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阿薩希毛孢子菌 亞硫酸氫鈉甲萘醌 誘導 形態學
摘要:目的研究體外能否用亞硫酸氫鈾甲菜眼(MSB)誘導出抗MSB的阿薩希毛抱子菌(T.asahii)菌株,并觀察抗氧化株的穩定性,進一步觀察誘導前后菌株形態學的變化。方法將T.asahii CBS2479、CBS8904在MSB濃度逐漸梯級倍增的YPD液體培養基中傳代,直至T.asahii在YPD液體培養基中不會生長即終止誘導:將誘導末代菌株在不含MSB的YPD液體培養基中連續傳10代,觀察誘導和回復過程中菌株的酶學和形態學變化。結果CBS2479誘導前過氧化氫酶(CAT)值為46.89 U/mgprot,MSB誘導后、回復后CAT均值分別為(150.36±62.49)U/mgprot和(82.35±21.13)U/mgprot;誘導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值為178.54 U/mgprot,誘導后、回復后均值分別為(500.30±181.13)U/mgprot和(577.58士63.71)U/mgproto CBS 8904誘導前CAT值為44.06 U/mgprot,MSB誘導后、回復后CAT均值分別為(109.69±39.80〕U/mgprot、(83.30±6.96)U/mgprot;誘導前SOD值為226.70 U/mgprot,MSB誘導后、回復后CAT均值分別為(640.65土195.60)U/mgprot和(719.70±48.23)U/mgproto MSB誘導前后T.asahii的菌落形狀、溝回形態、溝回數量均發生了明顯變化,光鏡下T.asahii由以菌絲為主或抱子為主向菌絲、J包子混合狀態轉換。結論無論是T.asahii的臨床株,還是環境株,利用濃度梯級倍增MSB在體外均能成功誘導出抗氧化的T.asahii菌株,但抗氧化能力有差異。MSB誘導前后T.asahii的肉眼形態和光鏡下形態均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
實用皮膚病學雜志要求:
{1}如為基金資助項目應加以注明,并提供項目編號。
{2}來稿須是未經發表的學術論文,請用word文件格式,投稿力求文筆簡練,論點明確,數據可靠、字跡清楚。
{3}無特別約定情況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數字表示
{4}注釋:采用腳注格式,宋體,小五,注釋序號用①,②,③……標識,每頁重新排序。
{5}正文各部分都應簡潔明了。結果中層次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盡量減少層次; 不同層次的數字之間用小圓點相隔,末位數字不加標點符號。如“1”、“1.1”、“1.1.1”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