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3 01:07:3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0篇急診護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急診科為綜合性急救專科,由院前急救、搶救室、急診觀察室、清創縫合室、急診重癥監護室、急診輸液室組成,在編護士33人,年齡20~41歲,平均26.4歲。學歷:本科10人,???1人,中專2人。工作年限:<5年18人,5~10年9人,>10年6人。職稱:主管護師3人,護師14人,護士16人。
1.2方法
1.2.1整合多元化價值觀念
由于一個團隊中存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差異,因此建設團隊精神的首要任務就是整合多元化價值觀念,將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相統一。目標的一致性,是團隊建設的基石。目標的確立為團隊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強大的動力。一個杰出的團隊精神的顯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望與目標。目標在未實現時,作為一種期望,它激勵著每一位護士為達到目的而不斷付出努力。本科的團隊目標是:“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同時兼顧醫護自身的身心需求,建立和諧團結的急診科。在臨床工作中,貫徹醫院護理核心價值觀,讓每位護士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鼓勵護士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團體事務,鼓勵護士的進取心、注意發現優點,因人而異,幫助其設定自我實現的進步目標,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保證醫療安全,達到科室、患者雙贏的效果。
1.2.2實施護理質量分層管理
根據急診管理區域特點,科內人員梯隊結構、每位護士個人特點,通過新老搭配、團隊互動、以老帶新等方式,將整體工作目標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實行護理質量分層目標管理。在管理方面科室根據急診工作范疇及管理區域情況,分為急診搶救組、留觀護理組、重癥護理組、門急診輸液組,每組設立一名護理組長由N5級護士承擔,科內護士每人隸屬于一個責任小組。組長負責本??茦I務培訓和操作培訓,開展新項目、新技術組織學習,護士在完成個人各項工作目標的同時,積極參加與所屬小組的質量管理,從而形成科室“人人都是質量控制員,個個都當護理管理者”的群體意識氛圍,在各項護理質量管理過程中,培養團隊成員對組織強烈的歸屬感、一體性和責任感。
1.2.3培養護士積極向上的團隊進取精神
因為人才結構應呈正三角形金字塔式結構,這樣的組織結構才最穩定。所以,先進的護理文化和護理團隊精神的培養,首先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本科根據醫院護理部培訓計劃與科室實際結合,制訂了??茦I務學習及操作培訓、考核計劃,利用每周2~3次的晨間提問,培養護士自覺學習的行為習慣;每月1次的理論知識學習和護理操作技能培訓課,培養護士不斷更新、強化鞏固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每月1次(質量講評會、護理教學查房、護理質量反饋分析、護理病歷討論)等內涵學習,培養護士敏銳的觀察力、作出好的分析,提高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自我完善,提高行為習慣。每季度1次的科研論文討論會,培養護士積極思考、主動鉆研的創新能力。每年安排1~2位優秀人員外出學習和進修,回科后,要把學到的經驗、知識與大家分享,取長補短,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
1.2.4開展團隊技能訓練
急診護理有著一定的特殊性,突發事件多、應急問題多、因此團隊協作精神在急救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情景急救模擬演練,可以考察到護士對護理知識及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尤其會使低年資護士認識到自身知識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提高知識技能水平??剖议_展“批量病員搶救預案”演練比賽,通過甲、乙、丙、丁護士的分工配合模擬,使護士領悟到行動一致、配合密切的重要性。在平時學習活動中表現突出者,及時給予表揚獎勵,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名護理人員都有不甘掉隊的緊迫感。同時,在能力培養上各有側重,積極促進個人發展。動手能力強的護士鼓勵其參加科內及院內外的操作演示和比賽活動;富于表演力的護士支持其參加各類演講比賽、文藝匯演、才藝展示活動;善于表達溝通的護士推薦其參加科普知識講座、院外義診、社區培訓等公益活動。急診工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團隊技能訓練活動,使團隊成員深刻感受集體力量的魅力,自覺摒棄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作風,以利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實現護理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一個個平臺的成功搭建,使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科室形成了“人人尊重知識、人人爭做人才”的學習氛圍。
1.2.5落實規章制度,細化工作流程
