家一定會有自己的收獲。

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交流。“我”相信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是每個孩子都能夠讀懂的。文本如此直白,孩子的特點展露無遺。事實上,更可貴的并不是感知這些特點,而是作者在傳情達意方面給予我們的啟示: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展現小外甥的人物形象,語言富有童真童趣。

“小外甥是個怎么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大家暢所欲言吧,希望大家相互啟發,有更多的收獲。”我叫了超級慢的“小蝸牛”回答。

他說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至于哪里感受到的,則啟而不發了。他基礎差,拼音不認識,漢字更不認識,即便知道也是疙疙瘩瘩讀不成句的。我猜測可能是這個緣故,他才不吭聲了。鼓勵無果,其他孩子倒是爭先恐后,于是便讓他們都做了小蝸牛的老師。這下子興致可高了――

生抑揚頓挫地讀起了第四自然段:“‘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小外甥的話“月亮把我叫醒了”讓我們感受到他無窮的想象力,在他眼里月亮也是有感情的,如同母親一般安詳,如今是來喚醒他感受這月夜的寧靜。

生:這個自然段除了小外甥的語言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他的特點,描寫他神態的“調皮地眨了眨眼睛”,他的活潑可愛、淘氣頑皮一下子躍然紙上了,不由得讓人感嘆這孩子真聰明。

“說得好!拿起筆來圈畫一下這句話中的動詞。”組織交流圈畫的詞:眨了眨、凝望、出神,我隨機指點道,“仔細研究研究,這句話除了刻畫小外甥的淘氣、聰明,還有沒有什么新發現?”

生:我覺得小外甥除了聰明可愛,還特別喜歡月亮。來到甲板上,他深情地凝望著月亮出神了,“凝望”“出神”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月亮的喜愛之情。我想也是因為這份熱愛,因為他的聰明好學,才使他積累了那么多有關月亮的詩。

師:這就叫會咬文嚼字啊!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獲得的是不一樣的收獲。學習語文,就是要品味語言,感受作者表達的感情。有時候,我們閱讀的時候不妨往深處再想一想。現在,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一自然段,感受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對月亮的喜愛之情。

生:第五自然段說“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發出挑戰的小外甥對詩時“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的天真可愛觸手可及,他的知識淵博也躍然紙上。

生:從這句話中,我們同樣能夠感受到小外甥對月亮的喜愛,多如繁星的詩句,他能夠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什么叫‘不假思索’?‘假’是什么意思?”我相機指導理解,而后小結,“剛剛習得的技能,輝已經能夠熟練地運用,學會換個角度再想想,真厲害!我們連起來朗讀這兩個自然段,通過朗讀展示自己的理解。”

“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能和同桌也來對對這些詩嗎?然后,再交流一下你理解的詩句吧。”我把課堂還給學生,同桌練習對詩,相互切磋,共同啟發,大體理解詩意。

指名對詩。師生PK。全班PK。除課文內的,大家把積累的關于亮的詩句一股腦兒地展示出來了,興致盎然,不亦樂乎――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

師:“詩歌的王國就是這樣讓人神往,月亮的詩歌信手拈來說也說不完。大家積累得也非常多,你理解文中出現的這些詩句嗎?”指名大體說說意思后,小結――

“月亮柔美、寧靜、安詳,我們中國文人對月亮有一種特殊的偏愛,甚至有人說,不懂明月,枉為中國人呢!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明月’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而這個明月,既是自然的,更是文化的;既是天上的,更是人間的;既是歷史的,更是當下的。即便同為描寫月亮的詩句,我和小外甥說的詩句包含的情愫也是不同的,是不是?這些詩中的月亮有的充滿童趣,有的飽含野趣,有的寄托思鄉情,有的充滿分離的哀愁。今天,我們算是對月亮有了些許了解,現在想不想抑揚頓挫地來讀讀這些詩句并把它們變成自己的?”

