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美國兒童保護 強制報告 響應模式 調查響應 差別響應
摘要:美國兒童保護強制報告制度自1974年建立以來已有40多年歷史,從其發展歷程來看,接到疑似兒童虐待與忽視報告后所使用的響應模式經歷了兩個階段,早期采用的是被稱為“調查響應”的傳統響應模式,近20年來越來越多的州開始使用被稱為“差別響應”的新模式。本文介紹和比較了這兩種模式的發展歷史、具體做法、特點和價值觀,并評析了美國學界、法律人士和社會工作者對這兩種模式的批評,在此基礎上提出其對建立中國兒童保護強制報告制度響應模式的啟發。
社會發展研究雜志要求:
{1}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2}稿件強調首發。所有來稿須在文章首頁以腳注形式注明是否在其他刊物或媒體(包括自媒體)上公開發表過。
{3}編號應頂格書寫。有標題時,在編號后空一字再寫標題,另起一行寫具體內容。無標題時,編號后空一字寫具體內容。
{4}采用順序編碼制著錄。文獻數論著不超過15篇,綜述不超過30篇。盡量引用近2年登載論文作參考文獻,內部資料和尚未發表者請勿列入。
{5}作者的姓名、電子信箱、手機號碼、傳真號碼、具體通訊地址及郵政編碼。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