規章制度的落實需要通過制度的建設和改革,將這種服務的理念更加的平?;腿粘;灾贫鹊膹娭菩詠肀Wo先進的理念得以落實,做到有理可查??剖艺J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并結合科室工作開展情況,制訂科室各環節的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如急診預檢分診工作流程、搶救患者病種流程、責任制護理工作流程、危重患者轉運流程等采取發動大家全員參與,建立各工作流程,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對原有的已不適用的各班工作程序進行改造。由于工作流程是大家結合工作實際共同制訂出來的,是人性化的特點,因此,護士在實施中具有較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保證了護理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生。
1.2.6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位專家說過,團隊精神一是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二是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的默契源于團隊成員間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間的了解和熟悉又是以共同生活為基礎,這就形成了團隊精神的必要條件。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可能有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合作,也很難做到相互寬容、樂于奉獻。護士長要經常與護士進行交流談心,并給護士提供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每年組織春游、秋游、小型聚會,組織文藝演出或崗位練兵等讓護士與護士、護士與醫生、護士與領導進行感情上的溝通,在有效的溝通交流中積極采納各項有利于科室發展的建設性意見,使護士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作用,使護理隊伍成為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團隊。
2結果
通過在團隊護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價值觀念,將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相統一,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實施護理質量分層目標管理,培養積極向上的團隊意識,開展團隊技能訓練,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等措施,滿足了護士愛及歸屬的需要,強化了護士的團隊責任感、進取精神、協作精神,促進護士的個人發展,同時提高了護理團隊的整體綜合素質,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3討論
3.1團隊精神內涵
團隊精神是指一種團隊協同工作的精神。如果說個人工作能力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縱向動力,協同合作的團隊精神則是橫向動力。團隊精神是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急診這個高風險的護理專科,急診護士必須晝夜不斷地為病情和需求千差萬別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工作中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常常需要護理人員及時快速作出反應,共同協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環節或某一個人的工作出現偏差,就可能影響整體工作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團隊精神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理管理者只有從實際出發,把建設過硬的護理團隊精神作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才能更好地統一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素質的護士的思想和行為,使護理單元這個團隊充滿活力,自覺肩負起工作和責任,為一個共同的護理目標而努力。
3.2培養良好職業素養有利于護士個人的發展
培養護士良好的行為道德規范、個人修養、正確的價值觀,要做到語言統一規范、服裝統一規范、禮儀統一規范、規章制度統一規范,要將這些逐一組織落實。作為護理團隊核心力量的護士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護士長應正確引導、嚴格管理。在語言的統一方面,本科要求每位護士均使用普通話與患者交流,在服裝統一方面,不僅要求統一著裝,而且統一佩戴發結;在禮儀統一方面護理部多次請專業教師和禮儀大師為全院職工進行禮儀培訓,規范文明禮貌用語;在規章制度統一方面,本院職工人手一冊院制度匯編。護士不僅是衛生領域的衛士,而且最貼近患者,要求更應嚴格、實事求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地執行制度和技術規范是起碼的要求。因此,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也是團隊精神建立的基礎。
