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超聲檢查 椎底動脈供血不足 椎動脈近段血流動力學參數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頸部血管超聲對椎動脈近段的血流動力學參數分析來對椎動脈遠段狹窄程度的評估.方法回顧分析我院2015—2018年經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證實有椎動脈遠段狹窄患者100例(共120條椎動脈),且患者均在DSA檢查前后2周內做了頸部血管超聲并有完整的椎動脈近段血流動力學參數.①DSA根據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剝脫試驗(NASCET)法計算椎動脈遠段狹窄率,將狹窄程度分為:輕度0%~49%、中度50%~69%、重度70%~99%和閉塞,對應的血管數分別為45支(37.5%)、20支(16.6%)、35支(29.1%)、20支(16.6%).②彩色多普勒頻譜均記錄了椎動脈近段椎動脈內徑(VAD)、收縮期峰值流速(PSV)、舒張期末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數(RI)并計算血流量(Q).③繪制PSV、EDV、RI及Q對應于椎動脈遠段不同狹窄程度的受試者特征(ROC)曲線,探討評估不同狹窄程度的準確性,進行ROC曲線下面積的比較,并根據ROC曲線判斷預測狹窄度的不同參數的取值范圍.結果①椎動脈遠段狹窄診斷最佳血流動力學參數:輕度狹窄(狹窄率約0~49%,RI 0.75~0.79,PSV 30.62~39.25 cm/s,EDV 8.13~12.72 cm/s,Q 53.42~70.56 ml/min),中度狹窄(狹窄率約50~69%,RI 0.80~0.89,PSV 18.82~25.23 cm/s,EDV 5.28~7.78 cm/s,Q 33.37~49.58 ml/min),重度狹窄(狹窄率約70~99%,RI 0.90~1.4,PSV 6.87~15.23 cm/s,EDV-3.78~4.78 cm/s,Q 9.37~25.58 ml/min),閉塞(狹窄率約100%,RI 0,PSV 0,EDV 0,Q 0);②準確性:RI>EDV>Q>PSV;③準確性:重度>中度>閉塞>輕度;④各參數聯合應用將會提高診斷準確性.結論經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技術能較為準確的評估椎動脈遠段狹窄及狹窄程度.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要求:
{1}稿件文字精練,文前請附100—300字中英文提要,5—7個關鍵詞。
{2}本刊拒絕一稿多投,嚴禁剽竊、抄襲行為,一經發現,將進行追責。
{3}文中圖、表和照片力求精簡。圖中文字用六號宋體;表格采用三線表。
{4}注釋采用“作者-年份”制。
{5}來稿若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省部基金項目,請在文稿中標明其基金來源和編號,我刊可以優先審核發表。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