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昆侖 神圣空間 山海經 西王母 地理
摘要:"昆侖"是古代重要的地理與文化空間符號,與女神西王母也有密切的連結。"昆侖"一詞多見于上中古傳世文獻中,《山海經》中有單詞名之為"昆侖"者,亦有復合詞名之為"昆侖之丘""昆侖墟"及"昆侖之墟"者。昆侖在《山海經》中以"丘""墟""山"的多種空間形式,發展到緯書地理"柱"的形態,"地之中"的強化以及"山"地理空間形態的確立。"昆侖"在漢魏之后,不斷層累迭加,以"山"的地理形貌,取代了《山海經》中的"丘"或"墟"的地理特征,成為"昆侖"最具代表性的地理空間樣態。歷來學界對于昆侖大都偏重在其真實地理與神話地理之研究,但昆侖既是一個靜態的自然地理,又是一個動態的文化空間,不斷被增衍創造,其空間形式在建構發展的過程中,亦具有或"山"或"丘"或"墟"的多元地理空間形式,此一地理空間及其象征轉化之探討,對于昆侖神話發展的掌握,以及神話地理所隱藏的人文精神之發掘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以《山海經》為主,回歸先秦兩漢傳世文獻,在文本語境中重新探討"昆侖"一詞之意涵及其空間形態性質,以及這些空間的神圣性建構及其文化象征意涵。
民俗研究雜志要求:
{1}作者工作單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并在其工作單位名稱之前加與作者姓名序號相同的數字;各工作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2}稿件的文字、標點、年代、數字等書寫方式均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有關規定為準。
{3}文題須簡明扼要,確切反映文章內容,盡量不用副標題。
{4}參考文獻序號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要在文中標出序號的位置(右上角標)。
{5}論著須附200~300字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