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zine introduction
Magazine introduction
《建筑學報》雜志創辦于1954年,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創刊多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雜志內容充實、版式清新,裝幀精美,深受廣大讀者好評。
《建筑學報》以國內建筑界的重要活動、學術研究及實踐為主要報道對象,根據學科特點和讀者定位,報道方向兼顧理論和實踐兩大內容。
Magazine introduction
《建筑學報》主要欄目:俠優與競賽、建筑攝影、可持續建筑、設計研究、專訪、國外建筑、建學信息等。
Magazine introduction
精彩的內容、專業的觀點、精美的圖片、高品位的審美情趣,隨著讀者的物質生活水準迅速提升,人們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與生活品質的提升,順應時代潮流的一個全方位整合出擊。面向全世界的雜志,集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識性于一體,是一本越來越有看點的雜志、一本越做越精彩的雜志、一本越來越受歡迎的雜志,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南京大學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攜手江蘇醫療建筑BIM族庫研究中心、江蘇智憩物聯科技有限公司一起緊急動員參戰,僅用一晚就完成了滿足傳染病救治要求的“三區兩通道”的標準隔離病區方案,迅速完成了建筑、結構、水、暖、電施工圖設計,整個病區的設計與建設也僅用時14天。
項目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整體規劃及一期工程設計。包括5所學院的教學大樓及教室、一所中央圖書館、不同的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大學會堂、行政部門及院系辦公室、學生福利設施、各式飯堂、室內運動場及秉承香港中文大學傳統的書院宿舍。設計期望通過建筑規劃處理不同的過渡空間,孕育校園生活上的各種交流與學習氛圍。校園以可持續設計的精神營造一個與自然結合的學習環境。設計結合地形,以“山、林、院”3個地形來分區組織不同功能及多元空間。
歐洲以修道院方院出發的大學校園,經過英國及美國東岸方院的轉化,到19世紀通過杰佛遜(ThomasJefferson)弗吉尼亞大學的自然主義理想,與奧姆斯德(FredrickLawOlmsted)草原地景的思潮,建立了自由草地的校園象征。隨著地景軸線的原型被帶到遙遠的東方,校園新古典軸線與民族形式結合,成為20世紀中國大學空間的范型。
本文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的規劃設計為例,探討在中國城市發展語境下,面臨密度、功能與自然環境的多重挑戰,大學校園如何從自然的軸線再出發,發展校園規劃的空間原型?尊敬的各位老師,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在美麗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來舉行一個學術研討會,研討關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的規劃與設計,以及目前中國高等學校校園建筑的狀況。
我們大致分設3個方向的議題。第1個議題主要討論校園的規劃與城市設計層面的情況,尤其請大家討論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園在目前中國高等學校的校園規劃建設上,作為設計模式它有什么特點?也歡迎就這個模式與目前內地高校一些新的校園建設進行比對,以及與西方的校園模式進行比對,幫助我們找到它的定位,看看它對于未來的校園建設,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一個推動作用。2014年,我們接到了承德博物館的設計項目。
Magazine introduction
Magazine int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