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施氮量 產量 蛋白質含量 氮素盈虧量
摘要:以冬小麥‘衡4399'、‘藁優2018'為研究對象,于河北正定設置不同施氮處理(No、N158、N225、N270和N293),研究施氮量與冬小麥產量、品質(蛋白質含量)及土壤氮素表觀盈虧量的關系,構建基于環境和糧食安全的氮素投入閾值。結果表明:在施氮量225 kg N/hm2處理時,冬小麥產量最大,繼續增加施氮量,產量有下降趨勢;在施氮量270 kg N/hm2處理時蛋白質含量最高,隨后趨于穩定且表現出降低的趨勢;不同處理0~200 cm土壤硝態氮累積量隨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第二季冬小麥累積峰有垂直向下運移的趨勢;各處理0~90 cm氮素表觀盈虧量隨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且各施氮處理均表現為盈余。因此,在綜合保障冬小麥高產、高經濟效益和低土壤氮素損失前提下,研究區兩季冬小麥氮素投入閾值分別為149.9~255.6 kg N/hm2和237.9~260.0 kg N/hm2,而綜合考慮冬小麥高產與優質,研究區兩季冬小麥氮素投入閾值分別為255.6~300.0 kg N/hm2和260.0~305.0 kg N/hm2。可見,不同小麥品種的產量和品質對氮素供應的響應存在較大差異,強筋小麥的品質形成對于氮素需求較高,將小麥品質加入到評價指標后提出的氮素投入閾值普遍偏高,過高的氮素投入會導致肥料利用率降低且環境污染風險增加。
河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對省部級及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投稿時提交基金項目批文掃描件并在文內注明)開辟“快速通道”。
{2}稿件一般應包括標題、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等部分。
{3}為提升學術品格及貫徹學術標準,公正、嚴謹地對待每一篇來稿,本刊實行三審終審制。對于重要的或有爭議的稿件,編輯委員會將在與編輯部之外的專門研究人員協商討論后,最終決定是否錄用,但只以文章質量為依據。
{4}摘要300字左右,關鍵詞3—5個,標題、摘要、關鍵詞等均無須譯為英文。
{5}全文圖與表以阿拉伯數字統一編號,如“圖1”“圖2”或“表1”“表2”。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