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中英交涉 緬甸 屬國體制 宗藩體制 曾紀澤
摘要:緬甸為清帝國屬邦,進入19世紀晚期開始出現宗藩問題。英國殖民主義的滲透、進攻,是其危機的外部因素;而清帝國面對工業化轉型、新殖民主義挑戰,以及屬國體制調整,深感力不從心,無法與英國武力抗衡,這都使緬甸問題更加復雜化。在中英緬甸問題談判中,清帝國利用曾紀澤、赫德展開“多軌外交”,有其成功的一面,也為后來的結局埋下了失敗的種子。緬甸退出,屬國體制解體,一方面是天朝上國的屈辱,是東方式殖民主義面對西方新殖民主義的失敗;另一方面,重新檢討中英緬甸談判,可以看出清帝國在歷史大轉型時期,對于在新的歷史環境中究竟如何看待屬國體制,是存是廢,如何存如何廢,基本上不明所以。清帝國既要維護天朝上國的面子,又希望在中英交涉中享有更多份額,將存祀、貢務、界務、商務捆綁在一起討論,殊不料英人進藏后的一個突發事件,便讓清廷在屬國與屬地之間二選一,于是緬甸前途由此注定。
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按下列格式: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或編號。
{2}來稿應是未曾公開發表的原創性稿件。
{3}正文包括題目、摘要(中英文)、關鍵詞(中英文)、引言、方法、結果、討論、結論和參考文獻等部分內容。
{4}摘要慎用長句,只分1個自然段落。摘要之后須有關鍵詞,由3—8個反映論文主題內容、并用空格隔開的詞或詞組所組成。
{5}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摘要、關鍵詞、作者簡介、正文、參考文獻。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