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使得我們無比暢快,沉醉在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詩中月”包含著人文的情懷,飽蘸著詩歌的情愫,讓人不由自主愛上我們的中華文化。

品味“心中月”想象之奇幻

師:我國古代優美的詩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我們勤于積累,必有豐厚的回報。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認真品讀第三段,你從中讀懂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自由品讀,圈畫關鍵詞咀嚼品味。組織交流。

生:我覺得這小外甥實在太聰明可愛了,他的想象力那么豐富。從他的這些幻想中我們可以感受到――

“像眼睛,天的眼睛。”

“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

“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生:我覺得從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中同樣能夠感受到他的聰明好學、愛幻想。你看這些句子――

(1)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3)……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4)他繪聲繪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

(5)小外甥打了哈欠,搖搖晃晃走回艙里去了。

生:“又冒出一個問題”的“又”和“冒”這兩個詞特別傳神地寫出了小外甥的聰明好學。

生:作者把小外甥的神態描寫得特別細膩,“瞪大眼睛”“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亮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寫出了小外甥的天真可愛聰明。作者把小外甥的眼睛寫得特別有神采。

師:是的,作者抓住了小外甥的眼睛就很生動地寫出了小外甥的可愛聰明。這段文字中,用詞之精妙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品味。平時寫人物時,我們應該注意觀察,抓住最傳神的一個動作、一個神態、一句話就有可能把人物給寫活了,而不必面面俱到,千人一面,眾口一詞。

篇2

我們這個民族,認為靠月亮,更能完成“科學上的不朽的圖畫”。李白讓整個長安披上了月光,“長安一明月,萬戶搗衣聲”;杜甫讓月光為江流著色,“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田園詩人王維的《桃源行》里有松樹,有房子,但不夠,再添一個月亮才全盤美起來,“月光松下房櫳靜”。白居易有名的《琵琶行》里,也有三幅“月亮圖”。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要少多少味道啊!

篇3

“低頭思故鄉。”

“定知玉兔十分圓,念。”

“已作霜風九月寒。”奇奇對答如流,心中竊喜:原來古人背詩句這么容易啊!我也來考考先生。

“先生,為什么會有中秋節啊?”

“問得好!”白先生似乎忘記了自己是在考奇奇詩句了,“要知道,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早在遠古時期,有些部落的人們便在秋季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祭拜月亮、慶祝豐收,所以從源頭上說,中秋節是‘祭月節’。最初祭月的日子在農歷八月‘秋分’這一天,但這天不一定有月亮呀!那還怎么祭月呢?而八月十五這天乃是秋天的正中,月亮正處滿月。相對其他時節的滿月,中秋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正是祭月的最佳時機。所以到了周代,每逢中秋之夜,帝王們都要舉行祭月和拜月活動。后來民間也開始效仿,逐漸在一些地方形成了節日。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先生,為什么中秋節我們要吃月餅呀?”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圓餅,起源于商代。到了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后,傳入了芝麻、胡桃,為制作這種圓餅增加了佐料,當時生產出來的圓餅叫胡餅。至于‘月餅’的命名么,還和楊貴妃有關呢!”白先生講到這里,故意停下來,賣了個關子。

“楊貴妃?先生快說,先生快說。”奇奇的好奇心頓起,扯著先生的袖袍不放。

白先生清了清嗓子:“聽我慢慢講來。唐朝時,有一年唐玄宗和楊貴妃中秋賞月,不料那晚月色不佳,玄宗便不大高興,拿起眼前的胡餅正要食用,卻又皺起了眉頭。原來,‘胡’有野蠻、胡亂之意,玄宗覺得‘胡餅’二字實在不雅。楊貴妃是個善解人意又有才情的女子,她仰望明月,脫口而出‘月餅’二字,玄宗大喜。從此這個名稱就流傳開來。”

“當然,如今我們吃月餅已不是為了祭奉月神,而是為了期盼團圓。滿月形的月餅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團圓。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

“我知道,中秋節還有好多好多傳說,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奇奇興奮地說道,“先生,中秋節除了吃月餅我們還有什么活動嗎?”

“當然有啦,中秋節的活動也可謂豐富多彩呀。中秋傳統習俗一:賞月。古代文人都以中秋賞月為樂趣,一起飲酒賦詩,正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習俗二:觀潮。這是江浙一帶的人們在中秋后的重頭戲。每年的八月十八是錢塘江潮水最大的時候,這個時間恰好與中秋節重疊,所以人們會趁著節日的興致涌向江邊,在宋代,中秋觀潮達到了巔峰。人們手持彩旗,在水中踏浪爭雄,表演水上雜技……相當熱鬧。

習俗三:燃燈。中秋之夜,人們將點亮的花燈用繩系在竹竿上,高高懸掛起來,滿城燈火猶如琉璃世界,映襯著皎潔的月色,真是美不勝收啊!