3.3團隊凝聚力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團隊精神的構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團隊精神的核心表現為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及共為一體,團隊成員之間彼此信任、相互寬容、和諧相處;二是團隊精神的凝聚力,表現為團隊成員對團隊的強烈歸屬感與一體感,每個團隊成員都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當中的一份子,把自己的前途與團隊系在一起;三是團隊精神的精髓表現為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的盡心盡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急診科護理隊伍團結一致、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工作質量不斷提高,得到了患者的好評和醫生的好評與肯定。急診是當今社會醫療糾紛一觸即發的敏感部位,但在近兩年優質的護理服務開展以來,患者滿意度穩步上升,糾紛投訴率明顯降低,為醫院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3.4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利于團隊配合
溝通是團隊精神的直接表現形式,溝通帶來理解,理解產生信任,信任促進合作,護士之間要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護士長要經常與護士進行交心談心,并給護士提供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如本科每月組織護理病歷討論、教學查房,每年組織春游、秋游、小型聚會,組織文藝演出或崗位練兵等讓護士與護士、護士與醫生、護士與領導進行感情上的溝通,鼓勵護士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并不斷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使護理隊伍成為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團隊。
1.2觀察組本組患者在對照組的護理基礎上進行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強化基礎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要向意識清楚的患者及其家屬介紹就診環境,并向其介紹責任護士,同時分配優質護理小組,對于無家屬陪同的老年患者或陪同家屬年齡較大、年齡較小的患者則加強溝通,護理人員態度和藹,協助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生活護理,對于暫時不能住院的留觀患者應做好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對病情危重的患者密切觀察其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使每名就診患者均可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
1.2.2心理護理因為急診接診患者往往具有發病突然、病情進展較快的情況,故患者極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由于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無陪同人員及陪同人員年齡較大患者溝通困難,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目前面臨的社會、心理及經濟及狀況,對存在消極情緒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建立治療信心,消除其孤獨、恐懼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
1.2.3安全護理①患者身份識別隱患,對昏迷、意識不清、無自主能力、“三無”患者、語言障礙的患者在診療護理過程中應嚴格執行身份識別制度,確保患者身份的唯一性。②用藥安全監管,急診患者病情變化快,臨時給藥較多,成分復雜多樣,護理人員應充分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嚴密觀察其療效及藥物的不良反應。③預防跌倒墜床,急診患者往往病情重,需要做的診療項目多,患者煩躁不安等情況及易發生跌倒墜床造成醫患糾紛,責任護士應加強安全防范工作,必要時加防護欄,特殊用藥(鎮痛藥、降壓藥等)應重點預防性低血壓。
1.2.4健康教育以及生活護理護理人員要采取通俗易懂的宣教方式對患者進行一定程度的基礎健康知識宣教,向患者介紹相關疾病的基礎知識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致病的不良生活習慣;護理人員對于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尤其對于患者的病情進展要進行詳細解釋;對其生活習慣進行干預,糾正其不良生活習慣,避免誘發因素。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評分結果、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健康知識的掌握率)。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本次采用病房內問卷調查的形式,本次問卷由醫院自行擬制,共設三個選項: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病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焦慮評分結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良好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選擇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41.5±5.6)歲,發病至就診時間3~74h,平均時間(21.5±3.6)h。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為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40.6±5.9)歲。發病至就診時間2~78h,平均就診時間(17.6±5.6)h。納入標準:18~60歲者;語言交流無障礙者;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標準:昏迷者;存在嚴重生命安全者;精神病患者;嚴重器官衰竭者。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實施一般急診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排班制度
