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鉀長花崗巖 地球化學 光霧山 揚子板塊北緣
摘要:為了限定揚子板塊北緣地區新元古代巖漿活動事件的準確時間及和探討巖石成因,本文對出露于四川省南江縣光霧山鉀長花崗巖進行了LA-ICP-MS鋯石U-Pb定年和巖石地球化學研究。結果表明光霧山地區鉀長花崗巖鋯石U-Pb年齡為836.3Ma±8.3Ma,屬于新元古代花崗巖。巖石具有高w(SiO2)(72.68%~78.10%),w(K2O)(4.26%~5.32%),w(Na2O)(1.68%~3.38%),相對富鉀(K2O/Na2O=1.12~2.54),高堿(w(Na2O+K2O)=7.64%~8.99%),低P2O5含量等特征,鋁飽和指數A/CNK=0.99~1.49,光霧山花崗巖屬于過鋁質高鉀鈣堿性花崗巖。巖石具有輕稀土元素相對富集,重稀土元素虧損的特征,具有明顯Eu負異常,δEu為0.48~0.73。光霧山花崗巖微量元素表現出Rb,Th,K,Nd,Sm元素富集,Ba,Nb,Ta,Sr,P,Ti元素虧損的特點。地球化學研究表明,光霧山鉀長花崗巖主要以粘土巖部分熔融為主及少部分含粘土的變質雜砂巖部分熔融形成的。巖漿可能來源于本區結晶基底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后河巖群和褶皺基底中-新元古界火地亞群中深變質巖為代表的地殼物質的部分熔融產物,為殼源成因類型,具有島弧型花崗巖特征,形成于島弧構造環境。光霧山鉀長花崗巖的形成是新元古界時期揚子板塊與華北板塊之間的俯沖碰撞、島弧形成構造演化過程中使區域地殼不斷加厚和地殼深融作用的響應。揚子陸塊北緣南江地區約836Ma同碰撞島弧型鉀長花崗巖的發現,表明該地區在約836Ma時為Rodinia超大陸匯聚形成階段,此時期該區Rodinia超大陸尚未進入大陸裂解階段。
礦物巖石雜志要求:
{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領域、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包括手機)、E-mail 地址等。
{2}選題新穎,數據可靠,論點鮮明,層次清楚,文字簡練。
{3}層次標題序號:采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碼。序號左頂格,末位數碼后不加標點,空1字排文字。
{4}參考文獻按照引用文獻出現的先后順序以方括號[1]、 [2]、 [3]連續編碼,統一置于文章末尾。在文中標注時,如果位于句尾,則需要放在句號里面。
{5}稿件請附200—300 字的中英文內容提要,內容提要簡要概述所研究的問題與觀點、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主要結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