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雜志是由中國政法大學生態與資源法治研究中心主管,中國政法大學生態與資源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一本省級期刊。
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雜志創刊于2016,發行周期為年刊,雜志類別為環境類。
Magazine introduction
《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雜志》是一份專注于環境法、資源法與能源法領域的學術期刊,旨在推動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隨著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峻,氣候變化、資源枯竭和能源轉型等議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該雜志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致力于為學者、律師、政策制定者及行業從業者提供一個交流與探討的平臺。
雜志的內容涵蓋廣泛,包括但不限于環境保護法、自然資源管理法、能源政策與法律、氣候變化法、可持續發展法等。其研究范圍不僅限于國內法,還涉及國際法與比較法,尤其關注跨國環境問題、全球能源治理以及國際環境協議的履行與實施。雜志鼓勵跨學科研究,融合法學、經濟學、環境科學、能源技術等多學科視角,以應對復雜的環境與能源挑戰。
《環境資源與能源法評論雜志》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既刊登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也關注法律實踐中的熱點問題與典型案例。雜志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法官、律師及政策制定者撰寫專題文章,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此外,雜志還設有書評、案例評析、立法動態等欄目,為讀者提供最新的學術資訊和實踐動態。
作為環境資源與能源法領域的重要學術平臺,該雜志不僅推動了學術界的理論創新,也為政策制定和法律實踐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全球環境治理和能源轉型的背景下,雜志將繼續發揮其橋梁作用,促進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對話與合作,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框架貢獻力量。
欄目設置: 第一篇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 第二篇 應對氣候變化 第三篇 熱點研辯
Magazine introduction
{1}引用原文文字過長(一般為三行以上)時,須將整個引文單獨成段,并左縮進兩個字符。段落字體為5號楷體,不加引號。
{2}來稿內容包括(按順序):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作者簡介;作者詳細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及電子郵件地址。
{3}摘要應闡述文章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篇幅一般為200-300字。關鍵詞一般選取3-5個即可,以反映論文的本質、特征為出發點。
{4}正文應盡量減少層次,一般不宜超過3層。有標題內容才列數字序號(沒有標題的內容用自然段形式起始),數字序號后不用加點,但要空1格。
{5}表格應插入正文合適處,表頂寫明表序和表名。圖和表與正文一起編頁。圖稿應清晰。多名作者聯合署名次序以編輯部收到的原稿為準。
{6}基金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作者單位上方,并附基金證書復印件,本刊將優先處理與刊登。
{7}層次標題是對本段、本條主題內容的高度概括。各層次的標題應簡短明確,同一層次標題的詞組結構應盡可能相同。層次標題的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即1,1.1,1.1.1,1.1.1.1。一般不超過4級。
{8}注釋采用腳注,一律置于當頁腳下,采取1、2、3……的標號,通篇連續排號。不用尾注、文末參考文獻的形式。
{9}論點新穎,論證充分,結論可靠,條理分明,數據準確,文字精練。本刊恕不退稿。凡投稿三個月內未接到任何采用通知者可改投他刊。
{10}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數據可靠、層次清楚、文字精煉、圖表清晰。
Magazine introduction
我們不是雜志社。本站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推薦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
本站無論任務服務,事先跟客戶都進行詳細溝通確認,如果沒有按期完成,由本站退還客戶支付的費用。但客戶單方面中止訂單,是不能退款的。
正常情況能滿足大部分的用戶,建議你提前一點時間,如果客戶特別需要加急,需要我們和雜志社溝通安排,如果確認可以會收取一定加急費用。
當然,我們會通過短信或電話主動溝通,匯報進展情況。您也可以撥打您的客服老師電話和我司設立的投訴電話。
雖然每天面對客戶的需求千差萬別,但我們只能保障盡我們的努力滿足您的要求,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的某個要求沒得到滿足,我們首先說聲抱歉,也請您不要失望,有問題還請繼續提問,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隨著現在各種網站層出不窮的誕生,騙子也越來越多,我們實體公司注冊,實體辦公,網站國家工信部備案,信息公開,可以查詢,從創辦初衷我們就是專注高質量的服務,客戶優先,注重質量。我們的具有保密性,我們對合作過程中的客戶信息安全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
Magazine introduction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甲158號,郵編: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