排班時需要與APN班、白班、彈性班結合。白班為8:00~18:00,A班是早上7:30~13:00;P班15:30~22:00;N班為22:00~8:00。治療護士與辦公室護士等均為白天上班,兩種班次更換1次。
1.2.2工作制度
責任組長主要負責護理質量安全、專業技術及病房管理,對護士進行治療,作護理質量的監督及考核,及時予以質量改革及反饋,從而促使護理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建立責任護士制度后,需要責任護士每日查房,加強與醫患雙方進行交流,促使責任護士能夠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并掌握護理相關重點,及時了解病情變化,促進醫患配合。考核方式:臨床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考核結果,與評職稱及晉升有關,為有效調動護士積極性,將考核成績與績效掛鉤,采取多勞多得的制度,從而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
1.3評價標準
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問卷總分為100分,主要有5個模塊,主要內容為病區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關愛及溝通、主動性、服務態度等方面。護理質量是主要經過急救藥品器材、病區管理及分級護理、護理文件等方面進行評價??偡譃?00分。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住院患者滿意度為(49.35±5.60)分,出院患者滿意度(22.54±2.65)分、健康教育實施評分(25.65±1.84)分;對照組住院患者滿意度為(38.35±3.25)分,出院患者滿意度(18.56±1.65)分、健康教育實施評分(18.42±1.63)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質量分析
觀察組病區管理(97.82±5.32)分,分級管理(97.54±5.14)分,消毒隔離(96.85±4.65)分,急救藥品器材(97.41±5.11)分;護理文件(96.81±5.21)分;對照組病區管理(90.11±4.15)分,分級管理(89.18±4.26)分,消毒隔離(88.75±4.12)分,急救藥品器材(90.48±3.11)分;護理文件(86.47±4.36)分。觀察組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在整體護理中實施責任制方式,可以實現分層級作排班模式調節,責任護士進行分管患者,開展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及健康教育等護理措施,能夠使護士獲得患者的信任,有利于增強護患關系,從而更加細致的觀察患者病情,有效實施護理制度。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結果無明顯差異。針對急診特點,實施整體四化一體的護理模式,責任護士通過隨醫查房,與住院醫師加強溝通,深入了解患者病情,并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有利于加強醫護配合,從而促進護理質量提升。通過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能夠有效增強護理操作的整體能力。實施考核制度,也是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的關鍵。經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隨機抽取的100例急診患者中,觀察組中有98例患者對護士的急診護理工作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8.00%,對照組有90例患者對護士的急診護理工作表示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8.00%。觀察組有12名護士在實施柔性管理方法后心理壓力得到明顯緩解,護理人員技能考試的平均分為(95.3±5.4)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1.1.1成立風險管理小組首先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成員主要由經驗較為豐富的主管護師和學歷較高的醫護人員組成。要求是風險管理小組的醫護人員要對急診科的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了解,記錄并落實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對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制定好關于護理記錄和交接班的檢查工作的相關規章制度。
1.1.2對急診科的醫療設備和藥物進行完善由于急診科往往收治的均為病情較急、嚴重的患者,這就要求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緊急并正確的處理,緩解病情的發展。為了能夠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救治,醫護人員要對急診科的藥物和醫療器械的使用達到掌握并熟練的程度,對于一些長期不用的醫療器械也要定期進行檢查完善,以免在需要時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從而影響急救的效果。
