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鐵 磷 活性 溶解動力學 絮凝
摘要:運用溶解動力學實驗及活性連續體模型表征了長江河口至東海鄰近海域表層沉積物中鐵(Fe)和磷(P)的活性。通過動力學數據擬合得到了活性組分的理論含量m0和表觀速率常數k。結果表明,Fe(Ⅱ)普遍存在于表層沉積物中,這應是高活性有機絡合態Fe(Ⅲ)絮凝/沉淀到沉積物中后快速還原的結果。沉積物中黏土及總有機碳(TOC)含量對Fe(Ⅱ)的m0及其k值起重要控制作用。從長江河口至鄰近海域沉積物中Fe(Ⅱ)均以FeCO3形態為主,FeCO3的溶解及與之相結合磷(主要為交換態P和自生P)的釋放導致Fe(Ⅱ)和P具有相似的溶解動力學特征。與吸附于Fe(Ⅱ)礦物相的P相比,與Fe(Ⅱ)礦物相共沉淀的P的m0較高,但k較低。與TOC含量較低的粗粒沉積物中的Fe(Ⅲ)相比,TOC含量較高的細粒沉積物中Fe(Ⅲ)的m0值較小,但k值較大。以上特征是Fe不同的氧化還原過程導致的。Fe(Ⅲ)氧化物的含量(m0)和活性(k)總體上控制著與之相結合P的含量(m0)及溶解活性(k)。雖然傳統活性Fe形態分析未能揭示出長江河口沉積物中活性Fe的富集作用,但溶解動力學表征結果表明,Fe的絮凝/沉淀導致河口沉積物中活性Fe的明顯富集,且該過程主要發生在鹽度明顯增加的低鹽度河口區。
海洋學報雜志要求:
(1) 《海洋學報》論文題名 :論文題名要簡練并明確反映論文內容,一般在20字以內;避免使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
(2) 《海洋學報》論文摘要 :一般300~500個字,以第3人稱寫過去時態撰寫, 闡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實驗方法或研究方法、結果和結論,其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閱讀全文也能夠獲得必要的信息,供讀者確定有無必要閱讀全文。一般不宜出現圖、表、化學結構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英文摘要應與中文內容對應,可適當詳細。
(3)《海洋學報》 關鍵詞:中英文關鍵詞一般3~6個。
(4) 《海洋學報》引言:應單列標題,標題為“1 引言”。引言應簡要介紹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基礎和知識空白,以及該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范圍等。引言不要與摘要雷同,也不要寫成研究內容或結果的簡介。引言中應著重論述該研究要給出的創新點
(5) 正文:應明確闡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完整地表述所得結果,如涉及秘密不宜交待,使讀者不便于參考和認為可信,則不應投稿。論文必須有新結果。如作者認為必要,可在結果之后設“結果分析”、“討論”、“分析與討論”等,但所有的分析與討論必須結合該文的結果進行。避免文字敘述與圖、表內容的重復。
(6) 結論:要求給出的結論是該文所獲得的原創性成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