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酚酸 微生物 降解 機理
摘要:自毒作用是一種發生在種內的生長抑制作用,尤其是植物殘體與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對植物有致毒作用,并連同植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質一起影響植株代謝,最后導致自毒作用的發生。酚酸類化合物是多種農作物根系土壤中常見的自毒物質,由其導致的自毒作用日益制約現代農業增產增收。利用微生物降解自毒物質成為防治自毒作用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要達到實踐應用的目標,闡明微生物降解轉化酚酸類物質的規律與機制是重要前提。本文總結了近年來微生物降解酚酸類化合物的已有研究成果,發現目前已積累了多種具有降解效能的微生物資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酚酸類化合物常發生脫羧、氧化和羥基化等生化反應,進而轉變成小分子含苯環有機化合物或者徹底礦化,不同微生物對酚酸類物質的代謝轉化程度差異較大。在此基礎上,本文分析提出該領域研究還需進一步挖掘新型具有高效降解性能的微生物資源、闡明微生物降解轉化酚酸類化合物的選擇性和環境安全性等基礎科學問題。
生態毒理學報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基金項目名稱全稱及具體項目編號(或項目批準號)。
{2}來稿一律文責自負,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稿件內容如需修改時則退回作者,限期返回。
{3}參考文獻只列出在正文中被引用的、正式發表的文獻,數量應在12條以上,且大多應為5年之內的期刊文獻,并中英文對照。
{4}摘要中不出現圖、表、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用的符號和術語,也不宜引用文中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關鍵詞一般選用3~5個敘詞,中英文相一致。
{5}稿件刊登時作者署名及順序以稿件為準。稿件有多位作者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投稿后不再變動。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