1.1.3對于急救的護理措施進行完善和加強急診科收治患者均為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的護理措施,在急診護理過程中,要重視所有的環節,確定不發生任何失誤和錯誤,以便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若有重大意外事故發生,首先確定好患者數量,決定是否增加護理人員的數量。在對患者進行急救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家屬進行疏導,安慰患者家屬,減輕其緊張焦慮的心情,以免影響急救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提高急救效率。
1.1.4對醫護人員自身素質的提高對于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要求,主要是專業技術素質和溝通能力。
1.2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則用例數和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若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分別對急診護理科中的患者在進行風險管理前后的護理效果進行比較后結果顯示:在開展風險管理后,護理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差錯和缺陷也得到了明顯的降低,同時患者的通過風險管理前后的滿意度評價中,經過風險管理后,患者的滿意度也較之前有明顯的提高,差異較為的明顯(P<0.05),具有一定的統計學意義,見表1。
從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宮頸疾病患者中選取54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進行分組,即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7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2~65歲;疾病程度:輕度16例,中度6例,重度5例。實驗組患者年齡25~67歲;疾病程度:輕度15例,中度6例,重度6例。所有患者在年齡、疾病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而實驗組患者則在對照組患者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對其急診手術室護理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并對護理管理對策進行優化。
1.2.1對急診手術室護理工作現狀的分析
第一,近幾年,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以往陳舊的護理觀念已經落后于現代化的醫學發展,不能滿足當下急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要求。而且傳統護理模式對護理范圍有所限制,使其局限在急診手術室之內,無法與病房護理進行有機結合。第二,急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要比病房護理工作更加的繁雜,護理人員相對較少,更是加重了急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難度,為急診手術室護理人員帶來較大的工作強度與壓力,使護理人員非常容易出現疲憊、困頓心理,進而導致錯接患者、鎮靜劑使用不當以及因術前準備不足造成手術時間延長等失誤現象的出現。第三,急診手術室中出現感染情況的幾率較大,應該對其進行良好的控制與管理。
1.2.2急診手術室護理管理的具體優化對策
第一,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關心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對護理人員的建議和意見進行詳細的了解并給予有效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給予護理人員工作自主性,增加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對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由于護理內容的不斷增加,以及護理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需要對其進行定期的培訓,以加強他們的的護理素質和水平,增強他們的護理責任心,減少護理失誤率的發生。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并做好宣傳工作,將其切實的落實到急診手術室的護理工作當中去。第三,對急診手術室的感染控制進行加強管理。急診手術室感染控制管理也是醫院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相關管理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提高護理人員的感染控制管理意識,做好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并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管理檢查與監督機制。
1.3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平均手術時間以及失誤率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的是SPSS15.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患者護理滿意度、平均手術時間以及失誤率方面,實驗組均要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結論
