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粒度 沉積環境 海侵 長江三角洲 晚第四紀
摘要:對長江三角洲北翼CSJA3孔的粒度數據及粒度參數、頻率分布曲線和概率累積曲線等沉積物粒度特征進行了詳細分析,并結合巖性、沉積構造、孢粉和有孔蟲組合等數據,探討了研究區晚第四紀以來的沉積環境演化及海侵記錄。分析表明,粒度數據可以很好地反映沉積環境的變化,間冰期黏土含量降低,砂含量增加,平均粒徑較大;冰期正好相反。根據巖性、測年、孢粉、有孔蟲等建立的年代框架確定CSJA3孔底部為MIS6期。CSJA3孔自下而上可分為6個沉積單元:U6(泛濫平原-河漫灘)、U5(河口-潮坪)、U4(河漫灘)、U3(潮坪-濱淺海)、U2(河漫灘)、U1(澙湖-潮坪)。CSJA3孔共記錄三次海侵,U5、U3和U1地層分別對應MIS5期太湖海侵、MIS3期滆湖海侵和MIS1期鎮江海侵。其中,MIS3期海侵強度比MIS5期更大,與全球海平面變化不符。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構造作用控制的古地勢變化造成的。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雜志要求:
{1}因匿名評審需要,正文部分不得出現與作者有關的任何信息。
{2}編輯部有權對來稿作文字性修改和規范化技術性處理,來稿若不愿入編或被收錄,請作者事先聲明。本刊將作適當處理。
{3}中英文標題(含副標題)。文章標題應當準確體現文章內容,不宜過長或過簡,副標題和主標題之間的關系應當清晰明確。
{4}文章的格式: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省××市××縣),郵編,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參考文獻,作者簡介。
{5}中文摘要(200字以內)與英文摘要應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簡要闡明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