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漢語 韓國語 對應情況
摘要:韓國語的'■'的語法功能同漢語介詞'對'有很多共性,所以學習'■'時出現的偏誤跟漢語介詞'對'有密切關系。本文考察了介詞'對'和韓國語'■'之間的對應情況。概括所述,在語料中47.5%的'對'譯成'■',而且譯為'■''■'等或未被譯出來的大部分也可譯為'■'。'對'表示方向和涉及關系時不能譯為'■',表示對象、目標和對待關系時一般可以譯為'■',但可接受度有所不同。
韓國語教學與研究雜志要求:
{1}一般注釋采用附注的形式,即在正文需注釋處的右上方按順序加注數碼l、2、3、……,在正文之后寫明“附注”或“注釋”字樣,然后依次寫出對應數碼l、2、3、……和注文,回行時與上一行注文對齊。
{2}本刊恪守學術公正之準則,取稿標準在于文章本身的學術水平,對選題新穎、論證充分、引證得當、邏輯合理、語言精準的論文優先采用。
{3}來稿應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內容表述清晰,語言流暢通達,邏輯嚴謹,形式完整。應當包含篇名、中文摘要和關鍵詞。
{4}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5}中文關鍵詞一般曲3-8個,選詞要規范,應盡量從漢語工題詞表中選取,英文關鍵詞應與中衛關鍵詞一一對應,不能采用英文縮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