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密度老城區 海綿城市 徑流控制 綠色設施 地下調蓄設施
摘要:針對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缺乏專項治理措施的現狀,為了解決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內澇問題并實現徑流控制,基于“老城區以問題為導向,以點帶面”的基本思想,同時考慮高密度老城區“人口密度大,改造難度大和遺留問題多”等特點,海綿城市建設需要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技術方案實現對老城區的徑流控制。以國家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萍鄉試點區中的典型老城區西門內澇區為例,提出針對高密度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徑流控制方案,主要包括源頭地表綠色設施的減量控制以及末端地下調蓄設施的二次控制。總結了地表綠色設施組合的技術思路,介紹了地下調蓄設施的計算方法、布設以及抗浮設計等。結果表明:高密度老城區徑流控制不能單靠綠色設施進行源頭控制,也需要地下調蓄設施進行末端治理,其中單靠綠色設施實現了55.7%的徑流控制率,加上地下調蓄設施后完成了75%的徑流控制目標。該方案為類似老城區徑流控制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對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徑流控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與實用價值。
水利水電技術雜志要求:
{1}作者工作單位應寫正式全稱,不用簡稱,后加省名、城市名、郵政編碼。
{2}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復發表的聲明,并在2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
{3}來稿題目要明確簡短,含義貼切,一般不超過20字,中英文含義一致。
{4}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一般不作為文獻引用,如有特殊情況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注明。
{5}中英文摘要。應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以300字左右為宜,并標注3~8個規范化的關鍵詞。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