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絲綢之路 東北亞 交通路線 朝貢道 文化傳播
摘要:“東北亞絲綢之路”緣起于20世紀末中日學者對明清“蝦夷錦”與山旦貿易的研究。東北亞絲綢之路發(fā)跡于肅慎,先后歷經連接遼東與夫余國的戰(zhàn)國-漢代絲綢之路、勿吉朝貢道、室韋朝貢道、黑水靺鞨道、渤海營州道與朝貢道、遼代鷹路、金代燕京經蒲裕路至火魯火疃謀克、元明“海西東水陸城站”與奴兒干都司、清代“貢貂賞烏綾”與“黃金之路”等階段,貫穿幾乎整個東北亞歷史時期。來自中原地區(qū)的農業(yè)技術、耕作文化、典章制度、政治理念、行政體系、城市文化、儒家思想、宗教信仰、絲織品文化、手工業(yè)科技、詩詞歌賦、思想藝術等文化元素源源不斷被輸送至東北亞腹地乃至黑龍江下游、庫頁島等極邊地區(qū)。
黑河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中文關鍵詞一般為3~5個,關鍵詞之間用空格隔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不加標點。
{2}凡向本刊投稿,請同時授予本刊稿件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和光盤版出版權,如有異議,請務必在投稿時注明。
{3}報道應采用新聞稿寫作形式,文章應采用論文的寫作形式。稿件內容須與行業(yè)緊密相關,健康向上、概念清楚、結構嚴謹、語言通順、數據可靠、論證嚴密、分析深入、結論合理。
{4}題名。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應緊扣文章主題,用語用詞嚴謹規(guī)范且利于網絡檢索。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來語、縮寫詞、符號和代號。
{5}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zhí)行GB/T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并將序號置于方括號中,排列于文后。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