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豚酶抑制劑 硝化抑制劑 黃泥田 田面水 滲漏液
摘要:采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研究生化抑制劑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毗呢(CP))與施肥模式(一次性施肥和分次施肥)互作對黃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滲漏液氮(N)素濃度動態變化特征的影響。結果表明,黃泥田稻季田面水和滲漏液中N素形態分別以NHJ-N和NO,-N為主。基肥施用后,稻田田面水中NH;-N和總氮(TN)濃度于第1天達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別降為峰值的57.9%~ 69.1%、41.9%~59.0%(一次性施肥)和29.9%~60.7%、60.9%~ 69.7%份次施肥);稻田滲漏液中NO;-N和TN濃度于第1 ~3天達到峰值后降低,第6天分別降為峰值的51.4%~ 56.5%、56.6%~ 61.6%(一次性施肥)和45.3%~ 57.5%、51.1%~59.6%(分次施肥)。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劑CP會提高田面水NH4^+-N濃度,而脈酶抑制劑NBPT/NPPT或配施CP有效抑制脈酶活性,降低田面水NH4^+-N峰值;CP顯著降低滲漏液NO3^--N濃度,且CP或配施NBPT/NPPT有效抑制硝化作用,降低滲漏液NO3^--N峰值。新型服酶抑制劑NPPT單獨施用及與CP配施的稻田田面水和滲漏液N素濃度動態變化特征與NBPT相似。總之,生化抑制劑與適宜的氮肥運籌相結合更能有效延緩黃泥田中尿素水解,抑制硝化作用,減少N素徑流和滲漏損失。
土壤雜志要求:
{1}尊重作者確定的署名方式,但作者須在原稿上注明真實姓名和聯系方式。
{2}論文作者不得再許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但論文作者本人可以在其后繼的作品中引用(或翻譯)該論文中部分內容或將其匯編在論文作者非期刊類的文集中。
{3}文題:一般不超過20字,必要時加副標題。
{4}參考文獻應按在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文末按順序著錄。文獻作者3名以內全部列出,4名以上則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書寫時,姓前名后,名用縮寫,不加縮寫點。
{5}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摘要采用第三人稱撰寫。英文摘要還應包括文題、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及郵政編碼,其后加列國名。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