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外交決策 施動者 結構 施動性
摘要:冷戰結束以來,“利益—價值”范式日益受到學界的重視。但學界在利益和價值的內涵上存在分歧,在分析框架上眾說紛紜,缺乏系統性的利益和價值分析框架。這都限制了該范式的解釋力。一個生成性的利益—價值分析框架有利于打通利益和價值、施動者和結構、外交決策與原則三方面的理論邏輯。在嚴格界定利益和價值內涵的基礎上,該范式主張利益和價值具有結構屬性,適用于施動者和結構的分析框架。在施動者復制或變革利益和價值結構的過程中,為解決價值和利益選擇的困境,除了結構層面的因素外,施動者的實力、位置性和策略性等施動性是理解一國外交決策和外交原則變化的重要因素。就具體案例來說,20世紀,在中國參與聯合國制裁決策過程中,利益和價值結構、實力、位置性和策略性在實踐的互相作用決定了外交原則的變遷。
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格式:姓名(出生年-),性別(少數民族),籍貫,職稱,學位/學歷,主要從事……研究。
{2}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
{3}來稿時,請作者自留底稿,三個月后未接到錄用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恕不退稿。
{4}正文中參考文獻采用“著者+年份”制,即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用圓括號標注參考文獻的出版年代。
{5}關鍵詞:關鍵詞應盡量從《漢語主題詞表》中選用,并用封號相隔(3-6個為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