習俗四:吃芋頭。這一習俗也稱‘剝鬼皮’,寓意辟邪消災,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習俗五:熬夜。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這晚人們舉行各種娛樂,盡量晚睡,以此祈求長壽。

習俗六:飲桂花酒。中秋之夜,仰望天空圓月,聞著桂花清香,再喝上一杯桂花蜜酒,真是人間至美之事!”說到這里,白先生不禁咂了咂嘴,臉上現出無比陶醉的神情。

“我聽說中秋還有吃田螺這個風俗呢!”奇奇想起爺爺達達博士這么說過。

“不錯不錯。中秋前后,田螺的肉質特別肥美,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

“另外還有:玩兔爺。相傳有一年京城起了瘟疫,人們一旦得了就治不好。玉兔幻化成人身,挨家挨戶為人們治病。每到一處,玉兔便換一身裝扮,時而像個賣油翁,時而像個郎中,時而男人裝束,時而女人打扮。消除京城的瘟疫后,玉兔便回到月宮中。于是,人們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作為紀念。如今,千姿百態的兔爺已經成為最受孩童喜愛的玩具之一。”

篇4

乙:歡迎你的收聽。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10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還真難不倒你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關的詩詞嗎?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于中秋節的歌曲吧!

《花好月圓》

篇5

“本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效課堂背景下有效落實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3]GHB0266”的字樣。

隨著高效課堂的不斷推進,以學案為藍本的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學校教育中得到了廣泛運用,但目前很多教師僅重視課堂導學案的設計,而忽視了對預習學案的設計:有的預習作業停留在“預習字詞,掃除攔路虎”的初讀預習階段,形式單一且預習效果甚微;有的預習作業面面俱到,量大負擔重,學生難以完成。因此,科學合理的設計有指導性的預習學案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有效落實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方法研究》進程中,經過一年多的試行摸索,筆者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課文、不同課型編制出了以下幾種類型的預習學案,在課前下發給學生,從而有效指導了學生的預習行為,收到了顯著的預習效果。

一、常規式預習學案

常規式預習學案教給學生的是最基本的預習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基本讀懂課文的大意,學生根據預習學案的提示初步完成預習筆記即可。下面以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課文《和時間賽跑》為例談談常規式預習學案的設計。

導語:日月如梭,光陰似箭,時間轉瞬即逝,你曾和時間進行過賽跑嗎?今天我們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請根據以下常規預習提綱預習課文:1.識記詞語表中的詞語。2.規范抄寫課文中的生字詞。3.結合課文理解“假若、持續、日月如梭、受益無窮”等詞語的意思,并批注在課本上。4.默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5.精讀課文,思考:(1)作者是如何理解爸爸的謎語的?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并批注自己的體會。(2)“我”為什么“著急”“悲傷”,又為什么“高興”“快樂”?(3)抓住8、9自然段細讀,說說課文告訴我們的道理。6.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7.質疑(寫在課本空白處)。

二、趣味性預習學案

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興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究和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預習學案時一定要注意學案的趣味性,讓學生對即將預習的內容充滿學習期待。

例如,生詞的理解是新授課必須完成的預習任務,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查工具書解決,他們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其他題型,如連線、猜意、填空、縱橫字謎游戲等,預習效果會更好。又如《用冰取火》一文可以這樣設計預習學案:想親自體驗用冰點著紙片的驚喜嗎?和小伙伴們親自嘗試做一做這個實驗。這種動手做實驗的預習作業不但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理解了課文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激活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三、提綱式預習學案

提綱式預習學案指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把授課的重點、難點與教學目標等融合起來,以習題的形式,在講課前布置給學生,督促學生預習。教師授課時,以提綱為主線,和學生一起歸納課文的知識點。例如,在教學《望月》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學案:

1.尋美之旅。仔細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江上的月色是怎樣的?請嘗試著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加以概括。2.品讀詩句。(1)找出課文中涉及月的詩句,并選擇其中一句品讀感悟,說一說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2)你還在課外積累了哪些描寫月亮的詩句,請選擇最喜歡的寫兩句。3.激發想象。找一找課文中小外甥有關月亮的想象句子,細讀體悟,在不懂的地方用鉛筆打上“?”4.評價人物。通過初步閱讀,你認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試著用一句話概括一下小外甥的品質。學生為了完成以上預習學案中的習題,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在課堂上展示積極,參與度非常高,從而事半功倍地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任務。

