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勢定位 相控帶 石油聚集 源控區 延長組
摘要:鄂爾多斯盆地的石油主要聚集在中生界,因此研究盆地中生界石油聚集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在回顧油氣勘探理論發展歷程的基礎上,通過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烴源巖、沉積相帶、運聚與油藏關系的系統分析,來探討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聚集規律。研究認為沉積相決定了烴源巖及儲層的展布及發育特征,成巖相決定了優質儲層的分布及儲層的儲集空間,壓力勢或流體勢決定了油氣運移方向和路徑,相-勢耦合決定了油氣聚集圈閉位置。由于鄂爾多斯盆地含油層系延長組及延安組沉積期為大型內陸陸相坳陷盆地,內部構造相對簡單,地層平緩,斷裂較不發育,在6大成藏條件中蓋層、保存、圈閉一般不存在主要問題,在烴源巖明確的條件下,主要需要考慮的是儲層和運聚的問題,因而相-勢耦合控制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聚集,體現了"源控區、相控帶、勢定位"的石油聚集規律,具體表現為盆地中生界長7段、長9段生油巖的生烴范圍控制了油藏分布的區域;含油區帶的分布受控于盆地周緣的11大河流-三角洲體系;對受浮力控制的淺層油藏,鼻狀構造凸起背景對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對于受異常壓力控制延長組下組合油藏,源-儲壓力差或者流體勢決定了油氣運移方向及聚集位置;在平面上及垂向上相-勢耦合控制鄂爾多斯盆地中生界成藏的差異性,具體體現為盆地東部淺層呈現"補償成藏"、盆地西部呈現"垂向串珠式成藏"、延長組深層呈現"異常壓力控藏"的規律。這一認識同樣適用于勘探程度較高的、以"定藏"或"定位"為目的其他大型坳陷含油氣盆地的目標勘探。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雜志要求:
{1}投稿時注明作者姓名、聯系方式等,便于編輯部聯系。
{2}所投稿件需是本人原創。如為多人合作作品,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并注明其他作者。因稿件著作權引發的糾紛,由作者自行負擔。
{3}標題,序數加括號后不再使用標點,如“(一)”“(二)”,左側空二字符。
{4}請特別注意:著錄參考文獻出處時,期刊引文須注明的是引文所在具體頁碼,而非該文獻在期刊中的起訖頁碼;報紙引文必須在日期之后注明文獻所在的版次。
{5}摘要應準確概括全文中心議題,字數為200~300字。所列關鍵詞為3~8個詞組,且不應和文題中心詞雷同。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