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同 仁愛 社會主義 命運共同體
摘要:大同儒學應以個人、家庭、社會、天地為儒學的四個重要緯度,以整體性、貫通性、中和性、時用性為原則,尋求四者的統一,其根本歸旨是止于至善。個人的人格意志和精神修養在儒學中有著豐富的資源。但是儒家的獨立自由,要與社會、天地協同,不是個人主義,要在個人與社會群體之間尋求一種中道和諧,在個人與群體利益沖突時,強調要以大局為重、群體優先。大同儒學要有天地緯度,要能盡性、知命、知天,能參天地、贊化育。個人、社會、天地根本上是一個貫通的整體,宋儒說"仁者渾然與物同體",這種萬物一體的精神是大同儒學的哲學本體論基礎。大同儒學以社會、天下為本位,跳出了狹隘的血緣種族利益至上的觀念,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是其根本指向。大同思想可以說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最早的古典表述。
社會科學家雜志要求:
{1}獲基金及獲獎稿件: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注于文題頁左下方,如基金項目:××(基金編號 ××××)。
{2}本刊審稿周期為3個月,請勿一稿多投。論文責任者屬實,署名作者的人數和順序由作者自定,注意保守國家機密無政治差錯,文責由作者自負。
{3}文章標題須簡潔、具體、鮮明,原則上不要加副標題(原則上不錄用加副標題的論文),原則上不超過25個字。
{4}參考文獻中的標點符號以英文半角符號書寫,字體請用Times New Roman。
{5}署名作者以3個為宜,不得超過4位,次序按貢獻大小排列。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