四、分層式預習學案

我們面對的是參差不齊的教育對象,只有因材施教,設計分層次的預習學案,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預習的過程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因此,我在設計預習學案時,常常將作業設計成有難易之分的常規題型和拔高題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題目。

例如,關于詞語的預習我是這樣要求的:基礎較差的學生,摘抄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做到正確、美觀;中上等學生,選擇課文中的兩個四字詞語分別寫一句話。在精讀預習時,我又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特長布置了不同類型的預習任務。如在預習《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預習作業:1.愛寫字的學生摘抄本文的優美詞句;2.愛誦讀的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興趣的可進行課文錄音;3.愛繪畫的學生選一個季節畫一幅畫,再配上優美的詩句;4.愛寫作的學生試著設計一份導游詞。

這種由易到難的設計,充分照顧了不同基礎和不同興趣、特長的學生,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從而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使其個性和能力得到發展。

五、探究式預習學案

篇6

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學生只喜歡讀書而不愿意摘抄,覺得讀書很快樂,而摘抄卻太費事。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摘抄“望而生畏”,并可能會找到很多不摘抄的理由。比如:“作業太多,摘抄既累人又費事還費時,不如不抄。”“摘抄有什么用呢?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此一舉!”……這些都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對摘抄的意見。但是,他們卻不明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的道理。在浩如煙海的卷帙中,擷取你最欣賞或最需要的精華,品味之后,摘錄下來,需要之時又可拿出并加以運用,多么方便。當你擁有一本認真摘抄的大容量摘抄本時,就等于擁有了一本屬于自己既實用又經典的精華本。學生若真正認識到了摘抄的意義,明確了摘抄的目的,也就為以后的摘抄奠定了基礎。

二、讓學生看到摘抄的好處

平時,我除了積極鼓勵大家摘抄外,更注意幾位在學習上始終起表率作用的學生,讓他們在摘抄上也起帶頭作用,以此來影響并帶動同學們認真地進行摘抄。最關鍵的是,我也身體力行進行大量與教學、學習有關的摘抄。每當檢查學生時,也讓學生檢查我。從摘抄的格式到內容,從摘抄的數量到質量,我都起到了榜樣的作用。另外,我還經常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而又恰當地引用我摘抄積累的內容。記得在講魯迅先生的《風箏》這課時,我問:“誰能不看注釋而簡介作者?”同學們都表示不能。我說:“我能!”隨即,我流利地對魯迅先生的簡況介紹了一遍。當我一氣說完后,全班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我趁機告訴學生,這是我平常摘抄積累的結果,并現場展示了自己在這方面的摘錄成果。

課后,我帶來了自己從初中到師范直至今天的摘抄本,讓大家傳看,同學們看后都變得非常安靜。從此以后,大家摘抄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并且還暗暗背誦自己摘抄的內容。甚至,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初步運用自己摘抄的內容來回答問題;寫作時,也嘗試運用摘抄到的優美詞句、格言警句,并且開始積極摘錄平常學習時可能用到的資料。特別是每次考試,都有詩詞積累、格言警句等題型,我便根據常見題型讓學生摘抄跟考試密切相關的一些內容,比如:關于月亮的詩詞、關于四季的詩句、關于勇氣或學習的名言等,這樣一來,更激發了學生摘抄的積極性。至此,摘抄的好處已經初步顯現出來,同學們摘抄的主動性和興趣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當然,在指導學生進行摘抄時還要讓學生在摘抄中嘗到“甜頭”。在平時的摘抄活動中,我除了言傳身教、檢查監督外,還定期舉行“誦摘抄”活動。每次活動都按照一定的標準設立獎項,對那些堅持摘抄時間長和摘抄內容好的同學進行適當的表彰和獎勵,既讓其他同學看到好處,更讓認真進行摘抄的同學嘗到摘抄的“甜頭”。比如,我們班的張宇、徐金銳等同學,他們的摘抄一直非常認真,我便在檢查時進行精神和物質上的小小獎勵。有時是一個筆記本,有時是一本科普書籍,但更多的還是口頭表彰和鼓勵。所以,在每期“誦摘抄”比賽中,總有一些同學敢于也勇于“露臉”,這既大大提高了他們摘抄的興趣,又間接地增強了學生學好語文這門課程的自信心,可謂一舉兩得。其他同學自然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趕,爭先恐后。這樣,全班同學共同努力,共同摘抄,共同誦記,參與比賽的風氣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學生們不但變得能“抄”了,而且愛“抄”了。更為可喜的是,通過這樣的活動,同學們都知道自覺地記憶自己摘抄的東西,這就極大地擴大了同學們的知識面,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量。

