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夕卡巖型金礦 混合巖化熱液 黑龍江
摘要:老柞山金礦田由幾個與侵入巖有關的熱液型金礦床組成,礦體多為脈狀,多賦存在古元古界興東群大馬河組夕卡巖層內,主要為夕卡巖型浸染狀金礦石,次為角礫巖型浸染狀.分早晚2期成礦:早期為元古宙混合巖化熱液,基本特點為富As虧S,高溫,形成混合巖化熱液型金礦體;晚期為燕山期再生巖漿熱液疊加在早期礦體之上,使早期礦體變富.NE向斷裂控制金礦床,NW及NWW向斷裂及韌性剪切帶控制金礦體.礦床成因為后期熱液疊加的混合巖化交代夕卡巖型金礦床.
黃金地質雜志要求:
{1}確保投稿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無爭議等事項,若因保密原因不便公開的內容,應向編輯部說明。
{2}作者工作單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3}如論文為國家、省、部級科研資助項目,應注明資助項目編號。
{4}引言章節編號為0,一級標題按123等順序編號,二級標題使用1.1、1.2、1.3等,三級標題使用1.1.1、1.1.2、1.1.3等,一律左頂格。
{5}若兩個注釋編號次第緊連,但引注的同一文獻不在同一頁碼,則使用“同上注,第XX頁”。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