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史前 南海 文化交流
摘要:南海是環中國海海洋地理的關鍵環節,不僅是歷史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東西二洋”航路的核心海域,也是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中國-四方-四海”陸海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海之濱包括我國嶺南沿海、海南島至東南亞沿海的跨界海洋文化區域,史前、上古海洋聚落形態集聚分布,關系密切并最終整合一體,成為環中國海海洋文化特殊而重要的一個區系。文化因素跨時空分布的格局,也顯示了土著先民頻繁的海洋文化交流活動,是形成歷史時期南海沿岸與跨海之航路的重要基礎。
海交史研究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按文中出現的順序統一編號,并列于文后。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采用姓前名后格式,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2}來稿須是未公開發表的論文,本刊不接受一稿多投,反對抄襲、剽竊等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
{3}題名要求以準確、簡明的詞語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必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最好不使用標點符號。
{4}正文中標題編排格式為:二級標題用“一”或“一、……”(居中、宋體四號);三級標題用“(一)”(首行縮進兩格、宋體五號加粗);四級標題用“1.……”(宋體五號)。
{5}稿件作者的署名之下標注每個作者的工作單位全稱及所在地的省或直轄市或自治區的地名、郵政編碼,同時附英文翻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