此外,教師還要對學生摘抄的方法進行指導,要讓學生明確摘抄目的,不能為摘抄而摘抄,不能讓學生刻意地找尋摘抄的內容;而在平時的閱讀欣賞中,發現最感興趣的、特別喜歡的、對學習有幫助的內容時,學生要及時摘抄下來,以備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我還選擇時機適時地對學生摘抄方法進行指導。比如:學習《巴東三峽》時,我指導學生摘抄描寫長江的詩詞;學習《周莊水韻》時,讓學生摘抄描繪江南水鄉的詩詞、佳句;在中秋節時,我讓學生摘抄關于月亮的詩詞、月亮的美稱、中秋的佳句等。我班同學全部都會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峨眉山月歌》等古詩詞,這就是中秋節進行摘抄的功勞。

篇7

乙:歡迎你的收聽。

甲: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10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還真難不倒你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關的詩詞嗎?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化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關于中秋節的歌曲吧!

《花好月圓》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乙:說到吃月餅,我口水都流出來了。那你知道我們如何在賞月、品嘗月餅的同時注意健康嗎?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乙:哦!謝謝你給我們講的的月餅健康吃法。相信大家會注意的。中秋佳節快來了,我們將要欣賞到皎潔的月光,品嘗到香甜的月餅,最后,我們再為老師、同學們送出祝福,怎么樣?

甲:好!請聽我們的美好祝福吧!

齊:送一個圓圓的餅,獻一顆圓圓的心,寄一份圓圓的情,圓一個圓圓的夢。祝老師和同學們中秋節快樂!

甲:時間過得真快,又到說再見的時候了。

乙: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們的節目!

甲:最后讓我們在歌聲中說再見吧!

三、音樂欣賞

現在將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詩改編的歌曲《水調歌頭》

篇8

像石板路長滿苔蘚,滑動著雙腳

像一個大拇指在把新獎章撫摸

面對他灼熱的注視,心跳了

總覺得伙伴盯著自己躲也躲不掉

總覺得月亮像白絹把自己越纏越緊

總覺得夜憋入心中透不出氣來

總覺得沒有開始就失敗了才好

面對他灼熱的注視,臉紅了

那朝朝暮暮的狂想,一下子規規矩矩

那越藏越多的話,這時不作聲

好像鳥默默地飛去

好像舟顛簸著離岸

似乎欠身而來的時辰

催促著早早結束

這個比相處更不忍的分離

——選自《姚學禮愛情詩選》第9頁

賞析:

隨筆:憶

急促撥拉麻將的聲音不絕于耳,酒店門庭若市,歌舞聲聲隨著霓紅燈閃爍,在浮燥的如今,在繁雜的生活中,還有多少人記得那纏綿純潔的愛情,還有多少人記得天長地久這個詞匯。

還是抽點空閑讀一些好詩吧,它會給你送來一片陰涼,給你送來一泓清純的泉水。那怕你說我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有個段子說的好:在我們談情說愛的時候,不懂的愛情,當我們懂得愛情的時候,又無法享受愛情。火熱燃燒的情感,纏綿不休的相思,我們都已經歷過了。只是當事中迷的我們,并不是都能清晰地一一訴說出那些惑人心魄的情事,也有很多地感觸,也有很多地想法,只是沒有功夫表達,也不會表達的那樣細微。

每天讀一首好詩,也許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一些。

關于愛情,關于相思,關于美,關于青春,有很多形象的詩句做了很多精確細致的描摹:“如果你能夠注視我,我有關于你和美的歌”。

就像那美麗的月兒爬到了半天空,心兒顫抖的不敢動了,就像迷人的月亮站在高高的天空上,看見她不敢走動了,只要稍稍挪動那漂亮的光暈就掉下來了。這是剛看見異性時的一種最美最真的表情,因為看見對方是自己中意的人,是自己喜歡的那樣的帥小伙,所以不敢動了。又像石板路上長滿了青苔蘚,腳滑得站不住了。初次看見異性后,心跳加快,血管擴張,頭有點兒暈,是激動,是快樂,是幸福,是歡喜。看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人,雖然以前沒見過面,但這第一次相見,感覺非常美妙非常美好。就像大拇指在把新獎章撫摸,這撫摸其實就是在悄悄地觀看對方,因為初次相見,還不敢無所顧忌地注視對方,所以就像用大拇指撫摸而不是用雙手摩娑,用大拇指是有所保留但卻在保留中又傾其全力,又像是在做賊,有一種犯罪的感覺。

