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惡性骨腫瘤 骨移植 同種異體骨 并發癥 預后
摘要:目的探討大段同種異體骨在惡性骨腫瘤切除重建術中的遠期效果及并發癥。方法回顧性分析2007—2018年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診療的符合條件的骨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內容包括患者一般信息、原發疾病、手術部位、重建異體骨長度、內固定方式、術后移植骨愈合情況、并發癥、移植骨的最終存活狀態。結果共37例患者納入研究范圍,其中男性21例,患者平均年齡為22.41(9~53)歲。發病部位包括肱骨近端11例,尺橈骨3例,股骨12例,脛骨近端8例,骨盆3例。原發腫瘤包括骨肉瘤25例,骨巨細胞瘤5例,尤文肉瘤4例,軟骨肉瘤2例,其他1例。手術采用段間植骨17例,骨關節移植20例,內固定方式主要包括鋼板或髓內釘。手術時間為(180~360)min,出血量為(400~2600)ml。術后傷口并發癥有切口淺表感染2例,排斥反應及竇道形成1例,關節僵硬5例。術后異體骨一期愈合20例(54.05%),愈合時間(6~24)個月。17例患者發生移植骨并發癥(45.95%),共22例次。常見的并發癥有骨不連(21.62%)、移植骨吸收(含骨干和肱骨頭,27.03%)和移植骨再骨折(16.22%)。術后肢體功能和關節活動度可以滿足患者的日常活動。術后患者發生腫瘤轉移6例(16.20%),局部復發7例(18.90%)。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65%,腫瘤復發與轉移與移植骨方式存在相關性。結論同種大段異體骨移植在骨腫瘤切除重建術中有一定作用,可以達到骨重建和一期愈合的目的,但存在較高的中遠期并發癥發生率,如骨不連、移植骨吸收和術后再骨折等。臨床建議術中內固定應牢固、對異體骨的保護應充分,術后盡可能不去除內固定。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要求:
{1}如有課題,請注明課題來源、課題名稱、項目編號。
{2}本刊秉持嚴謹治學之精神,歡迎獨著或合作的文章,反對一稿多投。
{3}凡文中的量、符號首次出現時應予以解釋和說明。
{4}注釋中重復引用文獻、資料時,第一次必須引用完整信息,再次引用時可以略寫。若為注釋中次第緊連援用同一文獻、資料等的情形,可使用“同上注”。
{5}正文須觀點鮮明新穎、材料充實可靠、論證嚴密科學;引用他人的成果,須注明出處;引證不能用來構成本人論文的主要或實質部分;層次一般采用一、(一)⒈(1)1)的層次順序。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