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須家河組 雙黏土層 潮汐韻律曲線 平衡潮汐理論 動力潮汐理論
摘要:近年來,四川盆地上三疊統須家河組(T3x)沉積學研究,有了突破—這個組多年來公認為陸相,現發現實為海相,即潮控河口灣和潮控三角洲成因。確定潮汐作用的獨一無二的判據,是“雙黏土層”。介紹它的研究進展,無疑對須家河組的勘探和研究有重要意義。展示T3x中常見沉積構造,突出了雙黏土層。認識這種構造,起源于對荷蘭西南部1個入潮口全新世水道沉積的研究。可以認出各個退潮、漲潮和滯水事件的特征。退潮堆積的交錯層砂,其厚度呈正弦曲線變化,而滯水期形成的泥則呈對出現,是潮下環境的診斷性特征。一個實例被列舉以說明如何編制潮汐韻律曲線。實際上使用的是更簡明的直方圖。全世界發現了許多精美的潮汐沉積剖面,得出了7種旋回曲線,詳細介紹了半日旋回、朔望旋回和回歸旋回,都是依據平衡潮汐理論解釋的:地球在兩半球反向潮脹中運行,潮汐受月相及月球在繞地軌道中傾斜和軌道距離變化所控制。這個理論很有用,但它過于簡單而不能解釋現實世界的潮汐。因此,簡介了動力潮汐模式—依據潮汐成分(分潮)的調諧分析建立起來的模式。作為總結,建議四川盆地須家河組、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甚至中國東部中新生界的研究中都應注意潮汐作用的影響;當代沉積學應重視基礎科學,以便更準確地解釋中國古地理、古天文學訊息等。
天然氣勘探與開發雜志要求:
{1}基金項目(有則加項):獲得基金資助產出的文章應注明基金項目名稱,并在括號內注明其項目編號。
{2}本刊優先采用緊跟學科前沿,有學術深度、理論創新、經驗提煉之原創性論文。
{3}稿件的參考文獻采用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要求,同時在文中對應,用帶方括號的阿拉伯數字標注為上角標。
{4}本書所有文章采論文格式,因此文章必須附有摘要與關鍵詞。
{5}作者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剮、籍貫、職稱、最后學位(或在讀學歷)。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