前面四句都是初次見面時自己的感覺,第五句卻突然通過自己的感覺表現了對方的感覺:“他灼熱的注視”,他與我一樣也與我有相似的感覺,他也喜歡我!他也喜歡我呀。我,“心跳了”。因為有上面那樣美麗的感覺,我的心跳了,或者說,為什么像月亮爬上天空,為什么自己像走在長滿青苔蘚的石板路上,為什么有一種犯罪的感覺,都是因為我們彼此很滿意對方,惟恐有什么不妥的舉動破壞了這種滿意的感覺。

總覺得兒時伙伴的目光密密麻麻地盯著自己躲也躲不掉,事實上約會的地方沒有一個人,總覺得月亮就像白絹一樣把自己越纏越緊,總覺得這靜謐的夜就像一口蓋上鍋蓋的大蒸籠憋得人心兒直跳,這樣的感覺誰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激動誰都經歷過。有一會兒竟想,這次約會沒開始干脆失敗了多好,如果那樣的話就沒有這樣讓人難受的感覺了,這樣的約會能取消了多好啊。

小石頭,不知道你還記得初次相見時是什么樣的一種感覺。你看,“面對他灼熱的注視,臉紅了”,開始是心跳了,這會兒是臉紅了,事實上人的感覺是在瞬間產生的,心跳、臉紅幾乎是在同時產生的感覺,但當時人的感覺和思維卻是要豐富的多,要美麗的多,更要繁雜的多。

小石頭,你戀愛時的感覺如何,能回憶一下嗎?

朝思暮想的狂想。狂想什么呢,想得可多呢,想與你熱烈地擁抱,想與你狂吻不已,想對你喋喋不休那曾經夢幻的美麗向往,但是在你灼熱的注視下,我卻規規矩矩的像個小學生,以前越藏越多的話,這會兒竟不能作聲。就好像鳥兒默默地飛去,悄悄地飛去,這默默不語大有文章,是怕說錯了一句話,是怕不恰當的舉動驚嚇了對方,于是不敢輕易地說話,就像小舟兒顛顛簸簸著離岸,為什么顛簸,是因為承載了許許多多復雜的情感,船兒太沉重了就顛簸起來,有點兒怕了,就想離開你轉身走了,似乎欠身而來的時辰,就催促著這樣的約會早早地結束,這比相處更不忍的短暫分離。原來你是在期望早早地結束這種暫時尷尬的局面,渴望那種相悅相愛美好的場面出現。不敢動作,不敢說話,竟想逃離,只是想逃離這暫時難以忍受的場面。

多想與你再重溫這樣的場面。

愛情是人類精神生活中最美最豐富永遠歌唱的主題。只是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僅相同,有時候我們生活在愛情中,卻像豬八戒吃人生果一樣不知其味,更多的時候,我們想把我們愛情的感受傳遞給更多的人分享,于是就有了愛情藝術產生。人類的愛情真是妙不可言,一個愛字就讓人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人類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就是愛。

天下著雨,天氣有些涼,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屋中。姚學禮的情詩藝術性很高。我以為他是一個寫“清窮情詩”的詩人。清就是清純;窮,是自身沒有享受至烈至濃的愛情,也即他自己是一個失戀者。詩人的失戀不是具體指在哪一位女性跟前失戀了,而是他一生都在找尋自己的意中人,卻一直沒有找到,于是在現實生活的愛情中這位“窮”情男人,在詩的王國中實現了他愛情的“達”,但在詩中表現出來的是一種長久的“窮”情詩,也即一生都在尋找愛情“達”的詩人。我曾經問過多次,先生你有過意中人嗎?你有過刻骨銘心的情愛嗎?你有過婚外情嗎?詩人都微笑著沒有回答。我以為他不必回答,事實上我就不該問這樣愚蠢的問題,先生的情詩已經回答了一切。

人活在世上,有多少人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又有多少人在苦惱嘆息中度過了那精神空白情愛貧乏婚姻可憐的一生。每一個人的苦處只有他自己知道,又有幾個人述說出來?一生的遺憾全都送給了一聲嘆息。

篇9

大家上午好! 紅領巾廣播站又與您相約在周三上午。我是***。昨天我們介紹了端午節,今天我們再介紹一下中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期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再見!

