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黃河生態經濟帶 生態經濟發展 質量評價 空間分異
摘要:黃河生態經濟帶作為橫跨中國西部、中部和東部的生態經濟廊道,是黃河流域全面提升生態經濟質量的關鍵抓手,在全國的生態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基于生態效力和經濟增長生態指數理論,通過選取2016年黃河生態經濟帶11省、區、市的數據,構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生態建設、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5個維度21項內容的評價指標體系,對黃河生態經濟帶內各省、區、市進行綜合評價,著重分析和研究區域內生態經濟質量發展的質量差異和空間變化。結果表明:1.黃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經濟發展現狀從質量和空間分布上均不平衡,總體呈現出:發展質量由西向東逐級遞減、京津兩市引領全區的局面,區域內生態經濟發展質量空間等級分異與區域實際現狀基本吻合。2.區域內各省、區、市生態經濟發展質量整體尚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在不同評價維度存在較大區域差異和發展不協調的現象,尤其是經濟增長維度和資源利用維度。
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雜志要求:
{1}如果文章有基金項目,必須注明基金項目的名稱和編號。
{2}來稿內容為作者未曾公開發表過的研究成果,不涉及泄密問題;表述力求充實精煉;引用數字、資料應給出參考文獻;凡被國內外正式出版物公開發表或已錄用的稿件本刊不予受理。
{3}參考文獻格式:[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4}論文以提供論著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地記述文獻重要信息的短文。
{5}文末注明聯系電話、詳細單位地址郵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