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術翻譯 質的研究 譯者模型 批評話語分析 語境模型
摘要:翻譯并非是文本之間直接的語碼轉換,而是譯者發揮主觀作用的過程。基于此認識,本研究進一步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機制進行探究。研究方法為質的研究,以研究者(即譯者)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批評話語分析學者費爾克勞著作《語言與全球化》中文譯本的產生過程。通過反思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考慮的與翻譯相關的因素以及作出決定的動因,歸納出影響譯者翻譯的一些因素,并參照批評話語分析領域社會-認知研究方法的倡導者范代克關于語境模型的論述提出譯者模型的概念,以期對譯者為何這樣而不是那樣翻譯作出解釋。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雜志要求:
{1}注釋采用頁末腳注,用數字加圓圈標引((1)(2)(3)……)。
{2}本刊提醒您切勿一稿多投,如果您在投稿后三個月內未見用稿通知或發表,可另行處理。
{3}文題應鮮明,一般不超過25個字,不使用外文縮寫詞。
{4}來稿請務必注明作者姓名、單位、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及電子信箱,以便本刊與您聯系。
{5}正文包括4個內容,即引言、材料和方法、結果和討論等。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