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赤泥 脫堿 酸浸 土壤化
摘要:赤泥是氧化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強堿性工業固體廢棄物。傳統的筑壩堆存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危害。本文以山東某拜耳法氧化鋁廠提供的赤泥作為研究對象,開發出赤泥快速高效低成本脫堿新工藝,即利用硫酸+含鈣復鹽CAM對赤泥進行脫堿,并就脫堿赤泥進行了土壤化研究。結果表明,赤泥中鈉含量從11.709%降至0.302%,其脫堿率高達97.42%,脫堿后的赤泥可直接應用于土壤修復、建筑材料、尾礦充填等工業用途。SEM分析和盆栽試驗結果表明,赤泥粒度從1.25μm增加到17.5μm,脫堿后團粒體結構變大,土壤性能優良,能夠滿足耐性植物的生長要求。復墾后的赤泥團粒體結構進一步變大,可加速赤泥的土壤化進程,為赤泥堆場原位生態修復提供技術支撐。
礦產保護與利用雜志要求:
{1}文稿的首頁末注明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籍貫、性別、職稱、學位、專業研究方向及論文屬何項目、資金來源。
{2}縮寫。外文縮寫詞必須符合國際規范,縮寫在文中第一次出現時需要標明全稱并說明中文含義。
{3}題名要求簡明扼要,中文題名不超過20個字。
{4}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一般應多于10篇,按在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標注(加方括號),并在文末按順序列出。作者、譯者、編者不超過3人時全部寫出,超過3人時只寫前3人,后加“等”。
{5}摘要:應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陳述文章重要內容,以 300 字左右為宜,用第三人稱書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