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聯動演變 邊心灘演變 邊界條件 周天河段 長江中游
摘要:周天河段是長江中游重點礙航河段,研究其邊、心灘演變與上下游河勢的聯動關系、主流過渡形式與航道條件的關系,可指導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實踐。采用1985~2014年實測水沙和地形數據,研究了自然條件及人類活動影響下的邊界條件變化對周天河段演變過程的影響。在自然狀態下,周天河段演變規律為:大水年左岸邊灘與心灘合并,河道深泓為一次過渡形式;中小水年邊灘與心灘分離,且竄溝發育,形成二次或多次過渡形式。三峽水庫蓄水運行及航道整治工程的實施,改變了水沙及河道邊界,其演變規律變為:應急清淤工程至控導工程期間(2001~2006年),臨岸竄溝得到有效封堵,左岸側邊心灘沖刷,右岸側灘灘體發育;控導工程至荊江河段一期工程期間(2006~2014年),左岸側邊心灘(九華寺、蛟子淵邊灘及周公堤心灘)淤漲,新廠邊灘和天星洲左緣崩退,右岸側戚家臺邊灘淤積;荊江一期工程實施(2014年)以來,左岸側邊灘淤積,右岸側邊灘沖刷。分析表明:在"清水下泄"及航道整治工程作用下,未來一段時間周天河段河床仍以沖刷為主,但局部橫向變形需引起關注,航道水深提高過程中應關注顏家臺空蕩區域的航道條件變化趨勢。
人民長江雜志要求:
{1}注釋采用“作者-年份”制。
{2}投稿者若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或者稿件內容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的,由投稿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自負文責。
{3}中文文題一般在20個漢字左右,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在文題下,按順序排列。
{4}凡引用他人觀點、材料等,請在引用部分的最后用上角標“ [1]、[2]……”等標注,其出處在文末以參考文獻的形式集中標注,引文序號須與參考文獻序號相對應。
{5}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應標明,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置于篇首頁頁腳。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