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棘托竹蓀 連作 根際土壤細菌多樣性 群落結構
摘要:棘托竹蓀連作導致棘托竹蓀產量降低、質量下降.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組成及變化能夠反映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在生態系統物質養分循環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棘托竹蓀連作對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組成及分布的影響尚不清楚.以連續三年棘托竹蓀根際土壤為材料,探討連續種植棘托竹蓀對根際土壤細菌的影響,為調控棘托竹蓀連作障礙提供理論依據.試驗選擇連續三年棘托竹蓀出菇高峰期的土壤及對應的未種植棘托竹蓀的樣地,采用"S"形取樣法采集土壤樣品,對土壤進行理化性質及分子水平上對16SrRNA基因進行HiSeq2500測序研究,利用R語言和SPSS22.0等軟件分析棘托竹蓀連作對土壤細菌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的影響.種植棘托竹蓀后,與對照相比,土壤有機碳、全磷、堿解氮等的含量均增加,細菌種群數量和多樣性均增加.連作三年后,種植棘托竹蓀區域的土壤細菌種群與多樣性降低,慢生根瘤菌屬,Candidatus_Solibacter和Chthoniobacter的相對豐度隨連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漸增加,Kaistobacter、假單胞菌屬、黃桿菌屬、金黃桿菌屬等菌群相對豐度則逐年減小.在種植棘托竹蓀區域,屬水平上的菌落受土壤理化性質影響比較大,特別是pH、有機碳、全磷、堿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鉀.隨連作年限的延長,棘托竹蓀根際土壤理化性質、細菌的群落多樣性及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湖南生態科學學報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表列于正文之后題,文獻列表按文中出現的順序從小到大依次排列。
{2}首發作品,有特色、有深度,文字精練,資料新穎,圖文并茂,標題準確,層次清楚,觀點鮮明。
{3}本刊采匿名審稿制度,一般需經編輯初審、專家外審和主編定審三次審稿。
{4}文章題目要求簡明、確切,一般不超過22個漢字。
{5}作者姓名、單位、學歷、職稱、職務、研究方向、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信息。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