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土壤容重 空間分布 影響因素 黑河上游
摘要:土壤容重不僅可用作計算土壤持水力和導水性,也是估算土壤養分和碳儲量的重要變量。野外測定土壤容重一般費時費力,特別是在地形復雜的山區,因此山地土壤容重在國內外大多數清查數據庫中缺失。本文以黑河上游山地為例,基于野外調查的124個土壤剖面,研究了山地土壤容重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黑河上游山地0~10 cm和0~60 cm土壤容重分別為0.91±0.02 g·cm^-3 和1.04±0.01 g·cm^-3;不同植被類型下,高山寒漠容重最大,山地森林最小。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呈冪函數遞增;隨著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容重呈指數遞減。區域上,黑河上游從西北到東南,容重呈遞減趨勢,從高海拔到低海拔,容重呈先減小后增大趨勢。主成分分析(PCA)和一般線性模型(GLM)表明,與土壤容重相關的環境因子中,海拔是影響土壤表層容重的第一主成分,土壤有機質含量是第二主成分,黏粒含量和大于2.0 mm礫石含量分別為第三、四主成分。第一、二、三、四主成分分別解釋土壤容重空間變異的24.00%、29.40%、0.01%、6.20%。
山地學報雜志要求:
{1}如系基金項目成果,須注明基金項目類別、名稱和編號。
{2}來稿文責自負,如牽涉作者著作權等問題,本刊不承擔相應責任。
{3}參考文獻:僅限于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發行的主要文獻。本刊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執行GB/T 7714-2015《信息與文獻 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4}論文摘要是對論文內容的高度概括,通過閱讀摘要,讀者能夠對文章的內容和主題思想有一個宏觀、整體的把握。
{5}稿件須有標題、作者姓名、內容摘要、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