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有機物 遼東半島 流域變化 人類活動
摘要:為研究人類活動及鴨綠江陸源輸入對河口海岸及陸架泥質區沉積環境的影響,本文通過對2017年于遼東半島泥質區東部采集的Q02柱與西部Q04柱進行210Pb定年、粒度、總有機碳、總有機氮、δ13C同位素等指標綜合分析,利用Meyers研究模型結合C/N值及δ13C同位素含量分析不同物源有機質貢獻率。結果表明:(1)兩根柱樣TOC與TN含量近百年來逐漸升高,C/N值在9~11之間為海陸混合來源。沉積物主要以粉砂及粘土為主,粉砂含量最高,粘土次之,砂含量較少。(2)有機碳來源占比均呈陸源降低海源升高的特點,分別反映了泥質區東部與西部不同主導因素對海域環境的影響。東部沉積環境主要受流域環境變化與海域共同作用,墾荒、自然災害、日俄戰爭等事件造成了植被覆蓋降低,水庫建設減少了陸源有機碳輸入;西部沉積環境主要受沿岸人類活動、水體富營養化的影響,'弛禁'政策導致植被覆蓋被破壞,港口修建、水產養殖等活動造成水體營養物質增多,引起海洋環境惡化。
海洋環境科學雜志要求:
{1}請將注釋置于每頁地角,注釋順序用①②……表示;參考文獻置于文末,著錄順序用[1][2]……表示。
{2}作者若不允許本刊對文稿作文字性及少量內容刪改,請來稿時聲明。
{3}文稿應具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數據準確,層次清楚,文字精練,用字規范,文稿附圖量不限,提倡多附圖。
{4}文章標題為三號黑體,摘要為5號楷體字,正文為小四號仿宋體,行距為24磅。文中所涉及的數據或事實
{5}中英文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以300字左右為宜,并標注3~8個規范化的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