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政策框架設計 生態緩沖帶 空間管控 水生態環境 河流
摘要:近年來,長江經濟帶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狀況得到了明顯好轉。但是,氮、磷污染問題逐步凸顯,并已成為長江等重點流域的主要污染因子。在"減排污"系列措施的實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空間不斷縮窄的情況下,"擴容量"的重要性開始顯現。詳細梳理了長江經濟帶區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論證了河湖生態緩沖帶作為"擴容量"措施之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基于對國外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的總結,結合我國現行的政策體系,詳細分析了河湖生態緩沖帶政策工具的分類、實施對象、技術方法和建設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初步提出了政策框架設計構想,為下一步按照相關上位法規政策要求,在長江經濟帶推行河湖生態緩沖帶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人民長江雜志要求:
{1}注釋采用“作者-年份”制。
{2}投稿者若抄襲、模仿他人作品等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或者稿件內容侵犯他人名譽權、隱私權、人格權的,由投稿者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自負文責。
{3}中文文題一般在20個漢字左右,作者姓名及工作單位在文題下,按順序排列。
{4}凡引用他人觀點、材料等,請在引用部分的最后用上角標“ [1]、[2]……”等標注,其出處在文末以參考文獻的形式集中標注,引文序號須與參考文獻序號相對應。
{5}文章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應標明,以“作者簡介:”作為標識,置于篇首頁頁腳。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