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死亡率 死因 壽命表 居民
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6年廣州市戶籍人口疾病死亡趨勢變化對期望壽命及潛在壽命損失(PYLL)的影響,為政府制定疾病預防控制規劃和政策提供依據。方法對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報告的2010-2016年廣州市戶籍人口死因監測資料進行分析,死因分類采用ICD-10中的死因分類標準進行編碼及分析統計。通過死亡率、年度變化百分比、期望壽命、去死因期望壽命、減壽年數等指標進行分析,并描述疾病死亡變化對期望壽命和潛在壽命損失的影響。結果 2010-2016年廣州市戶籍人口死亡327 769例,平均死亡率為563.67/10萬(標化率為327.19/10萬),以平均每年0.66%的速度上升。死因順位前3位的是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平均死亡率分別為204.61/10萬、148.43/10萬、88.99/10萬。損傷中毒(傷害)、肌肉骨骼疾病和結締組織疾病、內分泌營養代謝疾病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1.54%,10.62%、5.53%。年平均PYLL為443 653人年,PYLL率為53.20‰,呈上升趨勢。主要死因造成的PYLL的前3位分別是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損傷中毒(傷害),平均PYLL分別為177 631、88 302和58 678人年。結論 2010-2016年廣州市戶籍人口疾病死亡趨勢變化對期望壽命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和損傷中毒(傷害)等造成的潛在壽命損失逐漸加大。加強對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廣州市衛生工作的重點,尤其是預防惡性腫瘤的發生、提高其早診早治對減少壽命損失有重要意義。
華南預防醫學雜志要求:
{1}來稿請在正文前寫150字左右的摘要和3至6個關鍵詞,摘要不宜以第三人稱寫成文章結構介紹,并且不得含自我評價。
{2}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編輯部保留對來稿作文字修改、刪節的權利,不同意改動者務請注明。
{3}在本刊公開發表的作品,視同為作者同意通過本刊將其作品上傳至收錄網站傳播使用。作者如不同意作品被收錄,請在來稿時向本刊明確聲明。
{4}參考文獻按出現的次序列在文末,并在文中對應位置以右上角方括弧中的數字表示。詳細參考文獻格式,見往期雜志。
{5}正文文本,5號宋體,單倍行距,頁邊距上下限、左右邊距均采用Office 軟件的默認設置。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