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民族學 口述史 研究現狀
摘要:口述史,作為社會記憶的一種重要方式,因本身具有著親歷性、記錄性和敘事性等特點,從一開始就被人們廣泛應用。20世紀40年代,現代意義的口述史研究開始興起,通過口述方式收集資料的研究方法被諸多學科借鑒運用。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口述史已成為"人人皆用之法","廣泛地應用于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文學、新聞學、醫學等諸多的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領域。"[1]就民族學(人類學)領域而言,運用口述史研究法的相關佳作可謂燦若繁星。這些作品對于后人了解社會歷史的發展變遷等問題具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擬對現代口述史研究興起以來,民族學(人類學)視野下的口述史研究進行綜述,以期為該學科更好地運用口述法進行研究提供助益。
青藏高原論壇雜志要求:
<一>引言切忌與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釋;應與結語呼應,引言中提出的問題,結語中應有回答,但不能雷同。
<二>獲得各項課題資助的來稿將優先發表(需要在稿件首頁注明)。
<三>作品必須是原創作品,內容真實,積極向上,主題鮮明。
<四>圖題、表題均采用中英文對照表述,中文在前、英文在后,圖、表均需有編號和標題,圖、表題號及圖中曲線號均用阿拉伯數字標注。
<五>注釋號以帶圓圈的阿拉伯數字標于右上角(如“①”),每頁單獨編號,注釋內容置于頁腳。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