中秋節紅領巾廣播稿范文二

甲: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_____

乙:我是_____。

甲:再過6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里我們預祝全校師生中秋快樂,合家團圓,萬事如意!

乙:中秋節一直以來被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人們常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時節對親人的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當一輪明月高高掛起的時刻。

甲:考考你,你知道為什么要叫中秋節呢?

乙:這個可不難,在我國,農歷的7、8、9三個月為秋季,農歷8月15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甲:那為什么有人又稱它團圓節呢?

乙:因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甲:還真難不倒你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亮的圓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你知道哪些有關的詩詞嗎?

乙: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甲:你知道得可真多!那你知道有關中秋的傳說故事嗎?

乙:中秋節與元宵節和端午節并稱為我國三大傳統佳節。究中秋節之來源,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系。

甲:哇!還有神話故事呀!那你給我們講講吧!

乙:好!我給大家講一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吧!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王母娘娘也賜給了他一包長生藥,他把不死藥交給了自己的妻子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趁后羿不在家,他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在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成為月亮中的神仙。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甲:聽完了如此凄美感人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國外中秋節趣話吧!。

乙:中秋節并非中華民族所獨有,許多國家也有類似中國傳統習俗的形形的中秋節,而且非常奇特有趣。泰國人將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稱為祈月節。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用甘蔗扎拱門,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觀音菩薩和八仙的圖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壽桃而非月餅。

甲: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歷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擺上瓜果、米團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于月亮的神話。

乙:朝鮮的中秋節稱為秋文節,也叫秋夕、嘉徘。這一天,他們以松餅為節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饋送。松餅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到了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比賽、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年輕的姑娘們穿上色彩繽紛的節日盛裝,歡聚在大樹下做布倫河游戲(即蕩秋千)。

甲:伊朗稱中秋為麥赫爾干節。這天是伊朗太陽歷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6天方才結束。

乙:老撾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甲: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中秋的習俗吧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和爸爸媽媽一起賞月吃月餅呢!

乙:說到吃月餅,我口水都流出來了。那你知道我們如何在賞月、品嘗月餅的同時注意健康嗎?

甲:專家提示:月餅應與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膩;若與汽水、可樂或果汁搭配,則不利健康。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無糖月餅,仍然不能多吃。專家還指出,老年人和嬰幼兒消化能力較差,過多食用月餅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等。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潛在的糖、脂代謝異常和動脈硬化問題,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樣,少吃月餅為宜。

乙:哦!謝謝你給我們講的的月餅健康吃法。相信大家會注意的。中秋佳節快來了,我們將要欣賞到皎潔的月光,品嘗到香甜的月餅,最后,我們再為老師、同學們送出祝福,怎么樣?

篇10

2021中秋節的傳說和民間故事中秋之夜,闔家團聚,在清朗的月色下,擺上月餅、瓜果,一邊賞月,一邊講述著有關月亮的故事。

流傳至今的關于中秋節的傳說,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都為人們所熟知。其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最廣:相傳美貌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因為在八月十五的夜里偷吃了靈藥而飛上了月宮,從此在清冷的月宮中每日與玉兔為伴,極為寂寞。因此,歷代文人都以此為題材創作詩詞散文和戲曲等,嫦娥與月亮也被密切地聯系起來。如今每逢八月十五,人們在賞月時,也會想象那玉盤般的月亮里住著美麗的嫦娥,正在婆娑的樹影下翩然起舞。這些傳說給中秋節增添了悠遠、神秘的迷人色彩。

中秋節的故事一:嫦娥奔月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的故事二:月亮上的桂花樹

月亮上有棵桂花樹,每到月圓的時候,它會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滿枝繁花飄散出清甜的香味。姑娘們聽老人說:“若采得八月十五的桂花,和進新谷一起杵磨,吃了可以消災祛病,青春不老。” 那時的月亮不象如今這么亮,顏色一片昏黃。

