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草地貪夜蛾 基因組注釋 比較基因組學 基因家族 進化
摘要:草地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近年來在我國迅速擴散,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引起社會關注。草地貪夜蛾基因組序列對深入研究其遷飛、入侵和抗藥性等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5個版本的基因組序列被公開報道,但3個版本無基因組注釋信息。除以 Sf 9細胞系為DNA來源的基因組版本外,其他版本的scaffold N50過小,拼接質量偏低。為此,本研究選取了scaffold N50最大的草地貪夜蛾 Sf 9細胞系基因組進行了蛋白編碼基因注釋。該版本的基因組重復序列占比28.1%。CEGMA評估顯示該本版本基因組可覆蓋93.6%的核心基因,BUSCO評估顯示可覆蓋90.8%的核心基因。利用OMIGA注釋流程預測到25 699個蛋白質編碼基因,詳細的基因序列可從InsectBase網站獲得(www.insect-genome.com/FAW/),其中具有GO注釋的基因為 15 623個,具有KEGG注釋的基因共有9 213個。選取了12個鱗翅目昆蟲進行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草地貪夜蛾與斜紋夜蛾的親緣關系最近,兩者分化時間大約在1 284萬年前。對12個鱗翅目昆蟲蛋白質編碼基因進行同源分析,在草地貪夜蛾中發現了2 490個單拷貝基因、891個鱗翅目特有基因、2 360個物種特異擴增基因和 4 180個物種特異基因。GO富集分析顯示,2 360個物種特異擴增基因主要參與DNA整合、代謝相關的生物過程;4 180個物種特異基因主要參與酶活性、光感受、糖代謝等,KEGG通路富集發現草地貪夜蛾特異基因主要參與氨基酸代謝、糖代謝和Wnt信號通路。本研究結果豐富了草地貪夜蛾的基因信息,對進一步了解其生物學特性、開發新型綠色防控方法具有指導意義。
環境昆蟲學報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
{2}請勿一稿多投。本刊實行匿名評審和三審定稿制度,審稿周期大約為1個月,作者可隨時致電咨詢。
{3}稿件收到后一般三個月內給予回復;三個月未見回復者,請自行處理。
{4}具體、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中文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必要時可加副標題。論文標題需同時翻譯成相應的英文題名。
{5}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籍貫、性別、職稱、職務、學位、專業研究方向、聯系電話、郵箱及論文屬項目、資金來源(應注明項目的名稱和項目編號)。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