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黑曲霉 粗酶液 烏龍茶 揮發性成分 香氣活力值
摘要:用5種不同培養基發酵制備的黑曲霉粗酶液處理烏龍茶水溶液,運用頂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結合氣相色譜-質譜(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術分析處理前后揮發性成分含量和香氣強度的變化。結果表明,共鑒定出28種揮發性成分,包括酯類10種、醛類4種、醇類5種、烯烴類6種和其他類化合物3種,其中正己醛、橙花叔醇、p-傘花烴、反式-β-羅勒烯、α-法呢烯和吲哚是烏龍茶水溶液中含量較高的揮發性成分。察氏粗酶處理組和果膠粗酶處理組中,正己醛含量明顯增加;麥麩粗酶處理組和柚皮粗酶處理組中,苯乙醇、橙花叔醇和α-法呢烯含量明顯增加;麥麩粗酶處理組中新增加了苯甲醛、順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果膠粗酶處理組和柚皮粗酶處理組中新增加了順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香氣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察氏粗酶處理組、果膠粗酶處理組、麥麩粗酶處理組和柚皮粗酶處理組中,苯乙醛(甜香)和橙花叔醇(花香)的OAV均顯著增加,增強了烏龍茶水溶液的甜香和花香味。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雜志要求:
{1}參考文獻應為公開出版物。引用文獻須按引用的先后,在正文中有關處用[1],[2]…標明,序號與全文末的參考文獻必須一致。
{2}本刊強調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學術價值,所有來稿要求查重率控制在10%以下。其中,只限專業領域通用詞匯的表述部分,不能存在完整句子的復制現象,核心觀點嚴禁有任何重復(含自引)。
{3}來稿請用Word和pdf格式各發送一份。電子稿件“發件人”一欄需填寫作者真實姓名,“主題”一欄為文章題目。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
{4}正文中表示標題級別的序號形式,一般從大到小依次為:“一”“(一)”“1”“(1)”“①”等。可以根據標題的實有級別,跳過某些形式的序號。
{5}為便于匿名審稿,請另頁注明作者姓名、性別、出生年份、最后學位、職稱、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電話號碼、E-mail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