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照亮了村前山后,阿美人的姑娘們就聚集在一塊杵米磨谷,歌唱豐收。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月亮之間有一拱美麗的虹橋相連,從地面走向月亮并不困難,特別是八月十五滿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許多身穿五彩達戈紋衣裳的姑娘,背著裝滿谷子的藤簍,一個接一個地攀上虹橋,登上月亮。

姑娘們登上月宮,摘下桂花摻進谷子里,你一杵我一杵,舂得一顆顆大米白白的,映得月兒透亮透亮。一天,部落里有個姑娘想登虹橋上月宮,采一枝桂花舂米給久病的媽媽熬稀飯。

中秋節習俗1、吃月餅

每每到中秋節的時候,月餅都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東西,它象征著團圓,寓意著圓滿,是人們對親情的一種寄托。而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親朋好友互相贈送月餅,更是一種親情的體現,也是社會關系的聯絡方式。在節日當晚,一家人都會圍在香案前切月餅吃,大家都要吃這么一塊,這代表了是這個家的一份子,象征著家庭團圓。

2、祭月

中秋季也是人們祭月的節日,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這時候人們會擺設香案,點上香,放上瓜果、月餅等,香案置于院落中,全家人輪流向月亮朝拜,也表達了人們對神的敬仰。因為祭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拜。由于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屬太陰,所以中秋主祭一般都是婦女。

3、賞月

中秋節這一天月亮很美,于是古代文人們發起賞月活動,這些文人的詩句及作品促使賞月這種活動逐漸成為了一種習俗;在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那才叫得上家庭圓滿;一個人漂泊在外賞月,會異常孤單。或許在此時你會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鄉愁。無論身處何地,這一天,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抬頭看幾眼月亮。

4、燃燈

中秋節的晚上,有些地方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然有著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而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即將燈彩高豎在樹上之意。各地的小孩子們則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燈光閃耀,絢麗多彩,為中秋的月色再添亮色。

全國各地的中秋節習俗盤點在廣東地區,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婦女和小孩拜月。婦女孩童們在院子里或陽臺上擺上桌子,桌上放燭臺香爐,瓜果點心來進行祭拜,燭火香火與月亮交相輝映,預示著紅紅火火的日子。

山東省的一些地區,在中秋節這天祭拜土谷神,稱為“青苗社”,并且要上墳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里有工廠的,中午要宴請工人,對工人的辛苦勞動表示感謝。有些地區還有有拋帕招親的習俗,在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會扮成嫦娥,在舞臺唱歌跳舞,同時將一些手帕扔向臺下,若觀眾接得的手帕顏色與嫦娥手中的手帕顏色相同,即可登臺,若是引得嫦娥喜歡,會有戒指相贈,雙方可以單獨約會。

在陜西,中秋夜男子會劃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無論窮富,每家每戶都要吃西瓜,以示團圓。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

江蘇無錫一帶,每逢中秋之夜,人們會用畫有月宮景色的絲綢糊在香爐四周,隨著香火燃燒,青煙繚繞,紅光點點,別有一番風味。

福建地區有一浦城縣,縣內有一座南浦橋,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的女子都要穿過南浦橋,祈求長壽,女孩子穿著漂亮的服裝行走在大街上,場面十分熱鬧。建寧縣的人們會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掛滿彩燈,以此來向月宮祈求得子。在龍巖的一些地方,人們吃月餅之前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要把月餅中央挖出一個小圓并供長輩食用。

南京人的中秋節,除了月餅之外,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桂花鴨。桂花鴨是南京流傳已久的名菜,以桂花為佐料做成,肥而不膩,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會在院子里團聚而坐,吃菜飲酒,稱為“圓月”;酒足飯飽之后游走于市井街道,稱為“走月”。

江西省吉安的農村地區,中秋傍晚會用稻草燒瓦罐,燒紅的瓦罐內倒入醋,香味就會飄滿整個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讓人心馳神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屯门区| 大足县| 湟中县| 玛纳斯县| 揭阳市| 青河县| 安泽县| 牙克石市| 灵山县| 宝丰县| 潜山县| 孝义市| 平乐县| 扶绥县| 郎溪县| 海淀区| 名山县| 溧阳市| 肃北| 民乐县| 苍梧县| 平乡县| 南漳县| 广宗县| 钟山县| 金山区| 攀枝花市| 龙泉市| 剑川县| 抚顺县| 名山县| 奎屯市| 涡阳县| 碌曲县| 巴彦县| 海口市| 刚察县| 台湾省| 松江区|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