1.2急救護理方法
1.2.1迅速開展傷情評估與身體檢查:在接收到患者后迅速檢測其意識、脈搏、呼吸、血壓、肢體活動等情況,及時判斷傷情,正確指導急救對策。存在部分患者出現昏迷甚至休克,無法主訴具體癥狀,需護理人員認真對患者全身情況開展檢查,準確詳細的總結全身損傷情況。1.2.2確保呼吸道的暢通:多發傷患者會發生嘔吐情況,由于體內的損傷會使嘔吐物中混入血塊等物質,造成呼吸困難,進而頭部產生缺氧反應。在收治患者后,及時將其頭部側偏,將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內的異物取出,存在假牙的患者及時摘除,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整供氧量做好輸氧工作,防止氧中毒。如患者存在顱腦或胸腹的損傷,持續昏迷,應開展氣管插管,保證無菌的環境,做好消毒、吸痰管及時更換等工作。觀察患者的痰液情況,給予濕化液藥物并霧化吸入。經常對患者翻身,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保證呼吸的通暢性。
1.2.3保證有效的體內循環:造成多發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體內出血,在傷后24h是大出血致死的最危險階段。患者血壓發生下降會使靜脈萎縮而影響穿刺的開展,當患者入院后,有效建立2~3條靜脈通道開展706代血漿與林格液的靜脈滴注,防止患者出現休克或血壓下降等情況。存在顱腦損傷患者需給予甘露醇的靜脈滴注,保證血流的合理灌注量,在輸液過程中控制速度避免發生全身循環功能的衰竭。
1.2.4及時處理活動性出血,及時控制出血:因多發傷患者多為開放性損傷,傷情比較嚴重、失血量多,若不及時對傷口進行包扎止血,則會造成大量血液在短時間內流失,使血容量銳減而直接導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及時控制出血是減少多發傷患者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對于活動性出血、較淺血管破裂者可以直接鉗夾結扎止血,創傷面廣泛出血者可用無菌紗布覆蓋或填塞后繃帶加壓包扎止血;對于四肢開放性骨折、活動性出血患者,要立即使用加壓板固定和無菌紗布加壓包扎止血,并抬高損傷部位的肢體;腹部損傷并有內臟外露者,應先用無菌敷料覆蓋,再用盆蓋住,以防受壓,外用繃帶固定包扎;胸部損傷并有氣胸者,應先使用加厚無菌敷料覆蓋,然后用繃帶加壓包扎固定,使開放性氣胸變為閉合性氣胸,再穿刺胸膜腔拍氣減壓,并盡快轉運至醫院救治;對于傷口出血呈噴射樣涌出者必須立即進行止血,盡快找到動、靜脈活性出血點,給予結扎和無菌紗布包扎止血,并補充血容量,護送手術室手術。
1.2.5開展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利用心電監護儀檢測患者血壓、脈搏及血氧飽和度。一旦生命體征發生變化,及時上報醫師給予有效措施。應用微量泵保證升壓藥物的使用速度,患者血壓趨于正常后可停止升壓藥物。觀察患者的四肢活動情況,檢查是否存在肢體骨折。搶救室留置尿管,并觀察尿液量、顏色等情況,并開展備皮、剃頭、備血等工作。
1.2.6嚴格開展管道護理工作:由于多發傷患者的特殊性,所需要開展的管道護理工作較多,包括氣管切開管、胸腔閉式引流管、CVP管、雙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在護理過程中,保證各種管道工作開展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并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情況。如發現患者的引流液顏色等發生異常,及時上報給予相應處理。在管道的接頭處需利用無菌紗塊進行保護,每天更換敷料,在變化時還要注意避免拉扯情況。
1.2.7有效開展轉運護理:患者經過臨床搶救生命體征逐漸趨于平穩后,須轉入手術室或觀察病房,在轉運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全程陪護,避免發生意外引起病情惡化,需要嚴格確?;颊叩暮粑鼤惩?,保證各種管道的固定與通暢,待進入病房后仔細開展交接工作,防止發生遺漏情況。
2結果
60例患者經急救護理后,痊愈38例(63.3%),病情緩解并中輕度傷殘10例(16.7%),重度傷殘8例(13.3%),死亡4例(6.7%)。
在進行急救作業和護理過程當中,時常會接觸到具有傳染性的患者,如患者的血液、分泌物、體液和有毒氣體等,因為疾病沒有進行明確診斷,而在急救過程中又不知道患者的具體情況,也就增加了醫護人員細菌感染的可能性,所以急診護士成為了潛在感染的高危群體。而醫院常用的一些消毒劑,像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戊二醛等又會對呼吸道、皮膚、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受到刺激會有頭痛、咳嗽、胸悶等癥狀,常時間刺激還會導致肺水腫哮喘、癌癥、職業性皮炎等疾病,可能還會誘導細胞變異、致畸形、致癌,而急診護士在工作過程中會更多的接觸到這些消毒類藥品,帶給她們的危害就會更大。
1.2機械性的因素
由于急救工作的特殊性,在急救的過程當中會有使用各種銳器的時候,例如手術刀片、碎玻璃、注射針頭等,由于神經干度緊張,還有時間緊迫,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及容易損傷皮膚黏膜,意外被刀割傷或針刺傷。之后被沾染到性不明的液體、血液、分泌物等還會被感染如各類肝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艾滋病等一些血液病,接觸或是被針刺污染血液而被感染HCV的機率是1.8%,感染HIV的幾率是0.3%。
1.3物理因素
