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精準扶貧 整體性治理 主體性 下黨鄉
摘要:精準扶貧是中國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系統工程。整體性治理理論強調依托信息技術手段,構建政府、市場、社會的協同機制,向公民提供無縫隙服務。從理論層面看,精準扶貧目標的靶向性、過程的整體性、主體的多元性以及執行的技術性契合了整體性治理的目標導向機制、信息技術機制、協調整合機制。從實際操作上看,整體性治理理論在福建省下黨鄉的精準扶貧中得到了有效檢驗:通過意識整合、主體合作、技術支持構建了精準扶貧的目標體系、協同機制、服務平臺。然而,在反貧困治理情景中依然存在著行政內卷化與主體性認同偏差問題。這決定了今后的反貧困治理既要立足制度層面,建構多維度的貧困治理機制;又要考慮價值層面,重塑反貧困治理的主體性認同。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必須以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5年公開文獻為限,按引用先后順序排于文末,用小方括號將序號標在引用處右上角處。
{2}來稿務必立論正確,論證嚴謹,論據充分,數據準確,語言通順,文字流暢,標點符號正確;特別應具有創新性、學術性和前沿性。
{3}來稿切勿一稿數投。因經費和人力有限,恕不退稿,投稿一個月內作者會收到評審意見。
{4}文題應做到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不能使用籠統的、泛指性很強的詞語,避免使用簡稱,縮寫,化學結構式,藥品商品名等不規范的詞語,盡量不設副標題。
{5}作者簡介,內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籍貫(具體到市縣一級)、工作單位、職稱、學位、簡歷及研究方向(任選)。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