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雙季晚稻 產量結構 干旱脅迫 土壤濕度 響應
摘要:干旱是湖南雙季晚稻分蘗-幼穗分化期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對晚稻生長和產量形成產生不利影響。本研究以常規晚稻和超級晚稻在分蘗-幼穗分化期進行干旱脅迫試驗,于20142016年連續3年開展15、20、25、30d4個干旱處理水平試驗,探討了干旱強度與不同品種雙季晚稻產量結構的關系,從而確定雙季晚稻干旱指標。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相同干旱脅迫處理下,土壤相對濕度是影響雙季晚稻產量結構的關鍵因素,常規晚稻和超級晚稻產量結構對干旱脅迫的響應存在差異性。自晚稻分蘗普遍期開始干旱處理,對常規晚稻理論產量、有效穗數和結實粒數產生不利影響的土壤相對濕度閾值分別為92.5%、87.2%和98.6%;對超級晚稻理論產量、有效穗數和結實粒數產生不利影響的土壤相對濕度閾值分別為96.8%、97.1%和89.3%。根據晚稻產量結構對干旱持續時間和土壤濕度的響應,構建了常規晚稻和超級晚稻的分蘗-幼穗分化期干旱等級指標,可為雙季晚稻的干旱監測和抗旱救災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氣象與環境科學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籍貫,職稱,學歷,研究方向,主要學術成就等。
{2}本刊編輯部有權對所投稿件進行修改。如果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及時補上信息不全不予發表!
{3}文題:盡量不超過20個字(不含副標題,副標題也不宜過長)。
{4}規范使用參考文獻,核對準確,一律采用頁下注,每頁重新編號,序號格式為①、②……。
{5}附以300字左右的“提要”、3至6個“關鍵詞”。“提要”請客觀陳述論文主要觀點,一般不作評價。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