急診環境有時會處于混亂狀態,中間有患者的、有家屬的不滿聲、有人員來回走路的聲音、有各種儀器發生的聲音、有電話聲音等,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要專心搶救患者,同時需要面對混亂的工作環境,也會使護理人員的精神處于緊張狀態,壓力加大,長期這樣,護理人員則會出現疲勞、頭痛、胸悶和煩躁等表現,再有護士還要送患者去做各種檢查,在急診搶救室內,護士還要接觸X光機和床邊X光機,雖然接觸范圍不大,但長期接觸會引起各種病變,如癌和畸形等。
1.4心理因素
在治療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急、?;颊?而且有時還會出診參加急救任務,工作具有較大壓力,所以護理人員的精神常常處于緊張狀態和應激情況,還有目前醫療環境條件不能保證,醫生與患者的關系也不易處理,人們過于強調自身健康,但內科常常達不到患者的治療要求,再因為工作強度大,勞動時間長,護士在面對患者時的態度有時會引起患者的不滿,與患者不能做好及時溝通,經常發生投訴事件,有時還會出現打傷護理人員的現象,另外還有的患者是打架或酗酒患者,這些患者的情緒還處于激動狀態,也會影響到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這些外部因素再加上過大的工作量,會使護理人員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壓力過大,因此會出現高血壓和血管緊張性頭痛、消化性潰瘍等疾病。
2防范措施
2.1加強安全知識教育,提高防范意識
要做好安全知識教育工作,可以使護理人員準確了解自身情況,正確認識職業損傷,進行教育過程中要加強護理人員的預防意識,依據操作規定進行操作,定期體檢,同時注意預防接種各種疫苗,如果出現職業損傷,則需立即登記并上報,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積極治療。
2.2生物、化學因素的防護
在處理醫用垃圾時應該使用達到規定要求的防漏而刺和密封銳氣收集器,進行分類處理,防止發生污染,要求護理人員準確應用消毒劑,應該在戴有防護面具和手套的情況下取用消毒液。洗手時要嚴格遵守六步法,保證室內空氣流通。
2.3機械因素的防護
要正確操作銳器,防止發生銳器傷,積極預防各種血源性疾病傳播。正確處理各種針頭,使用過的針頭要及時加裝針帽,避免針刺傷手,有時也會遇到不易處理的患者,如酗灑者,這時要在他人幫助下操作。如果出現銳器傷就要馬上擠出傷口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動水充分沖洗,用碘酒消毒,包扎,內科中會存在大量傳染病,因此要做好登記工作,同時還要跟蹤和處理,要定期檢查患者血液中的抗體,進行疫苗接種。
1.2推進人性化的服務急診科室患者數量一般很多,且不穩定流動性較強,護理工作進行的時候制作不同科室的工作流程圖,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找不到科室就診而耽誤時間。要有醒目的急診搶救通道,確保無阻礙。陪同病情較重的患者做檢查,要耐心的帶患者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查。護理人員要有統一的著裝,端莊大方,讓患者放松戒備之心。面對不同的患者要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及技能,依據患者的病癥引導患者飲食以及用藥。多參與健康知識講座,將自身的知識與技能提高,完善人性化護理的工作。
1.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將護士急診的服務態度、急診的環境、對工作的意見等項目列入調查問卷,使用不記名的方式填寫統計,如果是兒童時就讓家長填寫。結果為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為73.8%,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為9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7.710,P<0.05)。
3討論
①在治療期間,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以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比如,在患者病癥治療期間對患者意識以及體溫、呼吸、瞳孔、脈搏、血壓進行嚴密觀察,一旦患者出現昏迷程度加深或者是血壓升高、脈搏增快、呼吸不規則等變化,則表示患者有可能已經形成腦疝,這時就需要對患者采取相應的緊急治療和處理,以控制患者病情的變化,使患者病癥趨向穩定。②在進行治療期間,還應做好患者各種并發癥的治療護理,這主要是由于患者意識出現昏迷,治療期間極容易發生吸入性肺炎或者是尿道感染等并發癥狀,對治療與恢復造成不利影響,就需要在治療期間,每隔一段時間對患者進行翻身拍背1次,以實現呼吸道刺激,使患者肺部膨脹,并注意做好患者導尿管護理,避免出現逆行感染,以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③注意針對腦出血昏迷患者的顱內高壓情況,及時采用甘露醇或者是利尿劑等脫水藥物,對患者的顱內高壓進行控制,避免患者腦疝的發生和擴大,以減少患者死亡率。④隨著患者顱內出血情況的加重,患者的呼吸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還應注意對患者呼吸節奏、深淺、規則性等進行觀察,在患者呼吸不規則情況下,對患者實施機械通氣,并且盡量采用側臥位,減少患者嘔吐的發生,一旦發生嘔吐,注意及時清理嘔吐物,給予吸痰處理,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⑤還應做好患者的飲食與生活護理,通過鼻飼流質食物,給予患者相應的營養支持,并且在中后期注意保證患者維生素以及高熱量、高蛋白的攝取,注意對患者的胃部顏色變化進行觀察,對癥處理。同時注意保證患者皮膚的干燥、清潔,幫助患者進行按摩、翻身,促進患者血液循環,提高病癥治療的有效率。
2結果
48例腦出血患者,經臨床救治與急診護理后,30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趨向穩定,13例患者經治療后自動出院,5例患者治療后無效死亡,患者搶救治療的有效率約為89.6%;此外,治療期間患者家屬對于急診護理的滿意度約為92.0%。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