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卜辭 蔑 形體 含義
摘要:殷墟甲骨中有關于“蔑”的若干卜辭,對該字的考釋歷來頗多爭論。早期其字形的某些部分或從“人”、從“戈”、從“女”、從“■”,相配使用。第一期之后其字數(shù)量不多,可見形體似漸趨穩(wěn)定,在商周之際及西周的金文中有不同的用法與含義。該字在商代卜辭作先臣名、微茫小雨、攻滅擊殺使用,商周金文中則與“歷”字相配,表懋勉嘉美之義,為銘文常用語。
石家莊學院學報雜志要求:
{1}作者簡介(出生年份、性別、學歷、所屬單位、職務職稱、當前研究課題及研究方向等)以及詳細通訊方式(包括郵政編碼、通訊地址及聯(lián)系電話、傳真電話及E-mail)。
{2}所有稿件請投編輯部,勿寄個人。
{3}稿件標題一般不超過20個字,最多20字。在標題能恰當表達意義的情況下,盡量不采用副標題。
{4}參考文獻:列出作者親自閱讀過的、公開發(fā)表的文獻。
{5}關鍵詞每篇文章可選用3~5個能反映文章主題概念的詞、詞組或術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