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豐6號 產量結構 模擬 通徑分析 回歸分析
摘要:運用相關、回歸及通徑分析等方法對粳稻新豐6號在2014、2015兩年黃淮流域粳稻區試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其產量結構特征及高產栽培措施,為明確成產的關鍵因素并充分挖掘其高產潛能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新豐6號的產量與結實率、千粒質量呈顯著正相關,與有效穗呈較強正相關,但與穗總粒數呈微弱負相關;回歸分析得出各產量因素對產量影響的大小依次為:結實率(0.598 0)〉千粒質量(0.545 0)〉有效穗(0.528 2)〉穗總粒數(0.405 7)〉穗長(0.1148);最終效應為:千粒質量(0.5244)〉結實率(0.5181)〉有效穗(0.3107)〉穗總粒數(-0.1964)〉穗長(0.101 0).該品種的理想產量結構為:穗長16.835 cm,有效穗315.714萬/hm^2,穗總粒數152.524粒,結實率81.571%,千粒質量26.191 g,期望產量可達10 707.310 kg/hm^2.在栽培實踐中,應確保在有效穗達到320萬/hm^2的基礎上,加強中后期水、肥、化控管理,促成大穗,提高結實率和千粒質量,使它們在高水平上協調優化,實現該品種的高產目標.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文章一律橫排、用通行規范簡化字書寫和打印。
{2}來稿務必立論正確,論證嚴謹,論據充分,數據準確,語言通順,文字流暢,標點符號正確;特別應具有創新性、學術性和前沿性。
{3}如不同意本刊對采用文稿作相應的技術處理和修改刪節,請事先申明。
{4}文稿中插圖要符合國標要求,圖中說明文字用序號標示。序號文字說明標注在圖名之下。
{5}摘要應包括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部分,其中中文摘要約300字,英文摘要約600-800字。關鍵詞2至5個(中英文)。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