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朱熹 康德 人性論 善
摘要:朱熹作為宋學的集大成者,其人性論思想是建立在"理"這一客觀存在的基礎之上,人正是在"理"與"氣"的演化中形成的,但由于氣質的差異和后天人欲的發展,使人性有了善惡之分。他主張通過"主敬涵養"和"格物致知"兩條路徑走向人性的復歸。康德則把"自由意志"作為人性論思想的哲學基礎,認為人天生就有向善的稟賦和趨惡的傾向,只有在自由選擇時才決定了人性的善惡,要想真正的達到真善美的境界,就需要在樹立道德榜樣的同時,重構原初向善的稟賦。朱熹和康德處在不同時空之中,比較分析二者的人性論思想的異同,能夠為我國當前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稿件需是本人獨創。如為多人合作作品,須征得本文全體作者同意,并注明全體作者姓名。因稿件著作權所引發的糾紛,由作者自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2}秉持“清、齊、定”原則,以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深入淺出展現核心觀點,行文流暢,引人入勝,達到或者接近商業類出版物標準。
{3}所引用參考文獻以“[阿拉伯數字]”的上標形式按序標注,篇幅一般控制在300~600字。
{4}基金項目的成果或論文,請在首頁注明基金項目類別、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5}稿件須有“摘要”(中、英文),用以準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問題、研究目的以及論點、論據和結論,字數一般控制在 300 字以內。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